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脊柱创伤的疗效和并发症探讨

2022-11-07 01:45邓文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21期
关键词:椎弓椎体微创

邓文军

脊柱创伤是骨科中很常见的一种多发性骨创伤疾病,主要累及骨结构、周围软组织和神经结构等位置,且很容易造成严重损伤,如高位截瘫等,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1]。导致脊柱创伤的原因多种多样,调查显示高处坠落、工伤、交通事故等是主要原因,且发病呈逐渐上升趋势。脊柱创伤患者通常病情危急,如延误治疗时机则严重影响脊柱功能,遗留不可逆损伤或残疾[2]。目前,针对脊柱创伤手术仍是主要治疗手段,但传统开放性手术耗时长、切口大,导致术中出血量增多,且术后易出现创口感染、发热等并发症,恢复时间长[3]。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微创手术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因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在脊柱外科广泛开展[4]。故本研究旨在探讨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对脊柱创伤的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8 年2 月~2021 年2 月就诊于本院脊柱外科的脊柱创伤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8例。其中,观察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26~53 岁,平均年龄(44.2±3.6)岁。对照组男29例,女19例;年龄24~58 岁,平均年龄(44.7±3.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n,)

注:两组比较,P>0.05

1.2 纳入标准 ①脊柱创伤诊断符合《脊柱骨伤科学》[5]中的相关标准;②明确外伤史;③经影像学诊断明确且具备手术指征;④自愿参加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合并脊柱其他疾病或恶性肿瘤患者;②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和神经损伤者;③合并严重肝脏、肾脏疾病者;④存在意识障碍或精神异常患者。

1.4 方法

1.4.1 对照组 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给予患者常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全身麻醉后调整体位至俯卧位,C 型臂X 光机透视定位受伤椎体,常规消毒铺巾,以受伤椎体为中心,于脊柱正中部位作一纵行切口,长约10~12 cm,切开皮肤,用电刀切开皮下组织及筋膜,沿棘突两侧紧贴骨膜锐性切开两侧竖棘肌,通过拉钩将该部位肌肉拉开,显露出受伤椎体及其上下椎体的椎板及小关节突,腰椎选择人字脊处为进针点,胸椎以横突水平平分线与上关节突外缘垂直延长线的交点为进针点,依次开口、开路后置入导针,C 型臂X 光机透视见各导针正侧位位置满意后,逐一攻丝后,于受伤椎体及其上下椎体依次置入大小及长度合适的椎弓根螺钉,安装连接棒,用撑开器撑开复位后拧紧螺帽,C 型臂X 光机透视见脊柱受创位置复位理想,高度恢复满意,冲洗切口,留置硅胶引流管于切开内引流,依次逐层缝合手术切口。

1.4.2 观察组 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给予患者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通过C 型臂X 光机对伤椎进行定位,同时确定伤椎上下椎体的椎弓根投影,并做好体表标记,根据软组织厚度于体表投影标记处偏外侧1~2 cm处行2 cm 纵形切口,共4 处,经皮肤切口植入Jamshidi针,使其位于椎弓根的外侧缘,即3 点钟或9 点钟位置,侧位位于椎弓根后缘,保持方向与终板平行,继续插入Jamshidi 针20~25 mm,保证正位片针尖位于椎弓根内缘,侧位透视Jamshidi 针须位于椎体内,即未穿破椎弓根内侧壁,植入导针,沿导针进行攻丝;攻丝完毕后沿导针植入大小长度合适的椎弓根螺钉,注意不要使导针穿破前侧皮质,此时C 型臂X 光机正侧位片透视确定各椎弓根螺钉位置满意,通过置棒器经皮下肌肉进行固定棒的置入,依次拧紧一端的螺帽,在透视下通过撑开器进行撑开复位,在椎体高度符合要求后拧紧剩余螺帽,逐层缝合,手术完成。

1.5 观察指标 ①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治疗后Cobb 角、椎体前缘高度。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切口感染、切口肿胀、发热、医源性损伤等。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后Cobb 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微创手术是指利用腹腔镜、胸腔镜等现代医疗器械及相关设备进行的手术[6]。1987 年法国医生Mouret偶然完成第一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但没有想到其标志着新的医学里程碑的诞生,但微创外科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仅十几年[7]。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微创”这一概念已深入到外科手术的各种领域,监控系统也不仅限于内窥镜,更多是采用介入的方式,如脊柱外科、骨科。还有其他方式,如显微外科广泛应用于手外科等[8]。微创手术更注重患者的心理、社会、生理(疼痛)、精神风貌、生活质量的改善与康复,最大程度体贴患者,减轻患者的痛苦。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的优越性[9]。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123.7±10.3)min、切口长度(21.6±4.4)mm、住院时间(7.9±2.1)d均短于对照组的(175.8±12.4)min、(108.7±0.8)mm、(14.2±3.7)d,术中出血量(108.2±8.9)ml 少于对照组的(251.3±13.5)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表明采用微创手术患者的疗效更佳。既往研究也指出,微创手术是利用小切口完成手术,能有效减少组织和肌肉损伤,最大程度降低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有利于维持机体各项内环境的稳定,恢复快[10]。两组治疗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微创手术椎体高度丢失率低,能有效减少患者临床症状;此外,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42%低于对照组的4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提示微创手术能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这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新近研究报道,采用开放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可高达15.1%,其中发生创口感染比例最高[11],其次是运动障碍;微创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7.9%[12],创口感染和运动障碍发生率分别为2.8%和1.5%,说明微创手术的安全性更高,脊柱功能恢复更好[13]。

综上所述,脊柱创伤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可以精准确认手术位置,缩短手术切口、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值得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椎弓椎体微创
经皮椎体强化术单侧穿刺方法研究进展
两种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
健康国人腰椎三维结构数据分析*
分析微创无痛治疗龋齿的效果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不翻瓣微创口腔种植的临床研究
比较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
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多节段椎体压缩骨折的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