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班主任工作对学生心理建设的作用探究

2022-11-03 22:13鄢萍
南北桥 2022年13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班主任院校

[ 摘要 ]

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化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今,学生的综合素质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若得不到及时解决,会严重削弱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不利于学生自身获得良好发展,更会给社会的和谐稳定埋下巨大隐患。因此,高职班主任应注重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做好学生心理建设工作,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 关键词 ]

高职院校;心理问题;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13.036

调查发现,目前在高职學生群体中很多学生都有轻重不一的心理健康问题,如自卑、迷茫、学习动力不足等。基于此,高职院校应重点关注学生的心理建设问题,加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从而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远大的理想抱负,让学生可以以更加良好的状态参与学习活动,合理安排自身学习时间,养成健康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学生只有身心协调发展,才能掌握更多专业知识与技能,成为与企业岗位需求更加契合的社会人才。

1 现阶段常见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1.1 自我认知障碍

通常来说,在高考中发挥不理想的学生才会选择就读高职院校,所以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对未来感到迷茫,不知自己该何去何从。高职学生普遍抱着得过且过的心理学习和生活,只以拿到毕业证书为追求,在学习中缺少积极性,这自然会对学习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受学习态度影响,很多学生难以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形成深刻认知与理解,而且对于将来步入工作岗位需要展开的工作也缺乏足够了解。因此,高职学生毕业就业困难,与本科院校毕业的学生竞争工作岗位毫无优势,只能被动接受企业选择,导致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之路十分坎坷。

1.2 学习心理障碍

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面临的诱惑越来越多,缺少自我约束能力,在课堂中经常出现走神、开小差的情况,所以教师需要利用大量的时间进行课堂秩序的维护。还有部分教师在课堂中只自顾自进行知识的讲解,对于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放任不管,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对于专业知识与技能掌握不足,进而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窘境。同时,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还表现在一些具体的学习状况上。例如对于各门课程学习兴趣不大,不论是学习时间还是课余时间,所有心思都被游戏占据,找不到学习的方向。还有的学生对学习持敷衍态度,老师布置的作业任务并不积极完成。等到期末考试挂科后,又会出现懊悔、焦虑、抑郁等问题,并且难以进行自我排解,导致自身的生活与学习受到不良影响。

1.3 人际交往障碍

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内心敏感脆弱,在与他人进行交往的过程中,往往因担心受到他人的排挤而选择独来独往。这部分学生通常性格内向,不愿表达自己内心真实想法,很容易受到一点挫折就自暴自弃。这些高职学生自身心理负担重,身心发展不稳定,很容易因不良情绪的影响而出现心理问题。还有一些学生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存在攀比之风,这些学生爱慕虚荣、沉迷消费,不求上进,将大量钱财用在奢侈品消费、电竞消费、电子产品消费上,甚至有的学生因高消费而走进套路贷陷阱,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2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具体成因

2.1 学生自身因素

不少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是在家长的溺爱中长大的,这部分学生对于家长有较强的依赖性,遇到困难总是寻求他人帮助,无法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但每个人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总是会遇到各种困难与挑战,而部分高职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一旦在生活或者学习中遇到较大压力,很容易因为冲动导致不可预计的行为,危害到自身甚至社会公众的安全。有些学生由于年龄差异、个性差异,对于高职院校的严格管理模式不理解,甚至是十分抗拒,加之心理状态呈动态变化趋势发展,容易受到不良因素影响,更无法长远、全面地思考个人成长的问题。

2.2 学校教育因素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管理层的教育理念落后,对于学生的心理建设问题不甚重视,学校既没有设置相应的心理课程,又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导致高职学生心理建设工作无法切实落到实处。对于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高职班主任无法及时运用恰当的方式及时解决,导致高职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均衡,难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部分高职班主任虽与学生进行了交流,但是并未运用正确的方式提升师生交流的有效性。有的高职班主任会采取面对面的方法与学生的交流,虽然提升了谈话效率,但是却忽视了对学生隐私的保护,大部分学生担心自己的隐私会被泄露,于是对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进行隐瞒,导致师生之间的交流流于形式。新时代的高职院校班主任应在工作中不断探索更加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赢得学生信赖,及时恰当地为学生提供帮助,引导学生健康地发展。

2.3 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环境对于每个人的影响都是相当大的,好的家庭环境可以对学生的身心形成良性影响,恶劣的家庭环境则可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健康发展。部分家长教育理念落后,对学生一味采取强制性的干预,很少对学生进行激励。还有部分家长不能做到言传身教,不严格要求自己,无法为学生作出榜样。有的家长认为教育工作本就是教师和学校的任务,自己将孩子交给学校,孩子的教育就与自身没有关系,于是以各种理由推脱与教师进行交流,导致无法形成家校合力,难以有效提高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质量。

