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切除术中阑尾残端经电凝处理价值研究

2022-11-17 13:06赵延东
健康之友 2022年21期
关键词:残端均数粘膜

赵延东

(昌乐县人民医院 山东 潍坊 262400)

阑尾炎是临床常见病,同时也是引起急性腹痛的常见急症,且多数为急性发病,目前阑尾炎切除术是对于阑尾炎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该手术的技术成熟,应用广泛且疗效确切。在手术中阑尾残端处理是重要环节,如若阑尾残端处理不当可能出现肠粘连、阑尾残株炎以及残端出血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阑尾炎患者多数存在炎症侵袭阑尾根部的情况,这使得直径增宽,甚至存在盲肠壁浸润、肥厚,这使得阑尾切除后患者残端处理难度较高,如若操作不当将诱发术后并发症,不利于术后恢复[1]。以下将分析在阑尾炎切除术中运用电凝法对阑尾残端进行处理的实际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常规资料

病例选取自2021年1月~2022年4月我院均确诊为急性阑尾炎,共计78例,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平均分组,均为39例,观察组男、女分别为20例、19例;年龄分布于22~72岁,均数(41.5±2.6)岁;病程2~32h,均数(18.5±2.6)h;体重43.7~82.2kg,均数(61.7±2.6)kg;ASA麻醉分级:I级28例,以及Ⅱ级11例;病理类型:单纯型23例,化脓型10例,坏疽穿孔型6例。对照组男、女分别为21例、18例;年龄分布于21~73岁,均数(41.4±2.7)岁;病程3~31h,均数(18.6±2.5)h;体重43.5~82.6kg,均数(61.8±2.5)kg;ASA麻醉分级:I级29例,以及Ⅱ级10例;病理类型:单纯型25例,化脓型9例,坏疽穿孔型5例。2组以上资料均有其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标准;②发病时间<72h;③对研究方案知晓并征得知情同意;④ASA麻醉分级I~Ⅱ级;⑤具有阑尾炎切除指征。排除标准:①合并阑尾周围脓肿者;②属于慢性阑尾炎者;③既往具有腹部外科手术史者;④具有心、肺、肾等脏器功能病变者。

1.2方法

对照组术中为传统方法处理阑尾残端,对于阑尾系膜运用常规方法进行处理,同时阑尾根部需要对其周围粘连进行充分分离,继续在患者阑尾系膜侧和对侧应用缝线进行牵引,针对其阑尾根部在处理中可不必进行常规钳夹,对阑尾进行切除,阑尾残端充分消毒。之后在两条牵引线间对于残端进行间断全层缝合,各个针距之间约为0.4~0.5cm,通常缝合4~6针,或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缝合针数,全部缝线进行牵引之后将其逐一打结,维持松紧适当,详细检查是否具有活动性出血。之后残端缝合处通过碘伏溶液充分消毒,患者盲肠壁上进行“8”字浆肌层缝合,缝线进行收紧以及结扎,并将其埋入残端。如若炎症水肿情况比较严重者,无法对残端进行顺利埋入,则可对浆肌层进行适当间断缝合,从而提升处理效果,进行腹腔引流。观察组术中利用电凝法对阑尾残端进行处理,常规局部浸润麻醉,结合患者腹部压痛点对手术切口位置进行适当调整,对皮肤以及皮下组织进行依次切开。继续沿肌纤维走向对腹外斜肌腱膜进行切开,借助血管钳对腹内斜肌以及患者腹横肌进行钝性分离,进而抵达腹膜,对腹膜进行切开操作前需要通过无菌纱布对切口进行妥善保护,在实施切开后观察存在渗出物或具有少量脓液渗出时则应立即进行吸进,防止污染。利用直血管钳紧贴患者阑尾根部进行轻轻压榨,继续将血管钳向患者阑尾尖端进行移动并夹住,残端进行电凝处理,使其呈现焦状,阑尾残段以盐水纱布垫进行缓慢移动,荷包缝线进行拉紧以及结扎,并将残端埋于患者盲肠内。操作中可根据情况继续在浆肌层进行间断缝合或进行“8”字缝合,后续操作方法同期对照组。

1.3评价准则

(1)记录2组患者的一般围术期指标,如手术时间、术中切口长度以及手术后的排气时间。(2)统计2组患者的引流管放置率、手术后6h下床活动率以及术后镇痛剂应用率。(3)统计2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例如切口感染、腹腔粘连、肠瘘、阑尾残株炎以及阑尾残端脓肿等。(4)2组患者均于手术后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其静息疼痛程度做一评估,时间点选择术后6h、12h以及24h,该评分法0~10分,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烈疼痛,得分越高疼痛程度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一般围术期指标2组间相比

术中切口长度2组相比差异小P>0.05,手术时间以及手术后的排气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

表1 一般围术期指标2组间相比

2.2手术质量指标2组间相比

引流管放置率、术后镇痛剂应用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手术后6h下床活动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手术质量指标2组间相比[n(%)]

2.3术后并发症率2组间相比

术后并发症率观察组为2.56%(1/39),其中仅切口感染1例;术后并发症率对照组为10.26%(4/39),其中切口感染2例,阑尾残端脓肿1例,以及粘连性肠梗阻1例,术后并发症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2.4术后不同时间点VAS疼痛评分2组间相比

