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路径*

2022-11-20 09:21李琪丛培兵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喀什大学党委宣传部
教书育人 2022年21期
关键词:四史历史大学生

李琪 丛培兵 (.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喀什大学党委宣传部)

一、“四史”教育的时代内涵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提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开展“四史”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四史”教育不仅事关于党的思想政治理论建设,同样关系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与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落实,引导学生正确选择历史站位,积极担当历史责任。“四史”教育使大学生通过对历史的把握,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形成历史思维,拓展历史视野,充分树立“四个自信”。在对“四史”的学习、思考、实践、感悟中不断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四个认同”,真正地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以史鉴今,砥砺前行。

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特色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以下简称“思法”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安排的首要一课,是事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性课程。“思法”课涉及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青年学、法学等学科理论知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当代大学生所面临与关心的实际问题为导向,引导大学生充分掌握理论知识并参与教学实践。“思法”课致力于帮助大学生领悟人生真谛,坚定理想信念;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体系;遵守行为规范,锻造高尚品格。

三、“四史”教育融入“思法”课程教学路径

(一)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法”课教学理念中

“思法”课作为高校的核心思政理论课,其教学理念的核心在于培育新型人格。重点是要通过宣讲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法律原则,使广大青年大学生能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而“四史”教育作为一种政治教育以历史为基础,将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作为“四史”教育的首要目标,引导大学生在“思法”课的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直到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不断抵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人民解放和民族伟大复兴,“思法”课要通过“四史”中一个个重要历史代表人物、重大历史事件、无数生动且具有感染力的中国故事,使大学生在“四史”教育中培育精神、汲取力量、获得智慧。“四史”教育通过对历史的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对国家制度与前进方向的道路探索中产生历史认同与政治认同。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历史观,才能为后续“思法”课所要培养的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要关注教师队伍对于“四史”知识的学习,尤其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养还有待提升,高校“思法”课教师要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学、知、行共同发展,在备课的过程中充分挖掘教学中的“四史”元素,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更好地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法”课程教学当中,增强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

(二)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法”课教学内容中

在将“四史”融入“思法”课程教学的探索过程中,高校要能够在原有教材体系上进行内容分解,通过专题整合以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进行任务教学,从而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思法”课教学可主要分为三个模块。第一部分的主题为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主要内容为“坚定理想信念”与“继承爱国传统与弘扬中国精神”。“四史”教育中的红色文化激发大学生在新时代不怕艰难困苦,奋勇砥砺前行,在新时代里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回顾无数引人讴歌的红色故事,无数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国伟大事业做出巨大牺牲,这些生动教材使当代大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培养崇高精神,坚定信仰、不忘初心,时刻将爱国精神贯穿于伟大事业奋斗历程中。第二部分的主题是升华当代大学生人生境界,其核心内容为“人生价值”与“道德修养”。“四史”教育的根本在于服务于现实中的问题,而大学生面对当今社会众多纷繁复杂的问题,必须要时刻坚持“四个自信”,要透过历史现象寻找历史发展的规律及本质所在,把握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根本原因。不同时代的发展要有结合当今时代特色的思想作为指引,当代大学生要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把握价值观,从而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机与活力。要通过无数革命先辈的革命故事将优良道德品质充分体味与弘扬,对社会范围内的品德行为修养规范进行充分把握。第三部分的主题是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与法治思维,核心就在于“法治素养”。“思法”课引导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将法治思维内化于心,自觉遵法、学法、守法、用法外化于行,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法治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建设法治中国的中坚力量。“四史”教育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充分解读,使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辨别在国际国内、社会、信息等诸多因素影响下产生的错误社会思潮,对偏离社会历史、歪曲历史事实、诋毁历史成就等言行举止进行补偏救弊。

