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抗疫精神融入中医药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证研究

2022-11-01 03:09王晓梅李海滨林觐民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医学生中医药抗疫

王晓梅 李海滨 林觐民

浙江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杭州 310053

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其中,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的问题。医学生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未来中坚力量,在理想信念塑造、职业素养提升、学术研究培养等方面更需要有效融合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伟大抗疫精神是医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指引,兼具专业教育资源和思政教育元素。挖掘其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将之融入课程思政教育,有助于医学生塑造坚定的理想信念,锤炼高尚的人格品质,担当崇高的使命责任,练就过硬的知识本领。因此,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中医药课程思政教育,对于推进一流中医药卫生人才的培养意义重大。

1 研究背景

在全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1]指出“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中国人民在抗疫实践中凝练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其蕴含的精神价值是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红色资源,是医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指引。“课程思政”不仅要直接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而且要体现不同类型高校的办学特色[2]。中医药院校不仅要促进医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提升,还要引领医学生的精神价值取向,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尤为重要。因此,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课程思政教育,是推进中医药院校实现医学生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重要载体。

2 伟大抗疫精神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思政元素

2.1 价值追求——生命至上,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生命至上,集中体现了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全社会众志成城,特别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冲锋在前,守卫人民生命安全,把人民健康放在首位。中医药院校学子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展现出救死扶伤的高尚精神以及责无旁贷的担当作为,其抗疫实践为医学生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提供了广阔空间。作为抗击疫情的中医药力量,浙江中医药大学也先后派出众多师生奔赴抗疫一线,为广大医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范本。冲锋在前的内生动力就在于坚持保卫人民生命健康这个关键核心。中医药院校专业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是培养一流中医药卫生人才,而一流中医药卫生人才培养的最终落脚点是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伟大抗疫精神体现出的价值追求是坚持生命至上,守护人民健康,恰恰为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开展提供了有益素材。

2.2 精神品格——举国同心,万众一心的团结精神 面对疫情,中国人民风雨同舟、众志成城,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共同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团结统一的民族,其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一次次经受住各种考验,向世人展示了永不褪色的伟大团结精神。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全国人民心往一起去,劲往一处使,不计个人利益得失,万众一心同甘共苦、同舟共济,充分表明团结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文化基因,根植于国人心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需要将这种团结精神融入广大医学生的知、情、意、行中。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全体人民的努力,中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团结协作,医学生个人技能和素质的发展也离不开团队精神。因此广大医学生应在继承优秀传统品格的基础上,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切实将伟大抗疫精神蕴含的精神品格领悟到位,共同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构筑起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3 意志信念——舍生忘死,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 舍生忘死折射出伟大的中国人民不畏艰难险阻,敢于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坚强意志。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涌现出大量不畏艰难依然奔赴前线的人民英雄,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奔走在抗疫的第一线。他们的感人事迹与情怀担当体现的是直面问题、攻坚克难的精神状态,反映的是坚定的信念、必胜的信心、无畏的英雄气概、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和坚韧不拔的钉钉子精神[3]。伟大抗疫精神展现了新时代中国人民的英雄情怀,体现了人民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医学生专业教育中需要将这种奋斗精神贯穿始终,医学道路是充满挑战与困难的,没有强大的意志信念就无法成就伟大的医学人才。将伟大抗疫精神体现的顽强意志信念和拼搏的奋斗精神全程融入课程思政,不仅有益于中医药院校医学生百折不挠的品质的培养,更有益于其意志信念的确立,从而有效推动一流中医药人才培养。