观察组术后VAS疼痛评分分别为:6h(3.62±1.03)分、12h(2.06±0.65)分、24h(1.01±0.23)分;对照组术后VAS疼痛评分分别为:6h(4.52±1.12)分、12h(3.71±0.35)分、24h(1.99±0.36)分,术后6h、12h、24h的VAS疼痛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阑尾炎是发病率较高的急腹症,对于该类患者可通过阑尾炎切除术来进行治疗,该手术方案的疗效确切并且操作简单,其技术方案也较为成熟,在手术中对于患者阑尾残端进行处理。以往多运用传统方法,即通过碳酸、乙醇以及氯化钠溶液对于阑尾残端粘膜进行一次涂擦,完成后对其进行和包埋。其次通过碘酒以及乙醇对患者阑尾残端进行涂擦,从而防止患者阑尾残端粘膜上由于粘液残留而出现细菌凝固以及变性和坏死,避免出现残端脓肿,在此处理过程中可对阑尾残端粘膜进行灭活,进而确保其能够丧失原有的分泌功能,防止手术后出现残株炎等并发症。在阑尾切除术中将阑尾切除之后,通常利用7号丝线对残端进行结扎,之后通过碘酒以及酒精进行涂擦,继续在盲肠壁进行将肌层荷包缝合,以患者阑尾残端作为操作中心,将其残端埋入患者盲肠壁内,该种处理的优势是创面光滑,可避免出现肠粘连。然而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多,其缺点也逐渐显现,如患者盲肠壁由于炎症水肿情况较为显著,在操作中强行进行荷包或实施“8”字缝合则非常容易出现操作过程中的盲肠壁割裂伤,这也导致手术时间有所延长。高频电刀是近年来十分常用的电外科器械,能够取代传统机械手术刀,可实现对组织的快速切割以及止血和烧灼,在运用过程中电极尖端能够迅速形成电流,当其与组织相接触的过程中能够产生瞬时加热,从而可对组织进行分离并促使其凝固,可发挥切割作用以及止血作用[2]。高频电刀的便捷性强,并且具有易操作性的特点,近年来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在广大基层医院中的手术室多数已配备。然而在阑尾炎切除术中用电凝方法对患者的阑尾残端进行处理,需要使阑尾粘膜呈现焦状,关于该处理方式的合理性、可行性以及安全性仍具有一定的争议,本次研究着重对此进行了探讨。从理论上来看应用高频电刀抵达患者腹腔之后,对阑尾残端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通过电凝点来对阑尾残端粘膜进行灼烧,能够达到与常规处理方式同等的要求,可实现对患者阑尾残端粘膜分布的细菌快速凝固的作用,与此同时可对阑尾残端粘膜进行快速灭活。然而有研究者认为[3],采用电凝方式进行处理,由于存在电热损伤可能经由患者肠管发生传导,使得肠瘘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较高影响手术安全性。从本次的分析结果来看,两组患者手术后均未出现肠瘘以及阑尾残株炎等并发症,并且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术后的疼痛程度评分更低。这表明与传统的处理方式相比,电凝处理法更有利于提升阑尾炎切除术中患者阑尾残端的处理质量,对于降低手术操作难度以及缩短手术操作时间有重要作用。以往在对阑尾残端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通过利用乙醇、氯化钠溶液以及碳酸对患者阑尾残端粘膜进行涂擦,之后实施荷包包埋,亦或对患者阑尾残端通过碘酒以及乙醇等液体进行涂擦处理,上述做法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患者阑尾残端粘膜局部所残留的细菌发生变性以及坏死,从而预防残端脓肿等并发症。该处理方式的操作时间较长,并且方式较为古老,仍可能出现术后残端脓肿以及感染等并发症,同时手术时间延长。而高频电刀的应用则可弥补传统处理方式的缺陷,能够取代传统处理方式,通过对对残端进行快速的切割、止血以及灼烧,可缩短操作时间,降低操作难度。在电凝处理的过程中电极尖端能够瞬时形成高压电流并且频率较高,当其与组织残端接触的过程中能够迅速实现对局部组织的加热,与此同时可促使残端组织快速分离以及凝固,能够协同发挥切割止血的双重作用。特别是在对阑尾残端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通过电凝对阑尾残端粘膜进行灼烧可促使凝固和坏死,对于预防阑尾残端脓肿以及残株炎等并发症有重要作用,目前大部分基层医院当中的手术室都能够配备高频电刀,该设备的使用率逐年提升,将其应用于阑尾残端的处理中方式简单且实用性高,术者需熟练掌握操作性能以及设置输出功率,杜绝不安全因素,切实保护患者的手术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阑尾炎切除术中采用电凝法对患者阑尾残端进行处理具有操作简单、实用性高等特征,更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率及缓解术后疼痛感。

猜你喜欢
残端均数粘膜
宫颈残端癌的致病因素及预防分析
浅谈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治疗早期上消化道肿瘤的护理配合体会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腔镜和 阴式缝合阴道残端的疗效观察
对比观察保留与非保留残端前交叉韧带重建的临床疗效与价值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的效果
新生儿的脐带怎么护理
关于均数与偏差
关于均数与偏差
趣味常识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