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与幼儿园教育实现互补的策略

2022-11-20 12:14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县第二幼儿园张燕
家长 2022年20期
关键词:共育家园幼儿园

□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县第二幼儿园 张燕

由于幼儿年龄小,自主意识相对较差,因此需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加强指导,采取家园共育的方式,通过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有效互补,对促进幼儿教育成效的提升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本文从家园共育的必要性入手,对家庭教育的功能进行了探讨,梳理了目前在家园共育中的误区,并提出了家园共育的策略,以实现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的互补。家庭教育的目的首先就是做人,其次就是信仰,最后就是技艺,对促进幼儿智力的形成和能力的提升,以及人格的形成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父母作为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作为幼儿的第一堂课,在此基础上,将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进行互补,大力实施家园共育,对促进幼儿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基于家庭教育的功能论述家园共育的必要性

家庭教育的功能主要体验在三个方面:一是技艺,也就是生存技能,通过家庭教育,从小培养、传授和教会幼儿安身立命的基本生活本领;二是做人,即如何为人处世和为人的道德品质,通过家庭教育塑造幼儿形成崇高的道德品质,具备做人的各项基本素质;三是信仰,即文化思想信仰,需要家庭教育通过营造文化熏陶氛围,帮助幼儿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家园共育是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幼儿园教育提供更加专业、系统和指向性教育,而幼儿园教育的不足则是体现在教育空间与自由度,幼儿园难以开展亲情教育,通过家庭教育的功能,能有效地弥补幼儿园教育的不足,家庭教育是根据生活实践而对幼儿开展的教育,并锻炼幼儿的基本生活能力,从而通过家庭与幼儿园教育互补达到家园共育的效果。

二、家园共育误区梳理

幼儿园与家庭教育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的内容和目标存在高度重叠、契合和互补的特点,最终将幼儿培养成善于表达、身体健康和有责任心、有爱心、有信心与富有情感的孩子。就当前来看,在家园共育中,还存在以下误区需要引起重视:一是将幼儿园教育变得家庭化,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容易将幼儿作为襁褓中的孩子对待,确保幼儿生命安全,提供卫生安全的饮食,保障幼儿的身心健康成为幼儿园工作重点,而课程教育、课堂活动和课后实践等,均成为辅助工作,将教师变成父母,幼儿园生活变成家庭生活,使幼儿教育朝着家庭化的方向发展;二是将家庭教育变得幼儿园化,因为父母日常在幼儿教育知识方面的认知缺乏,难以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而针对性地开展家庭教育,更多的是教育给幼儿本来需要在幼儿园学习的知识,导致幼儿园教育在家庭中盛行,家庭教育变得幼儿园化,相互之间的错位做法,导致家庭教育与幼儿教育之间的互补性难以得到提升。三是幼儿园与家庭教育过程中,对幼儿培养目标存在一定差异,幼儿园将哄幼儿开心作为主要工作内容。例如,在幼儿园教师开展幼儿活动时,部分幼儿教师在教学时,既不会教给幼儿一些必备知识与技能,又不会对幼儿进行全面培养,而是让幼儿释放天性。在家庭教育中,会对幼儿的一些行为进行约束,家长认为这样可以对幼儿进行全面教育,但是紧靠家长进行全面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四是重智育,轻道德。当前教学改革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教学改革影响下,幼儿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主动与家长站在幼儿角度思考问题。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与家长并没有全面培养幼儿发展,双方都将幼儿智力培养作为主要教学,并没有培养幼儿的德育。

实际上,德育培养可以让幼儿从小就树立正确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并且正确观念的形成对幼儿成长也有帮助,但是根据相关调查发现,幼儿教师与家长不重视幼儿德育培养的原因都是幼儿年龄较小,每天给幼儿讲大道理幼儿也不会理解,但是如果对幼儿智力进行培养,幼儿就会有超强学习能力,活跃的思维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不会与同龄孩子拉开距离。幼儿教师与家长的这一教育思维是一个错误的误区,其要看到全面培养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家园合作过程中,无论是幼儿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主动改变自己传统教学的理念,注重幼儿全面培养,不将任何一个培养方向作为重点,也不忽略每一个领域的培养,这样才能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树立正确思想。

