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有氧运动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2022-09-28 07:43朱博涵胡淑敏陈和木高晓平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2年17期
关键词:有氧下肢康复

朱博涵,李 键,胡淑敏,陈和木,赵 凯,高晓平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22)

脑卒中好发于中老年人群,是造成我国居民过早死亡和疾病负担的首位原因,在我国每5 位死者中至少有1 人死于脑卒中[1]。大约15%~30%的脑卒中幸存者存在严重残疾[2],最常见的表现为运动能力下降和感觉障碍、言语和吞咽障碍、视野缺损、高级认知障碍,以及心理健康或性格的改变。脑卒中是我国居民长期残疾的主要原因[1]。有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进行有氧训练能有效改善心肺功能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3]。因此,有氧运动对脑卒中患者有着重要的作用。

有氧运动是指全身大肌肉群参与的、节律性、中等到较大强度、持续较长时间的运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4-6],有氧运动对脑卒中后心血管功能、活动能力、大脑健康和整体生活质量有深远的益处。早期的有氧运动可以安全地实施,而不会对脑卒中康复产生令人不利的影响[7]。动物实验也显示脑卒中早期有氧运动干预的良好效果[8-9]。但受限于专业人员不足、评估和训练设备缺乏、脑卒中功能障碍、交通便利性及医疗保险和平均住院日[10-12]等多重因素,脑卒中患者很少接受长期、规律的有氧运动。本研究在现行医疗环境下,探讨脑卒中患者住院康复期间行短期有氧运动的意义,旨在为当前脑卒中康复治疗提供一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纳入2019年1月~2020 年12 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康复的脑卒中患者,收集患者住院期间的病史资料。纳入标准:①首次脑卒中;②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且经头颅CT 或MRⅠ确诊[13];③18 岁≤年龄≤80岁;④具有一定警觉性,能够遵循简单的命令;⑤坐位平衡≥1 级[14];⑥病例资料齐全。排除标准:①脑卒中病情尚不稳定或伴有继发性癫痫者;②合并冠心病、COPD、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等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③合并严重肝肾功能损害、中重度贫血和肿瘤等疾病;④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压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⑤合并脊柱骨关节病、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等可能影响有氧运动的疾病;⑥严重认知障碍;⑦其他有氧运动禁忌或不能配合运动的情况。该研究已获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审查委员会的批准(编号为PJ2021-08-14)。

1.2 方法

1.2.1 分组 根据住院期间是否接受有氧运动分为有氧运动组和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Ⅰ)、病程、住院天数、参与有氧运动的次数等基本资料,以及是否吸烟,是否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心血管危险因素,是否继发癫痫,有无压疮、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等。

1.2.2 康复治疗 所有患者住院康复期间均接受传统的物理治疗、职业治疗和言语治疗等常规综合康复治疗。有氧运动组采用四肢联动全身循环运动训练器(NUSTEP)进行训练,每周3 天,每天40min,包括5min 热身、30min 有氧运动和5min 冷却,该设备有助于部分解决脑卒中患者因运动、平衡、协调等功能障碍无法行跑台、功率车、步行等常规形式有氧运动的问题[15]。运动强度以主观疲劳感觉(Rate of Perceived Exertion,RPE)表示,初次有氧运动强度为静息心率增加10~20 次/min,RPE<11[16];此后每次有氧运动的强度控制在RPE(Borg 6~20)11~14(中等强度)之间。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单次有氧运动可持续进行30min,也可三次9min运动+1min休息(无负荷下空踩)的形式间歇进行[15]。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入院时及出院前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抑郁和睡眠状况。采用Brunnstrom 分期,表示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肢体运动功能,该量表包含上肢、手、下肢的运动功能评定,分为Ⅰ~VⅠ级,级别越高表示肢体运动功能越好[17]。采用改良巴氏指数(Modified Barthel Ⅰndex, MBⅠ)评估日常生活能力,其是目前临床运用最广的一种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方法,该量表有10 个项目,总分100 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强[18]。患者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评估抑郁状况,该量表是基于《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ourth edition》为标准编制而成的自评工具,该量表包含9 个题目,评分等级0~3,总分值范围0~27,根据得分的高低可判断抑郁的程度[19]。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Ⅰndex, PSQⅠ)评估睡眠状况,该睡眠质量表由18个自评和5个他评条目构成,总分范围为0~21 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2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 进行统计分析,连续变量的正态分布采用Kolmogorov Smirnov 检验,服从正态分布的,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计量资料以M(Q25,Q75)表示,组间和组内分析采用Mann Whitney U检验。分类数据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适当时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双侧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两组各20 例,共纳入40 例脑卒中患者。其中男30例,脑梗死32例;年龄30~78(58.00±12.03)岁;平均BMⅠ24.24±2.95kg/m2,平均病程26.5(14.00,54.75)天,平均住院日(22.72±6.71)天;有氧运动组参与有氧运动次数4~17(9.81±3.43)次。两组患者除有氧运动次数外,一般资料其他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瘫痪肢体Brunnstrom 分期 治疗前,两组患者偏瘫上肢、手和下肢Brunnstrom 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均有所改善(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两组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偏瘫肢体Brunnstrom分期情况

