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基础护理实验教学改革

2022-11-03 05:58李娜徐漫
南北桥 2022年13期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

李娜 徐漫

[ 摘要 ]

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是护理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护理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几年,社会对医学人才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医学院加强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更加注重理论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难以满足社会的实际人才需求。因此,要加强医学院教学改革工作,将实践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核心,重点开展实践教学,不断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本文就基于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基础护理实验教学改革工作进行研究。

[ 关键词 ]

实践能力;核心;基础护理;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13.041

技术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对学生的临床护理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了解护理对象的生理、心理以及治疗需要,是一门集教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基本技能的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护理专业学生未来工作能力的关键,通过开展实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系统地掌握护理的知识及技能,对于提升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社会对医学人才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传统实践教学的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的社会需求。因此,如何转变实践教学理念及方式,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当前医学院教学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1 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现状

1.1 实验教学未得到足够重视

部分医学院在开展基础护理教学中,对实验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仍然以传统理论教学结合部分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所占的比重较低,且开展的时间比较短,学生难以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对基本理念及实际护理技能等充分地掌握。且大部分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中,对实验教学的意义缺乏足够的了解,忽视了学生自己动手的重要性,大多为示范教学,缺乏对学生自主性及积极性的调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2 实验教学缺乏经验

当前大部分医学院在开展基础护理中都开展了实验教学,但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更加注重理论教学,在开展实验教学中缺乏足够的经验以及先进理念的指導,导致实验教学开展的效果比较低,实验教学流于形式。仅针对某个环节、某个过程开展实验教学,忽视了基础护理学临床实践的整体性以及系统新,不利于学生临床思维以及整体性思维的培养。

1.3 实验教学的形式、方法较为单一

基础护理实验教学方法、形式比较单一,尚未形成系统性、多样性的实验教学体系,当前较为常见的实验教学方法包括情景教学、习题训练等方式,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学生一定的实践机会,但实验内容较为碎片化、片面化,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未能充分感受护理的氛围以及实际护理技能的运用,使得其对护理的整个过程缺乏系统性的认识,不利于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2 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基础护理实践教学改革原则

2.1 注重实验教学的亲历感

实验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护理的过程以及理论、技能的实际运用状况,使学生能更加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丰富学生的护理经验,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日后的工作。这就要求在实验教学改革中加强实验亲历感,让学生有亲身经历护理全过程的感受,并在实验后进行反思与回顾,更好地理解患者的心理,总结更好的护理方法,并不断提升自身的护理技能。

2.2 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不同学生由于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学习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在面对同一件事情上会产生不同的情感、行为,因此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让学生能够自由地交流想法,从而寻求更好的护理方式,促使学生之间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2.3 增强实验教学的娱乐性

传统实验教学行为较为单一,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参与实验的兴趣,应当进一步增强实验教学的娱乐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积极、自主地参与到实验过程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

2.4 提升实验教学的互动性

以往实践教学之中,仅为教师进行示范,学生进行模仿,缺乏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不利于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因此,在实验教学改革中应当提升教学的互动性,为学生开展实验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能提升实践能力,也能够收获情感体验,从而学会如何与患者、患者家属进行交流,为学生日后参与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 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基础护理实验教学改革

3.1 提升对实验教学的重视,转变传统教学理念

学校管理人员以及教师应当积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充分意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增强实验教学在基础护理学中的比重,增加实验教学开展的时间。组织专门的教学研究小组,结合基础护理学的教学内容,设计系统性、完整性以及连贯性的基础护理实验教学体系,确保实验教学的效果,让学生在参与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掌握扎实的基础护理理论,并对护理技能有系统性的认识,促使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得到提升。此外,提升学生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学校可以通过改革学生考核指标,增加实验学习表现在学生考核评估中的比重,促使学生不断加强参与实验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

3.2 学习先进的实验教学经验,提升学校实验教学能力

我国医学实验教学开展的时间比较晚,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且由于受到教育条件、经济发展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不同学校在基础护理实验教学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实验教学经验匮乏,教学理念落后,导致学生的实验教学能力较低。学校可以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去国外或国内教学水平较高的学校交流学习,或是积极参加教学经验交流会等,汲取先进的实验教学经验,从而不断深化实验教学,开展本校实验教学改革,促使其更具系统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3.3 采用多样化的实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积极性与自主性

3.3.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師结合教学内容,采用相应的案例开展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探究以及讨论等活动,具有较强的研究性、针对性、启发性以及实践性。例如在学习口腔护理时,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案例,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将不同疾病症状下的口腔护理案例发放到小组之中,组织学生搜集相关的信息、资料等,选择护理方法,制定护理方案,并进行演绎,在课堂上进行汇报,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此进行讨论与点评,分析其中的优势及不足,帮助学生作出改进,从而对口腔护理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也能够对不同场景下的口腔护理技巧有足够的认识。