三、基于家园共育的视角分析家庭与幼儿园教育实现互补的策略

(一)基于家庭教育功能的交互式教育

第一,在技能交互式教育中,为达到二者互补的目的,首先就需要意识到生存技能培养在幼儿园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以确保其保障性功能得到发展。其次,生存技能的核心就在于生存与发展,生存技能主要是培养幼儿从小养成做家务活的习惯,而发展主要是从小培养幼儿的手工技能。最后,在实施技能交互式教育时,需要将家庭事务教育作为家庭要点的要点,而手工技能培养是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日常家园共育中,加强幼儿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引导父母减少对幼儿的溺爱,通过任务的方式加强教育。例如,给幼儿设置做家务活动的任务,并与幼儿一起完成,同时做好幼儿的引导和教育,最后给予相应的奖励。但是家务活动应以幼儿能完成为限,同时父母应尽可能全程陪同,尤其是在第一次做某种家务活动时,应全程陪同,后续再做此类家务活动时,可以引导幼儿独立完成,且幼儿的奖励要采用物质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方式。而针对幼儿园教育而言,则是在常规知识教育的基础上,为幼儿新增手工实践课,并在幼儿的手工实践活动中耐心指导幼儿完成各项手工操作。例如,利用橡皮泥制作自己喜爱的人物、动画形象,或利用剪刀剪纸等等。这样二者不仅在技能培养内容上存在差异,而且二者还能互相渗透和配合,从而促进幼儿技能的提升。

第二,在道德交互式教育中,为达到二者互补的目的,就需要意识到道德教育在塑造幼儿人格中的重要意义。目前,幼儿园针对幼儿道德教育方面缺乏实践,此时就需要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弥补。就心理学的视角而言,幼儿时期属于事物感知强烈的阶段,而最为主要的感知表现方式就是模仿,而父母又是幼儿最为直接和适合的模仿对象,所以在日常家园共育中,应引导父母加强家庭道德教育的实施,采取适当说教与现身说法的方式,在以身作则的前提下实施。在说教过程中,说教的合适性主要是父母应选取适当场合与时间引导孩子,并且避免出现过激的语言,尽量减少在他人在场时说教,避免导致孩子出现逆反心理。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幼儿做一个诚实守信、拾金不昧的好孩子。而在现身说法时,是引导幼儿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幼儿通过亲身感受和体验对比。例如,为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各种课外体育活动,可以与幼儿一道在开展。而以身作则是父母要注重自身的言谈举止和一言一行,以潜移默化地对孩子带来影响,为幼儿树立积极向上的形象,为幼儿传递更多正能量的形象,在强化幼儿道德教育的同时弥补幼儿园在道德教育中的不足。

第三,文化交互式教育,为达到二者互补的目的,就需要意识到目前幼儿文化教育存在的偏执与狭隘的问题,需要采用科学的标准才能触及幼儿的心灵,并将文化教育作为信仰教育的内核,引导幼儿自觉遵守社会与自然的基本法则,且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在文化教育中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需要在互相渗透、配合和弥补,增强幼儿的文化自信。例如,为增强幼儿的文化自信,可以对幼儿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培育,在家园共育的过程中,着力实现环境教育中注重传统文化教育的隐性渗透,并与幼儿园的五大领域教学活动相结合,在传统节日当天,邀请父母进入幼儿园参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通过亲子活动,使幼儿与家长在亲子活动中体验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

(二)基于家园共育视角的互补式教育

由于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二者之间只有密切配合,致力于良好合作关系的建立,通过家园共育的方式实施互补式的教育,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教育质量的提升,最终确保幼儿身心健康,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针对目前存在的误区,相互之间的互补错位的问题,应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1.下好沟通棋,深化沟通认知

