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之于未然 导之于释然
——高三学生心理问题成因探析及策略举隅

2022-11-20 10:20薛元坤甘肃省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
教书育人 2022年7期
关键词:高三状态心理

薛元坤 (甘肃省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

高考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是一次巨大的考验,它考验着学生的知识水平,考验着学生的能力素质,其中不容忽视的还有学生的心理素质。毕竟,高考是一项综合性、选拔性的考试,关乎学生的前途命运,家长、学校、学生自身非常重视。这无形之中就增加了学生的心理压力、焦躁情绪。如果调适不当、忽略引导,那么不但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而且会影响到学生在高考中的正常发挥。鉴于此,在高考前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极为必要。

一、高三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

(一)内心焦虑

进入高三,学生面临的首先就是假期补课、早晚自习的时间加码。随着一、二、三轮复习的密集推进,学生在各科学习上日夜鏖战。加之,在学生心理上原本距离比较遥远的高考,在百日冲刺誓师大会后倒计时中越来越近。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氛围营造中形成的压力、高考变革和考试内容上的变化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致使心理焦虑问题出现。

(二)精神涣散

学生有学生自身的实际状况,但是,学校为了提升自身的高考质量,家长为了孩子的更进一步发展,对学生的学习抓得紧、要求高。尤其到了高三,老师更重视各个考点的扎实推进,对于因材施教或分层教学考虑少,致使一部分跟不上的学生信心受损、精神涣散,心思游离于课堂之外,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自信心、自身意志力等受到影响。

(三)心理紧张

进入高三后,学生的学习时间紧张了,连吃饭、休息时间也减少了。这样,学生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一天到晚神经绷得紧紧的:有在考试前睡不着觉的,有在考场上由于紧张脑袋里一片空白的,有记忆力下降的……甚至还会出现头晕目眩、胸闷难受、呼吸急促、掌心出汗等的不健康的症状。

(四)内心畏惧

高强度的学习加上学习目标的难以企及,往往让学生出现身心疲惫的问题。这部分学生往往会在学习上对自己失去信心。原本比较容易的题目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也无法解决,遇到难题更是望而生畏,更不用说去合理规划学习、激发学习兴趣、鼓足学习劲头了。更为严重的是,由于身心俱疲,学校、老师和家长稍一给点压力,就会出现意志薄弱、神经衰弱等情况,甚至产生逃避高考的畏惧心理。

二、高三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

深入分析造成高三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无论是学校抓得紧,还是教学容量大、学习内容多、节奏快等等,都不是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从客观上讲,高三时间不紧张,不现实,也不正常。而且,心理问题的出现有其根本性的原因。

(一)学习基础差

学习基础差是引起部分学生心理焦虑,情绪烦躁、自卑胆怯的最根本原因。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不稳,容易“晃动”。一些高三学生由于学习底子薄、基础差,在高三复习的过程中,面对海量的习题或需要的系统的知识,感觉到捉襟见肘,知识面窄,知识点模糊不清,解决问题没有思路,无从下手。在高一、高二时,尽管也在逐步构建知识体系,但毕竟没有高三这么系统化地梳理、应用知识。如此一来,和学习比较自如的同学相比,内心就会产生焦虑,情绪上就会变得烦躁,自卑心理也越来越强,在训练或考试中无形之中心生胆怯。

(二)身体和心理素质差

对于一部分基础知识扎实但总提不高成绩的学生来说,无论是考试紧张还是难以睡眠,其根本的原因还是心理素质差,影响到了自己的心智精力和能力发挥。当然,除了心理素质差外,身体素质差也是影响学生成绩提高的原因之一。由于自身身体状况不好或自身体质差,加之高三阶段学习时间长、课程负担重,导致这部分学生精力不够,不能和身体强壮的同学一拼高低,致使这部分学生自信心缺乏,专注力不强,难以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敏锐的思维,以致于出现焦虑感、自卑感,甚至恐惧心理。

(三)对别人的评价过于敏感

当前,部分学生自尊心强,即使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也不愿意被老师批评、家长责备。到了高三,学生本来对自身的要求也明显提高,更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老师、家长的肯定,在高考中取得一个好成绩。因此,许多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对别人的评价变得敏感。在面对这类学生,教师难免会出现更加要求严格的情况。这部分学生就会产生不良情绪。事实上,学生对自身的评价和学校、老师的评价往往不会完全一致,有时会有很大差距。所以,一旦听到不利于自己的评价,无论是老师说的还是家长说的,不管是对自己有帮助的还是无帮助的,高三学生一般都很在乎,更不用说给予他们不公平、不恰当的评价。这种评价偏差的存在,对于学生而言,产生的往往就是心理上的焦虑和不安。尤其在学习过程中,老师一旦对学生评价不当,就会出现伤害学生自尊心,造成学生情绪低落或失控的情况。

(四)竞争比较激烈

临近高考,学生的自主意识逐渐增强,学习上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众所周知,我国高考有一考定终身的巨大影响。向“双一流”,尤其是向“985”“211”高校挺进,是成绩优异学生的目标。而每年这些学校的招生人数有限,竞争比较激烈。一旦考试成绩出现下降或不升的情况,学生就会六神无主、压力倍增。而且,家庭条件的不同,也会造成学生竞争起点的不同。这样,理想与现实、学习条件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往往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感。

(五)价值取向上的偏差

尽管在人才培养机制和人才使用观念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人们对高考的价值取向仍然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在部分家长的意识之中,宁愿让孩子做“书呆子”,也要让孩子考上“双一流”,包括“985”“211”高校;许多老师也以此为荣。事实上,再优秀的学校也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如愿以偿。而部分学生上一所本科院校都有困难。在这样的认知主导下,学生承受的外在压力更大。尤其是对于一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造成的心理阴影可想而知。

