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

2022-11-23 10:47
教学与研究 2022年8期
关键词:时代精神民族精神

丁 峰

(湖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6)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与法治》

对应章节:专题六 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思”、课中“学”、课后“动”的教学路径实现混合式教学的融合,打造“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2.从青春视角解读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明晰传承精神基因的重要性,明确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要素,并结合丰富案例进行“四史”教育,使学生的认知能力、思辨能力强起来。

3.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对模范的崇敬之情、对人民的大爱之情、对自己国家的奉献之情,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的认同意识和价值共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在学生分享中深化内涵阐释,着重解答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

2.在理论讲解中回应现实关切,着重解决中国精神的实践样态。

3.在古今对照中回应当下痛点,着重解决中国精神的核心问题。

教学资源与主要教学方法:

运用多种教学资源,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需求差异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效实现教学过程的互动性。综合运用问题导向法、理论讲授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

环节一、新课导入

结合线上课程学习内容、进行互动提问,“最让你钦佩的202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分析学生回答中涉及的感人故事、优秀事迹,得出虽然他们来自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岗位,但他们的勇敢无畏、无私奉献都彰显着同一种精神——中国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1)《思想道德与法治》编写组:《思想道德与法治》,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第68页。

环节二、线上作业展示

一、抗疫群像彰显伟大抗疫精神

结合观看2020年《感动中国》颁奖典礼的特别环节致敬全民抗疫的14亿多中国人,得出在这次大考中,人民子弟兵勇担“冲锋号令”,“白衣天使们”坚守抗疫一线,基层工作者们奔走街头巷尾,志愿服务者们乐于暖心守望,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风雨同舟、众志成城,生动地诠释了伟大抗疫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能够经历无数灾厄仍不断发展壮大,从来都不是因为有救世主,而是因为在大灾大难前有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挺身而出、慷慨前行!”(2)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20年第20期。通过视频“相信年轻的力量”从青春视角凝聚青春共识、汇聚磅礴力量。

【理论阐释】

伟大抗疫精神就是: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短短的二十个字,表达了初心和使命,联结了家国和人类。

“伟大抗疫精神,是支撑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英勇抗击疫情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和党的优良精神传统在新时代的新发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抗击疫情这一特殊战斗中的践行和彰显,是当代中国人民精神风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优势的直接体现,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3)沈壮海、刘水静:《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光明日报》2020年9月11日。

二、航天征途抒写伟大梦想精神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发射圆满成功之际,《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名为《跨越时空的同一天》的文章,引发网友热议。三张同一天的号外记录着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的奋进前行。通过视频“中国航天高燃时刻”感受中国航天事业是靠一代代航天人的梦想坚持攻下来的,是靠全国100多个行业、3 000多个单位、几十万科技大军风餐露宿、废寝忘食走出来的,也让我们深深铭记住了,时代新人要以兴邦为己任,才能不负时代韶华。中国航天从无到有,可以感受到伟大的创造精神;从中国航天由弱到强,可以感受到伟大的奋斗精神;从中国航天由一到众,可以感受到伟大的团结精神;还有中国航天从古到今,感受到了航天人满满的伟大梦想精神。

【理论阐释】

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基因,汲取时代的丰厚精神滋养,是对中国精神内涵的系统阐释。(4)《思想道德与法治》编写组:《思想道德与法治》,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第70页。

回望党的百年征途,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迎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据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不完全统计,党在不同时期培育、形成的革命精神有90多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论及的革命精神有40多种,阐述过内涵的有20多种。(5)袁国柱:《看万山红遍: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21年,第1页。党的百年征程铸就了长征精神、大庆精神、抗疫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精神,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毋庸置疑,中国共产党就是中国精神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历史源头,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开篇。

伟大建党精神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其中,“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属于思想层面的内容,是建党精神的灵魂;“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属于政治层面的内容,是建党精神的根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 属于精神层面的内容,是建党精神的核心要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属于道德层面的内容,是建党精神的底线。概括地说,伟大建党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在建党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责任担当、精神风貌、崇高情怀的概括和凝练,鲜明地展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是中国共产党存在、发展的灵魂和旗帜,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的精神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一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6)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9页。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精神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中国共产党人所展现出来的崇高精神风范和伟大品格,已经深深融入国家、民族和人民的血脉之中,极大丰富了中国精神的内涵,凝聚起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三、角色扮演

