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只此青绿》看新国风文化的价值意蕴

2022-10-31 10:47
戏剧之家 2022年27期
关键词:王希孟国风青绿

刘 凡

(河南科技职业大学 河南 周口 466000)

《只此青绿》通过将中国古代人物故事与现代舞蹈艺术、新媒体技术等相融合,呈现出绝美的舞台效果,这正是新国风文化在舞蹈艺术领域的体现。

一、新国风文化审美潮流的产生背景

新国风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复现,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新国风运动”最初开始于21 世纪初的文学领域,2003 年,诗人赵缺发表《新国风宣言》,从而拉开了“新国风运动”的序幕。此后,新国风逐渐受到各大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新国风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进行深度融合,是对于背后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更是一种深入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只此青绿》对于新国风文化的展示,真正地实现了传统文化与新媒体技术的深度融合,通过舞台视觉艺术的呈现,使符号化与美感完成统一。

二、《只此青绿》与新国风元素的融合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在主题叙事、舞台美术设计、文化意蕴等方面都融入了新国风元素,这些元素的融合最终呈现出了令人惊艳的视觉效果,每一帧画面都是一幅绝美的画卷,让观众沉浸式地感受到画作《千里江山图》的宏伟气势。

(一)主题叙事方面

《只此青绿》主要讲述了一位故宫青年研究员“穿越”回北宋,以“展卷人”的视角,与画家王希孟展开跨越时空的对话并伴其创作《千里江山图》的故事。这一舞蹈诗剧以写意的手法,提炼出画卷中的“青绿”元素,通过舞者的优美舞姿,展现出《千里江山图》的恢宏气势,表现了富有传奇色彩的中国传统美学意趣。因此,《只此青绿》的主题表达是围绕着《千里江山图》的创作展开的,寄托了北宋人民对山河锦绣、国泰民安的希冀,也表达了现代人对画作《千里江山图》的赞美。

完整的舞蹈剧《只此青绿》包括“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七个篇章,采用时空交错的叙事结构,情节紧密,环环相扣,以展卷人的视角,进入画卷的创作过程中,同画卷的所有创作者,包括王希孟、织绢人、寻石人、研磨人、制笔人、篆刻人等,以及石青、石绿颜料,达成了情感上的共鸣。通过展卷人视角的新颖设计实现了古今的对话,让观众深刻感受到古代名家名画的艺术魅力。

(二)舞台美术设计方面

舞台美术是戏剧和其他舞台演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布景、灯光、化妆、服装、效果、道具等。《只此青绿》的舞台美术设计十分精妙,根据画卷的主题特点,精心设计了同心圆样式的转动舞台,看上去就像一幅中国古典画卷,这一样式也还原了中国传统画卷的“展卷”过程,同时,不断转动的舞台也象征着展卷人与画家王希孟共同经历的创作时光。圆形的舞台设计也代表着天地无边、山水无界的哲学思想。这部舞剧的舞台调度十分复杂,通过地面转台与空中圆弧机械动作的完美配合,实现了“天旋达到3 圈,地转达到4 圈,上下左右都可以进行移动”的舞美效果。所有舞台设计都必须和演员的调度以及投影紧密结合,如此高标准的舞台设计也是工匠精神的深刻体现。

2022 年春晚版本的《只此青绿》舞台设计结合了现代的新媒体技术手段,舞台上运用3D 效果描绘出的画卷徐徐展开,烟雾缭绕的仙境氛围,台前的水波涟漪和倒影,加上灯光的渲染,营造出大好河山的壮阔美感。浮动的流云,荡漾的流水,身穿青绿衣、头顶山石样发髻的舞者动作潇洒,充满力量。群舞的服装设计从山水着手,色彩上主要采用青、绿两种颜色,在面料选择上尝试了十几种面料。最终选定的面料与青、绿碰撞出了多样层次,蕴藏着独特的东方美学。化妆造型结合了宋朝的审美特点,呈现出清新典雅的风格。白色的丝绢,赭褐色的石,青灰色的笔,黑灰色的墨,再加上女官的大红官服和男子的粉衣簪花,各种迷人优雅的中国古典色彩,让人徜徉在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宋代美学和中国传统意趣之中。

(三)舞蹈的意蕴表现方面

《只此青绿》从重新认识《千里江山图》出发,将我国的一幅传世名画创编成为一部动态的绝美舞蹈诗剧,创作者将画作与主观情感想象融合在一起,将这幅旷世名画抽象成特定的情感形式,具化为不同女性组成的特定体态造型。《只此青绿》的舞蹈意蕴主要突出表现了千里江山层峦叠嶂的景象。青绿的扮演者孟庆旸开始第一个造型是双袖下垂,如同山峦的纹理和山间的瀑布,身形似巍然屹立的山峰。舞者们的青色长裙下摆略长,像一座座屹立的山峰。当她们全体徐徐转身时,仿佛就像一座座山峰迎面而来。当她们缓慢出脚,重心下移,又仿佛是山峦在移动。她们错落有致地上下移动,尽显层峦叠嶂之势。舞者们不同的造型和体态变幻出令观众目不暇接的绝美造型,令观众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三、从《只此青绿》看新国风文化的价值意蕴