2.4 实践品格——尊重科学,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即是人们的理性精神和求真精神。尊重科学作为一种精神状态,包含着医学生内在的理想信念、意志勇气、工作态度、理性思维、人文关怀等。无论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还是临床实践过程中,都需要将科学精神融入医学教育日常,推动医学生形成科学视角、科学思维、科学精神。自疫情发生以来,政府提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控要求,极大地提高了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了感染率和病亡率,体现出科学的管理效能。在治疗过程中坚持科学的指导,多次出版诊疗方案,与病毒赛跑;发挥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的独特作用,汲取中医智慧,应对疫情变化;开展疫苗研发,普及疫苗注射,最大限度发挥科技在抗击疫情中的作用。疫情防控过程中,迅速建立起全国疫情信息发布机制,实事求是、公开透明地发布疫情信息。因此,无论是疾病治疗与预防,还是信息沟通机制,人们都把求真、求是的科学态度发挥到极致。伟大抗疫精神强调的尊重科学、崇尚理智、审慎思考、认真求证,对新时代医学生的成长具有指引作用和启发作用。

2.5 性质宗旨——命运与共,同舟共济的道义担当 命运与共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和衷共济、爱好和平的道义担当。伟大抗疫精神展现的命运与共是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念的进一步升华,是全体人民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的具体实践。习近平总书记[4]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致辞中指出,中国始终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在疫情防控中,中国人民守望相助,共度时艰,开放合作,化危为机,不断攻破一个又一个难题,不断为世界传递中国智慧。在此过程中,中国人民凝心聚力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的合理解决。因此伟大抗疫精神映照的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范本。医学生专业教育,不仅仅是传授医学知识,培养专业技能,还有医德教育、价值引领的重要内涵,要为社会培养德术双修的医学人才。而从人类共同命运构建视角来看,需要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增加命运共同体理念,通过课程思政,讲清楚命运与共、团结合作才是正确防控疫情的核心理念和关键举措,让广大医学生深刻体会疫情防控过程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对世界卫生事业的贡献与力量,深刻领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3 伟大抗疫精神在医学生课程思政中的设计与实施

3.1 伟大抗疫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设计路线 深入挖掘医学生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点,运用抗疫故事讲好医学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抗疫过程中不断涌现出鲜活的抗疫人物、抗疫故事,给课程思政教育提供了营养素材和精神养分。比如在疫情暴发初期,对疫情还未知的状态下,与普通民众的恐慌相比,医护人员冲锋在前。那一封封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请战书”令人们看到了医护人员的担当,申请赴抗疫一线的方式虽然不同,背后却是沉甸甸的爱国情怀和职业担当。再比如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的张定宇,虽然身患渐冻症,依然把人民健康放在首位,坚守抗疫一线,忠于职守,守护生命。学习伟大抗疫精神,坚定职业理想,将抗疫事迹、抗疫精神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对于医学生成长大有裨益。“课程思政”更强调教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价值观和思想[5]。因此,伟大抗疫精神融入课程思政需要有良好的教学组织和教学顶层设计,通过教案设计、具体教学方法的运用,才能让广大医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结合自我认知,结合社会现实,充分理解伟大抗疫精神,从而在专业学习过程中自觉提升专业技能,锻炼卓越才能,锤炼精神品质。如何通过课程设计将伟大抗疫精神讲明白讲清楚,则是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教育结合的关键点。具体可以按照以下思路进行课堂设计。见表1。

表1 伟大抗疫精神在课程思政中的设计路线图谱

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全过程,事实上是将专业知识学习、医学技能培养、理想信念引领、主流价值引导等集合于一体,既适应于医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需要,也同样适应于临床实践教学环节的需要。这样可以发挥“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从而不断激励中医药院校医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树立崇高的远大理想目标。

3.2 伟大抗疫精神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路径 基于以上设计思路,积极利用抗疫故事叙述,挖掘抗疫事迹、抗疫人物体现的道德教育元素,将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教育结合起来,从而有效提升医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和道德精神品质。在这个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伟大抗疫精神的内涵,在专业教育培养过程中着力培养认知观念积极、情感体验丰富、信念坚定有力、行动积极向上的卓越医学生。以课程思政三阶段设置为主线,按照事实讲述,挖掘价值,引导内化的方式循序渐进。具体的教学模式路径应将教育者与学生统一起来,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从而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起来。见图1。

