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赣南苏区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实现

2022-11-21 13:16廖星福肖萍
现代交际 2022年6期
关键词:赣南苏区红色

□廖星福 肖萍

(武汉理工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70)

赣南苏区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导向,促进赣南苏区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发展,加快赣南苏区红色文化资源的整合创新,是当前赣南苏区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实施的必然要求。本文从赣南苏区红色文化资源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价值着手,分析赣南苏区红色文化资源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传承面临的现实困境,从而提出扩大当地红色文化资源与产业的融合力度、密切当地红色文化与群众的联系、强化当地红色遗址遗迹的保护、提升当地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水平的具体实现路径,以更好地助力赣南苏区发展。

一、相关概念解读

(一)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乡村未来发展的蓝图,是立足于我国乡村实际、推动乡村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在美丽乡村和新农村建设等政策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入全新发展阶段实际,对我国乡村地域发展做出的重要调整。依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生态宜居、产业兴旺、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活富裕”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充分显示了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性。

(二)红色文化资源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国特有的精神文化产品。其主要表现为三种状态:在物质层面表现为革命战争年代留存下来的具体实物,是非常具象的表现形式,如革命根据地遗址、烈士陵园、烈士遗物、各种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等。在精神层面主要指在革命战争影响下产生的红色精神、良好的作风和优秀的品质等,如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等。制度层面则主要是党在各个时期制定的各种路线方针政策以及理论纲领等,涵盖政治、经济、法律、民生等多个领域。农村是红色文化生长的沃土,是党开展革命斗争的最早区域之一,具有悠久的红色历史。红色文化对于赣南苏区而言,是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宝贵资源和财富,是在新时代振兴乡村的源头活水。[1]

(三)赣南苏区红色文化资源概述

赣南苏区是原中央苏区在江西南部区域苏维埃政权的简称,由江西第二大城市地级市赣州下辖的3区13县2县级市组成,其总面积达39379.64平方千米。[2]在大革命时期,赣南就建立了中共党组织,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工农运动。1929年,毛泽东、朱德等率军挺进赣南,走上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长达十余年的革命运动,为赣南留下了灿若繁星的红色文化资源。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如瑞金市的沙洲坝革命旧址群、宁都县的宁都会议旧址、石城县的红四军军部旧址、章贡区的潭口农民暴动旧址等。还有十多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瑞金红井、瑞金革命烈士纪念馆、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中华苏维埃纪念园等。[3]二是精神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苏区精神。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赣南苏区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4]此外,赣南苏区还大力实施红色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创作了《八子参军》《快乐标兵》《永远的歌谣》等一大批红色文艺精品。其中,《一个人的长征》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5]

二、赣南苏区红色文化资源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价值

赣南苏区红色文化资源种类多样,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见证着赣南从落后到强大的变迁,具有丰富的价值。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赣南苏区红色文化资源能够在乡村产业发展、乡风文明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提供极大的助力。

(一)带动乡村产业多样化发展

基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乡村振兴背景下对赣南苏区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创新传承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赣南苏区红色文化资源能够为当地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小觑。一方面,当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能够促进红色旅游业的发展。如赣州已经是全国12大重点旅游区、37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有著名的长征第一山、兴国将军馆、苏维埃政府大礼堂旧址等。借助这些红色旅游资源,有助于壮大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延伸乡村经济发展的产业链条。同时,红色文化资源与旅游业的结合,在宣传红色文化的同时也带动了地区餐饮、住宿业、交通业的发展,为当地产业多样化发展注入活力。另一方面,赣南红色文化资源还和当地的文创产品、手工艺品结合,在这些工艺品中增添红色文化元素,通过现代化的设计方式,让人们在了解当地红色文化的同时增加购买欲,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带动乡村产业的多样化发展。

