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地方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满意度评价

2022-10-06 08:49郑琳泓刘齐峰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量表变量

郑琳泓,刘齐峰

(1.泉州师范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2.泉州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自1999年地方本科高等教育扩大招生以来,截至2021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3.01万所,环比增加1.13万所,增长2.17%。其中,我国地方本科高校在校学生总规模已达到4 002万人,校均规模11 260人,并在未来几年规模逐步增加[1]。2021年2月27日,《中国教育报》指出,2020年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超90%,但是2021届毕业生规模达到909万人,相比去年874万人再创新高,再加上国内外疫情所导致的岗位锐减,经济市场板块调整所导致的行业浮动变化,以及往届生未就业学生人数的不断累积等众多因素,未来的就业形势可以预见愈发严峻[2]。为了应对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各高校的就业指导服务显得格外重要。新时代大学生具有独特的就业心理和需求,学校就业指导服务是否令学生满意,是否能应对重点就业问题,已然成为社会关注热点。由2010-2020年的文献资料可知,大部分学者的研究集中在教学质量满意度和大学生整体满意度方面,而针对地方本科高校学生就业指导服务满意度的研究却很少,尤其是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的研究非常罕见[3]。为此,本研究从地方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满意度的角度,通过理论模型构想编制学生就业指导服务满意度量表和调查问卷并进行预调查和实证调查,以期更好地了解学生真实的就业指导服务现状,并为新时代地方高校就业指导服务、管理和专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满意度评价量表初步编制

(一)量表编制的理论构想

学生就业指导服务满意度评价量表初步编制在符合全面性、科学性、代表性的基础上,通过结合国内外顾客满意度模型和地方高校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的实际情况,结合文献调研、扎根访谈、专家访谈,同时参考并结合其他研究者对获得感量表中的相似或者相同维度的题目,增减题目,建立了由服务理念与机制、指导内容和形式、师资队伍、服务保障体系等4个维度36个题项组成的新时代地方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满意度评价初始量表。

(二)预试问卷的调查

就所编制的问卷采用Likert5点自评式量表,采用男女、年级分层抽样法和极端组检验法,对泉州师范学院300名学生进行预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72份(男143份、女129份)。使用SPSS 24.0进行项目鉴别力分析,对编制的量表进行有效改进和验证。

1.项目鉴别力分析 通过对临界比率值(CR值)的分析,利用独立样本t-test检验差异性,保留显著的检验结果。通过对F值和Sig.值对比分析,Q14~Q38题项中的t值均达显著,表示预检测的调查问卷27个题项均能鉴别出不同受试者的满意程度,最终得到了由27个题项构成的初测问卷[5]。

2.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 (1)量表的效度检验。问卷的有效性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根据特征值大于1提取公因子,利用旋转因子矩阵的最大方差确定4个主成分,其KOM值的刻度为0.970,Bartlett球检验X2值为18 184.28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代表总体的相关矩阵间存在共同因素,满足探索性分析条件。(2)量表的信度检验。采用克隆巴赫(Cronbach’s Alpha)内部一致性系数检验量表,就业指导服务满意度总量表α系数为0.880,4个分量表的系数在0.726~0.910,表明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较高。

二、满意度评价量表的验证性因素修正分析

以结构方程模型(PLS-SEM)为主要统计建模技术可以寻找变量内在结构关系,验证结构模型或者结构关系的假设是否合理,同时,利用PLS-SEM中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可以探究量表的因素结构模型是否合理,对有效的测量变量进行因素分析。结构方程模型中整体模型适配度评估主要参考AMOS提供模型拟合不同适配度指标进行综合判断和修正,模型内在结构模型适配度评估则主要依据AMOS输出模型的信度及效度检验参数值进行验证和修正。

(一)模型的假设

本研究的假设是:(1)服务理念、师资队伍、内容与形式、服务保障体系等4个潜在变量对新时代地方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具有正向影响作用;(2)4个潜在变量对地方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影响程度不一,且其中某个(些)潜在变量对地方高校就业指导服务起到核心主导作用;(3)个体特征对地方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满意度产生影响存在着线性相关[6]。

(二)模型整体的适配性评估

使用AMOS21.0进行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度检验,结果表明:原始模型的绝对拟合指数中GFI和相对拟合指数中的NFI、NNFI、CFI 均未达到理想值[7]。说明在原始模型中,整体拟合度效果不佳,需要进行修正。通过删除存在交叉负荷和较大的误差项进行模型修正,修正后模型各项拟合指数均有明显改善且达到理想指数范围。

