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森林培育过程中森林抚育的价值

2022-11-03 02:40王国华
南北桥 2022年13期
关键词:森林抚育间伐林木

[ 摘要 ]

新时期背景下,我国经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为人类进步、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党中央及各级政府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力度,并开展了一系列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森林培育作为其中关键组成部分,在提高森林资源覆盖率、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而森林抚育作为森林培育的重要环节,其本身具有生态性、社会性、经济性等多重价值。基于此,笔者将对森林培育过程中森林抚育的价值进行分析,结合森林抚育现状,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从而为发挥森林资源综合效益奠定基础。

[ 关键词 ]

森林培育;森林抚育;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13.065

森林抚育是森林培育工作中的关键环节,是对尚未成熟的林木进行科学管理,需要结合森林资源生长规律、发育状态、培育目标等要素进行分析,通过适量砍伐、调整结构等方式为森林资源营造良好生长环境,促进林木快速生长,并迅速成林。森林抚育工作在实施过程中,通常将适量砍伐林木作为切入点,以此来提升林地营养面积,改善林区通风效果和光照效果。同时通过人为干预,提高林业工程综合生产力,从而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可以看出,森林抚育在森林培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森林抚育间伐工作涉及诸多内容,具有系统性、综合性特点,所以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隐患也较多。想要充分发挥森林抚育价值,就要针对现存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1 森林培育工作中森林抚育的价值

1.1 生态价值

在实施森林抚育工作过程中,需要对森林组成结构、生产能力、林木品质等要素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调查研究情况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以此来提高林木成活率,同时尽可能缩短林木生长周期,这对于扩大地区植被覆盖率而言意义重大。现阶段,我国各地区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号召,加大力度开展森林抚育项目,并取得显著成果,其中碳汇效益尤为显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为了改善社会生态环境,采取科学、合理的森林抚育措施,全面提高林木产量和质量,为城市节能减排奠定良好基础;第二,通过森林抚育,进一步增加了生态资源的积存量,充分发挥了生态资源二氧化碳转换能力,这也与现代化城市低碳经济、生态建设等发展理念高度融合。现阶段,一些地区为了有效改善生态环境,不仅大力开展森林抚育项目,还对森林抚育项目中形成的部分产物进行有效利用,充分发挥了其剩余价值。例如,当前我国越来越多专家和学者投入生物气化工程研究讨论中,其研究内容就是对人类开采、挖掘后的剩余产物进行价值分析,而后将部分物质引入气化工程中,将其作为主要原料,这种方式可以使剩余产物转换为生物质燃料,不仅降低了环境污染程度,还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清洁燃气。

1.2 经济价值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社会经济,虽然在短短几十年间迅速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但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峻。众所周知,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尤其新时期,我国全面贯彻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各行各业需要在创造最大化经济效益的同时,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而强化森林抚育工作,能够充分满足以上需求。具体来说:第一,在制定科学、合理的森林抚育计划基础上,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通过监督管理森林资源生长状态,采取措施缩短林木成材时间,通过提高森林生产能力,为社会提供丰富的林木产品,第二,森林抚育工作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可以使用货币方式进行计量,如森林碳汇能力相对于其他碳汇技术而言,主要通过实施抚育计划方式提高森林资源积存量,从而增加森林碳汇量,在这一背景下,生态环境的碳汇能力也会随之提升,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碳汇效益,另外,开展森林抚育工作,能够为提高社会就业率提供保障,可以使很多失业人员重新就业,并获取一定经济收入;第三,开展森林抚育工作,可以加快城市产业结构转型速度,同时为城市发展创造更多机遇。