三、预防和解决高三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策略

(一)“防患未然”——防止学生出现消极心理状态

1.因材施教,不给学生“恐惧”“自卑”的机会

高三是引导学生把知识系统化的关键一年,由于学生学习情况的不同,对知识点的把握情况也不同,在统一步调、科学合理设定复习目标的同时,还应该因材施教,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相对应地给予不同的指导。自新课程改革启动以来,非毕业班的课改意识强、力度大,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上成效显著。在高三学段也应该如此,在逐个复习考点的过程中,也要关注学生个体情况,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该讲的讲,不该讲的不讲,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帮助学生解决难以突破的考点,为学生提供学习方向、方法上的指导,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尤其要在目标的设定上,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适当拔高,制定符合学生自身特点和发挥自身优势的学习目标,挖掘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带动学生主动学习、有重点地学习。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老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的重点明确了,学习的效果明显了,也就从根本上消除了学生自信心不足、心理浮躁、胆怯自卑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因素。

2.乐观向上,引导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

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尤为重要。无论自身学习状况如何,引导学生做到知彼知己、迎难而进、乐观向上、顽强拼搏,就能在备考中具有好的心理状态。有了良好的心理状态,即使基础差,也不会失去学习的信心。高考只是进入高校、步入社会的前奏而已。只要自己有信心、有勇气、有一种良好的心态,即使考入的大学不理想,但只要持之以恒、积极向上、瞄准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锐意进取,也会锻造成人才。有了这样的心态,学生面对学习中的困难或问题,就能正确处之,积极而为,充满信心、希望和勇气,及时调整消极情绪,有效化解心中的压力,沉着走好高考前的每一步。

3.由易到难,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心

进入高三之后,考试次数频繁起来。周考、月考及摸底或仿真考试,“你方唱罢我登场”,轮番对学生进行“轰炸”。如果教师在试题的命制上讲究策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感觉到自身的进步,不断收获学习上的成就感,那么,对于树立学生的信心就很有用。俗话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对于学生而言,信心是挑战自我、战胜困难的强大力量,是在自我肯定中表现出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它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热情。对于知识掌握不牢固、迫切需要进步的学生而言,接连的打击就会让学生在复习备考阶段就出现自信丧失、消极悲观、心理懈怠、放弃拼搏的不良状况。为此,通过由易到难的复习与考试,让学生在每一次的进步中树立坚定的信心,对于防止学生出现消极心理状态至为关键。

4.心不外驰,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投入学习

进入高三,许多学生会为自己的将来考虑,把注意力用不到学习上。注意力不集中,胡思乱想,不仅会影响学习的效果,而且会造成不必要的烦恼。这就需要教师时刻关注学生表现,及时发现在课堂或自习时间走神发呆的学生,引导他们心不外驰,把心思用在学习上,全神贯注地投入复习备考之中。具体的办法是针对这些学生制定个人复习方案,每天布置一定数量的作业,在完成后及时检查,并留出时间让学生集中思考存在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攻克,以此培养他们全神贯注做一件事情的习惯。这样,把这种习惯培养好后,就能有效预防学生因用心不专而出现其他心理问题。

(二)“有的放矢”——帮助学生克服不良心理

学生内心的焦虑、精神的涣散、心理的紧张、考试怯场等一些心理问题一旦出现,教师就要及时引导,针对不同的情况,加强身体锻炼,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摆正心态,培养健康心理,让学生在复习中稳扎稳打,在高考中正常乃至超常发挥其水平。

1.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学生身体素质差,就需要通过锻炼来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素质。为此,进入高三之后,学校不仅要开足学生的体育课,而且要强化早操、课间操和课外活动的身体锻炼,充沛学生精神,增强学生体质,消除因为自身体质差而导致的身心俱疲、自我谴责、消极失意的不良心理状态。

2.全面调节,进入最佳状态

部分学生心理素质差,就需要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优化情绪,提高心理素质。一是引导学生强化自信心,通过想、看、忆自己的长处和潜力,强化自信,激发智慧,挖掘潜能,超常发挥。有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在高考中失利,输的并非知识和能力,而在于信心。二是引导学生优化情绪,在复习备考中通过变换看问题的角度,学会转移、调整情绪。在日常情绪紧张或低落的时候,不妨听听音乐,哼哼小曲;或者弯弯腰,摇摇脖子伸伸手;或者漫步于户外,看看云霞听听蛙声;或者与同学聊聊天,开个玩笑讲个趣事,幽默开心风趣一番。如果在考场上,不妨用纸巾擦擦桌子,看看教室墙壁上的名言警句;或者望望窗外,做做深呼吸;或者想一想自己开心的事,迅速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三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减压,不要老和别人比,更不要想着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学,要认识到大学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阶段,并不是未来人生的全部。这样以平常心对待考试,反而会处于复习、考试的最佳状态。四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暗示,尤其在遇到困难和情绪低落的时候,一定要给自我打气,暗示自己“我行,我一定行”,以此克服怯懦、驱散忧郁、激发兴奋点,把情绪、心态调整到最佳状态。

总之,高三学生在备考、应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这就需要高三教师,重点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只有重视了这项工作,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和情绪变化,从预防和引导两个方面去解决这些问题,做到“防之于未然,导之于释然”,就能有效帮助学生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克服心理障碍,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良好发展,帮助其在高考中正常乃至超常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猜你喜欢
高三状态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智珠二则
高三·共鸣篇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我把高三写成诗
高三未了,你准备好了吗
“牛顿第一定律”练习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