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世界语教学实践

2022-10-22 01:50褚夫敏张媛媛
科教导刊 2022年21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教学

褚夫敏,张媛媛

(1.枣庄学院 山东 枣庄 277160;2.枣庄市薛城区教学研究中心 山东 枣庄 277099)

拥有一种全世界共同使用的、中立于任何民族和国家、能够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交际语言和信息载体是长久以来许多人的美好愿望。1887年7月26 日,波兰籍犹太人柴门霍夫(Lazaro Ludoviko Zamenhof)创造的世界语(Esperanto)在众多国际语方案中脱颖而出并传播开来。一百多年来,世界语这种既没有民族也没有国家作为依靠力量的人造语言,不仅生存了下来,而且还有了很大的发展,成为目前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国际辅助语,不能不说“是一种伟大的理想、伟大的探索、伟大的实践”。

1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世界语理想的一致性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并强调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2017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演讲中再次提出并探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时代命题,指出“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期待。

作为一种国际辅助语言,以实现平等沟通和人类和平为最终目标,世界语在其距今134年的历史中,不断践行着平等、和谐的理念。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世界语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作用。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副局长于涛指出,世界语有助于消除语言霸权主义。世界上共有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两千多个民族。任何民族的语言充当国际语都会产生不平等,都是对其他民族语的侵犯。作为一种中立的语言,世界语承载着和平友好、平等交流的理想,由其来承担国际交流的工作不仅有利于践行平等的理念,还有助于保持语言文化的多样性。正如柴门霍夫所说,来自全球各地的世界语者,“不是法国人和英国人,也不是俄国人和波兰人,而是人和人”,“为了建立大同世界,顽强地前进,永不停歇。”世界语所提倡的人类和睦共处的理想与中国古代的大同思想以及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很强的一致性。习近平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语的自身发展将带来新的历史机遇。

2 国内外世界语教学实践

世界语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开始了它的教学活动。1887年柴门霍夫公布的语言方案《第一书》实际上就是一本教材。得到这本书的人立即开始学习世界语。学习的人越来越多,形成了世界语运动,而世界语运动又促进了世界语教学,互助互长。

2.1 国外世界语教学实践

1908年在美国的马里兰州和塞莫斯岛,世界语教学曾正式进入学校课程之中。1911年西班牙就在高等学校和中学开设世界语选修课,同年,比利时将世界语列入补习学校中的课程。1916年,英国埃克莱斯市的市立小学为学生开设了世界语课,每周定期上课两次,每次45 分钟。1918年,在巴西的塞尔吉蒲州的师范学校和中学,世界语成为选修课。1919年后,其世界语教学又扩大到州内的小学和职业学校。1920年以后,在英国的伍斯特、利物浦、雷恩、巴里和哈德兹菲尔德,德国的布雷斯顿、开姆尼斯、莱比锡、纽伦堡的市立初级学校,还有法国、芬兰、匈牙利等国家的学校里,也都陆续开设了世界语课程。1921 至1922年,日内瓦七年级学生开设了世界语必修课。1922年4月18 日至20 日,在日内瓦举办了关于在学校中教授世界语的国际会议。除了16 个国家政府的正式代表外,有28 个国家的100 多位教师、校长和教授参加,当时世界语的教学已经涉及了世界各国的900 多个城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54年就对世界语的价值予以肯定并号召其会员国在学校开设世界语课程。当前,世界上有1000 多万人学习世界语,约有160 万人熟练掌握世界语,遍及世界150 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有了60 多种语言出版的超过3000 种的世界语教科书,世界语教学已经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

