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实践性作业设计研究

2022-11-04 12:43辽宁省大连市汇文中学
华夏教师 2022年2期
关键词:实践性作业素养

辽宁省大连市汇文中学 房 茜

一、地理实践性作业

《教育百科词典》中将“作业”定义为: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适量的可以巩固知识和发展技能的任务。

根据作业的含义,可将地理作业定义为:教师通过地理教学的设计内容帮助学生巩固地理知识,通过运用地理学技能培养良好的价值观。从作业的形式上来看,作业可分为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实践性作业和阅读性作业。

地理实践性作业是指教师以作业的形式布置、完成和讲评的一切校内校外可开展的、促进学生地理学科知识学习的实践活动。如:安排学生自制教具、学具;指导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感想;提出主题,学生搜集资料,设计手抄报、宣传品等;设计地理小游戏、旅游类等作业。地理实践力是满足学生发展过程必不可缺的教育素养之一,是21 世纪的重要技能和探究工具,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帮助学生在日常情境中更好地观察感悟身边的地理环境以及事物的改变,提升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

二、地理实践性作业设计原则

(一)落实地理核心素养

地理素养的核心是要培养学生的协调观、综合思想以及对区域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该核心素养是整个地理学的中心点。因此,如何将四大核心落实是地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根据初中实践性作业调查问卷观察,学生通过地理实践作业可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培训,并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以实际的地理实践性作业案例观察,大部分教学中落实了四大核心素养。相对于传统作业模式,地理实践性作业可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根据调查问卷和案例观察,我认为,在初中地理实践性作业过程中,应贯彻落实四大核心素养的原则,既满足学科要求,又符合地理实践性作业的特点,通过作业环节提高学生整体地理学习的效果。

(二)贴近学生生活

实践性作业本就源于日常生活,这也是其重要特征之一,但不是所有生活情境都可以作为实践性作业情境。我观察到学生做作业时,常对以下几类作业表现出兴趣。例如:身边事物的变化、与考试题相似的作业、与未来发展有关的思考题等,都能看出学生的兴趣点更贴近于生活。传统的作业模式局限于教师的生活视角,缺少学生日常生活的情境融入。而丰富学生的兴趣情境内容,包括上下学的路边事物变化、自身对未来发展的想象等,可有效改善学生对作业的态度,提高学生对实践性作业的学习兴趣,对地理教学具有积极的影响。

(三)追求完成效益

在学生认知发展和人格培养的过程中,作业是衡量教育活动有效性的标准,但目前作业仍过度强调知识的巩固,导致内容重复、结构混乱、作业内容形式单一。因此,根据专家学者提出的作业有效性的观点,教师应当重新规划初中地理实践性作业的过程,提高作业效率,追求更好的作业完成效益,充分结合各种资源将教学范围扩大。资源可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校内资源是指地理课程的资源,有室内教材、教师、学生以及地理设施等组成,教师通过模拟教学实验气象观测等,为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提供充足的条件。校外资源即学校范围外的地理课程资源,包括天文馆、博物馆等社会资源。社会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影响学生未来发展的不利因素摘除,充分利用校外资源,丰富学生的视野,通过山水、生态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将获得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论知识,最终转化为个人发展过程中所需求的能力,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地理实践性作业基本类型

(一)观察观测类

教师运用教材,将作业作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地理现象存在的差异变化以及地理规律,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形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探究地理的兴趣,获取相关地理知识。观察类作业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教师通过检查帮助学生建立对地理现象的认知和体验,促进地理学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观察作业是一种具有地理学特点的中长期作业类型,例如观察月象、影子长短变化的作业,可以帮助学生缓解考试压力,转变学习状态。让学生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

(二)实地考察类

我们一直强调实践性作业与日常生活的关联性。只有生活性强,学生才能更好地融入作业当中去,有主动探究的欲望,从而更好地完成作业。生活环境当中,都存在哪些与自己的生活相关的设施,自己生活的环境当中是否存在环境污染和违章乱建的情况等,这些现象的存在对周边百姓的生活是否有影响等。通过观察,可以提升学生的资源、环境保护意识。实地考察作业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根据学科的主题内容,学生可采用团队合作或个人独立的形式完成作业。例如:学生很少参加户外考察,但是考虑到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应走出家门、让学生在旅游的过程中观察地理现象,探索地理问题。

(三)动手操作类

通过观察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创造力和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我通过日常生活访谈了解了学生对手工制作类的地理实践性作业具有浓厚的兴趣。于是,布置手工类的作业,让学生通过手工实践过程发现问题,并运用地理学知识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增加学生地理知识。因此,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

(四)游戏类

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游戏内容,目的是更好地展现地理事物的空间形态、地理构造的形成过程等。采用这种方式的实践作业,可以使学生的体验感进一步增强。学生借助于虚拟背景,以置身于体验环境当中,以完成游戏任务为过程,完成学习目标。

四、初中地理实践性作业案例:地球仪制作为例

【作业背景】本章节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地球与地图”篇章中的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学生在过程中,体会相互联系的思想,了解地球和世界,逐渐构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虽然初中学生具有看图分析和知识迁移的能力,但“地球与地图”课中对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和空间思维模式要求较高。初中学生由于初看地理教材,地理空间思维不成熟,对事物的了解过于片面。因此将学生对地球的认识与课前预习相结合,能够为本章节学习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并借此顺利展开教学。初中生具有好动、爱玩的特点,可在假期制作地理实践性作业,让学生通过实验,用自己掌握的方式探索问题,并用课堂所学的地理学知识解决问题,通过正确的引导进行强化和弥补地理学。教师能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了解学生的知识盲区,从而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作业目标】

1.运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素材制作地球仪,学会筛选素材的能力。

2.制作地球仪后在地球仪上准确标注西经90°、东经90°、180°经线、0°经线、0°纬线以及南北极点,强化地理知识,并准确运用地理学了解地球形状、经纬网等。

3.通过制作地球仪,增强动手能力,并预习地球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

【作业要求】

1.自主选取日常生活中的材料(如:篮球、塑料、乒乓球等)制作“创意”地球仪。

2.地球仪具体呈现以下地理信息:(1)七大洲的大陆轮廓、四大洋区域。(2)重要经纬线:西经90°,东经90°,180°经线,0°经线;0°纬线,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3.制作后附一段50—100 字的作品文字说明。

地理实践性作业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是地理课堂教学及传统书面作业的有效补充,是学生学以致用的有效途径。初中地理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和评价,可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自觉性,提升其学习地理的兴趣,为地理教学提供有利的条件。同时,教师应采取个性化的实践性作业,提高学生利用地理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优化地理作业结构,为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助力。

猜你喜欢
实践性作业素养
高中物理教材实践性栏目育人价值及其实现策略
实践性是劳动教育课程的第一性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激发教师实践动力 实现专业自我成长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