1.3 社会价值

森林抚育工作需要大量工作人员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完成,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工作开展中可以吸纳当地剩余劳动力,切实解决地区就业难问题。另外,森林抚育工作本身具有技术性特点,可以为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平台。尤其针对一些特殊岗位,可以提高地区就业率,同时为群众创收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社会群众也会进一步了解森林抚育工作开展的意义和作用,并积极投身相关工作。除此之外,在森林抚育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剩余物,可以作为工业生产加工的原料,如此既能够节约生产成本,又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同时可以开展全新产业链,为产业融合发展、多样化发展提供保障。与此同时,严格落实森林抚育计划,能够对森林结构进行科学调整,有利于动植物相互作用营造有利空间,在最短时间内形成最佳的森林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不断优化和完善植物种群,既能够改善生态环境,还能够为森林旅游业提供资源,有利于改善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 森林培育中森林抚育工作现状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引导下,我国森林培育工作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在这一背景下,森林管理能力也不断提升,为提高森林生产能力、增加森林资源储存量奠定了良好基础。然而,在获取有益成果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森林抚育过程中。

2.1 对抚育工作认识不足,管理意识有待提升

林业工作者是森林抚育工作的执行者和组织者,其文化素养、专业能力、技术水平与森林资源管理效果息息相关。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当前部分林业工作者和林農依然存在抚育间伐意识薄弱问题,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过度采伐森林资源,并且采伐树种大多集中于经济价值较高的林区,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经济性林木在森林资源中的比重,不利于生态系统平衡发展,无法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保障。另外,部分林业工作者和林农对森林抚育认识不到位,认为森林抚育即对森林资源采伐过程进行管理,虽然能够有效抑制过度采伐现象,但不利于调整林业结构,使得林区混交效果较差、自然资源单一,无法保证生态系统稳定、平衡发展。

2.2 森林抚育理论研究不足,相关工作开展困难

森林抚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建立在理论研究基础上。当前,虽然我国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投入到森林抚育研究中,并通过试验和实践取得了大量成果。但结合实际情况来看,这些成果局限性较大,只适用于某一地区某一地块,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另外,森林抚育涉及多种学科和技术,在研究和分析过程中需要经过较长周期,并且要投入一定量的资金,需要国家和政府给予一定力度的扶持,同时对科研人员专业水平提出较高要求。也正因如此,导致我国有关森林抚育的科研成果相对较少。尤其我国国土面积较大,不同地区气候环境、生态条件不尽相同,使得科研成果应用受到阻碍。当前,林业部门及从业人员在开展森林抚育工作时,大多结合工作经验确定抚育采伐周期和强度,无法为相关工作开展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方案,一旦森林抚育过程存在问题,不仅会为林业部门带来巨大损失,还会为森林资源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2.3 财政扶持力度有限,无法满足工作需求

国务院于2008年正式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强调了加强森林抚育工作的重要性,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在此背景下,中央财政针对森林抚育开展了补贴试点工作,补贴范围既包括国有林,也包括集体林。财政资金的扶持,为森林抚育工作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补助标准偏低。据相关数据统计分析,每年我国每个省分配的森林抚育补助资金约2亿元。随着我国森林覆盖率的不断增加,森林抚育工作量也与日俱增,加上工资和物价上涨,所需资金进一步加大,国家现有的财政支持难以保证整个森林抚育工作有序进行,一旦资金不足,会严重降低营林效果。例如,林场为了满足正常运营需求,达到森林培育理想目标,会尽可能降低开支,通过增加森林资源密度方式获取经济效益,由于透光性较差、营养空间不足,导致森林抚育质量下降。另外,资金的缺失使得很多员工和单位无视法律法规,私自采伐林木,导致森林资源产生不必要的浪费和消耗,不利于发挥其综合价值。

2.4 相关从业者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工作效率不高

林业工作者和林农等相关从业者普遍存在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专业能力欠缺等现象。森林抚育工作难度较大,环境恶劣,导致很多人才将抚育工作作为岗位晋升的过渡环节,部分人才在具备一定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后选择转岗,导致森林抚育工作队伍人才流失,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3 提高森林抚育水平的有效措施

3.1 充分认识森林抚育工作,转变“重伐轻育”思想

现阶段,仍然有少数从业人员对森林抚育工作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将森林抚育工作看作森林资源采伐管理,并且很多工作人员存在“重伐轻育”思想,使得森林抚育工作的开展顾此失彼,无法将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有机融合。针对这一问题,需要从业人员充分认识到森林抚育的价值和作用,并扭转“重伐轻育”思想。具体来说:第一,林业部门需要明确森林抚育工作的终极目标,并将森林资源间伐作为切入点,在工作开展中,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间伐方法,将生长缓慢的枯立木和不良木伐除,以此来改善森林结构,为林木汲取养分和水分提供保障,如此既能够提高林木成活率,又能够加快林木生长速度,有利于发挥林木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第二,协调好生态和经济之间的关系,避免为了获取经济效益牺牲森林资源,通过构建平衡、稳定的生态系统,为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奠定基础。