图1 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路径

实施课程思政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确定课程思政叙述主题。运用抗疫事迹中蕴含的价值性和教育性,明确课程思政教育主题,发挥抗疫道德故事体现的教育引导与示范功能。道德叙事集中体现教学目标,在运用现实素材进行教学时必须结合课程目标,体现抗疫精神与抗疫故事的价值意义。需要将学科知识与内容相统一,用情境再现、观后感等方法,让学生参与其中,主动寻找价值意义。通过特定主题的设定,挖掘故事育人元素,引发学生认知、情感共鸣,开展同理心教育,潜移默化中将医学生带入道德故事场景,实现道德叙事的教育引导功能,让学生明确职业责任感和道德使命感,明确学习方向和未来职业规划。当然,课程思政主题的载体形式不一定局限于课堂,可以充分运用微信、QQ等新媒体,形成全方位挖掘、全过程展现、全员参与的三位一体主题教育模式。

二是课程思政设计要贴近生活。整体宏观的抗疫事迹能够使学生形成强烈的责任感,切实感知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大势,但是单纯的宏观叙事缺乏生动性,更像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影响模式。在教育方式上,更类似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短期内这种教育方式的效果是明显的,但是难以融入学生长期的培养教育中。课程思政实施过程应该更加突出具体的个例,应该贴近生活,因地制宜,实现“自下而上”的教育。应该尽可能挖掘教育者和学生身边的道德故事,特别是通过一些身边榜样的具体事例,启发学生灵魂,引发学生思考。源于直接生活的个体道德叙事,因其现实感染性强,更容易产生共鸣,因此医学生更易于接受,也更容易引发兴趣和关注。源于生活的道德叙事在语言上更加朴实,在价值呈现上更加容易打动人,在连接故事主人公和受教育者上更加顺畅,因此这样的道德叙事更具有参考价值,有助于促进医学生实现“内化”“外化”的过程。以我校抗疫工作为例,派出的一线援鄂人员中大部分为在校生的校友,这些校友通过个人抗疫日记的形式记载了他们的心路历程,这些抗疫日记医学生读起来就有亲切之感,也更容易引起在校医学生强烈的共鸣。同时可运用校友资源、导师资源载体,使抗疫医护人员连线在校医学生,通过面对面交流,促进情感认同和道德认同。

4 伟大抗疫精神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现实路径

4.1 打造课程思政精品,有效促进价值引领 在课程讲授过程中选取优秀榜样,弘扬先进事迹,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伟大抗疫精神学习与宣传,帮助学生树立起“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本主义精神和“尊重生命”的科学生命观。以抗疫实践为基础,适时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传递主流价值观念。抗疫背景下涌现出大量感人事迹,其中有84岁身体力行奔波在抗疫战场的钟南山院士,有逆行武汉的李兰娟院士,更有牺牲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们。抗疫的鲜活故事具有深刻的价值阐释功能、道德情境功能,能够有效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围绕保护人民生命健康这个核心开展医学实践。

以《预防医学》《中医学》等课程为例,在专业教育中融入伟大抗疫精神宣讲,有助于增强专业认同感和职业归属感。将预防医学以及中医药文化普及的社会需求放在疫情背景下,通过课程思政,强化对伟大抗疫精神的内化,使其入心、入脑、入行。通过课堂案例、社会观察、社会志愿小组等方式,让医学生学习伟大抗疫精神,学习抗疫经验,从而为今后实施更加科学有效的公共卫生策略与措施打下基础。在讲授中医药作用的知识点时,引入中医药在抗疫中的作用案例,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以《形势政策》等课程为例,通过讲解抗疫过程中党、国家和人民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让学生充分意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认识到我国在抗击疫情过程中所展现的信心与决心,增强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