(一)与张桂梅的心心相印

结合师范院校特色,进行职业选择的模拟对话。

(二)与黄文秀的时空对话

结合黄文秀生前的《扶贫从“新手”到“熟路”》一文,进行情景模拟。

用“3S”来总结中国精神在她们身上展现的青春作用,就是Source、Spirit、Significant,即通过追根溯源(Source)了解脱贫攻坚事业中模范人物的事迹,来感悟伟大的中国精神如何为青年注入坚定信念,描绘青春色彩;通过精神跃迁(Spirit)了解模范人物的成长轨迹,来感悟伟大的中国精神如何为青年提供奋进动力,激扬青春力量;通过了解重大意义(Significant)来感悟中国精神如何指导人生实践,照亮青春理想。她们用信念之光、精神之力指引着更多青年人奔赴脱贫攻坚的一线、支援乡村振兴的前沿;她们用亲身躬行和生命奉献诠释了中国精神的价值追求和现实意义。

【理论阐释】

正如“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7)习近平:《党的伟大精神永远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求是》2021年第17期。中国精神是区分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文化标识和精神符号,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汇流,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梁启超先生在《释新民之义》一文中指出:“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上至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祖父传之,子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乃成”(8)李华兴、吴嘉勋编:《梁启超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11页。。然而,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奋斗,是中国精神的生命力所在。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建功立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变为现实。

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矛盾和问题逐步显现,人们思想活跃,利益诉求多样,道德水准和物质生活水平之间失衡,理想信念问题凸显,在精神生活领域存在着各种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弘扬中国精神,发挥精神价值。正所谓,中国精神是社会正能量的源泉,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支柱。

环节三、答疑解惑

一、知晓精神含义与提升精神境界的差距

(一)解答学生疑惑

能够在理论层面理解民族精神的含义,但在实际生活中,总觉得太遥远。比如,梦想一直是当老师,曾经也想去支援乡村教育,但考虑到环境艰苦、收入微薄等现实问题的时候,反思普通人需不需要这样高的境界。

(二)“情景问题链”互动

【案例】“两弹元勋”——邓稼先

【问题1】从美国的名校获得博士学位后,导师以优厚的待遇、“世界一流科学家”等理由挽留,你会怎么选择?

【问题2】如果你的另一半要去外地工作,但不告知工作内容、工作时长、甚至连何时可以回家都要保密,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办?

【问题3】如果因为你的努力让中国在这个领域拔地而起,提高了中国的话语权,你觉得你应该获得国家什么样的物质奖励?

【理论阐释】

也许,我们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孔子所说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不是每个人的读书都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但“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精神作为在实践过程中人脑产生的观念、思想上的成果,具有生成性,同时又具有极大的能动性,即通过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精神可以转化为物质。“精神变物质”反映了精神所蕴含的强大力量,这是人们关注精神、深入研究精神的重要动因。马克思对精神转化为物质的思想作过经典的论述:“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9页。正是因为精神具有强大的能动作用,所以人们都重视精神的作用,强调人是要有点精神的。一个人不能没有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如此。因为,这种“精神”是一种情怀、一种超越,是一种不甘平庸、不甘屈服、不甘落后、不甘得过且过的血性和品格。

二、学习精神样态与践行精神样态的矛盾

结合课前线上“学习任务”发布的问题:谈谈感触最深、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种“时代精神”,并反思自身或同辈群体践行时代精神的青春样态。大家讨论最热烈的就有“载人航天精神”。以“载人航天精神”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为例,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时代精神特质是否真正落实到了同学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中。

通过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到多样的精神风貌,更坚定了要领悟精神要义的重要性、提升精神境界的必要性。理解精神含义只是基础,要提升精神境界才是目标,要落实精神践行才是正道。然而,中国精神并不是一方小池,而是一片大海,正因为它不断地吸收汇聚中国每一个时代的时代精神,方成其久远,所以学生们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要继承和发扬中国精神。

环节四、重点讲授——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必须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振奋起全民族的“精气神”。(10)《思想道德与法治》编写组:《思想道德与法治》,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第73页。

一、凝聚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一)凝聚中国力量,为复兴梦强心

放眼中外历史,大凡在世界历史上有较大影响的国家和民族,在发展和崛起的道路上,都会迸发出凝心聚力、影响深远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11)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9页。何以凝聚的关键就在于这一句“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高度就体现在能形成社会共识,能上升到家国层面的精神力量,它是各族人民共同培育的,由各族人民共同坚守的。这就是为什么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虽然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字、传统习俗,但各民族的交融也形成了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炎黄子孙的共同认可,正是这种精神标识,使各民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所以说,中国精神扎根在中华民族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之中,更沉淀于中国人民坚韧团结的热血壮志之中。

正如,14亿中国人民不分男女老幼都自觉投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正是因为千百年来根植在人民心中的坚韧团结的中国精神,才凝聚起了抗击疫情的14亿磅礴力量。就在国内抗击疫情取得战略性成果的时候,国外的疫情却愈演愈烈,部分西方媒体、政客抹黑中国、“甩锅”推责,而我们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第一时间向世卫组织分享病毒基因序列信息,发布数版诊疗和防控方案,向有关国家派出医疗专家等等。这不仅仅是“投桃报李”“和而不同”精神的传统厚植,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的生动实践。

