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德育在中职内科护理专业教学中的改进策略

2022-11-03 17:46柳少春
南北桥 2022年13期
关键词:内科德育中职

[ 摘要 ]

在新时代背景下,各行各业越来越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与任用。所以,在中职学校内科护理专业教学中应注意有效渗透课程德育。本文着重分析中职内科护理专业教学中课程德育渗透的难题,并探讨课程德育在中职内科护理专业教学中的改进策略。

[ 关键词 ]

中职学校;内科护理专业教学;课程德育;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13.033

在国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关注医院医疗卫生服务,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将中职内科护理专业学生培养成为优秀的护理人才,使其不仅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在内科护理专业教学中积极渗透和改进课程德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当前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并没有正确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内科护理专业教学中未能有效渗透德育内容,导致德育教育效果不佳。对此,应探究有效的改进措施来创新调整专业教学,提高该项教学的育人作用。

1 中职内科护理专业教学中课程德育渗透的原则

要想获得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需要遵循以下原则来渗透课程德育。

1.1 科学性原则

无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实践层面来讲,在内科护理专业教学中渗透课程德育内容、展开德育教育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对于将学生培养成为优秀的护理人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具体渗透课程德育知识、良好地展开内科护理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德育知识渗透尺度,以教授学生内科护理知识为主,适当地渗透与之相关的德育内容,以便学生在掌握护理知识的同时能够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医道精神等。

1.2 整体性原则

为了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扎实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个人精神等,还需要遵循整体性原则来渗透课程德育,促使内科护理教学可以良好展开。为此,教师应当在备课阶段深入地研究教材,明确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同时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德育内容,明确德育与护理知识衔接情况,合理地规划和制订课程德育渗透计划,以便在内科护理专业教学中能够循序渐进地渗透德育内容,完整地呈现德育内容,积极正面地影响学生。

1.3 适当性原则

课程的内容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可能适合德育内容渗透,也可能不适合。所以,教师应当注意掌握这一情况,遵循适应性原则,结合教学内容来选择适合的课程德育内容,进而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渗透德育内容,以便获得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1.4 协调性原则

内科护理专业教学内容与其所体现出的德育思想应当是水乳交融的,如此才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为了能够提高内科护理教学的有效性,应当遵循协调性原则来渗透课程德育。

2 中职内科护理专业教学中课程德育渗透难题

回顾分析以往中职学校内科护理专业教学实践结果,该项教学在实施中课程德育渗透效果不佳,主要的以下问题所致。

2.1 未能准确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良好地渗透课程德育

中职内科护理专业学生多为女性,并且处于青春期。青春期学生的基本特质是比较叛逆、期望独立、心理负担较重等,这使得他们容易受到不良环境或者不良信息的影响,进而形成错误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教师在具体规划并实施内科护理专业教学之际,应当注意多渠道了解学生身心发展情况和学习情况,明确他们身心发展特点及学习特点,选用适合的方式方法将课程德育内容渗透到教学活动之中,以便学生在学习内科护理知识的同时受到德育思想的影响。但当前部分教师在内科护理教学的过程中未能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直接平铺直叙地讲述德育内容,教授德育知识,使学生认为这是教师变向“说教”自己,进而产生排斥心理、厌学心理,未能积极投入学习,不仅没有获得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还可能给内科护理专业教学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2.2 未能考虑内科护理教学内容合理地渗透课程德育

为了能够提高内科护理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扎实地掌握护理知識及技能,同时提高自身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个人精神等,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应当科学合理地规划和设计内科护理教学活动,合理地渗透课程德育,以便德育内容与护理知识有效衔接,在课堂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德育内容。但部分教师并没有认真备课、深入地研究教材、掌握护理知识、探究教材内蕴含的德育内容,也没有搜集相关德育教育素材进行有机整合,而是直接将德育内容穿插在内科护理教学之中,使得护理知识与德育内容未能有效衔接,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量,并且学生难以抓住学习重点,也无法有侧重性地、有效地学习,导致他们学习效果不佳。

3 课程德育在中职内科护理专业教学中的改进策略

面对当前中职内科护理专业教学中课程德育渗透不佳、存在诸多问题的情况,应当探究行之有效的改进策略,改善现状,良好地渗透课程德育,如此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1 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师教学素养

中职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从以往内科护理教学实际情况来看,课程德育内容未能有效渗透与教师有直接的关系,即教师教学观念比较陈旧,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教授,未能合理规划并有效渗透德育内容,导致德育教育效果不佳。为了能够改变此种局面,在积极改进内科护理专业教学、优化渗透课程德育时,首先应当注意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也就是学校方面应当注意了解教师教学的实际情况,明确教师教学状态及教学行为,组织教师参加素质教育、德育教育等方面的交流活动或者研讨会等,让教师能够正确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观念,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创新规划设计内科护理教学,选择适合的方式渗透课程德育。