4.2 发挥第二课堂作用,培育学生精神品格 第二课堂是伟大抗疫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主要载体,医学生理想信念的塑造与提升离不开浓厚校园文化氛围的熏陶,通过校园文化主题进一步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帮助学生塑造“奋斗精神”“团结精神”。一方面发挥医学院校校园文化活动的显性教育作用,通过举办抗疫英雄事迹分享会、抗疫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防疫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增强学生对抗疫精神的理解感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锻炼团队协作能力、培养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通过学习榜样精神与榜样力量,增强伟大抗疫精神的精神感染力、价值引领力。另一方面弘扬伟大抗疫精神需要校园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挖掘一切可以运用的力量,利用好各种抗疫素材,实现有效的资源利用。通过校友抗疫事迹宣讲,抗疫主题党日活动、主题团日活动,弘扬伟大抗疫精神;通过校园文化宣传栏、校园横幅、文化活动等方式,不断提升医学生的精神品格。

以大学生社会实践第二课堂为例,组织学生参与假期防疫志愿实践,通过参与基层抗疫,让学生体验抗疫的艰辛过程,感悟基层医护人员爱岗敬业、不畏艰难的精神品质。学校和社会共同构成弘扬、实践伟大抗疫精神的文化环境,让医学生在接受校园文化熏陶的同时,了解国情社情民意,自觉用精神力量引领自身成长,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增强社会认同感。

4.3 掌握网络主流话语权,塑造远大理想信念 疫情期间,网络在线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合理借助网络在线课程传递抗疫正能量,着力营造积极健康的医学院校网络生态,有利于引导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需要借助多种渠道和载体,引发医学生的共鸣,才可以激发医学生的内心信念。同时,网络中可能会存在不实和负面的信息,学生容易产生理想信念动摇或者受负面信息侵袭的状况,这些则可以作为反面素材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合理借助网络舆论和网络正反面素材,能够为提升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提供现实路径。网络课程要把握住网络主流话语权,形成融合情感教育、文化教育、价值观教育等在内的教育渠道,对于培育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实践理想信念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是进一步推动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载体和路径。

以《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网络微课程为例,在讲述生命教育内容时,可以将抗疫中对生命的尊重和关怀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生命的意义,学习疫情防控中人们展现出的强大“意志信念”和不畏艰难的“奋斗姿态”,从而树立起正确的生命观,在守护生命的同时,扩展自我的生命意义,并自觉树立远大理想。

4.4 坚持社会服务引领,促进实践教育转化 各专业课程需要增加社会实践的环节,才能更好地融合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与贯穿课程思政过程,必须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必须与医学生的关注点、需求点、困惑点相结合。医学生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充分融合,就需要从抗疫实践中汲取精神力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医学生纷纷加入志愿者的行列,这些实际行动也促使着他们更好地领悟伟大抗疫精神及专业教育内涵。因此要坚持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线上和线下相结合,让医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长知识、受教育。

以《中药学》《中草药栽培与鉴定》等课程为例,可以通过社会实践,走访民间中医,探寻基层中药种植栽培,一方面可以巩固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也可以感悟中医药对抗疫发挥的效果。只有让医学生切实感受到现实社会的实际情况,增进学生与现实社会的连接,才能帮助他们理解伟大抗疫精神的内涵与实质,了解人民的现实卫生需求,从而坚定专业理想信念。

5 结语

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医药院校开展学生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宝贵精神财富,与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相契合,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结合抗疫事迹,创新课程教学方法、科学设计课程思政实施路线,形成课程思政主题教育模式与路径。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模型与设计路线的实施,从打造课程思政精品,发挥第二课堂作用,掌握网络主流话语权,坚持社会服务引领等方面,建构伟大抗疫精神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现实路径。在伟大抗疫精神的学习与实践中,进一步坚定中医药院校医学生理想信念、提高医学生职业道德、提升医学生社会责任,从而为推进一流医学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医学生中医药抗疫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