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资源材料,丰富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

2022-11-20 12:14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马群幼儿园润康苑分园蒋丽芸
家长 2022年20期
关键词:美术资源创作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马群幼儿园润康苑分园 蒋丽芸

资源在幼儿园里的地位毋庸置疑,是幼儿进行学习、探索、创作的对象,能帮助幼儿从操作中获得经验的复习与创作的灵感。幼儿园里处处都会用到资源,有效的资源投放是促使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尤其是面对中班幼儿这样一种富有探究性的群体,他们既有小班幼儿的稚嫩,也有大班幼儿的果敢。拿美术活动来说,中班幼儿刚刚摆脱小班涂鸦式的美术风格,正在逐步走向有目的创作,所以教师在选择对中班这个年龄层进行对美术资源投放时,要让资源成为一种有效辅助工具,既不能难以操作,又不能过于具像化,要充分想幼儿所想、及幼儿所及。但是,就现在自主美术区的实践活动来看,大多数教师对美工区的投放只考虑是否投放资源,是否幼儿感兴趣,却并未积极加以引导,导致资源材料的利用率大大下降。

一、中班美术活动中资源使用的现状

(一)重技能技巧,忽视对资源审美的引导与感受

目前的幼儿美术教师过于关注知识技能而疏远幼儿实际生活的教育。例如,在开展的关于萝卜主题的活动中,在对萝卜写生进行集体性的评价时,发现在许许多多富有个性的作品中,有一幅作品的主题并不是萝卜的写实记录,而是类似于临摹。“背稿”式的绘画,会让幼儿失去了对美的理解,也就失去了真正创作的“灵魂”,变成过于重视技能技巧,从而忽视了感受与欣赏建构起来的对资源材料进行想象与再度构建。尤其是中班往大班的过渡阶段,教师有时急于希望幼儿可以“举一反三”,就如美术作品中的“太阳”,被局限成为熟悉的简笔画——圆和短线构成的作品。但是创作的重点在于对现实事物的再“创造”,需要基于幼儿的感受与欣赏的,并不是固定的,幼儿可以结合想象,把太阳创作成为渐变色的光圈、波点集合等,富有童趣的艺术。一百个幼儿就应该有一百种对事物的理解,教师作为引导者,若长期急于“填鸭”,却没有对幼儿的创作、审美进行引导,则有可能导致幼儿创造和想象的能力被削弱,从而局限幼儿的创作。

(二)资源投放,未分层考虑幼儿的兴趣和年龄特点

艺术的氛围感是吸引幼儿参与自主性美术活动的首要条件。在课程游戏化推行下班级里都设有专门的美工区,能满足幼儿每日的自主创作。但是随着游戏进程的开展,发现选择自主参与美术区活动的幼儿不多。大部分幼儿对美工区不感兴趣,操作材料过于单调,没有主题,没有特色,经常操作的材料只有单一的油画棒、水彩笔等。由此看出,如果自主美术区未考虑与环境的共融以及未基于幼儿的实际需求,只是单纯随意地选取材料投放。即便在美工区里教师投放了一些陶泥、毛茛等手工类的资源材料,也会因不易操作,摆放杂乱无章,成品和半成品无法收纳,导致幼儿虽有探索的兴趣,但又因为种种原因而放弃选择。如制作陶泥,对中班幼儿而言,在游戏时间想要独立完成一个陶泥作品比较困难,只能是分多次进行一些简单的制作,这在大程度上使幼儿失去自主参与性的兴趣。久而久之,幼儿也会变得不愿意参与美术活动。所以为幼儿打造一个极具有审美情趣的环境氛围也是教师必须做到的,充分利用好资源对环境的打造,既要求丰富,更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如果只是单一投放,随意选取,只会导致幼儿选取材料参与游戏的难度增加,或毫无挑战,整体氛围下降,也无法和当前的活动主题相吻合,更无法延伸幼儿经验,调动幼儿的兴趣。如在秋天主题下,投放图形类的美术活动,实效性就减弱了。

(三)过于强调尊重幼儿的兴趣,忽视对资源材料的使用引导

秉持着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在区域开展中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选择,只对幼儿的游戏进行观察,而不打断幼儿的游戏。但伴随着几次的持续性的观察,发现在美工区里,总有三两个幼儿会聚在一起选择使用黏土作为游戏材料,捏一捏,用模具压一压,或将黏土进行混合、揉捏,整个游戏活动时间,幼儿都只在玩黏土,其余的操作材料并不去选择,也不会和黏土结合起来进行创作,幼儿游戏的全程教师缺少实质性的指导和引导,也没有将发现的问题与幼儿进行讨论,只是让幼儿自主操作。长此以往,美工区的游戏没有任何改变,只有单纯的手部操作,没有经验上的提升。

