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认证背景下地方工科院校一流专业建设的思考*

2022-11-20 09:21王飞李茂月陆世杰哈尔滨理工大学理学院哈尔滨理工大学机械动力工程学院
教书育人 2022年21期
关键词:工科一流院校

王飞 李茂月 陆世杰 (.哈尔滨理工大学理学院;.哈尔滨理工大学机械动力工程学院)

2016年6月,我国在国际工程联盟会议上成为《华盛顿协议》(Washington accord)组织的正式成员,使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进入快车道。按照《华盛顿协议》的要求,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参照国际工程教育领域的通行做法,按照实质等效的原则,制定了一套适合我国工科专业国情的认证体系,为地方工科院校专业建设提供了方向。[1]

一、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发展历程

专业认证最早起源美国,是一种资格认证,工科院校通过专业认证保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它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工程教育发展的共同经验,成为各国实施工程师注册制度的前提和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领域的专业评估活动一直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使得工程教育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1992年,我国工科院校的专业认证(评估)活动最早从建筑学专业开始,1993年第一届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工程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成立之后,专业认证(评估)活动逐渐受到教育评估界人士的重视,随着认证工作的开展,除建筑学以外,又有5个专业也开展了类似的认证工作,其中:土木工程专业认证始于1995年,城市规划专业认证始于1998年,工程管理专业认证始于1999年,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认证始于2004年,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认证始于2005年。按照工程师制度改革工作的总体安排,我国于2006年开始建立全国性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该体系参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国际通行办法,着眼推进我国工程教育领域的认证改革,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专业认证体系,并准备适时加入由欧美国家主导的《华盛顿协议》组织。2007年, 成立了由高等工程教育专家、产业界专家组成的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下设秘书处以及机械、化工、建筑学与土木工程专业认证分委员会,同时明确了各组成机构的职能、职责与工作规章制度。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参考国际工程教育界的通行做法和国内专业认证试点经验,研制了一套用以指导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体系,包括认证标准、认证程序、认证政策、具体管理办法及宏观指导原则。2013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代表我国政府成功地加入了《华盛顿协议》组织,成为该组织的预备成员。2015年,成立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负责我国工程教育领域的专业认证工作。2016年,我国转为《华盛顿协议》的正式成员,这是我国工程教育领域发展的重要标志。[2]我国的专业认证工作步伐加快,各高校对专业认证工作都非常重视,高校的专业建设第一次有了明确合理的参考标准。[3]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是唯一一个拥有联合国41个产业分类的国家,正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因此,需要大量工程技术人才,专业认证保证了工程类专业培养人才的质量,实现了工程类毕业生的国际互认和国际的自由流动,建立与注册工程师制度相衔接的认证体系,促进工程教育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增强了工程教育对产业转型升级的适应性,为工科院校一流专业建设指明了方向。

二、一流专业内涵与建设策略

(一)一流专业的内涵

一流专业是一个比较的概念,在比较中凸显专业的水平。教育部为了适应第四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趋势,围绕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促使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强国行列,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推动新工科建设,建设一批一流专业,提高高校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实现专业的内涵式发展。2019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颁布《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面向各类高校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因此,一流专业一般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符合新工科建设理念、目标和模式;二是符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政策要求;三是通过国际(或国家)相关工程专业认证,符合国际标准。[4]

(二)一流专业建设策略

一流专业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匹配度高,专业结构需要进行动态调整,在供给侧进行结构性改革,需要根据市场和产业需求进行不断调整,努力做到“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对同质化严重的专业实施“关停并转”,使优势学科与一流专业协调发展,主动布局大数据、机器人、人工智能、云计算、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新工科专业,推动高校形成招生、培养、就业的联动机制;优化专业布局,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强校内专业的顶层设计和长期规划,凝练专业发展方向,加强专业的聚合度,培育优势特色专业群,打造专业建设的新高地;加强专业质量文化建设,提高专业建设质量,使专业的各个环节都有质量标准,有质量监控手段,可以进行评价,推进“标准—监控—评价—改进”的闭环运行,提高专业透明度,主动公开有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提高学生的满意度。[5]

