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四史”教育融入

2022-11-21 09:37唐育智王鑫宏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四史政治课政治

唐育智,王鑫宏

(河南科技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2021年4月20日,教育部办公厅在发布的《关于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强调,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在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中有效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1]。在思想政治课中加强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事关党和人民事业后继有人的根本大计。本文通过探讨“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意义,“四史”教育与思想政治课的内在关系,明确融入的落脚点与具体途径等问题,为思想政治课教师有效地将“四史”教育融入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一、“四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2]57。“四史”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青少年“四史”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历史认知关乎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融入“四史”教育,有助于学生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以养成正确史观,增强历史主动精神以强化使命担当,感悟理想信念伟力以补足精神之钙。

(一)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养成正确史观

青少年肩负着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他们的历史观正确与否对其能否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至关重要。思想政治课在提升学生甄别各种错误思潮特别是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能力,从而养成正确史观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活跃期,是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期,在面对各种错误思潮特别是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观点时,往往由于缺乏批判能力和辩证看待问题的理性思维能力,不能正确辨别而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影响。因此,帮助学生提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批判各种错误思潮的能力,进而形成正确史观尤为重要。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融入“四史”教育,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将“四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路线讲清讲透,有助于帮助学生看清历史虚无主义企图通过歪曲历史,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加以否定以达到搞乱中国的图谋,进而增强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特别是历史虚无主义错误观点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增强历史主动精神,强化使命担当

现在高中阶段的学生将会全程参与到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征程中,将成为推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主力军。“四史”中蕴含着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勇于开拓、攻坚克难、奋勇拼搏的生动故事。思想政治课教师运用好这些生动素材,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在潜移默化之中使学生增强对教材观点的理解和认同。思想政治课教师通过讲好这些生动故事,使学生能够从中看清党如何在各个历史时期积极主动地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认清世情国情发展趋势,勇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使学生更好地通过这些生动的“四史”故事体悟好“只有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能更好前进”[2]214的历史主动精神,加深对党才能始终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的理解;同时,又能够帮助学生认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与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从而激发他们以更加积极的历史主动精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努力奋斗。

(三)感悟理想信念伟力,补足精神之钙

思想政治课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是培养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以形成正确政治观念的关键课程。学生能否初步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是衡量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标准之一。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融入各种生动的“四史”故事,既能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感悟“四史”故事所传达出来的理想信念伟力以补足精神之钙。为此,教师应着力讲好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奋斗的故事、革命时期英雄烈士为共产主义事业不畏流血牺牲的故事、新中国成立以来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的故事、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得到满足的故事。阐释好这些故事背后所付出的一切艰辛都是以理想信念为支撑的崇高价值追求,使学生认识到支撑中国共产党人的这种理想信念伟力是“建立在为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崇高价值的基础之上”[3]50,进而使其感悟蕴含其中的理想信念伟力之时,进一步增强对党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

二、“四史”教育与高中思想政治课具有高度契合性

“四史”教育与思想政治课教学所具有的高度契合性,为“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了可行性。这种高度契合性集中体现在“四史”教育与思想政治课在课程性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上分别具有同质性、一致性、互通性。

(一)“四史”教育与思想政治课教学在性质方面具有同质性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之间是以党史为纽带所形成的有机整体。党史是贯穿于“四史”的主题主线,这就决定了“四史”教育在性质上并不是纯粹的讲授历史知识的一般教育,实质上是以党的百年奋斗史贯穿其中的政治教育,具有突出的政治属性。在开展“四史”教育时,要特别注意引导“青少年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基本道理,加深对党的历史的理解和把握,加强对党的理论的理解和认识”[4]。思想政治课是结合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和高中阶段学生身心成长规律专门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政治性是课程的根本属性。《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明确规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5]1显然,无论是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还是现阶段的思想政治课教学,都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帮助学生夯实理想信念根基,为时代育新人的政治教育,肩负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坚定“四个自信”,以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使命。可见,在思想政治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在性质上与思想政治课有着高度的同质性,两者同属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政治教育。

