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州单鼓音乐的传承思考

2022-10-31 10:47
戏剧之家 2022年27期
关键词:金州艺人音乐

李 静

(大连艺术学院 音乐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金州单鼓音乐是在大连金州地区传的单鼓音乐,其音乐形式由连缀若干小曲组成,内容是叙事性的,表演时歌舞者左手执鼓、右手执腾鞭击鼓,边舞边唱,一人领唱,多人唱和,单鼓的节奏随着演唱内容的延伸而变化,是具有满族特色的“鼓乐”艺术。金州单鼓音乐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17 世纪时在当地流行起来,在清朝及民国时期盛极一时,承载了丰富的民间艺术、风俗、文学、信仰等因素,具有宝贵的历史价值。

一、金州单鼓音乐的历史沿革

“单鼓”俗称“烧香”“太平鼓”“唱家戏”等,源于满族萨满祭祀仪式,早期是当地盛行的一种祭祀形式。单鼓作为活动中的乐器,是通神的关键。

金州单鼓历史十分悠久,据老艺人相传唐朝时期大连金州就已经出现单鼓,“当年唐太宗李世民征东行至金州时因一路杀伐身心疲惫得了一场怪病,在大黑山上的唐王殿一病不起,众多名医都束手无策,后来由手持鳖盖的巫医设香案祭奠伤亡士兵的灵魂,以此医好了唐王的病。后来唐王重赏了巫医,留下鳖盖收藏于宫中,效仿巫医的样式举行烧香仪式,这就是烧香鼓的由来,民间也逐渐出现了烧香鼓艺人,后来由于过度盛行导致沿海一带的鳖盖匮乏,艺人们就模仿鳖盖的样式,用铁圈出一个鳖盖形状,将一层动物皮蒙在上面,下面的手柄拴上铁环,以此鼓来代替鳖盖烧香起舞,流传至今,手柄代表鳖的脖子,铁环处则象征着鳖头”。

17 世纪时,单鼓音乐在金州流行起来。20世纪30 年代,金州各个城乡到处活跃着单鼓艺人的身影,有几十个单鼓艺人班子,每个班子少则六七人,多则二十几人。单鼓音乐活动在金州是一项很隆重的仪式,承载着农民祈求风调雨顺、平平安安的美好愿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人民生活方式和观念发生改变,单鼓音乐逐渐消亡,但还有一些老艺人仍然能够熟练表演并坚持传承。在国家非遗传承倡导下,一些地方文艺爱好者与专业音乐舞蹈工作者将单鼓音乐推陈出新,摒弃其中的封建宿命论思想,整理创编出新的音乐艺术作品并搬上舞台,表达人民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希冀。

二、金州单鼓音乐的风格特征

单鼓音乐长期流传在金州,融合了当地的风俗习惯,与当地流行的民间艺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各种艺术形式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相互吸收的过程中渐渐发展成具备浓郁地方风格的音乐。

(一)表演形式特征

传统的金州单鼓音乐表演有固定的程序模式,活动场地一般固定在居家中堂以及庭院,一共有十二个部分(民间俗称某部分为某“铺”,也有称某“鼓”),表演时间为一天一夜,程序不能胡乱编排修改,艺人要先烧香祭祀,祭祀叩头之后表演才正式开始。

据老艺人讲“单鼓艺人通常在早上9 点唱第一铺鼓《开坛》,头午唱前三铺鼓,接下来整个过程持续一天一夜,一般来说需要十七八个小时甚至二十几个小时。整个12 铺鼓期间,香主以上等酒饭设宴五次安排单鼓艺人和赶来的香客,场面很隆重”。

每个单鼓音乐香班子一般至少由六人组成,演出方式分为文场和武场,文场以说唱为主,二人站唱或坐唱,或一唱众合,武场以走鼓为主,领班人主跳,伙计助舞。此外,艺人演唱的时候也常常以舞相伴,如腰铃舞、小鼓舞和天门刀舞等。歌舞者手持单鼓,一边敲打一边说唱,一人领唱,多人唱和。操奏单鼓者以左手持柄右手执鞭,左手有时不动,有时会随着节奏左右摇晃鼓身,手柄上的鼓环随之作响,右手以“打”“抽”“扣”“按”等方法击打鼓心或鼓边,发出不同的声响,节奏随着演唱的内容与情绪的渲染而灵动变化,轻重缓急变化多端,富有感染力。

(二)音乐特征

根据表达内容的不同,金州单鼓音乐的唱腔分为叙述性唱腔、舞蹈性唱腔、吟诵性唱腔三大类,同时还吸收了东北民歌、辽南皮影戏和金州大鼓等多种音乐元素,逐渐形成了说唱交替灵活、甩腔自由流畅、高低长短多变、断切连接自然的音乐特点。

金州单鼓的唱词朗朗上口,通俗易懂,许多唱词都和地域紧密相关,很多反映的是古代金州城的地理、人文和风物景观,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民俗性。由于跳单鼓的多是农村中的农民和民间艺人,他们跳单鼓多是为了生计,这些人自然会把其他民间艺术吸收进来,把自己的生活、思想、情感、理想和对旧社会的反抗情绪等融入单鼓音乐中,唱词中有劝谕的、有励志的,所以金州单鼓音乐也体现了很强的现实性。

