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视角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优化策略

2022-11-20 12:14江苏省如东县河口镇直夫初级中学黄腾飞
家长 2022年20期
关键词:物理学科实验

□江苏省如东县河口镇直夫初级中学 黄腾飞

目前,部分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保留传统思路,缺乏创新意识,导致学生的学习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同时,伴随着社会环境的快速发展,其传统性教学已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本质性需求,创新改革已成为课堂教学的“关键词”。因此,本文作者结合实际情况,对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优化与实施展开探究。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通过对物理知识、物理现象以及物理特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自然、认知世界、建构思维,进一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在实际的教学组织中,教师大多以应试为目标,缺乏深度培养和引导,进而造成学生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浅层次状态,阻碍其自我发展。因此,本文从现阶段初中物理教学实施中的问题、初中物理低效化教学的成因分析、初中物理课堂创新实施的具体策略三个方面出发对此展开研究。

一、现阶段初中物理教学实施中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科教学的质量,而在初中物理学科教学期间,想要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关键在于学科教学模式和手段的变革。然而,从现阶段学科教学的情况来看,在教学期间还是有颇多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在学科教学期间,往往向学生强调的是一些基础学科知识的学习,至于该如何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调动起学生学习和物理知识的欲望则很少关注和重视,导致学科教学的质量一直得不到提升和发展。另一方面,对学生来说,物理知识的学习存在一定的难度,学生在课堂学习期间难免会因为学习难度的提升而逐渐失去继续学习和探究的欲望。而这也会直接影响物理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面对此种情况,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和说明,希望能为关于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实践探索提供一些教学上的范式。

(一)兴趣不足

兴趣是学生认知发展的关键动因,也是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内容。但在现阶段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兴趣、参与兴趣等方面的培养缺乏重视,仍以自我为中心,导致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缺乏足够的动力和激情,进而影响学生整体的学习效果和课堂质量。

(二)理解不深

部分教师仍然采取灌输式、牵引式的教学模式,对易考内容进行着重讲授,忽略其他模块的学习,一方面造成学生对物理学科存在片面性的认知现象,另一方面致使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应用程度不高、不深、不足,难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三)质量不高

质量是衡量课堂教学活动有效与否的重要标准,其质量不仅仅局限于教学质量,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质量,多角度考量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才能达到有效教学的目标。但在当前物理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对质量的把控存在主观化判断,往往以教学目标、考核任务为标准,缺乏对主体学情的把控和整体质量的管理,这对课堂教学的主体化实施产生一定影响。

二、初中物理课堂创新实施的具体策略

(一)科学备课,明确教学目标

备课是课堂教学创新实施的“第一步”。科学备课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认清学习目标,明确认知路径,进而有计划、有目的、有方法地展开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可以优化教学细节,清晰组织层次,帮助教师更为高效、便捷地展开教学活动。如在“人眼看不见的光”的教学中,结合课本内容和课标要求,教师可以将“知道红外线、紫外线的性质及作用”“了解红外线、紫外线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通过实验感知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存在”等内容作为学习目标,并考虑到现阶段初中生的学习水平,将“红外线与紫外线的性质及作用”“培育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精神”等内容作为本课的学习重难点,并采取生活化教学、情景化导学、小组化讨论以及探究式实验等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学习质量和理解效果。

(二)紧贴生活,激发探究兴趣

物理是一门贴近生活的自然科学,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发现物理知识、探寻物理观念,将对学生的认知学习和素质发展产生积极作用。随着新高考改革的进行,物理学科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很多学生和学校对物理学科也比较重视,由于高考题型比较新颖,需要深度分析才能解析这些题目,因此深度学习也受到了各学校的重视。但是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还不够,相应的水平不高。虽然有的学校学生成绩较好,在知识构建维度上比较高,但是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反思能力等层次还比较低。这说明学生在问题解决意识以及发散性思维方面还有一定的不足,同时学生在沟通组织能力,反思能力等方面还需要加强训练。对教师来说,在现阶段的初中物理学科教学期间,想要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展开对学生物理学习意识的诱发和启迪是关键。然而,受传统教育思维的桎梏,多数教师在学科教学期间并未将学生物理学习的意识作为学科教学的核心要素,并将其渗透具体的学科教学,导致学生的物理学习意识相对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科教学的质量和水准。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教师首先要对自身的学科教学思路进行创新和发展,充分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启迪学生的物理学习意识的重要性。

如在“汽化和液化”的教学中,为使学生充分了解汽化、液化的物态变化现象,建立具象化的物理观念,对此,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有关汽化、液化的自然现象,如“水沸腾后冒出的白雾”“夏季屋外晾晒湿衣服”“医院使用的液氧”“天然气加压变为液化气”“打开冰箱后冒出白气”等,这不仅能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汽化、液化的具体表现方式,又能调动学生对汽化、液化的探究兴趣,培养其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在“学生实验:连接串、并联电路”一课的教学中,在课堂教学开始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创设情境的方式向学生解释用电器是如何接入电路的,这些用电器又是如何工作,从而达成激趣导入的目的。随后,教师可以就“如何让同一电路中的两个灯泡亮起来”的问题让学生试着进行思考,试着合作进行电路图的设计,并依照电路图尝试连接实物图,从而验证自己的设计是否成功。最后,为了诱发和启迪学生的物理学习意识,教师应就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开发和设计一次具体的物理探究性实验。在此次实验中,教师不仅引导学生试着以小组为单位绘制连接串、并联电路的电路图,设计此次实验的具体方案,以此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还应要求学生按照所绘制的电路图进行“连接串、并联电路”的实验,并将整个实验过程利用微课视频的方式录制下来,将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展示,通过反复地观看和研究,从而发现自己小组实验期间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在接下来的实验中进行弥补。