(二)“四史”教育与思想政治课教学在目标方面具有一致性

政治素养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政治文化中所表现出来的具有稳定性的政治观念、政治情感和政治行为的趋向。高中阶段的学生初步具备了独立思考的理性能力,是养成良好政治素养的关键期。《通知》就“四史”教育在各个不同学习阶段的教育重点和要求提出了明确规定,指出:“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引导学生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1]《新课标》也规定思想政治课程目标要紧紧围绕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即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并对学科核心素养所对应的课程教学目标作了详细规定[5]6-7。在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中,“政治认同是其首要且关键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根与魂”[6]。它具有举旗定向的关键作用,是评判思想政治课能否帮助学生筑牢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重要标尺。因此,“四史”教育与思想政治课教学都强调要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进而增强政治认同,两者在教学目标上具有一致性。

(三)“四史”教育与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内容方面具有互通性

“四史”教育与思想政治课在教学内容上是相互贯通的,这种互通性在思想政治课程体系的四门必修课的内容中得到充分展现。现阶段的高中思想政治课以必修课程的“四个模块”为基础框架,辅之以选择性必修课程的“三个模块”和选修课程的“三个模块”,构成了内容完整的思想政治课程体系。在必修课程的“四个模块”中,模块1阐述了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缘由,模块2、3、4围绕模块1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举措进行阐述。模块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蕴含着世界社会主义500多年的发展简史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模块2《经济与社会》包含着在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党紧紧依靠人民不断加强经济理论创新以推进经济制度创新,协调推进“五位一体”建设,从而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历史。模块3《政治与法治》既有党成为领导核心的历史缘由,又有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政治体制和法治建设并取得重大实践成就的历史。模块4《哲学与文化》既包括指导党领导人民不断取得伟大成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依据,又包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可见,必修课程的“四个模块”在内容上,涵盖了丰富的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相关内容,体现出“四史”教育与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内容上突出的互通性。

三、“四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四个讲清楚”

在“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过程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应紧密结合教材内容,用好用活“四史”教育资源,以“四个伟大”为有效切入点,以讲清讲透“四个讲清楚”为落脚点,“将‘四史’的丰富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7],从而增强思想政治课对学生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

(一)讲清楚党直面各种挑战进行伟大斗争的奋斗史

敢于直面各种严峻挑战进行伟大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政治底色。党的一百余年历史就是一部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主动与各种挑战进行伟大斗争的奋斗史。“四史”蕴含着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直面各种挑战进行伟大斗争的历史事件,这些历史事件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规律,也展现出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所具有的深邃政治智慧。如抗日战争时期,党为应对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挑战,与反对派在各领域开展了“有理有利有节”斗争的史实,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改革开放时期,面对苏东剧变与国内政治风波等众多挑战,党紧紧依靠人民主动迎接挑战,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顺利进入21世纪所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是党主动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为有效防范各种重大风险挑战,稳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鲜活史实,展现了党主动顺应世界历史发展大势的历史主动精神。

“四史”所涉及的这些历史事件是党一百余年来直面各种挑战进行伟大斗争的生动写照,“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历史规律和政治智慧,这是党应对未来一切挑战的历史镜鉴”[8]。思想政治课教师应紧密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将“四史”中有关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勇担时代使命,主动开展伟大斗争的典型事例融入教学。通过对这些典型事例的背景、内容等进行梳理,讲透这些典型事例所蕴含的精神实质。从而使学生在了解伟大斗争历史事件脉络的基础上,深化对教材结论的理解。如讲授《经济与社会》时,结合教材内容,选取一些党勇于突破旧理论、旧思维推进经济理论和经济制度创新的生动史实。向学生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能够取得如此伟大的实践成就,离不开党积极主动把握历史规律,以巨大的政治勇气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创新的历史主动精神。这既有助于学生感悟蕴含在这些鲜活的史实中所传递出来的敢于斗争、不畏艰险、开拓创新的精神品质,又有助于增强他们对党的创新理论和制度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理论认同。

(二)讲清楚党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自我革命史

“我们党总是在推动社会革命的同时,勇于推动自我革命”[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将“党的建设”视为战胜各种困难挑战的重要法宝之一;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提出办好中国事情关键在中国共产党;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可见,在党一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尤为重视弘扬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来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从而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纯洁性与先进性。这种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蕴含着党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刹住各种歪风邪气,保持党的肌体健康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思想政治课教师应积极主动向学生讲好讲清楚党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自我革命史”,这既是解读好党在新时代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律的必然要求,也是帮助青少年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的理性认识,增强他们自觉地听党话、跟党走的现实要求。