3.2 加大资金投入,为抚育工作开展提供资金保障

森林抚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撑。当前,很多林农为节约资金投入,尽量不实施或少实施森林抚育,这样就影响了林木的正常生长,也不利于培育健康森林,降低森林的生态价值。对此,需要从以下方面解决资金问题:第一,中央财政需要继续对森林抚育给予相应力度的资金扶持,鼓励和促进森林抚育工作的开展;第二,加强森林抚育资金的使用监管,各级林业部门要明确森林抚育目标,制订科学合理的抚育计划,并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确保资金的合理利用;第三,政府出台鼓励政策、引导措施等,发挥引导激励作用,号召社会力量参与到森林抚育工作中,以此来拓宽资金筹集渠道,为森林抚育工作开展提供资金保障,同时对森林抚育间伐出来的林木,也要做到物尽其用。

3.3 控制好间伐强度,实现多种价值有机融合

森林抚育间伐强度直接影响营林效果。如果间伐强度过大,会导致土地资源严重浪费,并降低森林生产力。同时,树木在光照强度过大的情况下会破坏叶绿素,从而影响其正常生长。如果间伐强度过小,会导致森林资源密度过大,容易造成营养空间不足,从而影响林木质量。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来看,森林间伐普遍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强、中、弱。为了达到理想的营林效果,需要以提高林分稳定性为主进行合理间伐,既不能过于繁密,又不能过于稀疏,需要从防治病虫害、种植管理等方面,提高树木品质和森林生产力。

3.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抚育间伐水平

首先,基层林业部门要积极引进高素质、高水平人才,提高林业人才队伍基础水平。其次,要加强基层林业工作者和林农的培训教育力度,注重创新教育培训模式,积极开展送林业技术下乡活动,重点讲解抚育间伐基础理论、操作技巧和安全知识等。基层林业工作者和从业者还要善于从工作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并主动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以此来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不断改进森林抚育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全面提高工作效率。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森林抚育间伐是森林培育工作的重要管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森林生产能力,为生态系统平衡发展奠定基础。该工作具有社会、经济、生态多种价值,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林业部门给予高度重视,不断优化和完善工作体系,为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宇超,陈逸飞,林晨蕾,等. 森林抚育间伐对杉木人工林温湿度的影响研究[J]. 森林工程,2022,38(1):9-14;26.

[2]于国斌. 森林抚育经营技术发展与优化策略[J]. 河北农机,2021(5):57-58.

[3]赵雅琳. 森林培育中森林抚育间伐相关问题的研究与分析[J]. 现代农机,2021(2):55-56.

[4]李璞煜. 退耕还林工程森林抚育措施创新研究[J]. 种子科技,2020,38(7):89-90.

[5]黄一星. 森林抚育采伐的目的及效果分析[J]. 现代园艺,2019(11):204-205.

[6]梁博超. 新時期森林抚育经营措施探索[J]. 花卉,2019(8):211-212.

[7]王均香. 森林抚育类型与技术要点研究[J]. 绿色环保建材,2019(3):28;31.

[8]张名开. 森林抚育对龙坪林场林木生长的影响[J]. 绿色科技,2018(15):203-204.

[ 作者简介 ]

王国华,男,桃源县林业局,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森林经营,森林培育。

猜你喜欢
森林抚育间伐林木
梨园间伐改形技术探索与建议
不同间伐强度对香椿中龄林生长和干形的影响
森林抚育间伐技术的应用
——以杉木抚育间伐为例
森林培育过程中森林抚育间伐措施
间伐强度对杉木中龄林生长和结构的影响
森林抚育的意义及定向抚育模式的探讨
森林培育过程中的森林抚育间伐措施探讨
红桦林森林抚育技术
试论高大林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天敌昆虫在林木病虫害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