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2022-11-23 01:07张美玲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18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体育课程

张美玲

(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 广西南宁 530022)

现代化素质教育希望可以通过学校课程的有效教学,促进学生更健康全面的发展。而初中体育课程教学能够起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在校学生身体素质最主要的途径之一。但是,现阶段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这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严重制约了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阻碍了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稳定提高。所以,现在很对学校就体育这一门课程进行了新的探索和研究,作为体育任课教师的广大教育工作者也在积极地思考,如何才能正确、合理、科学地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推动初中体育教学的科学发展。

一、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就目前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来看,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并不高,这种问题具体表现为教师虽然用心教学,学生也认真听课了,但是学生的学习效率却并没有较为明显的提高,学习的质量也得不到有效保证[1]。综合来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既有可能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或清晰、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教学方法缺乏创新,也有可能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出现了偏差,或是教师没有很好地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教学相结合,从而导致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缺少活力,从而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兴致。一旦学生对上体育课不再抱有期待,或是彻底丧失了对体育的学习兴趣,那么教师会很难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长期下去,非常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和学生更具个性化的发展。体育课堂本来就是学生充分展现自己活力的学习阵地,但是现阶段如果不解决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便不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体育和进行体育锻炼的乐趣。所以,如何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之下,找出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各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探究,以初中体育教学策略的创新与改良,更大程度上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体育课堂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关键。

二、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现存的问题

1.体育课程教学缺乏均衡发展

虽然现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国家现代化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根本目标,作为唯一可以明确体现出德智体美劳中“体”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既是初中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奠定学生最基本学习前提的主要途径。但是,由于升学考试仍然是唯一且几乎不可能被取代的人才筛选方式,部分初中体育教师由于深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最关注和看中的仍然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而在实际教学中过于重视体育考试科目的教学,时常督促学生进行练习,从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教学,导致现阶段的初中体育教学缺乏均衡发展[2]。而且,这种想法不仅仅存在于教师圈,甚至有很多学校领导和学生家长都是只在乎学生体育考试项目的成绩,从来不在乎也不关心体育这一门课程均衡发展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和促进作用。这就导致体育教学无法完全发挥出锻炼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意识和方式,保障学生身体健康的作用。长期来看,这种只专注于体育中考开始科目的教学,是不符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战略的。

2.教学模式一成不变,教学方法单一枯燥

其实,一直以来,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教学方法都没有什么明显的改变,照样是上课先做热身之后,教师讲解接下来要学习的体育项目,然后教师进行演示,最后让学生拿上体育用品自行练习。这种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要求和流程会讲解得比较简略,教师对于动作传授和示范也会稍显草率,而且站在烈日下并排着的学生也不见得会认真听教师讲解,并充分理解和记住所有的动作和知识要点。而且,最重要的是,这种教学模式和方法会让学生感觉敷衍和单调,不仅短时间内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降低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制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其次,由于学生之间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性,教师这种没有任何针对性的集中式教学,非常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进而无法做到充分掌握教师所教的课堂内容。如果教师不能打破这种教学方式,老是为了省事或是单纯地完成教学任务一直选择这种教学方式开展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只会让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当中,一味麻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灌溉和教学指令,不仅会让学生更加不理解相关的体育理论知识,进而导致学生不再愿意配合教师,最终阻碍教学活动的顺利有效开展,而且会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厌学情绪,只想以上体育课的名义进行玩乐,却并不想上真正意义上的体育课[3]。

3.体育活动存在不确定性,会存在一定的意外伤害

体育课程的教学不同于文化课教学,学生们通常需要在户外进行学习活动,而且体育活动本来就会存在不确定性,学生很有可能在户外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发生一些意外事故,从而导致学生的人身安全得不到确切的保证。而一旦学生在学校里遭受一些意外,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师和学校领导必然要承担一定的责任,甚至可能受到学生家长的严重谴责。所以,很多学校为了减少或者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会将一些存在潜在安全风险的体育项目进行剔除,进而导致初中体育课程的内容会相对而言的浅薄、单调、枯燥一些,会在很大程度上使教学活动受到限制和制约。

三、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

1.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让体育课程教学更均衡

目前,很多学校和教师都会第一时间考虑升学率的问题,并对学生反复强调中考体育的重要性,让学生单一专注地去训练中考体育的考试科目。这种教学观念其实不正确的,学生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很容易产生错误的学习观念,一门心思想要取得好成绩,从而忘记在体育学习的过程放松心情去体会运动带来的美好体验,是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这种不正确的教学观念,不仅会忽视学生更全方位的健康成长和能力发展,更重要的是会间接影响学生,让学生养成一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长期来看,对学生来说是百害而无一利。要知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素质如何进行长期有效学习,所以初中体育教师一定要先从自身开始,树立一个正确的教学观念,更重视初中体育教学的均衡发展,不要过于追求学生体育科目考试的满分率,并通过自身带动和影响其他教师和学校领导共同关注和认同这一点,才能让体育课程教学中这种不好的现象从根本上进行扭转。

