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与出路:“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

2022-10-21 17:20杜希要扎依尔塔依尔江张茹茹李紫君新疆第二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第二医学院学生工作部新疆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新疆克拉玛依84000
公关世界 2022年18期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课应用型

文/杜希要 扎依尔·塔依尔江 张茹茹 李紫君(.新疆第二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第二医学院学生工作部 .新疆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克拉玛依 84000)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这就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最基本的遵循,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断梳理教学工作中的经验与不足,与时俱进地改革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不断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深化“三进”育人效果,努力培养更多“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新时代建设者!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讲好思政课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要与时代同步。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当今社会已经全面进入“互联网+”的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的发展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校的思政课教学也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困境:应用型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背景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深刻转变,为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国家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一系列国家战略部署。《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要求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要主动引领和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创新精神为驱动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培养更多高技术的应用型人才来推动产业经济优化升级,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应用型高校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应运而生。与传统的教学型、科研型高校不同,应用型高校是在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立足区域经济社会服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和师资队伍建设,主要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由于应用型高校是在高等教育体制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相对于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处于起步阶段。在人才培养模式、学科设置方面还不完善,尤其是思政课开设方面还存在诸如师资、资金、制度等不健全、不完善、不到位等情况。

首先,高等教育培养人才应以立德为先,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但是应用型高校在起步阶段往往把更多的资金、师资投入到专业技术学科建设上,造成思政课师资队伍、学科建设相对滞后的局面,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其次,育人理念主导教学策略,进而决定办学水平。大多数应用型高校往往具有先进的实践育人理念,但囿于师资力量短缺而采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以及生源层次较低、学生理解领悟能力不强的现实状况,造成理论性较强、内容涉及面广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不足。第三,互联网时代给思政课带来的挑战。当今高校学生群体主要是“00后”,他们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具有较强的信息获取能力。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拔节孕穗”的关键期,但是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充斥着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这对当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效果带来了更为严重的挑战!

二、原则:应用型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基本遵循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要高度重视对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形式,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创新也是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强大动力源泉。

首先,要坚持思政课的“守正创新”。高等学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要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认知、政治信仰和政治立场,帮助学生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从而主动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分析和处理社会实际问题,使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思政课的“守正”就是要扎根中国办教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应用型高校应该首先要解决“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这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前提基础,也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定海神针”。

其次,重构教育主客体关系。“互联网+”时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应该摒弃传统的、单向的、满堂灌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思政课往往是合班课,教师人数多,不利于思政课教学过程的组织,最终成了思政课教师的“独角戏”。教育部对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师生比做了严格的规定,各应用型高校也应该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规定,配齐配强思政课教师队伍,改变大班授课为小班授课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在小班授课过程中,思政课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更好的组织思政课的课前、课中、课后教学内容,重构思政课教学主客体关系,把一定的时间还给学生,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

三、出路:应用型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对策

针对“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现实状况,结合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基本遵循,应用型高校必须紧跟时代、结合实际重构思政课教学课堂,打造教学内容专题化、教学方式网络化、实践教学立体化、评价体系多元化的“四位一体”新型思政课教学模式,使思政课教学摆脱传统的、单向的、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学,在教师的主导下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全过程的新型立体化思政课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

1.教学内容专题化

思政课主要涵盖了《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与政策》五门课程。由此可见思政课教学内容非常广泛,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涉及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涉及世界史、国际共运史,涉及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等。教育部对以上思政课学时、学分都做了相应规定,除去其中的实践学时,纯理论教学学时相对不足。在有限的学时中,如果授课内容只是蜻蜓点水式地面面俱到,很难把这些相对深奥、晦涩的科学理论讲清楚、讲生动。

武汉大学沈壮海教授认为对于任何一门教材的教学使用而言,都存在一个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在有限的学时中,避免蜻蜓点水式地面面俱到,要坚持问题导向进行专题化教学重构,直面现实问题,回应学生关切。在重构专题化教学时,应组建老中青兼备的科学合理的师资队伍,由学科带头人等专家负责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其中,教授、副教授、讲师可以分别承担部分专题的授课,专题应具有连续性,采取走班制授课,在一学期的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由不同教师共同完成授课。一方面,教师可以把有限的精力放在一部分专题的备课、授课上,随着授课的愈发纯熟,每个教师都可以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学生,以提高思政课的亲和力、吸引力;另一方面,避免学生出现“视觉疲劳”,不同风格教师分别授课可以持续刺激学生的兴趣点,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保持“在线”状态。