(三)导学质疑,培养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学生认知发展中的一项重要技能,也是促进学生自我认知的关键品质。而导学质疑的方式以相应的问题或目标作为导学方向,结合自行探索、独立思考的方式,能使学生对课堂知识产生深层次理解,并提出质疑或讨论,这对下一步教学互动的推进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学情预设导学问题,并保持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设计思路,科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教师来说,在课后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系统化的反思和总结,不仅能帮助教师回顾整个学科教学过程,找出教学期间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时对学科教学模式和手段作出调整和改变。同时凭借课后的反思和总结,有效地帮助教师构建较为完善的物理知识结构体系,这无疑对教师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支持。鉴于此,在学科教学期间,还需教师关注和重视课后的反思和总结。如在“光的反射”的教学中,本课主要围绕镜面反射、漫反射以及凹凸面镜应用等知识点展开学习,对此,教师可以从基本知识点入手进行导学设定,如“光的反射定义及专有名词学习”“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中,三线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反射角和入射角有什么关系?”“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到凹凸面镜?”等,使学生在导学质疑的引导下自主思考、深入探究,并整合疑难问题进行课堂讨论,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教学效率。

(四)把握实验,建立科学思维

物理是一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基础学科,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基础概念的理解,还使学生在实验求证的过程中建立认知架构、形成科学思维,进一步实现素质发展的目标。同时,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针对某一细节或环节进行推导,还可以加强学生对实验现象的综合分析能力,提出更具创造性的认知见解。如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教学中,为使学生掌握和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师可以组织“凸透镜成像实验”,并根据实验过程进行细节探讨,如“实像与虚像分界点在何处”“将透镜遮挡一半,实像有何变化”“上下移动蜡烛,为使实像清晰呈现在光屏中心,光屏应如何移动”“何时成倒立等大的像”等。通过实验探究的形式组织教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为直观地掌握成像规律,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物理规律的能力。

(五)假设推理,加强论证交流

假设推理是求实验证、活跃思维、深化讨论的重要方法之一,使学生对物理事实产生不同观点和结论,进而提高学生科学论证的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和精神。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客观事物出发,组织学生对其本质属性进行多角度分析和假设,进而产生质疑点和矛盾点,这对学科素养的开发和渗透具有重要意义。如在“升华和凝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碘的升华”的实验中进行假设推理,如“固态和气态之间可不可以相互转化”“碘发生了怎样的物态变化”“有没有液态碘的出现”等,使学生在不断推导、不断假设、不断探究的过程中掌握升华与凝华的概念。

(六)深度挖掘,促进情感发展

相较于其他学科,物理知识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和思考性,教师在其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深度挖掘学科内涵,延伸教育层次,使学生在学习思考的过程中实现多元发展的目标。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也是课堂教学创新实施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细节指导、情感渗透等方法,以知识为载体,充分挖掘物理学科的情感价值,培育其科学精神,将对学生的素质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如在“噪声及其控制”的教学中,通过对噪声的来源、危害以及控制途径进行了解和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减少生活中的噪声污染。

(七)渗透文化,提升学习价值

物理是一门科学,从教育本质出发,物理教育也是一种广义范围的文化活动,既要保证物理知识与学生认知的有效融合,又要使物理文化在其历史长河中得以延续与发展。将物理文化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以生动有趣的物理故事或名人传记为导引,不仅能调动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力,还能提升教学主体的学习价值,厚植文化、推动发展。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物理文化的角度展开学习,打破常规的讲读模式,让学生在物理学科的演变发展中了解更多的知识与文化,进一步丰富学习内容,深化价值理解。如在“声音是什么”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但闻其声,不见其人(常识中的物理)”“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古诗中的物理)”“响鼓还需重锤敲(谚语中的物理)”等,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为全面地了解声音,认识声音,还使学生在跨学科、跨领域、跨文化的学习中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独特联系,进而树立正确的物理观念和文化价值。

(八)综合评价,构建认知课堂

评价是教学实施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课堂环节,也是检验教学质量、促进认知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以往的教学评价中,教师大多以试题测验、阶段考试等结果性评价为主,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以及发展情况等信息的掌握,导致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认知能力始终得不到有效提升。对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评价中,教师应从多角度、多方面、多领域展开科学评价,如“是否能提升互动体验”“是否能明确学习目标”“是否能引导反思学习”等,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保持积极、主动、灵活的互动状态,这对构建认知课堂、实现高效学习起到重要影响。同时,在教学评价实施过程中,教师还应及时关注学生的成长变化,重点挖掘学生的进步点和闪光点,给予学生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同,进而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自信心,激励其不断向前、不断成长。此外,评价不应局限于教师“发言”,还应让学生、家长参与进来,多元化的分析和评定学习,如自评、互评、小组评、集体评、家长评等,使学生更为全面地了解自己、发现不足,进而及时查漏补缺,从而改进方法、完善自我。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科学备课、紧贴生活、导学质疑、把握实验、假设推理等策略的运用,不仅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还使学生在学习能力、探究意识以及科学思维等方面的发展得到指导与加强,这对学生的素质提升和创新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同时,物理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师还应注重其学科特点的把握和核心素养的渗透,以创新、革新、全新的教育理念,为学生的认知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猜你喜欢
物理学科实验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留言板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最酷的太空实验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