(二)推动乡村乡风文明建设

乡村振兴包括方方面面,乡风文明建设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赣南苏区既注重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又注重挖掘这些文化背后的价值。如瑞金市的红井街就借助“文化+商业”的互动性,引导群众参与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形成物质与精神相匹配发展的生态维度,让瑞金市的优秀红色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和发展,促进当地的乡风文明建设。其次,创作饱含红色文化元素的文艺作品。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的巡演活动,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深的震撼,让村民记住和传承了优秀革命传统。借助这些优秀的文艺作品,让红色文化深入村民生活,促使乡村振兴背景下赣南苏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最后,重视农村红色文化平台的建设。以红井为主线,沙洲坝村梳理村情村史,在当地设立了红色大讲堂、村史馆、红色驿站等红色教育阵地,在当地营造了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对当地乡风文明的建设作用可见一斑。[6]

(三)促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赣南苏区的建设,不仅要看重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更要注重良好生态环境的建设,创造村民满意的农村生活环境。当前,赣南苏区立足于地方发展实际,在坚持绿色发展的核心理念基础上,遵循农村生态发展规律,不断寻找适宜农村的新生活方式,同时在当地进行农村生态价值意识教育,以求更高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加速推进适宜居住的绿色农村建设。赣南苏区四季分明,地形多变,全境森林覆盖率达到76.2%,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富有特色的赣南山水,自然环境优越。[7]应借助现有红色文化资源和地域绿色资源相结合,促进当地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让村民感受自然,放松自我,在放松状态中开展革命传统精神教育,接受苏区红色文化润物细无声的陶冶。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赣南苏区红色文化资源传承面临的现实困境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下,赣南苏区红色文化的创新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红色文化的传播得到了长足发展。然而,部分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还存在一些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现实问题,具体表现为红色文化与当地商业发展模式不兼容、红色文化与当地群众联系不紧密、红色文化在当地的保护不充分、红色文化在当地的宣传教育不足等。

(一)红色文化与当地商业发展模式不兼容

作为革命时期的大后方,赣南苏区有着特殊的、偏僻的地理位置,这也是其经济发展落后、各种信息交流渠道较为闭塞的主要原因。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赣南苏区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一条主线。但由于目前实践时间较短,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一方面,当地的红色文化旅游项目缺乏地域特色,仍旧采用单一的观光旅游模式,对当地红色文物、红色旅游路线的内在联系挖掘不深,没有形成独具赣南特色的红色旅游品牌优势,忽视了当下红色文化与商业化发展结合带动经济进步的事实。另一方面,赣南苏区拥有非常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但对外传播方式大多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宣传手段单一,红色文化的呈现范围小,并没有充分考虑到整个文化产业的网络平台建设,互联网红色旅游及由此产生的当地农产品、文创产品、红色文化纪念品并没有给经济发展带来大的助益,进而导致红色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大幅降低,红色文化资源与当地商业发展模式的融合仍需进一步的探索。

(二)红色文化与当地群众联系不紧密

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有着积极向上的思想内涵、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深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8]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赣南苏区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价值、时代意义已经越来越深入苏区人民的心中,成为促进赣南苏区建设的重要文化精神力量。但在这个过程中,红色文化传承与当地群众之间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赣南苏区经济较为落后,当地更为重视经济上的追求,在物质条件没有满足的情况下对精神享受没有更多的要求,这也就导致苏区人民对本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了解没有那么深刻,红色文化的引领作用没有得到有效体现。另一方面,红色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文化资源,在推动苏区红色文化实践平台建设工作中能发挥一定的成效,但当前苏区部分村镇尚未充分建立村民作用发挥平台,也未利用红色文化的影响力来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相关红色文化实践,农村群众的红色文化实践平台不足,红色文化资源与当地群众的联系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三)红色文化在当地的保护不充分

赣南苏区部分地区地处偏远山区,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同时这些地方又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当地在红色文化资源保护问题上依然存在一些不足。首先,保护意识不强。部分群众认为红色文化资源年代久远,再花费时间、精力、物力、财力对其进行保护修缮已经没有必要。其次,保护对象不明确。赣南苏区红色文化资源涵盖范围非常广,包括物质、精神、制度形态的各类资源,保护难度相对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当地政府在明确要保护的对象方面存在一定模糊区域,导致部分红色文化资源没有得到有效保护。最后,保护经费不足。当地保护经费以国家拨付、企业团体赞助、旅游门票及当地群众捐助为主。由于经济、地域等原因,保护经费存在不足问题与其对赣南苏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区域整合不到位存在一定关系,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存在一定困难。

