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22-10-21 17:20王祖一王晓丽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海南三亚572000
公关世界 2022年18期
关键词:服务育人育人校园

文/王祖一 王晓丽(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 海南三亚 572000)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提高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重大的政治责任和战略工程,强调了价值引领、课堂教学、文化环境建设方面的意义。《意见》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教育场所、教育组织形式、教育管理形式和教育创新性等方面的内容。重新审视和思考如何开展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才的关键。

一、树立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观

1.关注积极品质,引导学生自我成长

一般观念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针对学生消极面的批评并对其采取否定和排出的态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我认知去除掉人格中与现行道德价值不包容的一些特点和倾向,而积极心理学观念下的思想教育,是以肯定的态度和积极面认可的教育思想理念为主导,并认为学生的本性是善良的,对待学生的态度是平等的,不论是品学兼优的学生,还是有较多问题的学生都有极大的发展潜能。在教育过程中,不是将主要精力放在如何解决问题上,而是要留一部分放在学生积极潜在力量的挖掘上。心理学家罗杰斯说:“学生必须通过自由选择成长起来,别人的选择和过分控制只能削弱他的能力。”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通过关注积极品质、发现和培养优良品质与美德、挖掘积极力量与品质,解决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自我成长。

2.挖掘积极潜能,提升学生主观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以发展人的潜能与美德为目标,致力于研究普通人获得幸福的方式、方法。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通过挖掘学生的积极品质与潜能提升学生主观幸福感。将积极的思想观念贯穿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始终是提升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键。快乐、幸福和意义是评价积极心理学主观幸福感的三个核心要素。因此,发挥校园培育的主场优势,开展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主题教育,实现化虚为实、内化于心、外显于行成为在教育过程中持续提升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键。

3.用积极发展的观点,助推学生的成长和成才

传统心理学是以心理缺陷与弱点为关注点,在某种情况下未取得预期的效果。积极心理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并以此作为学生思政教育的主视角,侧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不是改掉错误,把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并致力于学生的持续发展。在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对知、情、意、行的积极引导和教育,挖掘、培育和增强学生的积极品质,助推学生的成长和成才。

二、“三体系”构建积极的思想政治育人体系

1.构建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育人。在思想政治的理论课以及特色实践课的基础上,在专业课、实习实训课、创新创业课、职业生涯规划课等课程中融入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构建课堂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逐步实现思政课堂到课堂思政的转变。主要从道德文化、历史文化、艺术审美、心理健康角度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与责任、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等方面丰富课堂内容;从创新教学方法手段、完善教材体系等方面将专业理论知识与思想教育内容有机结合、融会贯通,使教、学、育、培、成在一体化的环境下完成,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与思堂”。实践育人。在积极心理学理念中,倡导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感受幸福、快乐的体验。实践育人的组织形式主要是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活动。通过红色文化景区、革命遗址的走访,传统文化体验、民俗文化寻访,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服务意识以及服务他人、快乐自我等积极品质。通过参与校园公益服务活动、社区公益服务活动、交通疏导公益服务活动、特殊群体关怀和慰问活动以及各类大型赛事服务和各类国际会议保障服务活动等,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以及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积极决心。

2.构建积极的校园环境育人体系

校园文化育人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营造校园物质文化育人氛围。校园中的各种建筑楼宇、花草树木、路径陈设及教室文化、走廊文化、宣传板报等所展示出来的积极内容都在传递着学校的办学理念、价值观念、教育思想等,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熏陶着学生、塑造着学生,对学生积极品格的培养和塑造都起着重要作用。第二,营造校园制度文化育人氛围。学校在规章制度、管理条例、学生手册、领导体制、检查评比等标准制定时,要重点强调以人为本,以人的价值、人的发展为本。在执行的过程中,要力求做到以人格感召人、以行动激励人、以感情温暖人、以制度培育人。第三,营造校园精神文化育人氛围。学校的校训、校徽、校歌,入学教育、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思想主题教育、心理健康晚会,科技活动月、科普活动月、职业教育活动周,优秀学生评选、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评选等活动的组织和总结,均是学校精神文化的体现,是对传统文化的挖掘,是时代精神和价值观念的积极传递。第四,营造校园行为文化育人氛围。教师、学生及其他人员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校风、教风、学风和班风等是校园行为文化的主体。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日常所表现出来的耐心倾听、平等尊重、热诚关爱、接受理解和肯定信任的相互感化和影响,能助推学以立德、学以明智、学用相长。第六,营造校园语言文化育人氛围。语言文化能潜移默化影响到学生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理想信念。在师生和生生交流过程中,强调积极的正面语言引导,发挥语言传达积极意义的导向作用。

3.构建积极的管理服务育人体系

服务育人,是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服务者为依托,以其直接性、真切性、全面性、渗透性地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使学生能处处感受到学校集体的温暖,感受到学校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持续增加学生积极响应、和谐共荣、健康成长的过程。服务育人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发展性服务育人。发展性服务是指专门针对学生的学习提升、心理成长、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个性养成、能力培训等方面提供的服务,以满足学生成才的直接需要。积极的发展服务育人,是从积极的角度关注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的改进,关心学生的身心成长、生涯规划、能力养成等,从而使学生得到最大程度地发展。教师用最新的知识体系,用发展的思维方法和自身积极的人格魅力,通过“教学平台”对学生进行知识、道德、观念、心理等方面的渗透,对学生积极人格品质和能力进行塑造。可通过创新学习形式、强化理论学习观念,关注群体需求、提供成长所需,开展就业指导、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等途径实现。第二,保障性服务育人。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文化、向上的学术氛围、良好的教风、学风以及管理者的正风是保障性服务育人的关键。在日常,通过积极、周到、热心、有效的服务实现由“被动服务”应对者到“主动服务”展示者的转变;通过真实场景的接触和所提供的服务,对学生起到全面、真实的影响和渗透,将以完成任务为目标的工作转变为以服务他人、快乐自己的服务,通过建立积极的全面服务、全员服务、全心全意服务、全程服务、全方位服务,对学生进行全程、全面的直接深入渗透。这样,能持续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强化权利和义务观念,为今后自觉为他人提供积极服务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三,信息化服务育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了将信息化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础,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这就要求教育者要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机制,并将信息化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必要手段和重要途径。信息技术的有效使用对学生积极学习品格的形成具有相辅相成效用。借用现代信息技术,多方位、多渠道、多角度为学生提供积极有效的学习资源、创设学习空间、培养学习热情。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能帮助学生构建积极的学习品格,培养学生自主的辨别是非、有效地洞察真伪、清晰地区分美丑、自觉地抵制不良诱惑,而且学生形成的积极品格特质,为进一步优质选择信息化条件下所提供的学习资源有了准入性的门槛保障,确保了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因此,优化信息化学习环境、提升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性、完善信息化学习的评价和监控机制等已刻不容缓。

三、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健康发展的作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学生管理中的重要任务,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尤其能较好地贴合“90”后和“00”后学生的心理状态和需求。以积极的视角发现和解读问题,能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和帮助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生活态度、职业态度和工作态度;以积极的视角处理事情的过程,能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助力提升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以积极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品质,能让学生树立争取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营造积极的人生;以积极的环境服务学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猜你喜欢
服务育人育人校园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提升学生公寓“服务育人”水平、打造服务育人“第二课堂”
高校辅导员:“服务育人”做学生日常生活的服务者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激励探析: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