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日常管理中的创新创业教育刍论

2022-10-21 17:20周永湖南交通工程学院湖南衡阳421009
公关世界 2022年18期
关键词:活动教育学生

文/周永(湖南交通工程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9)

引言

在新时代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重大战略的号召之下,对于各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作出更明确、更迫切的要求。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展开以全体在校大学生为主体,其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发挥良好的育人效果,不仅能够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在教育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其创新创业精神及基本素养,锻炼其各方面能力,提升学生在毕业生市场中的竞争力,还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大的支撑力量。

一、高校学生日常管理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其一,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整体创新创业素养。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在制定教育模式时以学生全面发展理论为依据,并将其与有关创新创业的价值观念进行有效结合,学生在接受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能够充分享受到人类物质和精神文化的优秀成果,增强自身知识积累及丰富自身精神世界,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其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优势,为其指明未来发展方向。高校在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能够使学生明晰当前情况下毕业生市场中的就业情况,树立自身竞争优势,获取大学生所必需的创新创业知识、能力及品质,不断在受教育中增强自身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意识及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在毕业就业时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利,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或实现自主创业就业,以自身发展优势实现自我价值。

其三,有利于顺应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高等教育的任务主要在于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开展科技创造活动及推进国家的现代化发展进程,高校提高办学水平是践行教育强国理念的基本要求,高校要想保证办学质量,必须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作为教育依据,而创新创业教育则能够满足社会对新时代人才的需求。因此,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能够顺应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推动高校完成各项重要任务。

二、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认知片面

当前,大多数高校已经认识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但在教育实践中由于认识不足、定位不准确,部分高校仅仅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教育渠道狭窄,并且在相关课程教学中偏重于讲解国家创业政策等理论知识内容,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认知理念的浅显化使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薄弱,能力相对低下。

2.创新创业教育效果不佳

高校对该教育的认知偏差使学生对创新创业的重视程度不高,学生在接受创新创业教育时想要获得沟通技巧、创业方法即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教育内容与学生需求脱轨导致学生对创新创业的了解不够深入,加之外界环境,自身局限的影响,学生在内心形成创业难的观念,缺乏自主创新创业的主观能动性,无法体现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3.课程设置不完善

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并未真正纳入我国正规教育体系之中,大多数高校只是将该教育划为就业指导课的部分内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式通常将其设置为选修课,无法保证全体学生的参与度。这一情况也反映出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相对薄弱,创新创业教育不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特征,也是影响最终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4.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不足

目前,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大多缺乏系统化的相关教育,仅仅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而缺乏实际的创业经验,在进行案例分析,教授有关企业运作、管理等方面知识时无法深入开展,教师专业水平低下使相关课程的开展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教育途径及方式相对单一,造成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及素养的培养效果不佳。

三、高校学生日常管理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方法策略

1.营造校园和班级文化氛围,强化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学生通过接受环境文化的熏陶,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创新创业意识。营造文化氛围,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其一,学校宣传栏、校内报纸中增添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能够营造出提倡大学生积极创新、自主创业的人文环境,通过氛围感染学生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品质;其二,高校在推进制度建设及校风、学生建设时,应鼓励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发挥教师带头作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文化环境;其三,高校不定期组织优秀创业者返校开展演讲报告活动,分享其创业经历及创业经验、方法,成为学生心中的创业标榜。此外,辅导员教师作为开展学生日常活动的直接管理者,可以采取思政教育、管理活动或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双创教育,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及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时应以鼓励和引导为主,切勿强制学生接受教师的想法,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其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采取主题班会这一形式时,教师应确定与创新创业相关的主题,在班会中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激烈讨论,主动思考强化自身创业意识。开展管理活动例如选拔和任用班干部时,对于某些自身创新创业意识强烈且其他标准符合的学生应为其提供锻炼自我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发挥班干部的带头作用,激发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2.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创新创业打下心理基础

成功创业者往往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培养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任务。自主创业之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必定充满艰难险阻,大学生必须具备积极向上的态度、不怕困难的精神、快速适应环境及调控自我情绪等品质特征,为自主创业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在学生日常管理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其一,高校应对全体学生每年度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工作,新生入学时为其建立心理档案,心理健康普查应包括情绪调控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考察,并将定期心理普查的结果详实的记录在档案之中,对学生心理发展动态做出真实客观的评价。辅导员教师通过心理普查工作应及时帮助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排除困惑,解决问题。其二,通过校园网站、公众号、校报、宣传栏等渠道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的知识,并不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举办有关电影展播、读书会、演讲比赛等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其三,加强心理健康咨询室的建设,使学生在面临心理问题时能够寻求正确的途径加以解决,例如当学生在毕业季时容易面临就业创业的压力,此时应给予学生正确的思想引导,有针对性地提供给学生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与指导。通过以上几种方法,学生能够不断增强自身抗压能力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结合自身实际设立明确的未来发展目标,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中实现自我价值。

3.开展多元化校园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

创新创业教育中培养社会实践能力是其重要内容,该能力也是成功创业的必要条件。高校应积极举办校园文化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锻炼自我的机会,综合发展各项能力,举办校园文化活动可以采取文艺晚会、知识讲座、演讲比赛、体育比赛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平台,弥补课堂教学对自我认识单一片面的弊端,使学生能正视自我长处,全面客观地实现自我评价。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高校与社会各界进行友好合作,共同搭建培育优秀人才的平台,如高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搭建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习和社会实践的机会,在实际岗位中学生能够将自身所学知识加以运用,并经过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使自身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提升。高校应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由教育厅及各部门举办的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把握各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机会。此外,高校应加强创业类社团的指导与管理,支持学生参与符合国家规定的志愿服务、勤工俭学、社会实践等各类活动,选派专业教师深入社团为学生展开指导,使学生通过参加各项活动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并将社会实践与未来就业有效结合起来,为学生指明发展方向。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是顺应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在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融入双创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双创能力十分重要,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合理运用以上方法,提升高校育人水平,为社会提供充足的后备力量。

猜你喜欢
活动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学生写话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