2.3 恢复情况 组内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MBⅠ、PHQ-9 和PSQⅠ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MBⅠ、PHQ-9 和PSQ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BⅠ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氧运动组PHQ-9 和PSQ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恢复情况比较

3 讨论

强有力的证据表明[2,21-22],脑卒中后的有氧运动可以改善患者心血管健康、行走能力、上肢和下肢肌肉力量。相关研究也证实[5,23],有氧运动可能改善抑郁症状、执行功能和记忆,以及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和卒中后疲劳。将有氧运动纳入到脑卒中康复中,有助于改善卒中后的功能,防止卒中复发。在最佳实践和临床指南中[7],有氧运动被认为是脑卒中全面康复的一部分。但相关研究中,脑卒中患者有氧运动持续时间短则6~8 周[5-6],长则类似心脏康复达12 周甚至更久[23-24],这在当前医疗环境下较难达到。因此,本研究在现行医疗保险和平均住院日等政策下,研究分析短期有氧运动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大约44%的患者在卒中后经历了中度残疾,需要在日常生活活动或移动方面提供一些帮助(改良Rank 评分>2)[25]。本研究中,40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前,有16 例(40.0%)上肢运动功能、21 例(52.5%)手功能、6 例(15.0%)下肢运动功能处于Brunnstrom 分期Ⅰ和Ⅱ期。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常规康复之外接受平均9.81±3.43 次有氧运动后,有氧运动组上肢、手和下肢Brunnstrom 分期,以及MBⅠ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与Sandberg K[26]和da Rosa Pinheiro DR[27]等的研究结论不相符合。前者可能与本研究中有氧运动次数较少有关,与指南中至少8 周(每周至少3次)的有氧运动才能达到临床有意义的训练效果的建议相符合[26]。后者虽然研究发现5 天有氧自行车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下肢肌力、活动能力和功能改善效果较好,但纳入的脑卒中患者病情和功能障碍程度较轻。

抑郁症在脑卒中后很常见,发病率达30%以上,并与残疾和死亡率的增加有关[28]。PHQ-9 是筛查和评估脑卒中后抑郁的有效方法。有氧运动有助于脑卒中后抑郁的改善,在12 周内每周进行3 次40min 的中等强度有氧跑步机训练或户外步行可改善脑卒中后抑郁[23]。而每周5 次、每次30min、连续6 周的中等强度有氧功率车运动也可改善脑卒中患者Beck 抑郁自评量表的评分[5]。研究中,两组40 例脑卒中患者PHQ-9 得分为0~19分,平均得分5.38±4.42 分。治疗后,有氧运动组PHQ-9 得分低于对照组,显示短期有氧运动有益于脑卒中后抑郁的改善。

睡眠障碍在患有脑卒中的老年人中很常见,20%~40%的脑卒中幸存者有睡眠障碍,50%~70%有睡眠相关呼吸障碍[29]。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还可能会导致卒中复发,识别和处理睡眠障碍应该是一级和二级卒中预防的一部分[30]。运动能够提高老年睡眠障碍患者的总体睡眠质量和睡眠效率,改善其日间功能[31]。陆上或水中有氧运动也有助于改善2 型糖尿病人群的睡眠质量[32]。在6 周内,每周进行5 次30min 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睡眠质量[5]。研究中,40 例患者PSQⅠ得分为0~18 分,平均得分8.62±5.49 分。治疗后,有氧运动组PSQⅠ得分低于对照组,显示在常规脑卒中康复的基础上,短期有氧运动有助于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改善。

综上所述,在传统脑卒中康复的基础上,短期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症状和睡眠质量,但可能受限于有氧运动次数,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有限。本研究存在样本量较小、观察指标有限、未长期随访等不足之处,未来需扩大样本量、增加观察指标等以进一步探讨脑卒中患者短期有氧运动干预的效果。

猜你喜欢
有氧下肢康复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康复护理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叶酸治疗配合有氧运动治疗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下肢最怕“凉、麻、痛”
别把有氧运动“神化”了
增肌要做有氧运动吗?如何保证增肌效果
“十二五”期间3.6万贫困孤独症儿童获得康复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