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TEPS高校心理咨询人才培养模式*

2022-11-20 09:21黄欣欣谭红秀韶关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教书育人 2022年21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督导心理学

黄欣欣 谭红秀 (韶关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民越来越重视自身和周边人(亲热、朋友、同学等)的心理健康和追求富足的精神生活。市面上的心理咨询机构,包括传统的地面机构和新兴的线上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由此可见,民众对心理咨询健康服务的需求已然呈现。因此,高校心理咨询人才的培养需要联合各方面的力量,为有志于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专业学生提供从理论(Theory)、体验(Experience)、实践(Practice)到督导(Surpervision)的系统和深入的培养体系。以往限于各种原因,难以实现师资资源共享,然而现在可以凭借着互联网和网络课程平台的建设和开放,使教学资源共享成为可能。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基于互联网平台,构建高校心理咨询人才培养的“TEPS”培养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高校心理咨询人才培养的困境

当前国内各大高校的心理学人才培养缺乏系统和完整的心理咨询人才的培养方案,使得现阶段高校培养的心理咨询人才主要流向学校开展校内心理健康工作,以讲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相关的心理知识活动为主。通过查阅各大服务机构的心理咨询师的学历教育背景,单纯心理学科班出身的心理咨询师并不是主流,一线城市可能具备更加完善的心理咨询从业者,[1]然而在其他地区大多是以兼职的形式开展接待工作。[2]当前执业心理咨询人才的缺失其实是恒久以来的高校心理学人才培养模式缺乏系统的心理咨询人才培养带来的。[3]

中国的高校心理学人才培养系统构建至今,心理咨询人才建设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与蓬勃发展的市场需求难以匹配。尽管近十年来心理咨询培训课程在医院和专业机构遍地开花,比如中德班、中挪班、中英班等。但是,这些具备较好心理咨询人才培养的模式,并没有进入到高校心理学人才的培养体系。再者,对心理咨询充满兴趣和执业愿望的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并不能独立承担参加以上这类连训项目的费用和某些项目对参与者的选拔壁垒,着实打击部分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往心理咨询行业发展的积极性。

除此之外,心理咨询人才培养的师资分布不均,同样是影响心理咨询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具备资深心理咨询实务经验的咨询师,大多分布在医疗系统和一线工作的机构,高校心理学教师大多以心理学研究为主,实务工作为辅,对于带领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实务工作尚需进一步的学习和深造。更为重要的是,双一流高校的心理学人才,大部分会选择深造继续心理学研究工作,真正在心理咨询行业执业的心理学人才少之又少。

雪上加霜的是,自从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取消以来,心理学专业学生失去了从事心理咨询的敲门砖,而目前很多机构是要求具备三级/二级心理咨询师的执业资格证书才允许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心理健康业界也为心理咨询从业者的培训模式和认证,进行各式各样的探索。[4-6]因此,高校心理咨询人才的培养需要联合各方面的力量,为有志于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专业学生提供从理论(Theory)、体验(Experience)、实践(Practice)到督导(surpervision)的系统和深入的培养体系。以往限于各种原因,难以实现的师资资源共享,然而现在可以凭借着互联网和网络课程平台的建设和开放,使教学资源共享成为可能。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基于互联网平台,构建高校心理咨询人才培养的“TEPS”培养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二、互联网带来的机遇和可能性

得益于互联网教育的兴起,“互联网+”背景下的“TEPS”高校心理咨询人才培养模式存在探索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目前,众多机构和平台都开设了种类丰富的心理咨询培训课程,师资既包括了国内资深的心理咨询理论和实践学者和资深老师,同样也邀请到国外知名的心理咨询工作者参与共建。[7]基于以往的互联网心理咨询理论教学的检验,在线的TEPS模式成为可能。

首先,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直播课程、慕课、微课、录课等多种的方式,开展心理咨询理论部分地学习。心理咨询的理论学习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构建不同咨询流派的理论视角和知识网络,以便为后期的实践做好准备。实际上,心理咨询的理论学习是咨询实务工作的核心,当学生对理论有基本充分的理解和准备,能够更好地理解来访者的故事,以及从多视角多维度与来访者开展咨询实务工作。然而,心理咨询理论流派众多,很难做到某一个老师对所有的理论了如指掌,全面而深入理解。这往往需要多年的扎实学习和实务工作的积累。同样困难的是,很难有某所高校能够提供多种流派老师的理论授课。而现状是,A高校具备A理论流派的资深老师及对应的研究所,B高校具备B理论流派的资深老师。甚至,有些高校在心理咨询领域,并没有某个领域资深的理论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理论教学和指导。因此,基于“互联网+”整合教学资源是非常有必要和可行的。

