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幼儿教育工作的发展思路

2022-11-20 12:14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第三幼儿园张小娜
家长 2022年20期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幼儿

□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第三幼儿园 张小娜

幼儿园能有效地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在对幼儿进行学前教育的过程中,需要从实际生活出发,对幼儿进行加强和提升。然而,由于学习具有一定的单一性,因此,幼儿大多无法对其提起兴趣,导致幼儿的学习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想要使幼儿能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就需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幼儿教学现状

(一)缺乏先进的教学观念

不同的幼儿在幼儿园中有着不同的个性特征,但是,大部分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缺乏对幼儿个体差异的关注,采用统一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忽略了问题的严重性。例如,与活泼性格的幼儿相比,针对较为内敛性格的幼儿来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性格较为活泼的幼儿更能吸引教师的关注,他们的需求能得到更多的满足,此时,往往会导致内敛性格的幼儿受到忽略,不仅无法对其能力进行提升,还有可能导致幼儿的心灵受到严重的创伤,使大班幼儿无法顺利地培养自身的能力。

(二)没有结合幼儿的发展特点

教师没有重视幼儿在教学中的发展,导致教学仅仅被作为一种工具,无法对教学作用进行充分发挥。大部分幼儿园教师在开展游戏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是以自身的意愿为主,导致教学成为一种工具,以至于幼儿无法通过教学得到经验、技能以及知识方面的积累,没有与幼儿的发展相结合。

(三)缺少沟通和交流

教师、家长、幼儿园在进行教学工作的时候,相互沟通交流的内容大多是相互探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却忽视在教学观念、师幼关系等方面进行沟通,导致有些幼儿在幼儿园时经常受到教师的表扬,幼儿在步入小学阶段,难以接受教师的批评和建议,开始产生厌学的心理,无法很好地适应小学教育。

二、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能有效提升幼儿的自信心

在学习中幼儿能获得更多的快乐感,在学习的展示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发展能力,进行梯度安排,这能更好地发展幼儿循序渐进的思维,并且由易到难地引入。在简单的教学中,幼儿能更好地完成学习所设定的任务,因此,能不断地发展幼儿的自信,展示幼儿的发展潜力。

(二)幼儿的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

幼儿园是幼儿成长的地方,也是幼儿进行思维拓展的地方,在教学的发展和设置中,能更好地帮助幼儿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因此,幼儿教师在进行教学组织和发展中。需要加强对幼儿智力的开发,以实际情况为基础,促进幼儿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不仅能使幼儿对相关知识进行了解,还能为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能从道德和文化的角度,对幼儿进行不断提升。

(三)强化幼儿交际能力

在幼儿中间开展更好的教学,就是对幼儿的智力的发展。通过教学与幼儿进行交流,能使幼儿提升自己的交际能力,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完成学习,这是团结性培养。同时,通过幼儿园教学,能使幼儿认识更多的小朋友,共同参与学习,这是对社会基本认知的状态,也是在社会的发展中最重要的状态。

三、新时代幼儿教育工作的发展思路

目前受到上升式发展教育水平的影响,我国幼儿教育发展得到了更高层次的提升,进行知识的灌输和传授是以往所使用的教育方式,受这一方式的影响,无法有效地开发和培养幼儿的潜在能力,现代社会最注重的是人才创新性的培养,因此教师需要有效结合相关发展规律以及在相关指导下,对幼儿的教育发展模式进行有效的调整和改善,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此有效提升幼儿的实践能力。

(一)通过交流互动,实现寓教于乐

教师无法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词语,都能通过多媒体情境中的声光电得以展现,并且,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能获得更多丰富的知识。例如,教师在组织幼儿对“小蝌蚪找妈妈”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从优势出发,对多媒体技术进行利用,不但能使幼儿对动物的认识更加直观,并且能尽可能地对其兴趣进行提升。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对“动画片”进行制作,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向幼儿展示小蝌蚪的形象,使幼儿获得更多感性的认识。寓教于乐需要落实在实际中,而不是形式上的口号。幼儿在幼儿时期的注意力只能进行短暂的集中,因此,需要对幼儿的注意力进行抓取,教师需要对此类问题进行首先的解决,然而,通过对幼儿兴趣的培养,能有效地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并且,幼儿有着爱玩的天性,在其所处环境中对游戏活动的开展,能高度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所以,在对幼儿进行游戏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与幼儿的特点相结合,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站在目前的角度来说,教育行业对游戏化的教学理念十分认可。例如,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将乐曲展示给幼儿,使其能从整体上对音乐进行感知,并且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中,通过肢体语言对自身的感受加以表达,对各器官进行调动;还可以让幼儿通过绘画的形式对自身的感受加以描绘,以此尽可能地使幼儿感受到快乐。游戏化是教学的任务之一,极易被幼儿所接受,并且能获得丰富的收获。