二、资源在中班美术活动中投放的意义与建议

(一)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整合

合理的资源投放是保证有效实施美术活动的必要条件。要做到物尽其用,就要求教师对周边的资源有着合理的认知。教师身边的资源虽然很充裕,但由于未挖掘、未更新或者不愿进一步规整,许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使用。如看似毫无用处且危险的幼儿园硬质地面、散落在草丛中的汀步、窨井盖、树枝、石子、大树……对中班幼儿来说,这只是大自然里的一些物品、幼儿园里的常见设施,如果教师如幼儿一样限于固有思维,而不去思考如何将这些零散的资源进行规划利用,就会使这些看似没用的资源完全失去价值。例如,以“秋天”这样的隐性资源为例。可挖掘的资源有落叶、树枝、沙土、石头、谷物、桂花等,整合投放,会成为美术活动中不可多得的“好物”。但往往这类资源并不会被人们重视,再加上教师没有进一步推进收集,便错过了资源更新的最佳时机。因此,当教师开始选择投放资源时,就一定要学会对收集到的资源进行主题式的规整,可以合并、也可以拆分,用于多种美术创作的渠道。例如,以树叶为主题,与幼儿共同收集大量不同种类、不同形状的树叶作为资源,分别投放入手工区和绘画区,可涂色、可粘贴,由幼儿自主选择。这样不断更新调整的资源材料,既有利于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也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身边资源的浪费。

(二)有利于幼儿发挥自主创意,大胆表达

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创作氛围里,都会成为天生的艺术家,自主参与性美术活动就是一种能发挥幼儿艺术创作多向性的方式。中班幼儿的自主性相较于小班有所进步,但是作为幼儿园中承上启下的年龄阶段,在参与美术活动时的自助创意、大胆表达仍需要不断发展。因此,大量且丰富多彩的资源就成为吸引幼儿主动参与美术活动的必要条件之一。当教师筛选投放的资源时,首先要依据幼儿的兴趣所在,将区域内的资源变成适宜中班幼儿操作、选取的美术材料,便于其在参与美术活动时进行自我构建。尤其是利用资源的不同将美工区划分为手工区和绘画区,手工区内投放,如树枝、卷纸筒、纽扣、树叶、石子、塑料瓶、毛球等低结构的材料,绘画区内投放毛笔、排笔、油画棒、水彩笔等创作工具。当区域内的资源投放数量、种类充分满足幼儿的需求创作时,资源优势就可以得到体现。同时,幼儿在参与美术活动时,可供选择的材料变多了,便不会再出现争抢材料、无替代材料的情况,反而给予幼儿更多的创作空间,如利用瓶盖画圆、树枝做冰糖葫芦等,有利于幼儿在区域内更加大胆表达,创作出更多的有趣且富有创意的作品。

(三)有利于发展幼儿及教师的审美和艺术素养

教师作为美术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将美术资源整合的核心主体,是推动美术资源的核心保障。教师的艺术素养素质,决定着资源是否可以得到有效开发,因此,发挥好教师的特长、融合好教师的艺术素养,有利于发展园内师生的审美能力。如园内主题为农耕特色,教师通过收集农耕资源对园内环境进行统一把控:以绿、黄、咖、牛皮纸色为基本色调,同一主题多种呈现方式等。提升对资源之美的捕捉,促进自我审美的发展。同样合理的资源的投放也有利于发展幼儿审美能力。资源来自幼儿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像一座桥梁帮助他们在使用熟悉材料创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想象与创造,如端午节里常见的粽子、鸭蛋,这些都来自幼儿的生活,只是幼儿没有途径将这些资源进行合理整合与规划。而教师作为合作者与支持者,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要利用自己学识的广博性、艺术素养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资源,引导投放或去除,留其精华。例如,在班级内建立端午节活动主题:投放便于直接欣赏的端午节龙舟图片、真实新鲜的粽子叶、可涂色的鸭蛋(可以是仿真物品)等,让“软环境”成为一种工具,增加艺术活动的吸引力,大大启迪幼儿的创新思维,增加审美情趣。

三、资源在中班美术活动中投放的应用

如何能把身边易得的,且存在与生活中的素材引入中班自主参与性美术活动,作为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应把资源投放作为首要条件,挖掘更多适宜的应用方式。