所以,初中体育教师可以引入素质教育理念开展课程教学,结合学生实际的体育学习需求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整合可用的教学资源,严格按照教育改革的实际要求调整现阶段的教学工作安排。同时,在面对一些主科教师想要占用自己体育课,或是学校领导提议只专注体育中考科目的教学时,态度友好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坚决捍卫属于学生的体育课,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和教学发展的均衡性,对学校领带和其他教师进行一再强调,帮助除自己之外的人进一步认识到丰富多彩的体育锻炼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另外,初中体育教师一定要对学校提出体育教学的切实需求,让学校可以时刻看到体育课程教学的不断发展,一旦有合适的机会就跟学生申请更多体育教学方面的资金和人才投入。让体育课程教学活动开展的硬件设施首先过关,才能不造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种尴尬的现象,在后续的教学中通过有效地利用这些资金和人才,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打破原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际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其实与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式有着最直接的影响,不正确或是不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还会引发其他的不良影响,如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或厌学情绪的产生。所以,初中体育教师一定要打破原有传统的教学方式,结合现阶段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改良创新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方法,打造一个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高效课堂,拒绝单调、枯燥和乏味让初中体育教学重新焕发生机,从而在更大程度上,保证每一位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学生都能够被吸引,并在这种吸引中对体育学习产生新的兴趣和热情,逐渐喜欢上体育课、喜欢上运动时的畅快淋漓和运动过后的身心放松,帮助学生更好地舒缓情绪,有利于学生后续更专注更高效的学习。

例如,因为天气原因体育课不得不转战室内时,教师就需要给学生讲解一些理论性的知识,而讲解的内容不外乎于体育概念、体育动作技巧,以及相关的体育事件,通过这些理论知识的讲解可以奠定学生的体育学习基础,引导学生更积极地参加体育实践活动。但是,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能采取“满堂灌”等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以免学生因为枯燥的讲解内容和无趣的教学方式而昏昏欲睡,到头来什么都没有学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自然就不能得到提高。因此,教师在一开始的课堂导入环节,可以充分利用教室里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我国国庆节在北京举行的阅兵仪式视频,以视频中为威严壮观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的眼球,在学生好奇的提问为什么视频中的军队可以走得如此的整齐划一,像粘贴复制一样时,引出课堂教学的内容“队列队形练习”。之后,切换屏幕将立定和跑步要领的展示动图展示出来进行讲解,期间对以上动作进行反复的演示,并引导学生站起来在自己的座位旁边进行练习,自己则从旁进行指导。教师先以多媒体教学方式进行课堂导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之后通过后续直观生动的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当场进行练习并立马给予学生指导,纠正学生动作上的错误。既可以让学生专注集中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更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又能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进而有效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实施更科学的分层教学

一千个人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个班级中也有几十位成长环境、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都不相同的学生。教师想要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不能为了省事、图方便选择过于统一集中的教学方式。而是需要关注和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通过多方面的途径和渠道尽量地了解和掌握自己所带班级学生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实施更具科学性的分层教学,使学生可以得到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指导,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

例如,“篮球”这一项运动的教学,教师就需要将男生和女生所需要练习的内容划分开来,因为男生普遍具备一些打篮球的基础和一定的篮球知识储备,但是女生就不一样了,可能一个班级中喜欢打篮球的女生寥寥无几。所以,自然而然,女生的篮球知识是匮乏的,篮球基础也是极为薄弱的,更不用说具备什么技术能力了。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让班级中的女生先主要练习运球和投球这种最基本的运动,同时教师还需要对这部分学生加强指导,让她们可以尽快通过练习和教师指导掌握运球和投球的技巧。而针对有篮球基础的男生,教师可以让他们进行更有创造性的学习,如组织这部分学生分队进行对抗赛,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篮球实战技能,又能培养学生对篮球的兴趣,从而有效提升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

4.运用游戏教学的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

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有兴趣主动进行学习,一旦学生学习的兴趣得不到激发,就很难让学生专注且投入地进入到后续的学习当中,那么在学生都不积极配合的情况下,对于教师来说,就毫无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可能性。所以,初中体育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适当运用游戏教学的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课堂从单调枯燥变得更生动有趣,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必须建立在教师充分重视体育课程和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初中学生实际的体育学习情况,针对教学中现存的问题,对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改良和创新,制定出更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开展体育教学活动,进而优化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使学生可以得到更科学、全面、具体的教学指导,促进学生体育知识能力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进一步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体育课程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