公费师范生教师教育类课程的反思与优化
——基于D大学课程满意度的调查

2022-08-25 03:58安晓敏赵秉英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公费信度师范生

安晓敏,郝 倩,赵秉英

自公费师范生政策施行以来,公费师范生作为一种全新的师范生培养计划,是国家对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整合性改革,这一独特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需要各师范大学积极设置与公费师范生培养目标相契合的课程体系。本文采用的“教师教育类课程”即这种课程的官方说法。教师教育类课程是指培养未来教师从教素养与技能的同质学科体系,是教师教育区别于他类教育的独有特征,本文特指教育基础理论课程、学科教育课程、教育技能课程、教育研究课程以及教育实践课程。公费师范生因其“定向”特质,在整个本科教育培养阶段必须保证其“师范性”的培养质量,通过对教师教育类课程实施满意度进行调查,能够了解和判断公费师范生对该类课程的总体态度,对推进未来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类课程改革进而提升教师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设计

(一)调查目的

公费师范生的教师教育类课程满意度是评定课程实施效果和教师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本研究基于学生评价视角,通过对公费师范生教师教育类课程满意度的调查,揭示公费师范生群体对教师教育类课程满意度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公费师范生教师教育类课程改革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样本选择

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以D大学选修过教师教育类课程的公费师范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网络发放并回收问卷221份,问卷有效率为100%,样本覆盖大一到大四共四个年级。

(三)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以问卷形式完成对被测对象的心理测量,根据研究目的和任务通过查阅相关研究领域的问卷并加以修改和使用形成了《公费师范生教师教育类课程满意度调查问卷》[1-4]。该问卷总共21道题,分为三个维度:基本信息、课程设置、教师教学。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公费师范生的性别、年级、专业;课程设置分为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评价,其中课程内容设置包括理论知识和教育实践两大类,课程结构包括教师教育类课程中各类型课程所占比例,课程评价分为考核方式和学习效果;教师教学分为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2.数理统计法

本研究中课程设置和教师教学部分采用李克特五分法测量,根据本问卷问题问答的方式,分值越小对应课程满意度越高,按照被测对象的实际情况给予1、2、3、4、5的分值,从小到大分别对应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比较不满意、非常不满意。本研究运用SPSS软件对收集到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采用一致性检验、因子分析等方法对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差异分析等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公费师范生教师教育类课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较为严谨可靠的对策建议[5-6]。

3.样本对象基本情况

从问卷调查样本的性别构成来看,女性占比高达85.97%,男性占比14.03%,符合师范院校男女比例基本情况;从样本年级分布来看,大四年级样本数较少,占比10.86%,大一、大二、大三年级占比则大致相等;从专业分布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和汉语言文学专业样本数量较多,分别占比18.55%和52.49%,其余专业人数均少于10%。

二、结果分析

(一)公费师范生教师教育类课程满意度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1.信度检验

本研究采用李克特量表中常用的信度检验方法,使用Cronbacha系数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Cronbacha系数是依据公式估量量表中各题项的内部一致性,一般情况下,Cronbacha系数越高,题项与题项之间的相关性越大,量表的信度越高。根据Nunnally(1978)的标准,α>0.9为信度非常好,0.7<α<0.9为高信度,0.35<α<0.7代表中等信度,α<0.35表示低信度。问卷设计满意度题项16项,结果显示该问卷的Cronbacha系数值为0.911,说明该问卷的整体信度非常好(见表1)。

表1 信度检验系数表

根据本次问卷设计的维度,问卷的第二大维度是课程设置,总体信度系数值为0.896,其中包括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评价三个子维度,对其进行信度检验后,课程内容信度系数值为0.848,课程结构信度系数值为0.836,课程评价信度系数值为0.834,三个子维度的课程设置部分信度值均在0.8以上,说明问卷在这个维度上的信度为高信度。

问卷的第三大维度是教师教学部分,其总体信度系数值为0.876,包括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两个子维度,其中教学内容的信度系数值为0.877。综上可知,该问卷信度良好,可开展调查。

2.效度检验

运用因子分析对公费师范生教师教育类课程满意度量表进行结构效度的检验,分析如下(表2)。

根据学者Kaiser的观点,若KMO值为0.8以上,说明该问卷适合进行因子分析;若KMO值介于0.7~0.8之间,说明问卷尚可进行因子分析;若KMO值介于0.6~0.7之间,说明问卷勉强可进行因子分析;若KMO为0.6以下,说明问卷不适合进行因子分析。由表2可知,本量表的KMO值为0.889,在0.8以上,因此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的近似卡方为2 508.575,自由度为253,显著性为0.000,达到非常显著水平,说明调查样本非常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表2 效度检验系数表