(一)在美术活动中,投放自然、季节资源,提高审美能力

自然资源是幼儿园里比较常见的易获取的资源。如香樟树、菜地里的向日葵、结满橘子的橘子树等。但利用自然资源开展的美术活动更适用于户外,例如,在与秋天里的树叶玩耍时发现树叶的不同色彩、卷曲度、不同造型等,如果将这节活动放到室内,只有单一的材料,没有身临其境与亲手感知,就无法体现资源带来的最大价值。尤其在开展户外自主游戏时,幼儿在自主参与美术活动时,会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如带着写生材料去菜地、橘子树前写生,摘取花花草草进行草木汁砸染等,感知自然,才能更自然地创作。同时,与自然资源比较类似的还有季节资源。季节资源时时刻刻存在于幼儿的身边,容易被忽视,但能挖掘到的艺术资源非常多,如以夏天为主题,能挖掘到阳光、雷雨、服饰、睡莲、蜻蜓、石榴花、合欢树等资源,就连影子也可以成为创作灵感的一部分。如果教师能很好把握住季节的资源,便可以拓展幼儿美术创作的思路,延伸出多种多样的创作灵感。然而,自然和季节资源不是一成不变的,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时节之美,发现它们很简单,但是需要教师不断探索。

(二)在美术活动中,投放社会、人文资源,提升创造能力

社会资源和人文资源都来自除园所以外的大环境。如每年二月兰花盛开的大学都会开放校园,让游人前来参观,教师或家长可以带领幼儿前往参观,花海与林木带来的审美冲击下,这类社会资源独树一帜,成为幼儿获取美的一种方式。除此之外,南京作为文化古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深度挖掘南京的人文资源,如南京的城门、雨花石、夫子庙的飞檐翘角等。在众多资源中还有一种独具魅力,那就是南京的非遗文化,如绒花和剪纸。近几年国风的流行趋势,让我们也重视起对国风美学的探索。如鼓励家长带领幼儿参观甘熙故居里的非遗博物馆,体验感受民间艺术的制作过程,体验后在班级内投放扭扭棒,制作简易的绒花等。这样既可以做到对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保护,更可以帮助幼儿在体验这些文化资源的时候,发挥创意感受其中的美。除了传统的文化带来的资源以外,教师可以通过收集来自不同地区的家庭地区带来的美术资源内容,进行资源汇总融合,对班级里家长、幼儿可提供的资源进行汇总,建立班级资源库,便于后期随用随取。如利用家乡在海南的幼儿带来的独具特色的贝壳,制作了贝壳城堡、贝壳风铃,根据北京地方特色,绘制传统京剧脸谱等,充分把不同的人文环境带来的不同资源进行有效利用,拓展幼儿的艺术欣赏。

四、资源在中班美术活动中投放的归纳与反思

幼儿园美术活动是幼儿园里最常规的活动,挖掘美术资源对在幼儿园开展美术活动有着深远的意义。教师在准备投放资源材料时,首先必须基于前人的引领、基于班级内已有的实践依据,在学习、借鉴、融合卢梭的“自然教育”、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等教育思想基础上,注重幼儿的亲历性学习。而教师作为观察者、支持者、鼓励者,在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过程中,更多是需要有发现问题眼睛,敏锐地捕捉幼儿参与活动的差异性以及闪光点。以幼儿为主体,关注投放的材料是否适合中班这个年龄段,深度挖掘资源优势,探索能帮助幼儿掌握简单的美术技能、提高创新能力、萌发审美情趣的教育方式。并且教师不能一味地只为了资源利用而投放大量的材料,看起来区域内资源非常饱和,但是不便于幼儿的取用,更有可能造成干扰,教师要顾及幼儿是否感兴趣,材料是否适合于幼儿,减少投放量或者定期更改投放的内容,可以从不同的视野观察、了解幼儿发展历程,在这个历程中考量幼儿的收获和困惑,反思提供的资源是否为幼儿提供支持和帮助。这对建立自己班级、年级、幼儿园资源库的建设也是有所帮助的。

五、结语

总之,资源的整合与投放是实施自主参与性美术活动的重要方式,并且资源的投放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长期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中班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也会伴随着资源的合理投放不断加深,也从被动的参与者转变成为自主创作的艺术家。同时,适宜的资源投放还能从根本上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激发教师与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真正实现资源在中班幼儿美术活动中的最大化利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中班美术活动创造性开展与实施、对园内各级资源库的建设、对教师的审美能力培养以及幼儿参与的方式都具有深远意义,因此,教师要继续跟进、探索、实践,才能推进资源在美术教育活动中的长效发展。

猜你喜欢
美术资源创作
我给资源分分类
美术篇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一墙之隔》创作谈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创作心得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