2.2 国内世界语教学实践

世界语在20 世纪初传入我国时也是通过教学这一途径。外国世界语者来到中国办班,传播世界语。世界语教学起到普及世界语、宣传世界语、培养世界语人才的作用。世界语教学在世界语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占有重要的位置,没有世界语教学便没有世界语事业。1909年,上海成立了“中国世界语协会”,1911年、1913年沈阳、长沙分别创办了世界语专门学校。我国早在1912年就开始在全国师范学校开设世界语选修课。1921年,北京大学将世界语列为正式课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育部门对世界语教学更为重视。1963年,教育部要求全国高等学校可在外文系开设世界语第二外语课,其他学科开选修课,以培养世界语人才。新中国成立后开设过世界语课的大专院校近200 所。1982年,教育部再次下达文件,重申“各高等院校可以将世界语作为第二外语的一个语种,或开选修课。今后在学生毕业、干部考核及招考研究生等考试时,世界语可以作为第二外语科目”。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同北京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学院联合举办了八期世界语教师进修班,共培训了130 余名高校教师。从20 世纪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初期,世界语的函授、刊授、广播、电视教学也风行一时。据统计,20 世纪中后期参加世界语学习的人数达42 万之众。目前,国内有十几所学校开设了世界语选修课。河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辽宁大学、沈阳大学、辽东学院等还成立了世界语研究中心,部分中小学校也开设了世界语课程。我国目前世界语学习式微,能说能写的人只有三位数。教材是教学当中所不可缺少的。据不完全统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我国编写和出版的世界语教科书共有38 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编写和出版的世界语课本逾百种。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冯文洛编的《世界语初级讲座》(1958年)、祝明义编的《世界语课本》(1981年)、李威伦编的《世界语读本》(1983年)、魏原枢等人编的《世界语教程》(1985年)、李士俊编的《世界语初级教程》(1989年)、刘正坤编的《新世纪世界语教程》(2005年)、孙明孝、李慧编写的《世界语基础》(2016年)等。

3 枣庄学院世界语本科专业教学实践

3.1 合理的专业依托和坚实的专业建设基础

枣庄学院世界语专业有合理的专业依托和一定的世界语教学、科研基础。世界语专业以英语专业、商务英语专业、旅游英语专业、英语教育专业为依托设立。上述四个专业开办历史久,师资力量强,教育教学质量高,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

枣庄学院自2011年开设世界语公选课,截至目前已经有1500 余名学生选修了世界语课程,在世界语教学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世界语教学团队共16 人,其中教授、副教授7 人,博士5 人,其中1 名外籍教授为国际世界语学院院士。世界语教学团队编辑出版了《世界语基础》《世界语视听说》《世界语语法》等教材,编译了《墨子》(世界语版)、《中国世界语运动史料》(15 卷)、《聊斋志异》《一带一路国家文选》《有趣的韩语》《中国历史故事》《庄子》等著作十余部,其中《中国世界语运动史料》获得枣庄市第26 届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聊斋志异》被国际世界语协会列为东西方交流丛书、《墨子》被日本国际读书会列为必读读物。同时,世界语教学团队近年来获批山东省社科规划课题两项,中国外语教育基金项目一项,发表论文多篇,为世界语专业教学和学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2 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

枣庄学院与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联合共建的世界语博物馆是集收藏、陈列、宣传、科研、教学、文化交流为一体的世界语实践基地。该博物馆是世界展陈面积最大、功能最全的世界语博物馆。其宗旨是保护世界语文化、传承世界语文明、坚守世界语理想、推动世界语实践。馆内收藏了来自全世界60 多个国家的图书类、报刊类、图片类、邮品类、音像类、艺术类、档案类、会议类、纪念物、专用品十类藏品4.8 万余件(套),其中国家文物3000 余件套,成为全国社科普及教育基地、山东省优秀社科普及教育基地、全国首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先进单位、全国世界语运动突出贡献单位和教研先进单位、山东省珍贵档案遗产“世界语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文献保管单位、山东省青少年教育基地和枣庄市科普教育基地。世界语博物馆已成为世界语科普推广、学术研究、文物保护的重要平台。世界语博物馆不仅可以为世界语专业搭建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平台,还可以满足该专业教学、科研和实习实训的需要。

枣庄学院与国际世界语协会、国际世界语者教师协会、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国际广播电台世界语部、《中国报道》社世界语部、北京世界语协会等多家世界语组织和团体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设置、教师科研、学生实习实训、毕业论文(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交流合作,以满足教学科研、实习实训的需要。

在实践教学方面,学校通过灵活多样的实践形式,结合丰富多彩、主题鲜明的课外活动,将课堂内外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课内课外相结合、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世界语专业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各种资源优势,建立了多个稳定的实习实训实践教学基地。

3.3 特色鲜明的“世界语+”复合型人才培养定位

枣庄学院世界语专业立足“国际化”“复合型”和“有特色”的办学定位,聚焦“世界语+”复合型人才培养,面向全国,辐射世界,培养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能熟练运用世界语在教育、传媒、经贸、文化、旅游等领域从事教学、跨文化交流、翻译等工作,同时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能力的应用型世界语人才。