(二)重视环境创设

陈鹤琴老先生还说过:“凡是可以给儿童刺激的,都是他们的环境。一切物质是他的环境,人也是他的环境,而人的环境比物的环境更重要。”教师应充分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小班幼儿经常会出现喝水时拥挤、不排队的情况,教师可以在茶杯柜上张贴了“排队喝水”的卡通图示,在地上贴上小脚印。利用环境的作用提醒着幼儿一个跟着一个排好队,幼儿逐渐养成了按照脚印排队喝水的习惯。另外,有些幼儿在“叠衣服”这一生活技能上遇到了“难题”,无论教师怎么讲解示范都无济于事。教师可以在“生活区”里投放形象、易懂的图示,引导幼儿在观察后尝试着图示上的步骤进行练习,幼儿很快就学会了叠衣服的方法,并且每天午睡时都能及时将自己的衣物折叠整理、摆放好,久而久之这样的生活习惯自然就形成了。

(三)采用游戏教学活动

处在学前阶段的幼儿具有比较强的好奇心以及猎奇心理,因此,采用一些游戏进行模仿,能通过周围生活实现对创造性的反映。将更多的教育知识融入角色游戏中,以此使幼儿的积极性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幼儿在游戏中通过沟通、协商等活动,能与他人之间展开分享和合作、大胆创新、感受成功与失败,以此全面和谐地对幼儿的个性进行发展。教师的言行、态度,会对幼儿的交往、合作技能以及活动结果造成直接的影响。此外,还能使教师的教学水平有所提升,体现教师的教学素养。例如,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组织,让幼儿参与“你演我猜”的游戏,教师可以在台上对某种动物进行表演,教师在头两侧对两只手进行前后摆动,说道:“我有两个大大的耳朵,和扇子像极了!”幼儿能对猪和大象产生联想,接下来教师可以说:“我有一个长长的大鼻子。”幼儿能对“大象”产生猜测,接着让猜对的幼儿上台进行表演,其他幼儿在台下进行猜一猜,拉近幼儿之间的距离;或是在操场上进行“黄包车”游戏,提前对几辆小三轮车进行准备,让幼儿以三个跑道为起点,带着自己的队友向终点进行骑行,先到者获胜,幼儿在游戏中能具备更强的合作意识,实现对情商的提升。

(四)提升评价语言的有效性

教师对幼儿的评价,需要尽可能采用具有真实性、具体性以及鼓励性的方式。例如,平日十分腼腆、内向的幼儿,从来见人都不打招呼的,然而却在见到教师时,主动打了声招呼,此时教师需要对其予以表扬:“老师看到你今天主动打招呼,感到十分高兴!你具有充足的礼貌,如果日后能主动对见到的人打招呼,就会赢得更多人的喜爱,加油。”并且以小红花或小奖牌的形式对其予以鼓励。

(五)强化幼儿表达能力

教师需要为幼儿的语言表达提供更多的机会,引导幼儿进行提问,使幼儿能主动进行回答,通过发现、探索、解答、得知等活动,对幼儿的嘴巴进行充分解放。把表达、交流的机会还给幼儿,让幼儿成为表达的主体,例如,可以开展相应的知识趣味抢答赛,大赛的内容可以涉及生活中一些比较常见的知识类型,在抢答方式的激励下,幼儿便会踊跃答题,幼儿积极发言,从而在融洽热烈的强大氛围中,能有效巩固和提升幼儿的知识。此外,还可以举办小话筒的活动,让幼儿看着自己的作品,像演说家一样对作品进行介绍,还可以用分组分享的方式,尽可能让每一个幼儿都有表达的机会。再让幼儿评价同伴的表述,肯定好的方面,再提出今后改进的意见。

