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混合式教学初探
——以“水循环”为例

2022-09-14 07:15雷海燕
地理教学 2022年17期
关键词:水循环学案学科

雷海燕

(陵西省延安市实验中学, 陕西 延安 716000)

随着新一轮高中地理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对中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关于如何让核心素养落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创新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和形成过程的要求与特点,科学设计地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然、社会、生活等情境中开展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营造直观、实时、生动的地理教学环境。

混合式教学是目前教育技术界所提倡的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由传统课堂转变而来的,整合了各种灵活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工具(多媒体、云平台、平板、课件、导学案等)的教学方式。它主张把传统教学的优势和数字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从而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因为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走出课堂,在社会、生活等现实情境中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的机会非常有限。所以,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营造直观、实时、生动的地理教学环境成为地理教师们关注的方向。

经过不断摸索与尝试,笔者认为“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混合式教学”有很多可取之处。本文以中图版高中必修《地理一》第二章第二节第一部分“水循环”的教学设计为例来说明。

一、课例探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1.7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课标解读】对比新旧课标,发现新课标淡化了对水循环环节的要求,凸显了过程和意义,符合新课标中关于“精选利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课程内容,满足学生在未来学习、工作、生活的需求”这一课程理念。

【教学目标】基于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表1所示。

表1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教学难点】依据实例理解人类活动与水循环的关系,形成人地协调观。

【教学方法】微课、视频演示法、学案导学法、案例分析法、自主学习展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资源】教材图表、导学案、沃克白板、智能手机、多媒体电脑(PPT)。

【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

【教学思路】本课围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培养,结合学情,以导学案为学习载体,以“整体感知—深入探究—拓展升华—梳理建构—学以致用”为主线,采用多种教学工具和手段,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教学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水循环”教学思路示意图

【教学实施策略】如表2所示。

表2 “水循环”的教学实施策略

(续上表)

(续上表)

二、启发

本节课将教科书、纸质导学案、黑板等传统教学资源和微课与101软件等信息技术结合,各种教学资源和手段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多层面、多维度调动学生思维,老师导有方向,学生学有载体,提升了学生课堂参与的深度与广度。

第一,现代媒体的合理使用为核心素养的落实营造了直观、实时、生动的地理教学环境。

高一学生处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阶段,教学中用flash动画、微课、视频等,可以有效创建模拟情境或真实情境。高效完整地将现实情境的复杂性、地理要素的多样性、地理事物的演化过程、时空的变化等直观呈现出来,有利于学生身临其境地观察,为培养学生用联系的、发展的、辩证的眼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必要的环境,实现形象与抽象并重的学习,有利于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第二,导学案的科学使用,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提供了抓手。

从本节课的教师活动中可以看出,教师为学生搭建了可以动手、动脑、动口的平台,创建了引人入胜的的情境,设置了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在“问题导向、任务驱动”下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在深入探究活动环节,以导学案为载体,以案例为依托,便于在学生阅读理解,提取信息,归纳总结,书写表达。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必备的能力和素养。

第三,101教育PPT的图片快传,方便实时展示,互动交流,利于课堂生成,促进核心素养的内化。

在小组展示互动环节,采用“101教育PPT”中的“图片快传”功能,将学生小组讨论的结果拍照到电脑大屏幕上,实际上是学生思维可视化的过程。可以及时精准地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思维亮点、思维盲区和漏洞,通过自查、互查,生生互动、人机互动、教师点评等方式,形成思维的碰撞,达到“在分析中质疑,在交流中内化,在碰撞中生成”的效果,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第四,教学方式灵活,形式多样,内容充实;课堂节奏舒缓有致,张弛有度,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反思与建议

在小组展示时运用“101教育PPT”中的“图片快传”功能以实现学生展示内容与电脑大屏幕同屏,这需要教室有网络,网速要快,且手机同时联网,如不具备条件的学校可以采用实物投影仪,需要多媒体之间自如切换,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多媒体技术。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但在不同课型(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中,由于知识的广度、深度、难度以及学生的学情存在差异,如何在不同课型中处理好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关系,需要仔细斟酌。

混合式教学对教师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教学目标的确定,到素材选择、媒体应用,要做到心中有数,否则容易照“机”宣科或手忙脚乱。

混合式教学互动很多,教师一定要关注点评和评价,注重课堂生成,及时鼓励学生。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混合式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多种策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让课堂更有趣、更高效、更智慧,切实落实核心素养目标。

猜你喜欢
水循环学案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硫酸法钛白粉水洗及水循环膜处理工艺
翠鸟博士的科学指南:水循环
乡愁导学案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比例尺(一)”导学案
水循环高效矿井乏风热泵系统分析与应用
“流域水循环演变机理与水资源高效利用”成果荣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