(四)红色文化在当地的宣传教育不足

宣传是红色文化资源传承与弘扬的重要手段,好的宣传方式可以让红色文化走出乡村,走向世界。当前,赣南苏区在红色文化的宣传方面还存在如下问题:一方面,对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的特色优势宣传力度不够。赣南苏区既有丰富的纪念性景观,又有多彩的革命文物,更有独具特色的苏区精神等特色红色资源。但是当地在对外宣传时,没有将这些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只是借助新闻、广告等进行单独宣传,没有给人留下有特色的丰富印象,各资源之间缺乏有效联动。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红色文化资源面临消失的危险。这种情况下,如没有借助书籍、文艺作品、舞蹈剧等鲜活的方式对其进行宣传,让红色文化资源借助更多的载体得以传承,其深刻的历史意义、时代价值也就无法得到传承。此外,学校的宣传教育也是重要的方面,赣南苏区学校众多,但是各校之间对红色文化的传播缺乏有效沟通联合,只是学校单独开设相关学习课程,缺乏相应的课程教材,宣传效果并没有得到有效体现。

四、乡村振兴背景下赣南苏区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的优化路径

赣南苏区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的价值和理念,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赣南苏区部分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传承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扩大当地红色文化资源与产业的融合力度、密切当地红色文化与群众的联系、强化当地红色遗址遗迹的保护、提升当地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水平等路径,深入广泛地扩大对赣南苏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创新传承,不断提升乡村振兴战略在当地的实施效力。

(一)加大当地红色文化资源与产业的融合力度

1.打造赣南红色旅游特色名片

赣南苏区红色资源丰富多样,打造具有特色的旅游名片,对当地经济发展大有裨益。一方面,整合赣南苏区红色旅游资源,探寻多元发展路径,将其与当地的客家文化、宋城文化充分结合,深化红色旅游内核,让游客以参与式、体验式的方式留下深刻的旅游记忆。另一方面,拓展红色旅游的外延,在以当地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吸引游客的同时,加大对餐饮业、住宿业、运输业的投入,形成红色旅游一条龙服务,以服务水平上升会反哺旅游业,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应积极打造赣南红色旅游特色名片,让广大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体悟红色文化,促进乡村振兴背景下红色文化的传承。

2.形成“互联网+”的文创产品销售模式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借助互联网数字技术对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传承、传播,是发展红色文化的新途径。红色文化创意产品是将红色文化元素依附在一些产品上,让红色文化呈现直观的状态。一方面,赣南苏区可以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些含有当地红色文化元素的旅游产品、纪念品等,游客在游览之余也可以参加一些创意产品的设计,体验红色旅游的趣味性和观赏性,让红色文化资源借助更直观的形式表现其精神内涵,并将此以视频的形式进行广泛宣传,以拓展互联网销售模式下红色文创产品的销售产量。[9]另一方面,在互联网购物销售平台大发展的情况下,当地可以借助红色文化网站、抖音、淘宝等渠道,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搜索到富有赣南特色的文创产品,进一步延展红色文化发展的产业链,以多样的形式促进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的发展传承。

(二)密切当地红色文化与群众的联系

1.与时俱进,满足群众精神需求

赣南苏区红色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外界了解当地的一张特色名片,当地的文化建设必须成为宣传政策、人民幸福的有力武器。因此,在促进经济大力发展的同时,赣南苏区需要寻求红色文化与人民群众更高的适配度。如形成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建设理念,发挥政府在红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积极探索当地群众的文化心理需求,营造人民群众乐于接受的红色文化传播形式,通过建设红色影院、红色文艺展览等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此外,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赣南苏区要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和红色文化资源的融合,进一步增强红色文化的亲和力,促使群众树立正确的红色文化价值观,也不失为拉近红色文化与当地群众联系的有利渠道。

