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髋屈膝抱㨰法治疗腰骶角增大所致慢性下腰痛临床研究*

2022-09-28 07:41霍志豪龙翔宇苏文武潘清洁陈曼珍招敏虹高修安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2年17期
关键词:屈膝腰痛腰部

霍志豪,龙翔宇,苏文武,潘清洁,陈曼珍,招敏虹,高修安

(1.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广东 佛山 528000;2.佛山健翔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慢性下腰痛又名慢性腰肌劳损,是指腰部软组织结构的损伤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后出现的慢性腰背部的疼痛。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逐渐上升的生活压力及其他情况,如工作生活习惯的改变、体育锻炼的减少、体质因素的下降等因素的影响,下腰痛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在腰腿痛患中高达80%[1]。此病病程较长,且容易复发,常给患者的生活及社会交往带来很大的影响。现代医学认为,慢性下腰痛多与脊柱形态改变有关,其中尤以腰骶角增大的关系最为密切。正常的腰椎有一定的生理曲度,使骶骨在平面上存在一定的倾斜角度,称为腰骶角,其变化会导致脊柱力学结构发生改变[2],从而出现下腰痛。目前对于腰骶角增大引起的慢性下腰痛的临床研究相对较少,推拿疗法在调整筋骨、改变脊柱力学结构作用上有独特优势。我科采用屈髋屈膝抱㨰法治疗腰骶角增大所致慢性下腰痛,颇有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9 年9 月~2020 年9 月就诊于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针推门诊的慢性下腰痛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 例,其具体资料见表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f,± s)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f,± s)

注:组间比较,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例数30 30性别男12 11病程(月)3.98±1.37 4.13±1.77女18 19年龄(岁)28.53±4.42 28.73±3.97

1.2 诊断标准 参照美国内科医师和美国疼痛协会在2007 年联合发布的《诊断和治疗下腰痛的临床指南》[3]制定慢性下腰痛诊断标准。①症状:有腰背、腰骶疼痛,病程3个月以上,不伴有单侧或双侧下肢的疼痛或麻木感,无间歇性跋行症状;②体格检查:双下肢运动及感觉功能无异常;③影像学检查:X 线、CT、MRⅠ等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腰骶角增大诊断标准:在腰部X 线下,采用Ferguson's法[4]测量,在常规腰部X 线下,在第一骶椎上缘平面做一切线AB,过A 点做脊柱的重力线AC,由B点做AC 的垂线,∠ABC 为腰骶角。国人正常值为32°~34°,腰骶角>34°即为腰骶角增大[5],见图1。

图1 腰骶角测量示意图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腰骶角>34°;②年龄18~40 岁;③尚未接受任何相关治疗;④自愿受试,按计划治疗并签署同意书。

1.3.2 排除标准①患有相关严重器质性疾病、精神病等特殊疾病;②操作部位有破溃或依从性较差治疗者;③由于其它疾病引起的慢性腰痛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针灸疗法,根据“十二五”国家教材《针灸治疗学》取双侧肾俞、大肠俞、委中和局部阿是穴。受试者俯卧位,术者于腰部上取穴并局部消毒,采用0.3×40~50mm 针灸针进针,直刺1~2 寸,得气后留针25min,每10min 行针1次。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配合屈髋屈膝抱㨰法:患者仰卧位尽可能屈髋屈膝并双手环抱双膝关节,医者站于一侧,取弓步,一手扶住患者双膝关节,另一手托住骶尾部,逐渐用力加大屈髋屈膝角度,并嘱患者同时用力屈髋屈膝,每在床上㨰动3次后在到达屈髋屈膝位极限时用力快速下压3次,每次操作5 遍;操作结束后于患者骶尾部垫一枕物,嘱其休息5min 后再起身。6 天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5 观察指标①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1]:由患者根据自我感觉的疼痛在0~10cm 横线上作相应标记,0 为无痛,10 为剧痛,其中0~10cm 表示不同程度疼痛。②治疗前后腰骶角度数变化。③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中的相关条目拟定疗效标准:腰痛症状消失,腰部活动自如为治愈;腰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基本恢复为好转;症状未改善为未愈。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无序计数资料以频数(f)、构成比(P)表示,采用χ2检验。两样本等级资料比较,采用Ridit分析,由DPS 7.05 进行数据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疼痛程度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s,n=30)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s,n=30)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比较,②P<0.05

治疗后3.69±0.10①②4.29±0.09①组别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5.38±0.56 5.41±0.50

2.2 腰骶角 治疗前,两组患者腰骶角度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腰骶角度数均较治疗前减小(P<0.05),且治疗组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骶角度数比较(± s,n=30)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骶角度数比较(± s,n=30)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比较,②P<0.05

