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探索*
——以“不同类型的区域发展问题”为例

2022-09-14 07:15
地理教学 2022年17期
关键词:武汉市教学内容区域

陈 诺

(武汉大学附属中学, 湖北 武汉 430072)

一、研究背景

由于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易使知识碎片化,教学越来越关注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整体性的大单元教学。《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突出强调地理学科的核心概念,促进学生地理思维的发展,提升地理学科素养。[1]因此以专题的形式突破教学内容进行大单元教学能更好地达成教学结果,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大单元教学不再局限于单一学科或学科内单一内容,而是将教学内容进行重组研究后,以整合的教学内容为单元,统筹教学,[2]它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使教学更系统。[3]

本文以“区域发展问题”知识为基础,依托武汉市具体情境,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探索,设计了一节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的总结复习课。

二、教学设计

1.课标及解读

本节课的课程标准内容要求包括:2.4以某地区为例,分析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及原因;2.5以某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分析该类城市发展的方向;2.6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在教学时,首先解释主要概念,再结合实例教学,教师提供探究资料供学生分析区域发展的条件、区域问题的产生、问题解决的措施及可持续发展的启示,由此总结同类型区域发展问题的一般解题思路。

2.教材的二次开发

新人教版教材中与“区域发展问题”有关的案例有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焦作市以煤炭为基础的产业兴衰、日本北九州转型、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贵阳市产业结构的变化等案例。本文结合学生学情,以本土案例进行教材的二次开发,重新设计了武汉城市湖泊萎缩问题、武汉青山“十里钢城”的兴衰、武汉市主导产业的演变历程三个案例。

3.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本节课属于全书的总结和复习,学生已经学完了整本书的内容,有通过合作学习分析一类区域发展问题的知识储备。

能力基础:通过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学习,学生较充分地掌握分析一类复杂、深广度、不良情境问题的能力,但实际运用时的材料信息提取、问题关键词的把握还有待加强。

4.单元教学目标

(1)区域认知

通过资料,分析武汉市的地理位置及其特征。

(2)综合思维

阐述武汉市湖泊萎缩的综合治理措施、青山区武钢的发展、衰落及转型之路、武汉市产业结构及主导产业近百年的调整及措施。

(3)人地协调观

从人类与地理环境的角度,说明生态脆弱区、资源枯竭区、产业转型发展地区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4)地理实践力

收集资料,分析不同类型的区域发展问题和可持续发展路径。

5.单元教学过程

在“不同类型的区域发展问题”下选择了生态脆弱区、资源枯竭区、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三个知识点设计案例,对应选取武汉市湖泊萎缩、武汉钢铁的兴衰、武汉市产业结构和主导产业的变化三个情境进行开发。每个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是:地理背景分析(区位位置及地理特征分析)→区域发展问题原因分析或具体表现→区域发展针对性举措或解决措施→总结一般的区域发展问题解题思路→对应变式习题巩固检验(见表1)。

表1 教学过程

(续上表)

(续上表)

三、总结

每个教学内容内部结构紧密、逻辑严密、环环相扣,不同的教学内容之间属于大单元“不同类型的区域发展问题”之下的子课题,又被武汉市情境串联到一起。整节课设计巧妙,面向学生开发乡土地理知识,既达成了教学目标,又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地理技能和探究能力,还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生活地理的兴趣。

本文通过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探索,总结出以下策略:首先要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情确定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教学内容,其次按单元学习目标→学习过程→作业与检测→评价与反思的步骤进行学习方案的设计,最后注重在教学时融入真实的情境和任务,让学生有参与感、体验感、成就感和获得感。

猜你喜欢
武汉市教学内容区域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武汉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成功举办
分割区域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区域发展篇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