三、金州单鼓音乐的传承现状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传承人认定

金州单鼓音乐于2006 年入选大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8 年入选辽宁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的主要传承人是原金州区文化馆馆员李本生等。

金州单鼓音乐为师徒传承,代代相传。传承人和一些致力于民间音乐发展的文艺工作者收集整理了数百首单鼓唱词和民间音乐曲调,通过文字及记谱的方式,全面系统地记录了单鼓音乐的具体情况,但随着单鼓音乐渐渐走出人们的生活视野,很多古老的曲谱都相继失传了。

李本生老人曾历时十多年进行田野调查,挖掘整理收录了很多单鼓艺人的照片和文字,其中包括邢德春、高万禄等六位单鼓老艺人的唱词,后来收录在《金州歌谣谚语》一书中。在此基础上,大连市文化局和大连市音协民歌编选小组于1981年收录编印了“大连市民间音乐资料汇集之五《金州单鼓音乐》”。这些珍贵资料的整理和留存,没有让金州单鼓音乐彻底消亡,并为后人研究留下了宝贵的文献资料。

(二)传承基地

在金州石河,单鼓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在博物馆里静态展出,还在活态传承。在展馆隔壁的小剧场里,不定期会有单鼓表演队向游览参观客人表演单鼓舞。据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这支单鼓表演队约有20 多人,由当地女性村民组成,舞台上的男性角色均由女性扮演。舞蹈动作的技巧性较强,比如“单挂耳”“犀牛望月”。这种动态展演的形式不仅让单鼓艺术在民间得到传承,还让更多人近距离了解并感受到单鼓表演。

(三)非遗项目舞蹈音乐优秀作品

1956 年,金州马桥子文艺女队保留单鼓纯粹舞蹈元素排演了集体单鼓舞,参加了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大型电影纪录片的拍摄,并曾经三次进京参加文艺汇演并荣获奖项,赢得国内外领导人、艺术家和观众的高度赞誉。2012 年2 月,由王氏家族第五代传人王秀芝老人指导的太平鼓舞改编舞蹈还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青少年文艺晚会”并取得优秀奖,使濒临灭绝的单鼓艺术重新焕发了青春活力。

坐落于金州新区的大连艺术学院以单鼓为主要艺术素材排演的原创舞蹈剧目《满乡铃鼓》,用学院派的方式传承民间舞蹈,在大学校园里进行文化推广并以舞台作品的形式呈现给广大人民群众,向众人展示了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多样性,该作品荣获了国家艺术基金2018 年度小型剧目和作品资助项目。这种富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彰显民族文化精神的优秀作品,让单鼓音乐在金州本土延续着生命力,更加强了我们文化交流的自信。

四、金州单鼓音乐的传承思考与策略

(一)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与保存

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我们可以用录音、摄影摄像等现代技术手段对金州单鼓音乐的传承进行数字化保护,从民间搜集和收藏有关的音乐素材代表性实物,拍摄和制作音频视频,建立图文音像资料数据库,既是保存历史的记忆,同样也是为先进文化的创造提供更多样的资源。

(二)建立非遗传承基地,培养传承人

建立传承基地势在必行,我们可以通过静态展示与动态传习,让艺术传授更加系统化、正规化、科学化,选拔培养一些吃苦耐劳的好苗子,能够心无旁骛地专心学习,扛起金州单鼓音乐非遗传承这面旗帜,并且希望政府可以在非遗传承方面提供一些专项编制人员来负责金州单鼓音乐文化的传播与宣传,这样可以让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三)政府牵头推动当地文化产业

依据民族特色文化发展区域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长期发展的必由之路。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过程中,政府的文化产业政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政策推动和引导文化产业发展,其次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系列政策的扶持和保障。金州单鼓具有浓厚的民族艺术特色,是大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之一。近几年满族文化的开发和传承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满族文化产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还未形成规模。金州单鼓音乐的传承发展,希望能够继续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动自身文化产业建设和发展。

(四)走上舞台,走向世界

不只是要保护、传承金州单鼓音乐,更要以这项“非遗”服务于社会,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掌握,把无形的遗产变成具体艺术形式搬上舞台,让单鼓走进社区,走入社会,走向世界,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开展,我们不能让流传甚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消亡。如果再不争分夺秒地抢救和保护,金州单鼓音乐就会从我们的生活中彻底消亡。虽然目前金州单鼓音乐在政府的保护下得到了一定的传承和发展空间,但仍需加以挖掘和保护,尤其是培养传承人,让金州单鼓音乐这项“非遗”世代传承。

猜你喜欢
金州艺人音乐
金州大黑山文献录
老艺人的匠心
王君安:尹派守艺人
金州勇士
黄金时代 金州勇士 GOLDEN STATE WARRIORS
西部冠军,金州勇士!
花灯艺人
评弹艺人的雅号与别称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