治疗后39.94±2.65①②41.59±2.46①组别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42.18±2.28 43.04±2.57

2.3 临床疗效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66.67%,经Ridit 分析,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ƒ,-R,P)

3 讨论

中医学根据其病症特点,可将其归类于“痹证”、“腰痛”等范畴。《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致,合而为痹也。”认为痹证的形成多因为风、寒、湿等外邪引起,而且多是风寒湿三者夹杂,非单一因素所致,三气夹杂,阻碍脉络,故而痹痛。《素问·脉要精微论》中提到“腰者,肾之府”,说明了腰与肾有着密切关系,腰为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则强调肾虚在腰痛中的重要性,认为肾不足则腰部疼痛活动不利。故认为本病病机多为本虚标实,肝肾亏虚不能充养筋骨,不荣则痛;风寒湿邪乘虚侵入或跌扑损伤,邪着筋脉,以致气血运行失调,不通则痛[7]。在慢性下腰痛治疗上,肾俞、大肠俞、委中、阿是穴等是较为常用穴位,其中肾俞、大肠俞、委中均属于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经循行于腰部,故均可疏通局部经气、调和气血。腰为肾之府,肾俞是肾的背俞穴,与腰痛紧密相关;大肠俞外散邪气是腰痛局部常用穴位;腰背委中求,委中为本经合穴,善治腰背痛;阿是穴具有消炎止痛、行气活血等作用[8]。以上诸穴相配,共奏疏经通络、调和阴阳、活血通经等功效。

针灸推拿是慢性下腰痛最常用的中医外治法,沈忠伟等[9]认为针灸能降低神经应激功能,提高疼痛阈值,改善腰肌的微循环,促进损伤肌肉的修复;推拿手法则可使痉挛的腰肌得以有效放松,让肌肉恢复到生理状态,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气血运行,有利于致炎致痛物质的吸收。张志南等[10]认为针灸、推拿均作用于督脉、膀胱经,但针灸治疗以疏导经气为主,推拿治疗则可松解粘连,纠正脊柱关节紊乱。《灵枢·经脉》中提到“筋为刚”、“骨为干”,骨为立身之主干,筋附着于骨上,坚劲刚强,两者为一身之关纽,利全体之运动;《素问·五脏生成》提到“诸筋骨皆属于节”则说明了筋骨自为一体,不可单一而论;中医伤筋学中“筋束骨”、“骨张筋”表明筋伤则骨不正,骨错则筋不张,筋骨并重。对于本病因腰骶角增大引起的慢性下腰痛,治疗上宜采用针灸疏经通络、调和气血,同时采用推拿手法如屈髋屈膝抱㨰法改善增大的腰骶角,达到筋骨并治,恢复脊柱内外源性平衡。

从解剖来说,腰骶部连接处在正常情况下有一定的倾斜度,人体纵向负荷的力能通过腰椎作用在倾斜的腰骶平面上,形成较为稳定的腰椎生物力学结构[11]。根据力学原理,躯体的重力沿骶骨的斜面上有向前下方的分力,这个分力的大小除与重力本身的大小相关外,还与斜面的角度即腰骶角的大小呈正相关,一般来说腰骶角越大,向前的滑的分力越大,使躯体的重力作用线偏于骶骨的承重中心线,越易造成承重中心线偏移,其肌肉、韧带和小关节等也会发生相应的退行性病变而造成下腰痛[12]。屈髋屈膝抱㨰法是中医治骨类手法,可重建软组织与脊柱力学平衡[13]。当屈髋屈膝时腰骶部处于过度弯曲,腹部肌肉紧张收缩使腹内压增高,腰背部肌肉、韧带等为对抗腰部过度弯曲而相应紧张产生反方向的作用力。术者托住腰骶部使手法压力集中于腰骶部的平面上,此时增大的腰骶部比较集中受到术者按压力的作用[14]。根据力学作用原理,屈髋屈膝抱㨰法使腰骶部平面受到合力方向向后,使增大的腰骶角得以纠正,恢复其正常力学结构[15],从而达到筋骨并治,骨正则筋柔。周世杰等[16]认为屈髋屈膝可使腰背部肌群肌张力增加,有助于改善过大的腰骶角。

综合本研究各项指标结果来看,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屈髋屈膝抱㨰法联合针刺对腰骶角增大引起的慢性下腰痛疗效显著,并对于改善腰骶角增大有一定的临床运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屈膝腰痛腰部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What can you do?
春拂红墙
一套动作 缓解腰痛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
健身气功基础知识(步型篇)
腰部锻炼瑜伽八式
治劳伤腰痛药酒
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