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党史教育的意义与举措探析

2022-11-03 17:46薛华磊
南北桥 2022年13期
关键词:党史育人时代

[ 摘要 ]

长期以来,党史教育在育人实效上的作用不可替代,所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党史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块重要内容。即便如此,对于党史的重要理论大学生理解得仍然不够深入,对于党史的文化内涵理解得也不夠透彻。在新时代发展中加强高校大学生党史教育意义重大,也是不断提升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必然要求,要使新时代大学生在党史教育中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但是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不仅面临机遇,也面临不少挑战,这就要求高校要创新教育模式。

[ 关键词 ]

高校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意义与举措

中图分类号:D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13.032

大学生在新时代发展中需要坚定自身的信念,这其中主要指中国特色发展过程中的“四个自信”,大学生应当努力增强自身的爱国主义信念,在学校发展中不断成长。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当在祖国伟大成就造就中、前行奋斗历程中逐步加强自身的“四个自信”,为夯实爱国主义信念奠定基础。党史教育是新时代大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中有效的教育途径和理念,因此,更应把握好当代大学生的党史教育,高校辅导员也需要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为新时代大学生主动担当民族复兴的使命做好掌舵人。

1 党史教育在新时代大学生中承担的主要使命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十分关注各高校党史教育,高校更是成为孕育新时代大学生的重要摇篮,高校应努力承担起党史教育的任务,通过鼓舞大学生思想上的斗志,为大学生指明前行方向,而这都离不开我们党的伟大发展历程和历史。高校应当充分利用党的光荣传统逐步帮助大学生树立信念,利用党工作中的优良作风逐渐凝聚大学生发展中的向心力,将党史教育的重要群体之一投向新时代大学生,这对于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1 党史教育在高校学生群体明思想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新时代大学生群体的精神世界逐步匮乏,越来越多的新时代大学生受到历史虚无主义等不良思想的侵蚀,这对于思想尚未成熟的高校大学生而言无疑是弊端显现,他们难以正确地辨识和分析错误思想,这对于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来说是全新的挑战,在高校中逐渐改变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至关重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关注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中需利用党史教育、马克思主义立场与方法等途径,引导大学生辩证地看待党的经验教训和发展过程,坚持真理引导方向,积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在大学生群体中肆意扩散,加强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

1.2 党史教育在高校学生群体强理念

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结合时代发展的特色,根据不同的要求确定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目标,努力将党的发展目标作为中国共产党树立坚定信念的内驱力。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理念,中国共产党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革命进程中,以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为导向,经济建设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革开放逐步走向繁荣与富强,而在理想信念的建立中百年党史书写出了中国共产党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作为高校辅导员,应主动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积极宣扬中国共产党“能”在哪里、马克思主义“行”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好”,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时的突出表现,更让新时代大学生感受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明显优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有效结合“思政教育在社会中发展”的思路,带领新时代大学生使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把握和梳理我国当前发展格局,从“四个自信”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让新时代大学生积极助力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为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添砖加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自身的力量。

1.3 党史教育在高校学生群体志报国

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其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保持着血肉联系,人民就是党的根基,所以建党以来,党的奋斗历史就是为人民奋斗的历史,也是为人民奉献的历史。因此,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就是要引导大学生一心向党,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把人民放在首位,通过党史教育不断增强爱国主义信念,立志报效国家和人民。建党以来,从人民翻身当家作主,到改革开放,再到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奋斗历史就是一部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大学时代正是大学生的黄金期,在高校期间加强党史教育意义重大,新时代党史教育就是要让大学生明白“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只有紧紧依靠人民,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大学生才能在新的征程中建功立业、奉献青春。

1.4 党史教育在高校学生群体应立德

党史教育的目标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内在一致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因此,可以说党史教育理应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党的百年历史具有价值引领、凝心聚力、品格锻造、智慧启迪功能,是立德树人工作生动有力的支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通过学深悟透党史来坚定理想信念。要让新时代大学生在党史教育下能够正确阐释科学理论、科学地总结历史规律,并加深党情国情的深刻认识。要让学生能够通过党史学习把握党的理论发展、继承党的优良传统、铭记党的伟大功绩,在党的历史经验和奋斗历程中提升个人道德境界。

2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状况及党史学习现状

当代大学生基本上是“00后”,他们是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00后”这一群体有着很强烈的个人意识,对自我需求的满足要求也比较高,但是这个群体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自控能力比较弱。由于新时代信息化发展迅速,一方面是网络信息化水平较高,一方面是学校教育模式单一,这种冲突和矛盾给大学生党史教育带来一系列的挑战,高校党史教育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2.1 思政课中的党史内容缺乏系统性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将零碎的党史知识融入思想政治课程当中,但是这些内容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内容也比较少,很难达到党史教育的要求。不同课程都或多或少夹带讲解一些党史知识,但是重复性比较高,很多不同的课程都会讲到相同的党史知识点,但有的知识点又都不涉及,造成大学生对党史知识学习缺乏兴趣。还有一部分高校教师在进行党史教育时忽视了现实情况,也没有进行总结提升形成体系,只注重在课堂中照本宣科地讲授,造成党史教育逻辑性缺乏。