三、专业认证对一流专业建设的影响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地方工科院校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社会需求和问题为导向,加强专业的内涵建设,健全专业长效发展机制,以专业认证标准作为打造一流专业的主要依据,适应专业发展趋势,找准定位,使专业认证与一流专业建设相辅相成,有效地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一)专业培养理念

理念是教育者思想、认识和观念的体现,它对专业的人才培养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工科院校是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摇篮,理念决定行为和行动方向,然而地方工科院校培养的人才却存在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无法满足产业结构升级和战略新型产业发展的要求,因此,地方工科院校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全面引入专业认证的新理念,以社会需求和问题为导向,改变以重知识传授、轻技能训练,重标准化、轻视个性化的趋势,多元立体化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6]2020年,我国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规模达到4183万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54.4%,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大众化迈向了普及化,高等教育的功能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其更致力于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的人才,对于学生本身更加关注。地方工科院校在新形势下,要走出传统的“精英教育”办学理念和“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窠臼,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立足学校专业发展特色,密切关注地方支柱产业升级换代对工程技术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培养面向地方、服务行业的应用技能型人才。推动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贯彻“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教育”“质量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

(二)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

专业培养目标要以学生为中心,以专业的历史沿革为依据,以适应社会发展为目标,在本专业人才需求状况、校友调查、学生调查、用人单位调查、专业教师访谈、兄弟院校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持续改进后形成。为了改变地方工科院校原有的专业培养目标表述不清晰、产出结果与目标不一致的问题,要适时对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调整,使专业培养目标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发展状况、学科发展状况和社会需求进行定期调整。专业必须有明确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能够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并能够通过评估手段证明毕业要求的达成。专业制定的毕业要求应该涵盖以下内容: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研究、使用现代工具、工程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项目管理以及终身学习,保证专业的毕业要求覆盖专业认证标准的12条要求,实现对标准的覆盖。

(三)课程体系的改造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载体,一流的专业必须构建一流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应该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课程体系支撑各项毕业要求的达成。一流专业建设需要构建核心课程体系,它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要素,根据专业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将核心知识领域组建成核心课程,根据学科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编排,并适当增加本校、本专业特色内容,从而形成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体系建设应该深入教学内容与方法、实践教学、毕业设计(论文)等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中去,教学内容要融合专业的前沿知识和技能,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强化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杜绝课堂“单声道”传输;突出课程的实践性,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工程训练时间和动手机会,为学生创设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增加实践教学比例,丰富实践教学的途径,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合理设置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工程意识,训练学生的工程能力;毕业设计(论文)结合行业企业遇到的实际技术问题,要有明确的应用背景,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7]

(四)专业质量保障机制的变革

各专业应该在国家相关规章制度、质量保障体制机制的基础上,结合专业自身特点,突出“学生中心”理念,坚持成果导向评价,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参与度,使课堂成为学生能够体验到热情、积极和接纳的地方,评价过程中关注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状态和频次;建立专业教学质量监控和学生发展跟踪机制,及时掌握在校生的学习状态,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和就业质量,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8]注重信息化评价工具的开发与应用,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多种评价表,有效观察并评价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建立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聚焦学生学习成果产出,强调专业培养过程中各环节的持续改进,形成不断提升的质量文化。[9]

总之,在专业认证的背景下,地方工科院校在一流专业建设过程中将面对更多新的挑战,唯有更加开放和务实,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专业认证作为一种质量保障机制,它积极地促进了地方工科院校一流专业的建设,也为工科专业学生的工程师资格认证奠定基础。地方工科院校要以专业认证为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契机,更新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及时修订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进一步凝练专业特色,加强骨干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紧跟时代发展和市场人才需求的步伐,积极适应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变化,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使中国的工程教育与国际接轨,将一流专业建设置于国际的视野之下,努力进入世界一流专业行列。

猜你喜欢
工科一流院校
“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新工科”和OBE模式下的车辆工程实践课改革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上海开放大学:用一流开放教育服务一流城市建设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