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2022-11-04 12:43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中心小学安沙沙
华夏教师 2022年2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数学知识课程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中心小学 安沙沙

小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对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时期,所以我们一定要利用好此阶段,加大培养力度,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推动学生更好、更全面地发展。但是就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其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忽略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

就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有部分教师还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使数学课堂的氛围变得枯燥和乏味,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会被动地接受知识,不但无法实现他们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还忽略了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二)教师对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缺乏重视

对于小学数学这门学科来说,它具有枯燥和抽象的特点。很多教师会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忽略数学的特点,采用传统的教学法,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似懂非懂,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部分教师对独立思考能力不够重视,在课堂上不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最终阻碍其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三)教学内容缺乏和生活知识的联系

数学是和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一门学科,将生活中的知识和教学的内容进行有机融合,不仅会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还能提高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动力和欲望,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是很显然,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没有将数学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

(一)发挥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发挥出来,不但能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还能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积极性,更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的基础,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来。为此,教师要给学生创设独立思考的平台和机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认识到发挥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意义,要通过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学生在学习“厘米”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整节课分为两大部分,上半节课由教师主讲和示范,下半节课交给学生。可以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动机,如:“一厘米等于多少毫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用厘米作为单位的?请列举出三个以上。”这样一来,就自然而然地给学生创建了独立思考的氛围和动机,而学生也会去仔细思考,并学习到更多数学知识。这样不但将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发挥了出来,还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学生也会通过思考对数学知识有不同的见解和思路,间接活跃了学生思维。

(二)加强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众所周知,数学包含的知识非常广泛,而且逻辑性非常强,所以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些难度,导致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需要将趣味性教学的方法利用起来,通过趣味性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意识。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活跃课堂氛围,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有一定的帮助。

例如:在学习“图形认识”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通过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如:“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哪些边、哪几个角呢?”“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你能对身边的正方形或者长方形进行测量吗?”这种提问方式不但能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出来,还能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欲望,在探究欲望和好奇心的驱动下,他们会主动思考教师提出来的问题,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利用互动,实现独立思考方式的发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是一种综合性非常强的能力,需要学生在思考的时候,充分理解数学知识、知识的应用和处理方式等。而不同的思考方法是需要不同教学方式对应的,所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互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和提高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统计”相关数学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在组内展开讨论和学习,将本节课内容自己不会或者不懂的地方进行统计,由组长公布,最后由教师负责讲解。这样一来,不但实现了互动教学,还能让学生在统计问题的时候仔细分析和思考,这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很有帮助。

(四)细化教学课程评价思路

基于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新变化,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课程评价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将教学评价作为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评价结果的树立与分析,合理开展课程规划,实现线上资源与线下资源的有效结合。例如在培养独立思考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必要的课程教学评价,掌握学生对独立思考的了解程度,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使用数学进行独立思考结果的表述,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学生对于独立思考的表达能力以及掌握水平,针对性地调整后续相关教学活动,使得教学内容更为贴近学生实际,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需求,打造出成熟、高效的数学教学模式,完善整体推进的数学课程体系。与其他社会科学类学科不同,数学专业具有较强的实用属性,这要求教师在数学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强化数学课程的实用性。但是在过去较长的时间内,教师对于数学教学思路的认知较为模糊,这种情况的出现,导致教师在课程评价的标准、方法等层面存在较大的盲区,无形之中限制了课程评价作用的发挥,甚至导致课程教学活动出现无序化的情况。基于这种认知,教师应当从实际出发,积极利用集体备课等机会,对数学课程重难点环节进行梳理,从整体层面形成正确的认知,准确把握课程评价的基本方向。

(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进行学生数学独立思考课程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通过相应的教学评价,将不同的教学环节有机组合起来,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与合理性。具体来看,在数学教学的课程评价中,教师通过慕课、小组学习等不同的方式,将线上、线下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得各类专业知识得到系统化、完整化的呈现,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独立思考的空间。考虑到不同教学方式之间的跨度较大,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进行学习方式的切换,在这种情况下,针对不同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必要的课程评价,进行知识的总结与引出,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提升课程教学成效。

(六)明确定位,营造教学氛围

教学氛围对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与培养有重要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端正心态,明确自身定位,在课堂教学中避免采用“填鸭式”教学法,将学生作为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且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断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倍数关系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青蛙跳下水”的接力游戏,即教师说“1 只青蛙4 条腿,2 只眼睛,1 张嘴,扑通1 声跳下水”,下一名学生说“2 只青蛙8 条腿,4只眼睛,2 张嘴,扑通扑通跳下水”。以此类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由于这样的教学方式充满趣味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会更高。经过引导,学生会发现当青蛙的数量为n 时,青蛙腿的数量为4n,眼睛的数量2n,嘴巴的数量为n,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七)构建奖励机制,鼓励独立思考

小学生比较喜欢带有奖励性与竞争性的教学活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应重视奖励机制的构建,鼓励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积极发言,尤其是在讨论数学问题时,对于能够举一反三的学生给予表扬,逐步增强小学生的学习意识。如求解应用题:买5 支铅笔需要6 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5 支,需要多少钱?多数学生给出这样的答案:6÷5=1.2(元),1.2×15=18(元)。而有学生提出可以这样求解:15÷5=3(份),3×6=18(元)。他的解题思路是将5 支铅笔看作1 份,每份6 元,15支铅笔分成3 份,3 份就是18 元。这也是一种正确的解题思路,教师可以给予其表扬与奖励。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又能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答案的求解方式有很多种,只要认真动脑思考便可找到其他解题思路。

(八)注重数学知识实践应用

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实践运用,数学知识学习亦然。为做好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意识,教师应重视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重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如在学习了多边形面积知识以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计算边长为5 的正六边形的面积,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求解。有的学生提出将正六边形分割成六个正三角形,只要计算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再相加便是正六边形面积,这也是最常用的一种计算方法。有的学生提出将正六边形分割成两个梯形,只要计算出梯形的面积,再相加便可得到结果。也有的学生利用互联网查找了正六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虽因学识有限尚不理解公式内容,但能体现出学生具有独立思考意识,懂得自主探究。对此教师也要加以鼓励,并带领学生共同探究用小学数学知识求解正六边形面积的方法。

(九)创设情境,培养独立思考意识

教学的重点不在于让学生了解哪些知识,而在于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拥有主动学习的意识,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主学习意识与独立思考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避免事事亲力亲为,而是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情境:一艘船每次最多只能承载5 人,现在有32 人需要过河,请问需要几次才能让所有人过河?这样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学生也会认真思考并给出答案。有的学生说8 次,有的学生说最少8 次,此时有的学生便会产生疑问:“为什么是最少8 次?应该准确地说就是8 次。”这时学生给出了答案:“题目说一次最多能承载5 人,却没有说每次必须承载5 人,也就是说每次承载的人数可以少于5人,但却不可以超过5 人,所以至少需要8 次。”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促进学生交流,又能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学习语言艺术。同时,学生也能认识到自己与同学在思考问题上的差距,激发学生竞争意识。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其中涉及的知识内容非常多,逻辑性也非常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数学知识课程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漫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谈独立思考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自行车的发明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我思我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