在课程设置方面,世界语专业遵循“五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要求,树牢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设置了通识教育平台、学科专业教育平台、职业教育平台、创新创业教育平台课程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世界语专业强化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专业教育方向设置注重实用性,与时俱进。在专业教育平台课程模块中,开设世界语+网络与新媒体以及世界语+跨境电子商务两个方向,供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加以选择。网络与新媒体方向开设课程有:传播学概论、网页设计与制作、数码影像制作、网站建设与运营、新媒体信息编辑、新闻采编与写作、摄影与摄像基础、网络播音与主持、世界语口译等。跨境电子商务方向开设课程有:国际商务礼仪、国际支付与结算、外贸制单、网络营销、国际商法、商务英语笔译、国际商务谈判、国际物流实务、国际商务单证、跨境电子商务导论、商务英语口译、电子商务平台运营、跨境电子商务实务世界语口译等。此外,学有余力的同学今后还有辅修第二专业的机会。

为强化“世界语+英语”双语能力培养,在世界语核心课程——基础世界语、高级世界语、世界语视听说、世界语写作、世界语汉语互译、世界语文学作品选读、世界语运动史等有充分保证的前提下在学科教育平台和专业教育平台必修课程中还设置了一定数量的英语课程——综合英语、英语读写、英语视听说、英语语法、语言学基础、跨文化交际、科研论文写作和英汉互译等。同时,在学科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集中实践教学平台选修课程中均设置了一定的英语课程供学生选修。在主修世界语的同时,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世界语及英语双语实际应用能力。

3.4 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

在传承外语教育与世界语教学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在世界语教育教学中践行“开放性、融合性”的人才培养理念。所谓“开放性”,即具有国际化内涵,面向社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意识的世界语人才。对外开放是我们的基本国策。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全面开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出路。处于开放性的社会环境中,外语人才培养理念须与之适应。致力于天下大同和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语人才培养,更是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在国际化办学方面,学校大力支持世界语专业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拨出专项经费支持学生参加高层次世界语交流活动。在师资配备上,配有三位外籍世界语专家;在课程设置上,设有“跨文化交际”“西方文明史”“中西文化比较”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学校还鼓励学生与国际接轨,积极参加国际水平考试,首批已有二十余人获得KER 等级证书。2019年4月,学校选派6 名学生参加越南第9 届亚洲—大洋洲世界语大会,学生在会上表演的《止楚攻宋》话剧引起了强烈反响。2019年7月,学校选派2 名世界语专业的学生赴芬兰拉赫提参加第104届国际世界语大会,两名学生在大会上的表现引起广泛关注,并接受国际世界语协会机关刊物《Esperanto》的专访。两名学生还在该刊物和国际世界语协会网站上发表了参会印象记。

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文化自信,培养中国视野。新时代下的外语人才如果没有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和人文素养,就无法胜任跨文化交际。“双语教学的开展必须保证民族尊严,以一种自信的谦虚的姿态去学习。”在尊重不同文化、坚持“和而不同”的同时,强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输出,提高世界语人才人文素养,增强其民族情怀和对中华文化的理解。“新时代的战略思维赋予外语学科更为丰富的内涵,中国视野成为外语人才培养的出发点,这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新体现。”因此,加深学生对中国的国情、政情和社情的正确认识,能更加有效地促进中外文明沟通互鉴,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传播中华文化,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4 结语

尽管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设有世界语专业,但近年来国内高校尚未开设世界语专业。中国传媒大学曾为有关单位定向培养了数十名世界语专业学生。此后再无学校以专业的形式招收学生,致使世界语人才严重匮乏。当前高校外语建设处在转型期,这为外语各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的提出和“一带一路”倡议使小语种人才需求量逐年增加,人才市场需求缺口巨大,就业前景也相对看好。世界语作为最广泛的国际辅助语在多个领域都有应用。随着中国与国际间的政治、经贸、科技和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大,中国对世界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承载着平等、友谊与和平理想的世界语迎来专业发展新机遇。服务国家发展是外语教育的历史使命,我们应当把握机遇,应对挑战,以世界语为纽带,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搭建语言、文化、学术交流新平台,并做好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撑。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教学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