2.教学方法网络化

传统的、单向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主要弊端在于只有老师在努力输出,而学生在被动接收,学习积极性不高、效率低下。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思政课教学也应该积极顺应信息化的潮流,采用超星学习通、雨课堂等线上教学工具有力助益线下教学,使网络化教学手段贯穿思政课的课前、课中、课后。

首先,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应在相应的线上教学工具组建教学资源库,包括线上班级、课程体系、题库等板块。其中课程体系板块应涵盖相应专题的知识点、人物、图片、幻灯片、授课视频、教学案例、课后习题、扩展阅读等要素。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可以提前在线上教学工具发布相应专题内容供学生预习,使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避免学生出现“到了教室一头懵,不知学到哪儿”等情况。第二,在授课过程中,可以使用线上教学工具进行考勤、随机点名、弹幕讨论、现场投票、阶段测试等活动,能够高效率地组织每节课的授课活动,防止学生做“低头族”。第三,在相应专题授课结束以后,可以在线上教学工具发布课后题。课后题可以是单选、多选、判断等客观题,也可以是思考题等主观题,抑或是让学生在线提交一篇书目的阅读报告、一个视频的观后感、一次实践调研报告、一个思政课微视频等,实现思政课作业无纸化提交存档。

3.实践教学立体化

在2018年教育部发布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中明确规定各本科高校中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为2学分。与应用型高校办学理念不谋而合,国家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应用型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时应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的立体式实践教学模式,具体来说包括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校外实践和VR教学四个方面。

第一课堂实践主要要求教师要组织好授课过程中的讨论、辩论赛、演讲比赛、模拟法庭、微视频拍摄等实践教学;第二课堂实践主要在课下、校园内参观校史馆、校园文化长廊、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等;校外实践主要是组织学生参观校外的博物馆、红色革命基地、廉政教育基地等,以及利用寒暑假深入乡村、社区开展调查研究等;VR教学主要依托“互联网+”技术开展,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丰富的资源线上参观“新中国成就展览”“党史教育基地”“抗美援朝胜利纪念馆”等。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可以构建起“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的大思政格局,避免思政课结课后学生就抛之九霄云外,使实践教学贯穿本科教学全过程。

4.评价体系多元化

评价体系多元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传统的思政课考核方式主要是期末考试“一考定终身”,但是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明确规定要“坚持闭卷统一考试为主,与开放式个性化考核相结合,注重过程考核”。因此应用型高校思政课改革时应提高过程性考核比重,与期末考试成绩占比大体五五开。过程性考核内容应多元化,主要包括课堂表现、课后作业、期中成绩、实践课成绩等几个板块。过程性考核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避免平时不学,考前突击复习情况的出现。另一个方面,是对思政课教师的考核评价。各高校往往都建立起了学生评教、同行评教、专家评教等三级评教体系,但是在应用型高校中,前文分析指出思政课一直处于弱势学科、边缘地位,师资力量薄弱,老中青青黄不接,高职称专家较少或者没有。因此在专家评教过程中,教学督导组基本上为理工科、医学类专家,思政类专家较少,对思政课教师评价体系不健全、不完善,不利于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稳定发展。在未来的教学改革中这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需要在高校层面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完善制度保障。

四、结语

应用型高校不仅要培养高技术人次,还要培养“又红又专”的高技术人才。互联网时代既给应用型高校思政课教学带来了挑战,也为思政课改革创新带来了机遇。本文提出的“教学内容专题化、教学方式网络化、实践教学立体化、评价体系多元化”的“四位一体”新型思政课教学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应用型高校思政课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但是想要把“四位一体”新型思政课教学模式做深、做细、做实,还需要高校层面、学院层面和全体思政课教师共同的努力!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课应用型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泛联盟式应用型本科产业学院运行模式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办好思政课铸魂育新人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