(三)模型的适配度评估

1.模型的初次拟合 判断拟合程度,需要选取绝对拟合指数、简约拟合指数和增值拟合指数作为检验模型整体拟合指数和估计参数进行判断[8]。其中,绝对拟合度指标主要包括X2/df、GFI、RMSEA;简约拟合度指标主要包括 PGFI和PNFI;增值拟合度指标主要包括NFI、NNFI和CFI。将通过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所保留的27个测量变量,使用有效问卷数据导入AMOS进行验证分析。拟合指数如表1所示,输出的估计参数中仅有x2/df 和GFI这两个指标均未达到模型适配参数标准,模型需要继续修正。

表1 地方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满意度评价模型拟合指数

2.模型的修正 AMOS输出显示,A1和A3的因子载荷分别为0.452和0.673,修正指标提示这2项观测变量存在较差负荷和较大的误差项,故删除这两项,可优化拟合指数。通过删除存在交叉负荷和较大的误差项进行模型修正,修正后模型各项拟合指数均有明显改善且达到理想指数范围。并经过多次拟合、比较,卡方与自由度之比(x2/df)值从5.895降到2.416,GFI值从从0.896升至0.955,各项指标都得到了优化(表2)。拟合后的模型外在质量好,能够较好反应样本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

表2 地方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满意度评价模型修正拟合指数

3.模型内在的适配性评估 (1) 模型的信度检验。个别观察变量的项目信度R2值和组合信度CR值是信度评价指标系数,可以测量模型中的测量指标之间的内在关联程度。AMOS输出显示,模型修正后的22个项目的R2值处于0.558~0.818,大多数R2达到0.6以上。R2值大于0.5为理想水平,最低下限标准为0.2,结果表明量表信度较好。4个潜变量CR值均高于0.8,达到理想信度水平,所有自变量对因变量都具有正向影响,表明模型结构具有良好信度。

(2)模型的效度检验。模型的效度评测可通过因子载荷系数值和区别效度检验。结果显示(表3):4个潜在变量CR值均高于0.8,处于0.823~0.900,达到理想信度水平,所有研究项对应的因子载荷系数值在0.530~0.847。模型中所有变量的AVE值在0.545~0.579,大于临界值0.50,说明数据具有效度。采用克隆巴赫(Cronbach Alpha)内部一致性检验模型的区别效度,总量表的α系数为0.929,各分量表的α系数介于0.823~0.893,模型具有较为理想的区别效度。

表3 地方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满意度评价模型内在结构适配度检验参数值

(四)模型的路径分析

路径系数能够反映观测变量对潜变量的贡献程度,同时,帮助人们识别影响就业指导服务满意程度存在的主要问题。AMOS输出显示:结构方程模型中的4个潜在变量为正数,所有观测变量的路径系数都介于0.68~0.85,说明各观察变量能够很好地解释相应的潜在变量,对新时代地方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满意度存在或多或少的影响。对服务理念影响较大的观测指标为指导对学生培养目标(0.85)和就业方向(0.8),说明学生较为关注当前培养目标是否与未来就业相关联。对就业指导服务中的师资队伍影响较大的观测变量是教师的数量和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其路径系数为0.75和0.72,说明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科学、实效、敬业是对就业指导服务与成果的满意度起到积极推进作用。在就业指导服务内容和形式方面,影响较大的潜在变量为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和校园招聘会。这显示了新时代学生在就业服务过程中选择需求多样化与积极不断尝试的态度,需要在指导过程中不断接收新的信息和利用新兴手段以适应学生多样化的需求。针对就业服务保障体系变量与观测变量之间的关系,实习岗位和平台(0.73),就业跟踪调查与服务(0.76)是学生关注的焦点,学校与社会的接轨很大层面上影响着就业指导服务的质量,帮助学生解决在就业或者就业服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就业指导服务满意度起到关键作用[9]。

三、满意度评价的实证研究

(一)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处理

采用随机抽样法,按年级、专业结构比,就福建省一般本科高校体育院系学生就业指导现状,对泉州师范学院、闽南理工学院、三明学院、龙岩学院、莆田学院、宁德师范学院等地方高校的大二、大三和大四的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 200份,回收问卷份1 056,回收率为88%,其中有效问卷1 016份,有效率96.21%.运用SPSS 24.0对收集的有效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评价因子结构