3.2 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要想获得较高的内科护理教学效果和德育教育效果,需要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使之保持学习动力,如此学生才能够认真地学习内科护理知识,参与相关案例或者相关话题的讨论,进而延伸到德育知识上,学习吸纳德育知识,并加以升华,产生新领悟、新思想,提高自身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个人精神、综合素质等。为此,教师应当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兴趣的驱使下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之前注重观察和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年龄特点及兴趣爱好等,以此为出发点来合理规划内科护理教学活动,积极且有效地渗透课程德育。比如在讲解呼吸系统疾病病人护理时,教师可以围绕“当你感冒发烧时,有哪些表现及感受,需要哪些关怀与爱护”话题展开讨论,因为每个学生都有感冒发烧的经历,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学生就能够打开“话匣子”,讲述自己的经历及感受,如此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此时教师引出呼吸系统疾病病人护理知识,那么学生势必能够认真听讲,主动且有效地学习。在此基础上教师提问:“在住院看病过程中护理人员是如何对待你的?”有的学生可能说护理人员耐心地讲述药物反应物及注意事项,还有的学生说护士爱答不理。教师由此渗透课程德育内容,围绕“责任心”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一名优秀的护理人员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要具有责任心,对病人负责、对工作负责,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

3.3 紧扣教学内容,有效衔接课程德育

改进内科护理教学中课程德育的渗透方式方法,需要教师正确认识到要以系统全面地讲授内科护理知识为主,以德育内容渗透为辅。所以,教师应当紧扣教学内容来巧妙合理地渗透课程德育。也就是在内科护理教学过程中引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论,在对某案例或者疾病护理分析的过程中教授学生内科护理知识,同时提出德育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探讨及解答,让学生产生深刻的体验,从而吸收和理解德育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急性白血病护理教学时,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贫血、发热、出血等,有些患者起病较急,有些患者起病较慢,需要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教师要注意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内科护理知识学习,引导各个小组思考和讨论如何护理不同病情发生情况的白血病患者。在这一过程中教授學生护理知识,让各个小组开展合作学习,提出学习困惑,共同解决学习困惑,如此每个学生均能够理解并且掌握内科护理知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针对患者过激的情绪表现,护理人员应保持何种心态,如何护理患者。让组内成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进而解答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从内科护理知识自然地衔接到课程德育内容,学生不仅不会产生排斥或者厌学状态,还会积极地投入到问题讨论中,教师会观察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适当点拨或者引导学生,让他们围绕德育展开讨论,如此既能够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认识到作为一名优秀的护理人员不仅要给予患者专业的护理,还要在发生突发情况时始终保持专业素养、专业态度,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而非掺入个人情绪。本次教学活动的实施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仅扎实地掌握了内科护理知识,还提高了自身的道德素养,提高了团队写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对于学生综合性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4 更新渗透方法,有效渗透课程德育

要想改变以往内科护理专业教学中课程德育渗透不佳的局面,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有效渗透课程德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道德修养、价值观念、综合素质等,使之逐渐成为优秀的护理人才。这就需要教师认识到正确选用渗透方法直接决定着德育教育成效。所以,教师应当积极探究适合且有效的渗透方法。

3.4.1 情境案例法

教师可以在内科护理专业教学中利用情境案例法来渗透课程德育。情境案例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能够贴近学生的教学方法,其有效应用能够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积极正面地感染和影响学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参与兴趣,进而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此时,教师呈现护理案例,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既能够具象化地讲解护理知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护理知识,进而有效学习,还能够让学生对案例中患者及护理人员的行为表现进行思考和讨论,从而引导学生进行德育知识学习,如此即可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4.2 角色扮演法

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还可以将角色扮演法应用于内科护理教学中,进而有效渗透课程德育。角色扮演法主要是通过呈现情境的方式,让学生来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这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围绕不同人物的言谈举止进行讨论,即可引出德育元素,让学生能够参与到德育知识学习中。例如在“肺结核病人的护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模拟肺结核患者住院治疗的情景,播放护理人员护理肺结核患者的视频,组织学生进行视频观看,之后鼓励学生分别扮演护士长、护理人员及肺结核患者来进行情景演绎,这让参演学生及观看学生均产生了良好的学习情绪。在此基础上,教师结合视频讲述内科护理知识,学生能够跟随教师的教学节奏,积极、主动、有效地学习,同时教师提出“护士长与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有何不同”的话题,让学生围绕该话题进行讨论,引申出关爱患者、有效沟通、控制情绪等课程德育元素,让学生深受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4 结语

为了能够将中职内科护理专业学生培养成为优秀的护理人才,除了注重系统、有效地教授学生内科护理知识以外,还要加强德育教育,逐步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道德修养、综合素质等。经本文分析,以往所开展的内科护理教学之中并未有效渗透课程德育,导致德育教育效果不佳。对此,应当通过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师教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紧扣教学内容,有效衔接课程德育,更新渗透方法等手段来改变教学现状。

参考文献

[1]向华,王晶晶. 课程思政在《内科护理》情景模拟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 科学咨询,2021(3):80-81.

[2]付利彦. 高职院校内科护理学课程思政的探索研究[J].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1(8):136-137.

[3]刘格日乐. 高职内科护理教学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的探讨[J]. 亚太教育,2021(20):175-176.

[4]张玲华,贾建芳. “课程思政”在本科内科护理学中的实践[J]. 中华护理教育,2020,17(7):611-616.

[5]王思婷,秦明芳,韦丽华. 内科护理学临床带教的德育渗透[J]. 当代医学,2020,26(12):173-175.

[6]王青松. 小组合作法在中职护理专业内科护理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 东方药膳,2021(18):194.

[7]王丹,杨美芳,叶芳,等. 基于线上教学平台的PBL教学法在高职护理专业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2021,39(1):84-86.

[ 作者简介 ]

柳少春,女,甘肃会宁人,阿克苏地区库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本科,研究方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生管理。

猜你喜欢
内科德育中职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PBL与CTM在中医内科教学中联合应用初探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