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利用“四史”资源中涉及党勇于“自我革命”的史实和历届领导人的重要论述,主动向学生讲清楚党为了人民利益而勇于以刀刃向内的政治勇气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自我革命史。如在讲授《政治与法律》时,结合教学需求,通过列举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解决好自身存在问题所开展的各种学习活动和党建立各种规章制度以加强自身建设等相关的生动故事,对教材中有关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等概括性的结论加以佐证。向学生解读好党以勇于“自我革命”精神主动推进自身建设,在根本上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所决定的,也是党为了更好地践行初心使命、服务人民的现实要求。从而使学生从心里认可唯有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才有这种为了人民利益而敢于以“壮士断腕”的自我革命精神来推进自身建设。进而在帮助学生深化对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的理性认识之时,使他们增强对党作为革命、建设和改革领导核心的政治认同。

(三)讲清楚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创业史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只有深入了解党和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业史,才会倍加珍惜当前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党紧紧依靠人民,历经艰辛探索,付出巨大代价才开创出来的。然而当前国内外敌对势力混淆是非,企图通过诋毁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达到搞乱中国的目的。青少年学生对这些错误言论往往难以有效地进行甄别,导致一小部分学生头脑中存在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究竟还是不是社会主义和为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7]等困惑。如果不及时加以有效引导,他们难免会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迷失人生方向。

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敢于直面学生的现实困惑,充分用好“四史”这部宏伟的历史教科书,以详实的史实和透彻的理论对敌对势力的错误言论给予有力回击,向学生讲清楚党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创业史,解答好他们的各种困惑。如在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可以通过梳理清楚党团结带领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脉络,讲清楚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艰苦历程,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10]。让他们认清历史虚无主义企图将改革开放前与改革开放后的历史进行“相互否定”的实质,明确这两个历史阶段是承前启后,不可分割的,同属于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正确历史认知,激励他们以更加积极的历史主动精神,参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

(四)讲清楚党为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初心史

党自成立以来,无论是面对挫折还是成就,都坚守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初心,历经一百余年而矢志不渝。无论是直面各种挑战所进行伟大斗争的奋斗史,还是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自我革命史,或者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创业史,都是党一百余年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初心史最为生动的诠释。党的初心史所蕴含的为民为国的真挚情怀,从根本上揭示了党为何能够始终赢得人民衷心拥护与支持的内在原因。“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向学生讲清楚党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初心史,解读好党为民为国的真挚情怀提供了生动史料。

因此,在推进“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践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四史”中能够体现党始终坚守初心的生动史实史料,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透彻理论向学生讲清楚党一百余年始终坚守为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初心史。如讲授《哲学与文化》时,引入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理论方针政策和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从党的百年发展历程中加以系统性的把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方法对此进行历史纵向的对比分析,向学生讲清楚尽管在不同历史时期,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存着很大的差别,但这些理论方针政策都以推进民族复兴伟大梦想为出发点,并且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就。引导学生学会从历史发展长河与时代发展潮流中正确看待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各个历史时期的理论方针政策和取得的成就,使他们充分地认识到“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成就是历史的主流”[8],更好地从这些理论方针制定的出发点去感悟党为国为民的真挚情感,深切体悟好党推进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初心,以增进对党的情感认同。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加强“四史”教育的基本路径

为实现“四史”教育与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更好助力思想政治课提高学生政治素养,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四史”的育人价值,提升自身“四史”育人能力,加强构建“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体系和团队协同攻关。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四史”的育人价值是前提

在思想政治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是全面贯彻党教育方针的现实要求,有力地回答了思想政治课“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1]328。思想政治课教师领悟好“四史”教育的重要性,是扎实有效推进“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前提。思想政治课教师要站稳政治立场,自觉“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当政治上的明白人”[2]105。认真领悟好“四史”教育的重要价值,进而增强将“四史”教育融入教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应紧密结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通过及时认真学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论述和有关“四史”教育的讲话以及各级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和建设的相关文件,领悟好其所蕴含的精神要义和具体要求,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及时有效地加以贯彻落实,从而在思想上为推动“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扫清障碍。