(二)公费师范生教师教育类课程总体满意度分析

由表3可知,通过把每个题项相加求出均值2.002,可以看出公费师范生对教师教育类课程的总体满意度介于比较满意和一般满意之间。即使有最大值“比较不满意”,但是该类选项只占到总体的0.9%,总体上呈较满意状态分布。此外,依据平均值可看出课程设置部分的满意度介于比较满意和一般满意之间,而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则介于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之间,虽然这两部分的满意度总体上都是较满意状态,但很明显学生对于教师教学的认可更高一些。

表3 课程总体满意度比较

(三)公费师范生教师教育类课程各维度满意度分析

1.课程设置满意度分析

(1)课程内容满意度分析。由表4可知,在教师教育类课程理论知识维度中,首先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学科教育知识和教育研究知识三者均值均介于1.8~2分之间,说明学生对这三类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好、满意度比较高,但还没达到非常好的程度。而学科教育知识在教育教学理念方面均值略小于在教育教学方法方面的均值,说明公费师范生就学科知识而言教学理念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好;其次在教育技能的两个维度“三字一话”(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和多媒体技术的掌握方面均值均大于2分,掌握情况一般,说明相较于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和学科教育知识,师范生教育技能的掌握情况较差,并且学生对多媒体技术的掌握情况优于对“三字一话”教育技能的掌握情况;最后均值最大的为农村教育知识维度,说明大部分学生对农村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一般。

表4 课程内容理论维度描述性统计

由于D大学公费师范生教育实习或见习大多于大学三年级下学期进行,所以在教师教育类实践课程维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探究不同年级学生实践经历以及感受。由表5可知,在教师教育类课程实践维度中,不同年级对于教育实践课程经历存在显著差异(p<0.001),有过教育实习或见习经历的学生大多为大学四年级公费师范生;其次认为教育实习或见习有助于公费师范生继续从事教师职业得分平均值为1.94,说明公费师范生对于教育实习或见习持肯定态度。

表5 课程内容实践维度差异性检验

(2)课程结构满意度分析。由表6可知,在教师教育类课程结构维度,学生对于教育基础理论课程与学科教育课程的比例满意度平均值为1.96,介于很满意与比较满意之间;而对于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平均值为2.02,满意度介于比较满意和一般之间。二者进行比较表明研究样本中公费师范生对于教育基础理论课程与学科教育课程的比例满意度优于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比例的满意度。其次该维度下两个问题得分最大值均为5,说明无论是在教育基础理论课程与学科教育课程的比例上,还是在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比例上,均有公费师范生持非常不满意态度,说明教师教育类课程的结构比例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调整。

表6 课程结构描述统计

(3)课程评价满意度分析。由表7可知,首先在教师教育类课程评价维度。课程评价方式,不仅有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还有出勤次数、小组作业、课堂表现、课程论文、开卷考试等综合性形式,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所占百分比也相对较低;公费师范生对于教师教育类课程评价方式满意度平均值为1.85,并且最大值为4,表明研究对象没有一人选择不满意,说明样本总体对于教师教育类课程评价方式比较满意。其次在教师教育类课程学习效果维度,平均值为1.85,介于很满意和比较满意之间,可见学生在课程评价维度总体满意度较高。

表7 课程评价维度描述统计

2.教师教学满意度分析

由表8可知,在教师教育类课程中教师教学维度三个问题得分平均值均介于1.6~1.9之间,说明公费师范生对于教师教学不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均比较满意;但就三个问题得分平均值进行比较,教学内容维度两个问题得分小于教学方法维度,说明公费师范生对于教师教学内容满意度高于教师教学方法,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使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表8 教师教学维度描述统计

(四)公费师范生教师教育类课程满意度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选用Pearson相关系数来表示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程度。表9为公费师范生教师教育类课程满意度的相关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课程理论知识、课程实践知识、课程结构、课程评价、教师教学均与教师教育类课程总体满意度具有非常显著的相关关系,相关关系值分别为0.898、0.642、0.826、0.808、0.728。其中,学生对于教师教育类课程总体满意度与课程理论知识、课程结构以及课程评价三个子维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更为显著,均大于0.800;且各个子维度之间也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课程理论知识的满意度与课程结构的满意度相关性最大、课程实践知识的满意度与课程结构维度满意度的相关性最大、课程评价维度满意度与教师教学维度满意度相关性最大。根据各维度与教师教育类课程总体满意度的相关性以及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表明学生对于教师教育类课程的满意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于课程结构以及教师教学两个维度的满意度,说明要提高公费师范生对于教师教育类课程总体满意度,在进行公费师范生课程改革时应将着重点放在课程结构以及教师教学上。

表9 变量的相关性检验

三、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可以发现,D大学公费师范生对教师教育类课程的满意度总体呈比较满意状态,但各维度之间、各维度内部皆存在差异。具体研究结论如下:

1.与教师教学相比,公费师范生对于课程设置满意度较低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公费师范生对于课程设置的满意度均值为2.063,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均值为1.739;并且对于课程设置满意度最大值为3.62,而对于教师教学的满意度最大值为3.00。综合结果看,根据数值越大满意度越低原则,与教师教学相比,该校公费师范生对课程设置的总体满意度较低。

2.与课程评价相比,公费师范生对于实践课程内容、课程结构满意度较低

在课程设置总维度中,课程评价维度平均值为1.85,而课程结构维度平均值为1.99,根据数值越大满意程度越低的原则,表明与课程评价维度相比,公费师范生对于课程结构满意度较低,其中特别是对于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满意度最低,说明在公费师范生教师教育类课程中理论课程占比过高,过于注重对于学生教育学理论知识素养和学科理论知识素养的培养,而实践技能课程开设时间短、比例低,忽视了学生教师教育技能和教育实践技能的锻炼。

3.与教学内容相比,公费师范生对于教师教学方法满意度较低

在教师教学维度中,教学方法维度平均值为1.83,而教学内容维度平均值为1.69,根据数值越大满意程度越低原则,表明与教学内容相比,公费师范生对于教学方法满意度较低,说明在公费师范生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法,而缺少与同学之间的良性互动以及对于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尝试。

(二)对策建议

教师教育类课程的合理设置和有效实施是师范院校培养高质量教师队伍的关键环节。据调查结果可知,公费师范生对教师教育类课程中的课程结构以及教师教学两个维度满意度较低,因此,师范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提高教育实践课程的比例,同时不断创新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

1.增加教育实践技能课程

教育实践技能是教师未来从教的必备基本素质之一,其掌握水平直接影响到教师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针对该校的实践技能课程改革,一方面该师范院校要增加教师教育类实践课程比例,要把教师的基本功放在基础首要位置,为提高学生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的“三字一话”等技能提供专业的正式课程教学和技能大赛;另一方面要加大实践课堂教学的模拟力度,如可以通过微格教学来建立大量的观摩、实践操作等体验式的教学板块,帮助学生将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如在条件允许下,学校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平台进行短期实训水平检测,按照“固定+随机”原则,在固定时间节点对不同数量的学生进行随机抽取来检测其阶段性教师实践技能的成果,用来帮助学生清晰地反馈现状、定位自己、弥补不足。总之,在这个过程中要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充分感受教师职业属性、体验教师的劳动特点并切实提高教师教育技能。

2.更新教育实习模式

在合理增加教育实践技能课程的同时,对教育实习板块也要重新调研和规划,保证教育实习的周期和时长,为公费师范生的“未来确定性”铸牢坚实的实践操作能力。该校对于教育实习的重点改革应该放在传统集中性短期的教育实习模式上。首先,时间上可向前向后延伸,打破常规化固定时间的设置,将教育实习训练渗透到公费师范生四年的学习生活中,具体可包括寒暑假教育实习、不定期组织教育见习等,建立起教育实习和教育见习一体化的实习模式;其次,形式上可建立循序渐进的“独立型”教育实习模式,如对师范生进行“基础+专业+综合”的教育实习训练。在基础阶段师范生重点是要着重观察真实的课堂现状、观摩一线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的真实反映状态等;在专业阶段则以自己的“专业师范学科”为中心,对课堂、对教学、对教材教法进行深度剖析,从而促进师范生本学科师范性的成长;在综合阶段,师范生要进行综合性的实习训练,在了解教材、熟悉课堂和学生、独立设计教案等完成教学准备的情况下登上讲台,同时也可以相对独立自主地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

3.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教师教学方法上,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定位,拓展课堂教学的多样性,以更多元开放、理性独到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针对该校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应把重点放在较为单一化的教师教学方法上。该校的教师首先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定位,教师扮演的不仅是“师—生”的单项角色,而因其公费师范生的“未来确定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际扮演的是“师—生(师)—生”的双重单项角色,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同时兼顾学生的“师范性”特点,注重教学语言和具体方式的选择。就具体举措而言,对公费师范生教师教育类课程在教学方式上要突破传统、勇于创新,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适当、高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尽量避免灌输式“讲授法”的使用,尽可能多使用案例分析法、探究教学法等新颖的教学方法,创设研究型课堂与合作型课堂等。在教师教育类课程中教师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及探究教学法等方法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讨论的形式加强师生互动,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在教师的引导和协助下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从而增强学生对于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学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公费信度师范生
公费农科生培养试点工作实施
山西农大成为山西唯一公费农科生招生定点院校
《广东地区儿童中医体质辨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湖南:公费定向培养农村小学男教师 完善补充编制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科技成果评价的信度分析及模型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