(六)走进传统文化的现场

受到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文化从世界各国不断涌入,渗透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全球化导致传统文化不断流失。在幼儿教育中对传统文化的融入具有一定的系统性。需要将教育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作为重点,从传统出发,使幼儿能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通过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实现对强大本园文化生命力的感受,从精神和审美的角度,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蕴和情趣加以体验。幼儿园对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融入,不能仅仅只是通过对工艺品的展览、对图片的欣赏以及对视频的演播,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对传统文化的融入,需要做到“见人见物见生活”,只有通过对生活本源的回归,才能立足于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能深入到学前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民间艺人与民俗活动的联系,使传统文化的生机以及韵味和底蕴,能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感受得以实现。通过学前儿童对传统文化的亲身体会,使其能从情感和审美的角度,获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体会。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联系实际生活,开展“六一”儿童节、端午节等活动,使幼儿通过对儿童节活动的参与,能体验到更多的乐趣。通过对家乡端午节习俗特色的了解,对赛龙舟、包粽子等活动的参观,体会传统文化的特色。例如,教师对幼儿“感知生活色彩”活动的组织,幼儿需要在活动中,通过对各种颜色材料的使用,实现对色彩丰富性以及多变性的感知。还可以通过对身边物品颜色的标记,按照5 以内的数字进行排序,对幼儿进行引导,使其能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对自身认知和情感的提升。幼儿只有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对美的发掘,才能使情感人、美育人以及文化人的培养目标得以实现。

(七)采用趣味培养法

由于幼儿的价值判断力并不成熟,所以在认知理解大多数事物的时候,主要凭借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教师如果想要采用幼教措施,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就应摒弃以往的说教法。教师如果可以转变自身的教学思路,在幼儿教育工作中融入趣味培养法,就可以有效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如此可以有效改善教学效果。在培养幼儿生活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应设计好教学工作,采用趣味教学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做好对两者的有机结合,这有助于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生活习惯,提升教学工作的质量。小班幼儿会把自己生活中的物品当作自己的朋友,给予其生命力。于是,教师利用幼儿的这一特点,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幼儿在形象的情景中学会相关的生活技能。在平时,常常会看见幼儿把鞋子穿错,无法分清左右。在多次提醒下还是效果甚微。于是教师可以讲述“鞋子娃娃因为穿错鞋子而生气”的故事,通过故事的情景,结合实物的演示,一下子将幼儿的思绪带入其中,引导幼儿知道看一看鞋头分清左右脚的方向,穿错鞋子不仅自己穿着不舒服,鞋子娃娃也会不开心。在每次幼儿午睡起床后,笔者都会鼓励幼儿玩一玩“鞋子娃娃”的游戏,和同伴相互检查的方式看看自己的鞋子是否穿对了。

(八)提升师资队伍的水平

幼儿园应投入更多的师资力量,做好对师资团队的专业建立,如此有助于保证幼儿园的办学水平。在选拔幼儿教师的过程中,应做好对持证上岗政策的严格执行。教师必须经过岗前培训后才能上岗;对入职教师应定期为他们提供在职培训,鼓励他们与优秀教师沟通。保障幼儿教师可以获得良好、专业的培训和培养,这有助于改善整个教师队伍的素质。特别是普通民办幼儿园,更应加强培养师资力量,为在职教师提供多样化的培训渠道。这有助于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同时,园长和骨干教师同样需要接受专业培训。这有助于从整体上不断提升幼儿教师队伍的专业性和稳定性。各地政府应为幼儿教师提供地位保障和待遇保障。同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增设幼儿园高级专业技术教师,如此可以为教师提供满足需求的职称晋升和岗位聘用途径。

四、结语

幼儿园需要从认知出发,结合幼儿的特点,对幼儿进行教学。教学内容需要加强与幼儿实际生活的联系,对幼儿进行引导,使其通过与社会的接触,具备观察事物以及沟通交流的能力,感性认知能更加丰富,具备更加丰富的自然、社会以及科学知识,并且能向着全面和谐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幼儿园游戏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爱“上”幼儿园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