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初中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
——以“国土三调看宁波耕地保护”为例

2022-09-14 07:15周泽甬
地理教学 2022年17期
关键词:宁波市国土宁波

周泽甬

(浙江省宁波市春晓中学, 浙江 宁波 315042)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课程思政是为了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向同行,实现协同育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地理学对于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作用。这不仅赋予了地理学科更为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也对中学教师的实际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浙江省初中阶段《历史与社会》的合科教学模式,历经二十余载。尽管此次新课标出台,历史与社会科目已然成为过去式,但省内大部分初中学校短期内仍会延续一名专任教师教授地理、历史、道德与法治。这种浙江特色的教学模式,为初中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和课程思政的落地生根提供了一片肥沃的土壤。

本文以初三复习课“国土三调看宁波耕地保护”为例,展现初中地理学科帮助学生认识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树立生态安全观,奋力建设美丽中国的作用。

一、设计思路

全国第三次国土调查(以下简称“国土三调”)是一次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也是国家制定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规划、重要政策举措的基本依据。此次国土三调数据显示,宁波市耕地资源紧张,耕地保护形势严峻。本课设计将围绕宁波市耕地空间分布、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等核心概念,以“宁波耕地的开发与保护”为主线,突出生态与资源安全保障,彰显绿色新发展理念、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中国建设等思政理念(见表1)。

表1 “国土三调看宁波耕地保护”课程设计

二、教学过程

环节1:以耕地分布观资源现状

(1)设计思路

通过分析宁波市耕地数量和分布特点,使学生对耕地资源的现状(资源国情)有初步的认识,从而引发对后续“耕地资源短缺、耕地保护”话题的讨论。

(2)课堂对话

教师导入:此次国土三调全面采用优于1米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制作调查底图。这是宁波市耕地分布图(见图1)及国土三调的主要数据,请同学们读图,概括耕地的分布特点,并结合宁波地形特点分析其成因。

图1 宁波市耕地分布图

学生思考:宁波地形“五山一水四分田”,耕地总面积较小,主要分布在北部沿海平原和中心城区的三江平原,还有部分零星分布于沿海地区的平原上。

教师提问:根据宁波市各区县(市)耕地分布示意图(见图2)以及宁波市各区县(市)城市化率示意图(见图3),找出耕地面积最大或最小的区县(市),并结合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要素分析其原因。

图2 宁波市各区县(市)耕地分布示意图

图3 宁波市各区县(市)城市化率示意图

学生思考:慈溪市、余姚市和宁海县耕地面积较大,占全市耕地的半数以上,这些区县城市化率较低,农业用地较多;江北区和镇海区耕地面积较小,因其城市化率较高,城市及工业用地较大。

环节2:以耕地变化树资源安全观

(1)设计思路

宁波耕地资源的短缺,既短在“先天不足”,更缺于“后天失养”。学生通过分析两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直观感受耕地面积缩减情况,并分析其原因。在结合各类材料分析的过程中,逐步感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能对粮食安全有一个新的认识。

(2)课堂对话

教师导入:宁波耕地后备土地资源十分稀缺,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根据第二次、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统计图(见图4),同学们发现了什么变化?

图4 宁波市第二次、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统计图

学生思考:林地、园地和城镇用地面积都呈上升趋势,唯独耕地面积大幅度缩减。

教师提问:结合相应的材料,分析宁波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材料包含宁波GDP增长数据、人口普查数据、承包土地开发成商业区的新闻报道(略)、耕地“非粮化”问题报道(见图5)。

图5 漫画“占”(图源:新华社)

学生思考: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宁波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建设对土地需求量巨大;人口增长较快;非法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耕地“非粮化”,改种经济效益更高的水果、苗木等。

教师提问:“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结合当下防疫区内人民“抢粮抢菜”的新闻,同学们觉得耕地保护、粮食安全与人民幸福生活、国家长治久安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自由发言,谈自己的感想(引导学生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课堂小结:借用习主席的发言进行该环节的小结。习语近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环节3:以耕地保护悟法治之力

(1)设计思路

根据国家政策文件和时事新闻的报道,引导学生分析概括保护耕地的相关措施,体现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2)课堂对话

教师导入:耕地保护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请结合相关新闻材料,分析如何将“守住耕地红线”落到实处?

新闻材料:宁波市委、市政府始终贯彻生态文明思想,毫不动摇坚持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保障粮食安全,守住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现象。推进“智慧耕保”系统建设,对耕地进行全域、全方位监管。探索“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工作机制,抓好自然资源执法,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完善自然资源执法监管体制机制。进一步落实自然资源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工作,形成全员普法、在日常工作中普法的良好氛围。

学生思考:结合新闻材料和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点,从材料中挖掘“关键词”(“市委”“生态文明思想”“智慧耕保”“执法”“法律法规”“普法氛围”等),概括出对应的治理措施,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政府部门严格执法;出台耕地保护的相关法律;营造保护耕地的社会法治氛围;利用科技创新保护耕地等。

课堂小结:厉行法治是对耕地最好的保护,要积极运用法律、行政、司法、社会经济、技术等手段和措施,保护耕地和粮食安全。

环节4:以耕地发展促乡村振兴

(1)设计思路

作为“国土三调看宁波耕地保护”主题学习的第二课时,本节课以宁波海曙区横街镇为例,结合该镇入选浙江省自然资源厅“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的整治工作方案,思考如何在耕地保护的基础上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

(2)课堂对话

教师导入:在保障粮食安全,守住耕地红线的大背景下,很多农村都对本村土地进行了综合整治,如何在落实好耕地保护的政策基础上,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带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呢?本节课将结合宁波海曙区“横街镇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方案(方案略),分析该镇是如何因地制宜开展土地综合整治的,完成学案(见表2)。

表2 横街镇土地综合整治方案分析(学案)

学生思考:结合横街镇地表覆盖类型图(见图6)、在线遥感影像等资料,分析镇内各区域的土地利用现状。再根据各自的区位条件,结合方案概括出相应的整治方案(见图7)。

图6 横街镇地表覆盖类型图

图7 “横街镇”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示意图

课堂小结:由于受到土地利用现状、区位条件和自然社会环境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横街镇不同区域的耕地保护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因此需要秉持因地制宜的理念,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在保证耕地和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充分带动乡村振兴。

三、课程价值体现

本课案例选用乡土情境,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现实问题,以国土三调中宁波耕地的调查数据为线索,对耕地资源现状、重要性、保护措施及土地综合整治展开探究,其中整合了历史学科和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知识要点和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感受耕地保护的紧迫性与重要性,助力学生形成保护粮食安全、绿色发展等理念。

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教师需要挖掘初中地理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更需要将学生引入典型案例和具体情境中。将思政教育理念渗入日常教学中,帮助学生在案例中学习、在情境中感知,通过课堂教学的问题驱动,滋养人文情怀,最终达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教学目的,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猜你喜欢
宁波市国土宁波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思考
一图读懂宁波
鲜花盛开的国土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
重建宁波市图书馆记忆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宁波市中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