《只此青绿》让人不禁思考其背后蕴含的价值,从舞蹈编创的视觉艺术创新价值,到传统文化的传播价值,再到重塑非遗文创产业的经济价值等,《只此青绿》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优越性和文化艺术创新的活力延展性。

(一)回归民族审美的创新价值

舞台艺术讲求观赏性,舞蹈剧更要体现美感与情感。统观春节联欢晚会的各种类型节目,新国风舞蹈节目特别具有艺术美感,《只此青绿》在众多节目中显得别具一格,脱颖而出。随着“新国风运动”不断发展,服装艺术、舞蹈艺术、歌唱艺术、家居艺术等领域都充分融入了新国风元素。这种审美意识方面的转向深刻体现出回归民族审美的艺术创新价值,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创作者只有善于发掘,敢于继承和创新,才能创作出符合大众审美,同时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优秀艺术作品。

2020 年10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美育工作将更进一步覆盖各年龄层次的学生群体,中小学生群体更是重点关注对象。回归民族审美是强调文化自信不应忽视的关键部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沉淀在独具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当中。《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创作者通过视觉创新的方式,通过舞蹈诗剧的形式让人们再次感知到《千里江山图》的美学韵味和画家的创作初心,真正地体现了民族传统艺术审美的创新价值。

(二)提升传统文化的传播价值

《只此青绿》对新国风文化的融入和创新令观众耳目一新,有效提升了文化自信。故宫博物院相关负责人说道:“选择画作《千里江山图》为题材进行舞台艺术创作,是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以舞台艺术的形式发掘北宋山水代表画作《千里江山图》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是在保护好文物并充分挖掘文物背后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实践,是为文物及其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寻求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和途径。”《只此青绿》正是将新国风舞蹈艺术形式与背后包含深厚文化底蕴的《千里江山图》密切结合起来,从而吸引了广大群众的热衷和追捧。在各大自媒体平台,网友们模仿舞蹈中的“青绿腰”、创作青绿扮演者的画像、通过沙画形式再现青绿、解说青绿背后的《千里江山图》和王希孟的故事等等,这些都直接有力地体现了《只此青绿》的文化传播价值。

(三)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审美观的价值

在互联网时代,青少年们主流的娱乐方式主要是网络游戏和短视频。《只此青绿》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代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各大自媒体平台的内容质量,例如,一方面平台上出现了许多“青绿腰”的模仿视频,其中有专业的学院舞蹈者,也有不少业余爱好者,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舞蹈艺术的整体审美水平;另一方面,许多绘画爱好者,通过各种样式的“青绿”绘画作品展现了对该舞蹈节目的喜爱,体现了人们对艺术美的共同追求。此外,王希孟和《千里江山图》的故事,对中国青少年形成激励,弘扬了奋发向上、勇于拼搏和执着追求理想的可贵精神,因而,《只此青绿》所引发的生活现象值得我们好好反思。

(四)重塑非遗文创产业的经济价值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是基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千里江山图》演绎创作而来的优秀文化创意产品,是在新国风文化背景下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审美结合的一次典范。这一舞剧中蕴含的国画颜料制作技艺、徽墨制作技艺、宣笔制作技艺、双林绫绢织造技艺等非遗技艺也让广大观众进一步知晓。因此,对于传统的文化遗产或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固有的保护与传承方式,在网络化与信息化深度发展的当下,文化创意产品逐渐成为一种更具特色的文化推广方式。《只此青绿》在登上2022年春晚之前,已于2021 年8 月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随后便开启了全国巡演,一直都是座无虚席。由此可见,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好的文化创意产品大家自然愿意“买单”,《只此青绿》的成功也说明了非遗文创产业带来的持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结语

《只此青绿》不仅仅是一场舞蹈视觉艺术盛宴,更激起了人们对传统文化遗产的集体回忆与守望,将《千里江山图》这一中国古代名画带入大众的视野,画家王希孟与《千里江山图》的故事也让这一舞蹈诗剧充满了传奇色彩。完整版的《只此青绿》通过展卷人的视角跨越时空对话王希孟,环环相扣的故事结构加上富含意蕴的舞蹈编排,最终使节目取得了巨大成功。《只此青绿》一方面展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回归民族审美的视觉创新性,高品质的演出画面和舞蹈水准展现了全体创作者的工匠精神,提升了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只此青绿》的成功为传统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发展路径,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猜你喜欢
王希孟国风青绿
国风·陈风·月出
青绿人家
王希孟与《千里江山图》
焕活青花瓷国风之美
寻找“国风少年”
高考状元vs高分低能
千里江山图
凡设青绿 体要严重 气要轻清 青绿山水画法探源
仿古脱古 清代青绿山水画
回到王希孟作画的历史现场《千里江山图》卷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