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应用中的创新策略

2022-11-03 00:50黄姣姣
南北桥 2022年13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课程

[ 摘要 ]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技术的革新与发展。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举措。但是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等相关教育资源进行课程教学时,许多教师对于教育技术资源的使用过于局限或者过分依赖,使得相关教学技术资源的使用难以深入融合课堂教学本身的内容。技术手段亦无法真正与教学知识结合,无法实现教育技术的应用对课程教学的效益。故此,本文以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进一步探析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创新策略。

[ 关键词 ]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13.044

基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现代教育技术资源与课程教育教学内容的深入融合,是现在课程教育教学体系构建与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教育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的框架体系中,但是在目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资源手段进行课程教学的实践中存在着“形式呈现大于内容讲授”“技术应用高于情感传递”“媒体功能重于师生互动”等误区和应用问题。因此,探寻现代教育技术在当下教育教学课程的创新策略尤为重要。

1 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与应用现状

1.1 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

20世纪30年代,现代教育技术开始出现,到了20世纪80年代,现代教育技术逐渐传入中国。随着时代信息的变化与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中被赋予新的内涵。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国内外的学者众说纷纭。例如:在上海教育出版社所出版的《教育大辞典》中,现代教育技术被定义为:“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的总和,包括物化形态的技术和智能形态的技术。”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学会则将其定义为:对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进行运用、管理、设计、开发和评估的理论与实践。”

因此,我们可以将现代教育技术理解为现代教育思想与现代技术手段的结合。现代教育思想是指其以现代教育理论、方法为思想运用的基础;现实技术手段是指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资源等运用作为其指导教学实践的技术支撑。通过综合现代教学方法、现代教学思想以及现代教学媒体促进课程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最大应用,可实现课程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1.2 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在最早开发现代教育技术并在课程教学中进行应用的西方国家中,许多教师与学者对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模式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了实践融合,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课程模式已经被广泛和运用在各个学科体系中。例如,在历史教学课程领域,有学者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融入基于现代教学技术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之中,充分发挥“情境”“协作”“意义建构”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强调的对于教学的作用。同时,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學习者与学习目标,有学者提出了“自主合作”“情景体验”以及“问题探究”三种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学习模式。

而在国内,教育工作者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研究与技术的实践应用也在逐步开展。随着国内学者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相关理论研究和技术实践的探寻成果,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到广泛的实际应用,基于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方式的运用,使得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网络资源课程、慕课、微课、翻转课堂、AR、人工智能等基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教学模式在国内课堂教学中逐渐被广泛应用。

由此可以看出,国内外的教育关注者都在积极进行现代教学技术理论研究和课程教学实践,同时鼓励学生利用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在资源网站或者资料库中获取学习资源,这一举措使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 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以网络传输技术、数字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已经广泛地被运用到中小学、高校的课程教学体系和课堂教学之中。虽然现代教育技术在丰富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以及发展教学理论上有颠覆性意义,但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2.1 形式呈现大于内容讲授

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的运用会促进课堂内容呈现形式的多元化,但是许多教师在进行课堂内容讲授的过程中过于依托PPT、图片、音视频资料等内容呈现形式,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会将重点过多地放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呈现形式上,而忽视本身授课的内容知识,使得课堂的呈现仅仅浮于形式。例如对于“微课”这一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上的运用,许多教师都存在误区。许多教师在进行微课教学时为吸引学生眼球,过分调动课堂氛围,在短短的十分钟内就以各种方式将课程内容呈现出来,对于知识点的讲解不够深入,而且在备课的过程中偏离内容本身,花大量时间录制、准备微课视频,最后在教学呈现上也是形式大于内容。在课堂教学效果上虽然可以从多个角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对于教学内容的呈现难以深入,学生真正所学习到的知识远远不够。

2.2 技术应用高于情感传递

在依托现代教育技术的课程教学中,教师授课的呈现方式会被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所替代。例如,以多媒体课件为授课模式的课堂教学为例,在课堂教学中PPT对于课程内容的呈现使得学生将注意力都集中于屏幕之上,许多教师对于自己的讲授语言、形体语言、情感表现都过于忽视,学生难以从冰冷的屏幕之上获得与教师的情感共鸣。一方面教师与学生缺少情感互动,另一方面,学生难以获得教师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的引领,新课改体系下的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2.3 媒体功能重于师生互动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课程教学中的重要辅助手段,为课程教学充当信息载体、传播工具以及提供资源共享的技术支持等。但是,许多教师过于依赖现代教育技术带来的便利性,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程度,而忽略了课堂教学的中心与主体。美国教育学家杜威针对赫尔巴特的“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提出了“学生中心”“活动中心”和“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理论。但是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时,既偏离了杜威的“学生中心论”又偏离了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论”,这使得媒体技术的应用重于以教师和学生本身为主体的运用,导致教师与学生无法进行互动。

目前在以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为基础的高等院校,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和知识内容使得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成为一种普遍的趋势,但是因为高校课程的宽泛性和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在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的课堂上,学生很容易出现应付、敷衍的情况,而学校或者教师因为对于教育技术的过分依赖,也难以重视学生的学习情况。