3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危机干预对策

3.1 完善心理健康干预工作体系

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干预,首先需要高职院校相关职能部门采取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办法。对于各大高职院校而言,目前最重要的是集中力量建立心理干预的全面而长效的工作体系。在组织架构方面要进行完善、健全,确保自上而下形成合力,让师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稳定、高效运行。因此,高职院校各部门之间应加强互动,确保教育资源利用率提高,这些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自然也可以得到保障。

3.1.1 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的心理健康干预模式

首先,高职院校的管理层应学习先进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对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对相关部门人员的职责予以明确的划分,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清楚自身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履行的责任,并结合学生的具体心理问题,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得到及时、正确的应对,帮助学生早日恢复心理健康,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以积极健康的心态迎接美好人生。

3.1.2 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为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建设工作,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应精心设计心理健康教学内容,并聘请专业的心理教师负责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职院校还应注重对教职工的培训,让更多教职工系统地接受心理健康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教职工的专业水平,让教职工掌握更多为学生排解不良情绪的策略。在教学工作中,高职班主任要注重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从进而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能够有更全面了解,以便及时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切实落实学生的心理建设工作,推动学生获得全面和谐发展。

3.1.3 组建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做好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建设工作,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每个班级的管理工作都需要高职班主任与辅导员共同完成,因此高职院校方面应对全体班主任和辅导员进行定期培训,传授正确的心理健康干预技能,提升教职工的专业素养,使其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能够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应竭尽所能、一视同仁地对待班级的每一位学生。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方面,要以赢得学生信任为契机,以帮助学生为目的,保护学生隐私不受到侵犯,帮助学生重拾学习与生活的信心。学校要注重形成师生关怀机制,可以建立心理问题学生档案合集,周期性重点对这些学生进行观察、关注。高职班主任或者辅导员要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从而有效帮助学生缓解内心不良情绪,使他们获得生活的信心与勇气,从而推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3.2 分阶段解决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建设工作,班主任要注重结合良好的校园文化,组织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有益身心的活动,以环境影响学生心态,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率。例如通过“5·25”心理健康日、情景剧大赛、心理健康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社交机会,让学生学会与他人正确交往,促使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获得良好发展,同时帮助学生缓解内心压力,让学生可以在活动中正确认识自我,发现自身优势,产生自信心与成就感,有效防范学生产生消极情绪。

为确保及时发现并解决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应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普查工作。为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率,把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要定期展开心理普查,并且请心理专家进行专业评估,争取尽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针对心理调查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科学的心理教育和干预方案。班主任要加强与学生沟通,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动态把握学生思想变化,对于学生暂时未展现出来的心理健康问题做到尽早发现,并针对学生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以防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学生的整体发展造成影响,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

想要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建设成效,高职院校的班主任需要加强与家长、社会各界的有效沟通,通过结合多方面力量,收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案例信息。新时期背景下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再是班主任的个人责任,应集合各方专业力量。学校、院系、班级应形成联动合力,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问题的个案分析与评估,制定有效的心理健康干预措施。高职院校管理层也应提高对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可以在学校内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切实将学生的心理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提高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效。

3.3 心理健康干预措施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建设工作,班主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干预。首先,高职院校班主任必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根源进行分析,对于学生的创伤性经历可以采取情感慰藉法,这可以有效对学生内心的不良反应进行消除或者减轻。其次,班主任可以采取暴露治疗法,即将问题学生放在特定情景中,并以直接说教的方式帮助学生纠正其错误观念。再次,还可以采取正念疗法,可以用体验性的策略补充直接地认知说教性策略。班主任需要引导问题学生多思考可以让自身快乐的事情,如自己喜欢什么,对什么事情感兴趣,可有效帮助学生转移关注焦点,通过建立更为广阔、灵活的认知空间,帮助学生缓解内心压力。最后,班主任还要注意构建稳固的外界支持系统。班主任要注重加強班级文化建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空间,提倡学生之间相互鼓励和关爱。

4 结语

总而言之,新时期背景下,高职班主任的工作不再只是传授学生知识,还应注重加强日常班级管理工作,加强学生的心理建设工作,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思想价值观念,确保学生身心和谐平稳发展。开展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充分体现高职院校教学理念的先进性与科学性,而且对于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采取有效心理干预措施,可以帮助学生远离心理健康的困扰,积极面对生活与学习中的困难与挑战,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校园生活的美好,有利于推动高职学生健康成长,为我国社会发展培育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卞庆华. “解忧杂货铺”项目在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和科学干预过程中的应用初探[J]. 教师,2021(29):15-16.

[2]余慧玲.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探究[J]. 当代旅游,2021,19(15):85-86.

[3]杨文位,臧刚权. 增强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效性路径探索[J]. 新西部,2021(Z1):136-137,142.

[ 作者简介 ]

鄢萍,女,湖南常德人,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班主任院校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夸夸我的班主任
班主任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