(三)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法”课教学方法中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那么“思法”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课程,在新时代下高校要对“思法”课的教学方法有所创新。“思法”课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大学生更好地解决发生在身边的实际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与法治观。在教学方法上就要以“四史”中所蕴含的精神价值为圆心,将大学生生活中更常见的小事与之相结合,使教学更具吸引力与感染力。从点滴小事逐渐扩展到历史大事,层层递进,逐步深化,结合时代要闻、中国梦的内涵与实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美德等内容,将“四史”教育更好地融入“思法”课课堂中,更有效地进入到大学生头脑当中。在“思法”课堂中创设情景,指导学生进行场景的演绎,结合党史与新中国史,更好地理解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结合社会主义发展史与党史,使大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四史”教育不能仅仅拘束于“思法”课堂中,还要走出书本影响下的课堂,结合地区红色文化,充分利用历史遗迹、历史文物以及历史故事等史料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教育。通过瞻仰相关“四史”教育基地,切身体味中国共产党人在建立政权、开辟道路、开创事业的道路上坚定理想信念,从未改变。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法,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四史”知识的积极性,教师通过提前制作视频短片或图片,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与自学,在课堂中通过答疑解惑增加课堂的互动性。例如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建党的红色诗歌,在课堂上通过慷慨激昂的朗诵,寻找诗歌中的红色基因,更深切地感受到共产党人坚如磐石的追求与信仰。

(四)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法”课教学手段中

“思法”课作为一门极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色彩与人文关怀,在教学过程中最传统的教学手段就是教师的言传身教。高校要重视“四史”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但就目前现状而言,高校的“四史”教育师资紧张,能够教授高校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为数不多,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来讲,工作压力繁重。高校应积极引进“四史”教育人才,不断扩充师资队伍,壮大师资队伍的力量,同时也要对高校教师特别是人文社科类教师进行“四史”教育培训,探索专业课程“课程思政”与“四史”教育的内在联系。教师自身也要重视对“四史”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政治素养,做好政治站位,将专业教学内容与“四史”教育充分融合。在新时代信息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作为现代互联网技术的最大受益者,高校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途径与手段需要日益丰富与创新。要利用微信公众号、APP、专题网站等网络平台广泛推送“四史”教育相关知识,高校通过在平台上开设“四史”教育专栏,对“四史”教育进行多个专题分解,设计知识问答、每日一学、每日一做等各项活动,激发与调动大学生对“四史”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利用线上线下多重途径将现场理论教学与多种社会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如校内观影展、基地建设、不定期“思法”课主题活动等方式,增强“四史”教育的吸引力,从而拓展“思法”课课堂范围;利用自媒体终端开通线上课程丰富课程形式,打造精品“四史”教育网络课堂,定期进行“思法”课教学中有关“四史”内容的网络直播课宣传,改变大学生对“思法”课的传统认知,增强“思法”课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五)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法”课教学考核中

“思法”课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课程教学的考核也有了新的模式。结合新时代“四史”教育,教学考核不应仅以学生为考核对象,对教师“四史”知识的考核应同样给予重视。对于学生来讲,“思法”课教学考核既包含大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要包括其参与社会实践所对道德素质产生的心理与行为影响。教学考核中要以启发性问题为主,要通过问题引发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怎样探索、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在何处等问题的深切思考,大学生要能通过中国共产党人百年的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百年党史中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等内容挖掘“四史”教育的精神所在。教学考核要测评大学生在通过“四史”教育的学习之后能否将其融入“思法”课的实践中,要测量学生在“思法”课程中参与“四史”教育相关实践的能力与兴趣,要考查大学生能否在“四史”教育的影响下旗帜鲜明地辨别党和国家在历史上所犯的错误与所走的弯路。这些问题与实践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在“思法”课程中的政治站位与政治素养。对教师来讲,教学考核主要针对“四史”教育与“思法”课程的结合效果。教师若想要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法”课程中,首先要对“思法”课的教学内容有足够的理解与解读,能够发掘课程中的“四史”要素,还要阅读大量的历史文献,丰富自身历史文化知识,掌握历史事实与历史脉络,将自身学习探索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结合红色文化分享给大学生。要建立“四史”教育考评机制,对教师的政治立场与素养、历史文化知识底蕴、教学技能方法与艺术进行定期考核,只有不断反思在“四史”教育中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才能使后续开展的“思法”课教学不断完善与提升。

四、结语

在新时代“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之际,“四史”教育虽不是一个新工作方向,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始终贯穿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过程与各个方面。将“四史”教育融入到“思法”课教学当中,不仅使“思法”课扎根于历史、理论与情感之中,还使“四史”结合到思辨、实践与专业之中。通过“四史”教育与“思法”课的深度融合,大学生在“四史”教育中不断学习共产党人的历史智慧与经验,在实际生活中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找寻青年一代的人生目标,时刻扬起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的风帆,塑造道德修养与品质,为续写中国共产党的时代故事散发青春光芒。

猜你喜欢
四史历史大学生
新时代高校开展“四史”育人的理论与实践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让“四史”教育在中小学落地生根
新历史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