(二)提升自身“四史”育人能力是基础

育人能力是教师肩负起“教书育人”重要使命的核心能力。思想政治课教师提升自身“四史”育人能力是推动“四史”教育成功融入教学的基础。要有效“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9]330,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全面提升自身“四史”育人能力。思想政治课教师首先要建立起扎实的“四史”知识体系。“思想政治课教师如果对‘四史’没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只是呆板地照本宣科,将很难把思想政治课讲好”[12]。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可以将2021版“四部简史”(《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改革开放简史》《社会主义发展简史》)作为构建其“四史”知识体系的基础,再根据教学实践需要选读其他“四史”书籍进行补充,从而构建起契合教学内容的“四史”知识体系。其次要培养把握“四史”教育与课程核心素养相契合的能力。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课程素养表现为其对思想政治课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所服务的高度政治认同,在整体上熟练地掌握思想政治课程结构体系和所涉及的基本内容,以及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改进教学的主动性。思想政治课教师应主动增强“四史”教育在提升学生政治、思想和情感认同方面有着重要引领作用的价值认同,有意识地将这种价值认同融入自身课程素养的培养,以提升“四史”教育目标与课程素养的契合能力。再次是提升“四史”教育与教学内容融合的能力。思想政治课教师应根据各模块教学目标要求,认真分析教学重难点,选择恰当的“四史”资源,在创新“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的实践锻炼中提升“四史”与教学内容的融合能力。最后是开发“四史”校本课程的能力。思想政治课教师应立足学校的地域特色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在挖掘“四史”教育资源的实践锻炼中提升开发“四史”校本课程的能力。

(三)构建“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体系是核心

构建与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相契合的“四史”教育教学体系是有效推动“四史”教育融入教学的核心所在。“四史”涵盖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各方面内容,“但彼此之间也不是割裂和孤立的,实际上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13]。总的而言,它是以党团结带领人民的一百余年历史作为主轴所构成的完整内容体系,这为构建与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相契合的“四史”教育教学体系提供了可能性。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将“四史”教育融入教学的实践中,应有意识地把握好“四史”教育与思想政治课在教学内容上的高度契合性,主动构建“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体系,在发挥“四史”的育人作用之时,更好助力思想政治课提质增效。

首先是在教学目标上。“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要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升学生政治素养为目的,结合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5]56-59要求,认真分析教学重点难点,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层次性教学目标,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其次是在教学内容上。“四史”教育在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时应坚持以教材内容为主,对与教学内容相契合的“四史”资源进行深入挖掘,以充实教学内容。再次是在教学方法上。思想政治课教师要牢牢把握思想政治课作为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定位,采取议题式、辩论式、探究式等有助于发挥好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教师教学的主导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中深化对“四史”内容的理解,从而提升抵制错误思潮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最后是在教学反思上。对“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反思要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史”教育重要论述和讲话精神以及与思想政治课相关文件要求,通过观察学生日常行为表现和各种灵活的测验对教育效果进行检查,及时总结好“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经验,提高“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质量。

(四)加强团队开展协同攻关是重要保障

推进“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并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完成的,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挑战,若仅是依靠思想政治课教师个人是难以有效解决的。因此,要解决好这些困难和问题,提升“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质量,加强团队协同攻关是持续推进“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制度化、常态化的重要保障。

加强团队协同攻关时应结合自身实际与优势,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总体上可以包括三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建立专家指导制度。应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一体化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建立地方高校与普通高中就“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专家指导制度,通过定期组织思想政治课教师与高校专家进行教学研讨交流,解答“四史”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困惑,从而提升“四史”教育融入教学的能力。二是加强集体备课攻关。“强化中考、高考、研究生招生考试对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指挥棒作用”[14]是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改革创新的重要趋势。应注重通过集体备课,加强对历年高考题中涉及“四史”内容的命题特点的分析研究,把握好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教学要求,梳理教学重难点,进而提高“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三是建立“四史”资源开发团队。可以探索建立以思想政治课名师为核心骨干,以优秀思想政治课教师和优秀历史课教师为主要成员的地方“四史”资源开发团队,在高校专家的指导下挖掘和梳理地方“四史”资源,分门别类地建立起“四史”教育资源库,为推动“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优质而丰富的资源保障。

总之,推动“四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充满挑战性的工作,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要有饱满的热情,更要有高度的政治自觉。要善于从政治的高度认识到“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意义,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紧密结合思想政治课程体系内容,充分用好“四史”丰富资源做好“四个讲清楚”的工作,高质量完成“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与此同时,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四史”育人能力,解答好学生的各种困惑,从而引导好学生主动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猜你喜欢
四史政治课政治
新时代高校开展“四史”育人的理论与实践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让“四史”教育在中小学落地生根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美育优化探析
高中政治课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教学策略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