通过应用限定主成分分析法与方差极大正交旋转法,对调查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其中KMO值为0.959,表明该量表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新时代地方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满意度评价因素主因子有4个,4个因子的方差解释率值分别为20.516%、20.175%、14.173%、12.810%。第一因子共包含就业指导与学生培养目标的认识等3个题项,其因子载荷值分别为0.786、0.801、0.850,这些因素因子与就业指导服务理念有密切关系,故命名为“服务理念因子”;第二因子共包含教师的专业知识宽度与广度影响就业指导服务质量等4个因子题项,其因子载荷值分别为0.754、0.696、0.721、0.638,这些因子题项与就业指导服务中师资队伍情况有密切关系,故命名为“师资队伍因子”;第三因子共包含就业指导的内容与形式多样化等6个因子题项,其因子载荷值分别为0.709、0.674、0.728、0.759、0.675、0.686,与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与其内容和形式有密切关系,故命名为“内容与形式因子”;第四因子共包含学校提供的就业平台等6个因子题项,其因子载荷值分别为0.685、0.684、0.696、0.725、0.761、0.709,与就业服务指导中服务保障体系有密切关系,故命名为“服务保障体系因子”。

(三)满意度各因子评价

1.就业指导服务理念满意度评价 服务理念是就业指导的灵魂和就业指导工作的宗旨,同时也是就业指导服务的灵魂,它决定着就业指导工作的方向与目标,是就业指导工作的主线。服务理念是否合理、是否被学生所接受、是否适合学生的就业需要都决定了学生对于学校就业指导服务的满意程度。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一些正确的就业价值观被影响,这里面也不乏包含指导教师和学生对就业的看法与想法。对于服务理念来讲,学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需要的是秉承“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态度,真真正正地为学生的就业服务。通过以学生为本,与时俱进的指导风格,学生才能对学校就业指导服务满意。通过对服务理念因子对应的题项进行描述性分析,得到如表4所示的描述统计量。结果显示,福建省地方高校学生对于学校就业指导实行“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与学生培养目标的一致性满意度较高且离散程度较小,对学校就业指导教师讲解的就业方向满意度较低且离散程度较高。

表4 就业指导服务满意度评价

2.就业指导师资队伍满意度评价 师资队伍水平在学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师资队伍的教师数量、教师专业知识的宽度和广度、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教师的办事能力和工作效率等因素都会影响学生在接受学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服务的满意程度。随着时代的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正在涌现出越来越多的职业,同时一些新兴职业迅速崛起,学生正在面临一个既有巨大机遇又有巨大挑战的就业环境。在这种严峻的就业环境下,需要的不仅是学生能力的多方面提升,更需要的是就业指导教师的指导水平的提升,并进一步为学生的就业提供帮助和支持。通过对师资队伍因子对应的题项进行描述性分析,得到如表5所示的描述统计量。结果显示,福建省地方高校的学生对于学校就业指导服务教师的办事效率和教材较为满意且数据的离散程度较大。相比之下,学生对于就业指导教师的数量和态度均值为3.304,方差为0.963,说明福建省地方高校的学生对于学校就业指导教师的数量较不满意,且数据的离散程度较小。

表5 就业指导师资队伍满意度评价

3.就业指导内容与方式满意度评价 指导内容与方式是决定学生就业指导服务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任何一个服务的方式与内容对顾客的的满意度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对于学校的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来说,他们所要服务的顾客就是他们的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所提供的指导方式和指导内容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学生的发展现状、是否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相吻合、是否被大多数学生所接受等,都会对满意程度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面临着就业困难等诸多问题,亟需学校的就业指导服务来为他们排忧解难。所以,指导内容与方式成为了影响就业指导服务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对指导内容与方式因子对应的题项进行描述性分析,得到如表6所示的描述统计量。结果显示,福建省地方高校学生对于提供的有关考研和留学指导均值达到3.389,方差为0.825,说明福建省地方高校的学生对于学校提供考试和升学咨询指导最为满意,且数据的离散程度较小。相比之下,学生对教材专业性与实用性、专业咨询辅导、服务方式多样化、校园招聘会和开展的就/创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校外实习等)指导较不满意且数据的离散程度较大。