2.2 社团活动中的党史内容过于碎片化

新时代的“00后”大学生在校期间比较热衷于社团活动,高校应该抓住这个契机,正确引领社团活动,在社团活动中融入党史教育,潜移默化的教育往往更具有生命力。但“00后”生长的时代网络信息化高速发展,对这个群体的性格和行为方式都有着极大的影响,他们的生活方式可能更加个性化,排斥规则,学习模式上更加乐于进行自主学习,擅长网络生活,为了获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能够主动通过各种渠道去获取。所以,高校应该在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上多下功夫,并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党史知识。但是目前部分高校在组织社团活动时要么没有融入党史知识,要么党史知识过于碎片化,也缺乏严密的逻辑,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理论,导致新时代大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的党史教育缺乏动力。

2.3 社会实践中的党史内容过于表面化

新时代大学生有活力、有朝气,他们思维上比较活跃,发散性很强,喜欢有趣、有挑战性的问题,比较喜欢尝试新形式,对新鲜事物的接受也比较快,在社会实践中往往有很高的参与度,这对于党史教育也是一个很大的契机。但是部分高校在组织社会实践时对于党史知识和内容的讲解往往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很难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而有的教师为了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参与度,在开展社会实践时往往又过度将实践活动娱乐化,使得活动中的党史内容过于表面化,很难让学生深入理解和内化,降低了党史的教育性。

3 加强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举措建议

3.1 要增强党史教育的突出地位

在新时代,面对复杂的形势,把党史知识系统地融入思政课程当中是高校工作的重点。高校要明确党史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性,更要突出党史教育的地位。思想政治教育课作为思政教育的主渠道,高校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其作用,确保党史教育在开展时具有基础性、系统性和规律性,使学生通过党史教育不断提升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能够透过复杂的社会现象看问题,思考其背后的历史根源,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并在此过程中加深对党史的情感。同时,党史教育还要与其他课程建立起联系,形成党史教育全课程覆盖,最大范围普及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党史的热情。做好顶层设计,完善党史教育理论体系,在理论层面对新时代大学生进行党的历史观教育,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3.2 要丰富党史教育的课程内容

高校在开展党史育人工作时,在思想观念上要充分认识到全面学习尤其是学习好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不断强化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引领作用,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高校辅导员的榜样力量,用行动影响行动,丰富党史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党史内容。另外,高校党史教育也不应局限于课堂之中,学校作为理论教育落实主体,不可忽视实践在党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为了最终达到党史育人的总目标,要积极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教育。如高校可以举办以党史教育为主题的社会实践,将党史观融入大学生“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中,统筹安排党史教育实践活动,高校辅导员、高校思政教师也要参与其中,亲身参与实践教学,在实践中发挥思想动员和价值引领作用。另外,高校要建立一批稳定的实践育人基地,广泛开展学习参观党的历史教育基地、博览展馆等活动。

3.3 要创新党史育人的工作方式

高校在开展党史育人工作时,要善于利用红色教育示范基地,发挥好其在大学生党史教育中的影响作用,善于发掘红色资源,不断开发和扩充,给大学生营造一种“体验式”的真实感觉,这样的学习模式更具有冲击性和深刻性。另外,高校还要利用当地特色优势红色文化资源,搭建党史教育实践课堂,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党史教育,推进红色基因入脑入心。通过利用新时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教学方式,如红色革命文化景点的情景教学、现场教学等,将红色资源有效转化为党史教育教学内容,深化新时代大学生对党史的真实感悟。在新时代背景下信息化高度发展,网络传播媒介眼花缭乱,高校在进行党史教育时,应该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的优势,运用网络媒体,依托不同平台和形式,精心组织策划网络党史育人内容,加强党史教育网络阵地建设,在网络良性互动中增强学生党史学习的积极性。

3.4 要優化党史教育的育人环境

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的大环境,更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领地。首先,高校要充分发挥校园内的走廊文化、黑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等作用,积极宣传践行党史观融入思政教育的相关内容,加强党史宣传力度,营造党史学习的良好氛围。其次,要加强校风和班风建设,重视与班级的沟通与管理,加强班委的作用,定期通过班委了解班级的近况,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以党史学习促思想教育。第三,学校还应该有效利用辅导员老师的中间纽带作用,以班集体为单位推动整个学校的校风建设。最后,要注重校园环境设施的建设,打造美丽宜人且具有书香气息的校园环境,发挥校园文化育人作用。

4 结语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党史教育是一项需要常抓不懈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要增强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对党史的敬畏以及对党史教育的认同感,要把党史教育作为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让新时代大学生真正地深入了解党史,追求和坚持真理,铸造新时代大学生的爱党爱国之魂。高校要讲好思政课,积极探索课程思政落实路径,将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日常学习的全过程,还要积极拓展党史教育的渠道,将党的百年辉煌历史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的生活和实践之中,真正使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从思想上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养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胡偌菲,陈昊. 新时代高校党史育人功能及实践路径[J]. 陕西教育(高教),2021(7):8-9.

[2]任欢欢,刘志宽. 党史教育在思政工作中重要价值研究综述[J]. 教育评论,2020(3):95-100.

[3]谭晓玉,马若璇,敬美莲. 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21(7):169-172.

[4]王小芳,李哲. 党史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探赜[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1(6):1-3.

[ 作者简介 ]

薛华磊,男,河南周口人,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党史育人时代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