3.3.2 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实验教学中较为常用的方法,但在实际运用中往往较为片面,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情境教学中应当增强实践的效果,可以借助虚拟化技术以及智能医学教学模型等,构建或模拟更加真实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在进行情境教学时要注意学生各项行为、操作的规范性及标准化,包括规范站立、护患沟通等,并在这个过程中以更真切的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让他们主动寻求解决方式,促使学生的临床应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能力及沟通能力等得到全面的发展和锻炼。

3.3.3 项目教学法

在基础护理实验教学中,可发现学生缺乏实践的感受,难以获得真实的感受,部分学生在参与实验教学中缺乏端正、认真的态度,这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在基础护理实验教学改革中,采用项目教学方式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护理知识与技能。例如,在学习静脉注射中,可以在实验教学中引入动物,开展实验教学,如运用家兔进行静脉注射实验练习,学生能够获得更加真实的注射感受。此外,引入动物也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在项目教学开展之前,教师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项目小组,指定队长并安排一名护理老师进行指导,交代项目的内容及目标,如“安抚兔子情绪、完成静脉输注”。在进行静脉注射时,兔子的情绪也会有所变化,这就给静脉注射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学生安抚兔子情绪,使其能够配合完成静脉注射。学生可以将兔子视为临床患者,搜集相关的资料,完成项目目标。之后,学生根据项目完成情况编写报告书及心得体会,总结自己在项目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通过安抚兔子,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与患者沟通、交流的重要性,提升了学生对患者心理安抚与护理的能力,同时在项目化教学下,学生有沉浸式的体验,能够对静脉注射角度、位置等有更好的掌握,提升了学生的护理技能。

3.3.4 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将基础护理实验教学划分为三个层次:首先,基础护理学理论知识讲解,使学生对实践有初步的认识;其次,采用实践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最后,实验结束后应当让学生对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及实践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同时鼓励学生分享交流,促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在开展体验式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当提升实验的趣味性,促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实验之中,还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虚拟课堂,促使学生获得更真实的体验。例如,在实验课上,教师可以采用虚拟课堂为学生创造护理实验场景,让学生进行观察,发现其中包含的理论知识,之后由教师进行引导和讲解,从而便于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在完成理论教学后,立即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当中,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式教学法不仅体现在课堂上,在课后也应当为学生提供相应的体验性实验机会,促使学生能够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随时随地地进行实践练习,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因此,学校可以通过构建校园文化的方式,深化医学院的医院氛围,让学生在课后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断深化自己的临床思维。还可以积极开展校园、校际的比赛,如知识竞技、护理技能比赛等,以赛促学,调动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锻炼。此外,为了能够让学生在实验教学中有更好的体验感,要优化体验教学方式,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医院参观学习,让学生更早地适应医院的环境及工作模式,从而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能够在就业后更快地适应工作,成长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质量人才。

4 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护理教学更加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模式下培育出的学生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医学护理人才的需求。基础护理是护理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通过开展实验教学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但由于缺乏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经验等,实验教学效果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学校要不断加强对实验教学的重视,提升实验教学在学生评估中的比重,学习先进的实验教学经验,不断提升学校的教学能力与水平,同时采取多样化的实验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得更加切合实际、系统性、整体性的实验体验,促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临床思维实践能力、应变能力等的提升,促使学生实践核心素养能力的提高,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医学护理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甜芳. 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基础护理实验教学改革探究[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6):186,191.

[2]严璐,石国凤,吴灿,等. “基础护理学”实验课在自主互助、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下的实践研究[J]. 科教文汇,2020(7):98-101.

[3]孙书琴,杨光启,王丹,等. 浅谈基础护理实验室管理方式——以黔南卫校基础护理实训室为例[J]. 中国保健营养,2020,30(11):395-396.

[4]蔡圣年,张永学,李书梅. 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的《基础护理学》实践教学改革[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0,41(22):2875-2877.

[5]豆银霞,高惠. CBL教学法结合学生标准化病人在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 临床研究,2019,27(10):197-198.

[6]王研,林静,林琳. 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护理学基础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 商情,2020(31):232.

[7]刘少华. 护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在基础护理学实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2019(2):104-105.

[8]李秋颖.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护理《基础护理技术》项目化教学设计与应用[J]. 保健文汇,2021,22(5):251-252.

[ 作者简介 ]

李娜,女,河北张家口人,张家口学院,实验师,研究方向:基础护理实验。

徐漫,女,河北沧州人,张家口学院,实验师,本科,研究方向:基础护理实验。

猜你喜欢
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
仲景护理学思想初探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