表6 就业指导内容与方式满意度评价

4.就业指导服务保障体系满意度评价 为了应对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大学生对高校就业指导的需求及其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大部分高校需要逐步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保障体系,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优化教育资源,跟踪毕业生就业情况,为学生提供最优资讯。同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就业或者就业服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就业指导服务满意度起到关键作用[10]。通过对服务保障体系因子对应的题项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如表7所示。福建省地方高校学生对于在招聘信息发布、办事流程、推荐的实习岗位和创业扶持资金等题项均值范围为3.336~3.363,方差范围为0.901~0.992,说明福建省地方高校的学生对于学校服务保障相对满意且数据的离散程度较小。在学生档案、户口等就业手续的办理平均值为3.329,方差为1.047,说明学生满意度较低,且离散程度较大。

表7 就业指导服务保障体系满意度评价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因素分析法、结构方程模型的验证性因素分析法等,构建了服务理念、师资队伍、内容与形式、服务保障体系等4个潜在变量和25个观测变量构成的福建省一般本科高校学生就业指导服务满意度评价模型。评价模型拟合修正后适配度较为理想,并有良好的信度、效度,体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独特的就业需求和就业心理,反映了学校就业指导服务满意度的主体性、多样性、差异性的特点,可以推广到相关的实践研究中[11]。

(2)在对潜在变量间的路径分析中,表明就业指导中服务理念、师资队伍、内容与形式、服务保障体系的回归路径系数分别为0.069、0.255、0.225、0.338,服务保障在学生就业指导满意度评价中具有强有力的风向标,是提升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3)福建地方高校学生对“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满意度较高,学校就业指导教师讲解的就业方向满意度较低,突出个体化、针对化和差异化工作有待提高[12]。教师的办事效率和教材让学生满意,然而较多学生对高校就业指导教师的数量和态度产生质疑和较为不满的情绪。

(4)在高校就业工作的内容与形式方面,福建省地方高校持续保持着传统的为学生提供考试和升学咨询指导的工作促进学生的升学发展。然而在对教育培训教材的专业性与实用性上、专业咨询辅导、服务方式多样化(一对一、讲座、实习等)、校园招聘会和开展的就/创业实践活动的侧重度相对较弱[13]。同时,由于不同企业、地方和机构的入职或者人才引进要求不同,会造成学生户口、档案关系等方面的手续工作延迟,这也是高校就业服务保障工作未来发展需要关注和改善的一个方面。

(二)建议

(1)形成就业服务“三化”思维。福建省地方高校应根据学生实际的就业需求与就业现状提供精准服务,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升级服务内容,在校企合作、择业心理疏导、网络就业服务平台搭建上花心思、下功夫,形成就业多元化服务思维;在大四期间,积极收集学生意向,分专业、分领域地进行群体专业指导,尽可能确保每一位同学都形成较为清楚和明确的职业方向和岗位定位,形成就业精准化服务思维;对于已就业学生,应该及时收集就业满意度问卷,及时以及适时地改善和升级服务,形成就业闭环化服务思维,提高学生的满意度。

(2)打造多元化师资团队。福建省地方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展应在校内教学的基础之上,对接校外的资源,充分推动校内校外“双师”指导模式,将课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拓宽学生知识接受范围,提升学生的获得感。再者,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教师办公室,设立专职的就业指导教师岗位,采用多种措施从多角度出发,使就业指导教学工作有质有量地开展。继续加强培养目标的一致性、专业知识的宽度与广度、教材的专业性和实用性等方面的工作,以获得学生的认可。

(3)同步推动升学和从业工作。地方高校应在保证毕业生每年不断增长的升学率情况下,积极主动对接社会资源,寻求与有实力、有规划、有前景的机构或企业合作,并且及时、反复且有效地将相关信息推送给学生,真正地将就业宣讲座谈、校园招聘会等活动办实办好。学生在校期间,尽可能开展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校外实习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在日常生活中能应用所学到的知识,提升自我素养。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渗透到日常教学工作的各方面,在日常工作的点滴间获取学生的认可。

(4)积极完善就业服务保障体系。福建省地方高校在传统工作的基础之上,要继续保持新想法和新突破,合理分配各类对接手续工作,保障学生可以尽快完成对接手续,并且做好年度信息反馈和评价工作,及时修改工作中的不足,做到及时跟踪反馈就业问题,有效解决学生的就业困难,提高学生的就业认同感。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量表变量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抓住不变量解题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如何给高职学生上好就业指导课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