为实现家园共育,首先就要加强沟通平台与渠道的建设,并确保其顺畅性。除了定期在幼儿园组织家长开展座谈会外,还要不定时地到幼儿家庭开展家访,相互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及行为习惯的养成等方面的反馈信息,使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对幼儿更加了解,为需求最佳的教育途径奠定基础,实现幼儿的良好发展。在家园共育中,采取沙龙会的方式,将教师和家长聚在一起,相互之间分享和学习幼儿教育经验,在互相学习中促进和发展,针对教师和家长在日常双向沟通不对等的问题,家长往往只是执行教师所布置的任务,而很少有提意见的机会,使教育的共性智慧难以得到有效发挥,而且教师与家长在日常沟通中容易因为琐事而产生隔阂。所以需要幼儿教师主动构建和谐的沟通平台,从细节入手,始终将双方作为平衡合作的地位,不仅要引导家长提出意见建议,还要确保提出的意见建议得到及时分析、反馈和采纳,尤其是好的建议需要采纳,使得双方的教育共识得到强化,因此需要幼儿园增加对家长的开放,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沟通与交流,致力于隔阂的消除,不断增加相互之间的信任,尤其是针对幼儿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时,应不断深化沟通和认知,不断强化家长的幼儿教育能力,为共育成效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在双方沟通中,教师需要始终秉承合作者的身份参与,集合全体人员,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以着力寻求最优化的解决途径,在平等尊重的前提下积极对话,将各自的问题和看法发表出来,发挥共性智慧力量,促进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使家园共育的实质性作用得到彰显,尽可能地避免形式化。

2.下好合作棋,实现全方位的合作

家园共育的效果取决于合作的深度,为实现家园教育互动,就需要实施全方位合作,始终将家园教育目标高度统一,即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在启蒙阶段需要强化幼儿认知与发展。通过家园共育,培养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与文明行为习惯,引导幼儿掌握基本常识与知识,致力于幼儿科学兴趣与艺术兴趣的培养,使幼儿的道德修养从小得到培养。家园共育应以此为目标,并在此基础上互相协作,使共育成效得到提升,教师既要有着强烈的家园共育意识,又要为家长提供参与幼儿园教育的机会。例如,在对幼儿额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时,不仅教师要引导幼儿每天早晚都要刷牙,而且家长要负责监督,与教师一同完成幼儿习惯培养任务。而在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时,则是给幼儿设置语言训练任务,在家长的配合下,与幼儿之间在心灵上对话与交流,采取实践语言活动促进语言交际能力的提升。因此,幼儿园需要不断增加开放力度,通过成立家委会的方式引导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管理与日常组织活动中,以家委会为渠道,及时征集家长的意见和及时地向幼儿园反馈,在共同探讨下制定优化活动组织与设计方案,使活动得以顺利实施和提升教育成效。而在家长参观日,则是邀请家长进入幼儿园,对每个领域的教育与管理情况有一个基本认识,同时掌握幼儿在园内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情况,且在参观后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最终通过家园共育中的全方位合作,学习相应的幼儿知识与经验,在提升育儿能力的同时提升共育效果。

3.下好互补棋,达到1+1>2 的效果

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下,为实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互补,着力达到1+1>2 的效果,应切实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增加相互之间的沟通和学习,以达到良好的互补效果。这就需要家园双方转变共育理念,利用互联网平台使家园网络共育的参与度得到提升,在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同时,还要利用互联网家园共育平台,为家长提供反馈平台,及时将幼儿在园内的活动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互动,加强与家长在网络中的互动,家长能从互联网平台中及时地掌握幼儿的情况,从而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沟通的同时达到互联网+共育监督的方式,从而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共育与互补,着力达到1+1>2 的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家庭与幼儿园教育实现互补的前提是确保双方地位平等,加强家园双方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切实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并将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交流中,不断提升互补的有效性,使幼儿在家园友好沟通和高效共育下实现快乐成长。同时,家庭与幼儿园教育实现互补,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学习与发展,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下成长,才能主动接受教师与家长的引导,形成健全品格,树立正确观念,主动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共育家园幼儿园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梦中家园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爱“上”幼儿园
温馨家园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