3 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应用中的创新策略

针对现代教育技术在当下课程教学中的概念、应用情况与应用问题分析,可以看出许多学校、教师在将其融入课程教学设计之中时,都过于单一或者过于依赖,同时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从根本上将现代教育融入教学内容之中,笔者对此提出了其在课程教学应用中的创新策略与改革路径。

3.1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教育技术

在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体的课程教学基础之上融入现代教育技术,既能延续传统教学模式优势,又进一步利用了现代教育技术对于课程教学所带来的便利性。在传统课程教学模式中,主要以教师理论讲授为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虽然课程教学形式与手段较为单一,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对于授课教师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要求较高,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而在此基础上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深入融合,在既能发挥传统教学方式对于知识呈现的深度性的基础之上,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克服传统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的短板,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优势,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对于调动课堂氛围,扩充教学资源与手段等作用,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育心理学理论中提到“学生对于图片的感知与记忆,相对于纯文字感知与记忆更有效率”,因此现代教育技术就可以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方便学生记忆与理解。例如,教师可以在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根据课堂内容的相关度融入相应的视频、图片、音频、多媒体课件等资源,丰富课堂内容的呈现形式;或者在课堂中创新教学形式,基于现代教育技术融入情景式教学、实践式教学等新型的教学形式,体现出传统课程教学无法代替的教学优势。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也曾指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并不是人本身所固有,它们的实现过程是以符号为中介的。”他认为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介,在情景中获得知识。同时,维果斯基认为学生的学习需要在已经习得知识的基础上由人引导,因此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引导依然不能忽视。

综上所述,虽然现代教育技术对丰富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也只能作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辅助手段,教师教学依然要以自身素养、知识内容和学生为主体,在此基础上将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深入融合。

3.2 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参与相结合

虽然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下课程教学一种重要技术手段,但是在进行实践教学时,要发挥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对于其教学模式实践参与的主体作用,将二者进行深入结合。一方面,虽然基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课程教学可以使课堂呈现内容多元化,但是在教学实践与教学设计中依然要把握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因为多媒体技术内容的呈现是以教师的引导与讲授为基础的,教师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重难点的把握,包括其语言风格、肢体动作以及面部表情对于课堂教学效果都有重要影响作用。因此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程教学的课堂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技术辅导的作用。在此路径下,教师不仅应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还应该进一步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自身对现代教育理论、技术资源的运用能力,基于课程内容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融合进行实践,设计出赋有创意的教学内容。

另一方面,現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也不能脱离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教学过程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这一理论认为教师是学生构建知识的支持者,是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因此,当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实践时,要注意运用其创设既与课程内容相关又有利于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调动课堂氛围。教师在此基础上可以充分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启发与引导、交流与互动,形成技术与教师、技术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式学习。

因此,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程教学的模式之下,要将教师对于课堂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进行结合,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参与作用的交互式学习之中。

3.3 “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结合

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建设与完善是发挥现代教学技术对于课程教学优势的技术支撑;而教师的素养、师资队伍、学校的规章制度等“软件”建设则是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运用中的坚实基础。但是,目前许多学校在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的层面上投入不足,“软件”建设水平也相对较低,许多硬件设备出现闲置的现象,软硬件建设不平衡,这对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造成了一定的制约。

因此,一方面学校管理者必须重视对于硬件设施的建设,即对于网络技术和教学设备等的建设。硬件建设首先要立足学校实际情况,在相关配套设施方面,要借鉴学校教学的特点,注重可操作性。可以完善教学数字多媒体实验室、多媒体机房等基于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应用中的信息技术硬件设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构建强固的信息资源平台。另一方面,在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在课程教学之中时,也要重视“软件”建设,即教师对于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素养和学校对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所设定的相关规则制度等。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时,教师依然具有主导作用。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理解和技术应用的能力,对于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有重要意义。因此,学校要适时组织教师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积极提升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素养与能力,使其能够合理地选择和利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丰富课堂表现形式,促进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课程教学的最大利用率。

综上所述,将现代教育技术的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相结合,将技术手段的运用与教师的素养培养和教学能力的提高相结合,能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对课程教学效果运用的最佳化。

4 结语

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入融合是基于科学技术进步下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无论是现代教育技术还是理论在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应用,都使得现代课程框架与体系发生深刻变革,由于许多学校和教师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实践教学时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以及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与改革,需要不断探究对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创新策略与路径。

参考文献

[1]王云,黄林楠. 信息化环境下高校课堂教学互动行为序列研究——以某高校《现代教育技术》课为例[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21(7):73-77.

[2]苟斐斐. 现代教育技术与全纳教育深度融合:动力逻辑、域外经验与路径探索[J]. 绥化学院学报,2021,41(4):19-24.

[3]路博然,王福宝.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35):108-110.

[4]饶龙海.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大学生教学学习策略的研究[J]. 农家参谋,2020(11):229.

[5]田雪飞. 探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高职教育改革的策略[J]. 智库时代,2018(50):61,63.

[6]李阳,于海燕.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下高校创新教育的方法和策略[J]. 农业网络信息,2018(5):69-71.

[ 作者简介 ]

黄姣姣,女,重庆人,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影视教育。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课程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