其次,如果需要保持心理咨询工作中良好的职业选择和执业发展,个人体验在某些情况下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在开始的阶段可能会对基本的心理咨询理论和技能进行学习,而后或者选择某一流派作为自己深入学习的方向,或者整合各个流派的知识建立自己的知识库。然而,某些心理咨询流派或者心理工作方式的学习,是要求一定的个人体验工作的,比如心理动力学流派、欧文亚龙模式的团体心理咨询等均要求一定时数的个人体验工作。个人体验,是心理咨询学习者作为一名“来访者”定期见自己的“心理体验师”,在这个过程中深入地探索和理解自己,解决自己的重大心理议题,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来访者提供安全而深入的服务。然而,当前的高校心理咨询课程几乎没有涉及个人体验的指导。一方面,心理咨询的学习并不是每个理论流派都建议开展个人体验;另一方面是,符合资质的师资短缺。因此,借助互联网平台,可以实现持续性个人体验。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约见心理体验老师,较少受到空间和地域的限制。

再者,当前优质的实践资源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一二线城市具备较好的心理咨询硬件和实践资源。然而,很多县级乡级地区非常缺乏心理咨询人员,而学生前往实习实践的区域大多集中在市区学校、医院和机构等。众所周知,我国当前的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依旧是热点的社会问题,该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社会的良好发展同样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借助互联网,实现两者的资源互补,让心理咨询专业的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为资源寻求的地区提供远程心理咨询服务,一方面能够一定程度上给予需求群体心理支援,另一方面也很大程度上训练了心理咨询专业学习学生的实务能力。

最后,在心理咨询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接收定期的个人督导和团体督导都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当前高校的心理咨询督导工作几乎是空缺的,[8]实际上学生在实践后接收督导是梳理和反思整个心理咨询的重要过程。目前国内督导生态有其复杂性和伦理困境,[9]督导师资分布不平衡。顺应互联网教育的浪潮,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得心理咨询的督导,进而掌握理论理解和实务的技巧。

三、“互联网+”高校心理咨询人才培养的建设措施

理论课程建设,实现学分互认。“互联网+” TEPS模式构建的首要任务是构建互联网理论课程。具备理论授课条件的高校,可以开设心理咨询理论的网络直播课程,面向校内校外的学生开放课程选修,既包括心理咨询理论的学习,也包括重要的心理咨询伦理学习,伦理的学习是必要的和重要的。[10]重要的是,选修该理论课程的学生,凭借学时证明可以获得学生所在院校的学分认证,这样实现理论课程的流通性才具备可行性。

在线体验平台建设。目前,线上体验已初步具备规模和条件。不少行业协会也为了打破空间的限制,开展线上体验。但是,必须承认的是,线上体验会丧失在场感,不可替代现场个人体验或者团体体验。然而,线上个人体验可以作为学生咨询体验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在线心理咨询体验平台,招募符合资质的心理咨询师为在校有志于从事执业心理咨询工作的大学生提供在线体验训练,建立志愿时数付费制,即如果学生预约了1小时的个人体验,那么该学生需要为有心理咨询需求的人群提供1小时心理服务。如此一来,既可以避免收费问题造成的敏感,同样也会让经济能力有限的同学也可以获得个人体验。并且,这并不是免费的性质,每一次的体验都需要付出专业劳动来换取。

互联网心理咨询实践基地。依托各高校的合作单位(如共青团)为偏远地区或者心理咨询服务匮乏的地区提供在线心理支援工作。建立基础的心理咨询实践组,以个体心理咨询实践为主,团体心理咨询实践为辅。尽管网络咨询的方式并不能够替代地面咨询,确实有其局限性和缺乏现场感。[11]但是,网络咨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训练心理咨询受训大学生的基本咨询态度、技能和心理理论的理解,比如倾听、共情、不评判等。

督导机制的建设。建立健全督导体系。心理咨询受训者接收督导师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无论是新手咨询师还是资深咨询师,都有持续进行个体督导或者团体督导的需求和必要。[12]督导体系的建立是确保互联网实践能够长久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受训者可以在督导的过程中,重新理清和建构对来访者的理解以及从第三视角看见作为咨询师的处理过程。另一方面,作为新手咨询师,督导可以协助新手咨询师加深对于理论在咨询中的呈现和技术的深入。然而,现阶段的高校心理咨询人才培养,缺乏督导体系的建立和符合资质的心理督导师,[13]大多数有志于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心理学大学生迫切需要接受督导。那么,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创建心理咨询督导,以个体督导和团体督导的形式,合并督导时数要求,对有志于从事心理咨询师工作的大学生提供督导。

现阶段高校心理咨询师培养体系需要重新的思考和重建。然而,由于人才培养方案的侧重不同,师资、实习机构等资源的缺乏和不均,大部分的高校尚未有完善的教学体系。为了解决该问题,基于“互联网+”构建理论教学(T)、体验学习(E)、实践学习(P)和督导(S)的教学系统,有助于促进高校心理咨询人才的培养。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督导心理学
“没有用”的心理学
中国心理学会前身中华心理学会会刊《心理》封面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借助“元督导”思维,提升学校督导效能
五个步骤找准督导需求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跟踪导练(二)5
心理咨询不简单
用好督导意见书 助力督导评估工作
打喷嚏个性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