2.促进乡镇红色文化实践平台的建设

红色文化资源是赣南苏区的一大特色,应将其充分利用起来,以促进当地乡镇红色文化设施的建设。首先,加强乡镇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在乡镇图书馆、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室、农家书屋等地方充分加入红色文化元素,为赣南苏区人民了解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创造更好的条件。其次,可以通过举办红色文化下乡、红色文化培训班、红色文化讲座等活动拉近红色文化与当地群众的联系,加快促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让红色文化遗址遗迹火起来,深入群众内心。最后,建设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如寻乌县文峰乡双坪村为加强当地精神文明建设和基层宣传思想工作,积极打造了400多个“固定+流动”的两类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全覆盖,积极促进了当地的红色文化实践步伐。[5]

(三)强化当地红色遗址遗迹的保护

1.增强保护意识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赣南苏区的红色文化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商业化的发展必然会给红色文化造成一定的冲击,如何在这种冲击之下使群众保持较好的文化保护意识,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切入。首先,当地政府和文物保护部门要充分行使保护权力,借助政策法规对红色文化行使保护权。其次,当地群众要有红色文化保护义务,在看到损毁破坏红色遗迹遗址的行为,要及时给予制止。最后,拥有厚重底蕴的红色文化给人们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吸引力,游客应遵守文明公约,有保护意识。面对历经磨难留存下来的红色文化资源,每个人都应该付诸行动,身体力行地保护好、传承好它,让红色文化流传百世。

2.整合并明确保护对象

赣南苏区总面积达39379.64平方千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根据地在这里创建,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从这里出发,无数革命先辈在赣南生活过、战斗过。[10]在这里,有丰富的纪念性景观,如一苏大旧址、红井、长征第一渡等;有丰富的文物资源,如苏区时期红军草鞋、挎包、自制手榴弹等;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赣南大地上历经艰辛,以自身血肉凝聚的精神成果——苏区精神;有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和宋城文化;有《八子参军》等感人的红色故事。赣南苏区红色文化资源底蕴深厚,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实现其创新传承,需要政府、民众加大对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整合收集的步伐,并在此基础上明确需要保护、修缮和维护的具体资源,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保护,出台具体保护维护措施,让这些历史印记不至于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并不冲突,寻找二者融合发展的交汇点,是当前开发和保护红色文化资源的重中之重。

(四)提升当地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水平

1.借助多种形式进行宣传

赣南苏区幅员辽阔,红色文化资源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数量丰富。借助多种宣传方式将红色文化资源传播出去,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现赣南苏区发展的内在要义。一方面,大数据时代,在红色文化的推广过程中必须借助互联网优势,在将红色文化存储进网络的同时,通过电视、广告、微博、抖音等平台传播发扬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赣南苏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调动当地群众对宣传红色文化的热情。当地村民是赣南苏区红色文化资源最好的推介官,要采取奖励、鼓励、表彰等多样的方式,推动群众对红色文化的大力宣传,激发当地群众对红色文化的激情和活力,为红色文化在乡村的振兴中植入源源不断的人力支持。

2.积极拓展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不仅是行走的思政课,更是红色文化的传承棒。通过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可以让人在红色实践中触摸历史,在感悟历史中汲取力量。依托赣南苏区的红色文化资源拓展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让更多人在实践中了解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和意蕴所在,是当前宣传红色文化的有利途径。一方面,赣南高校应积极组织红色教育活动,加快推进红色乡土教材、红色歌曲进课堂的步伐,如江西理工大学连续四十余年举办“一二九”大合唱,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同时常态化开展“红色故事会”“诵读红色家书”系列活动,激励广大师生借助红色文化立心铸魂。[11]另一方面,各大景区要积极创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深入挖掘景区红色内涵,创新红色文化体验感,依托资源特色,积极开展各类红色文化活动,如依托红井革命旧址群等丰富的革命文物,瑞金开展了以“上一堂红色教育课,读一本红色书籍,看一台红色节目”等“九个一”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文化育新人”教育实践活动,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6]

五、结语

赣南苏区红色文化资源内容丰富、含义深远,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值得代代相传。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赣南苏区红色文化的传承面临新的挑战,只有将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融合,才能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形成二者的良性循环格局。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情怀,在新的时代特征下,仍旧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赣南苏区红色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苏区的故事
陈毅诗记赣南游击战
苏区精神
红色在哪里?
Review on Processability Theory in China
国画作品《四季》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追忆红色浪漫
迎头痛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