坚韧团结、英勇战斗、舍生忘死的精神成就了共克时艰的信心之源、力量之本。然而,从长远看,这样的重大突发事件不会是最后一次,应对挑战、实现梦想更需要创新创造、向上向前的精神动力,为复兴梦赋能。

(二)激发创新创造,为复兴梦赋能

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回信时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12)2020年5月29日,习近平给袁隆平、钟南山、叶培建等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的回信。《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数据库》,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1728985,最后访问时间2022年4月24日。“‘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人类历史告诉我们,越是困难时刻,越要坚定信心。矛盾并不可怕,正是矛盾推动着人类社会进步。任何艰难曲折都不能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面对重重挑战,我们决不能丧失信心、犹疑退缩,而是要坚定信心、激流勇进。”(13)2022年4月21日,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以视频方式发表题为《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的主旨演讲。《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数据库》,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2405058,最后访问时间2022年4月24日。无论是峰顶测量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首次应用,还是疫情防控中的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应用,无不显示出征战高峰、战胜灾难,是科学技术不断向高精尖进发的过程,更是中国精神不断激发信心和动力的过程。

【视频】北斗星耀全球

【理论阐释】

马克思恩格斯在多部经典著作中强调,科技就是要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科学技术会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并最终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北斗卫星系统的建成,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安全感更有幸福感,因为,我们不仅仅是跟GPS告别,更是跟那个挨打的中国深深告别。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更接近实现复兴伟业的目标,然而,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严峻复杂的安全风险,复兴伟业的砥砺前行仍然需要中国精神的定力来把航。

(三)推进复兴伟业,为复兴梦定盘

【理论阐释】

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能够亦步亦趋走别人的道路实现自己的发展振兴,也没有一个民族会在心神不定、游移彷徨中成就自己的光荣和梦想。(14)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我们用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历史思维等来正确认识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是实现中国梦必须坚守的精神定力,这个在实践中走出的“真理”,既来源于对历史教训的总结又来源于对现实反思的剖析。

【案例】苏联解体

如果说,中国科技创新道路初见曙光,但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道路还任重道远。追梦就像登山一样,要不断瞄准新的制高点,勇于攀登、积极创新,只有坚持走自己的路,才能不为困难所倒,不为诱惑所动,不为干扰迷惑。

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才能守好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定力,才能更好地用青年能量、青春风貌助力世界梦。

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理论阐释】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在5000多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15)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维系着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自强不息、不懈奋斗。(16)《思想道德与法治》编写组:《思想道德与法治》,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第74、74、75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1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第58页。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体现在:

(一)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祖国的山川大地哺育了一代代子孙,我们在这里成长成才,感受祖国山河的辽阔与壮美。

【视频】美丽的中国

爱祖国的大好河山除了体现在对自然资源、自然风光的喜爱,也体现在对祖国安全和领土主权的捍卫。

【案例】王继才夫妇守护小岛

(二)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每个人都与自己的骨肉同胞血脉相连、命运与共。对骨肉同胞的爱,反映的是对整个民族利益共同体的自觉认同(18)《〈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辅导用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辅导用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第102页。,体现在对祖国人民群众的热爱。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19)《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66页。马克思主义人民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推动力量。所以,对人民群众感情的深浅程度是检验对祖国忠诚与否的“试金石”。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只要我们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就可以获得无穷的力量,风雨无阻,奋勇向前。”(2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67页。

【案例】黄文秀

(三)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是涵养民族心理、民族个性、民族精神的摇篮,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爱祖国的灿烂文化,体现为对祖国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的认同和尊重、传承和发扬。(21)《思想道德与法治》编写组:《思想道德与法治》,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第75、75、76页。

【视频】我在故宫修文物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22)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数据库》,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1166249。最后访问时间2022年4月24日。所以,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既要读懂中国灿烂文化,更要继承和弘扬优秀的灿烂文化。

(四)爱自己的国家

国家是个体成长发展的基本屏障和坚实依托,个体与国家之间相互依存、密不可分,这也是最深刻的爱国理由。(23)《思想道德与法治》编写组:《思想道德与法治》,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第75、75、76页。爱国是具体的,离不开社会条件与时代背景的支撑,个体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进步紧密相关。《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24)《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2页。所以,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情感,更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感情。

三、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理论阐释】时代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体现民族特质并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社会风尚的总和。(25)《思想道德与法治》编写组:《思想道德与法治》,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第75、75、76页。

(一)以时代呼唤为指引,为青春导航

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今天,作为与新时代同行的一代人,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我们更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每当经历一些重大事件、重大任务,或面临重要关头、关键时刻,常常会孕育并诞生一种崇高而伟大的精神。这些精神都是时代的呼唤、事业的需要和人民的企盼,比如,从抗击“非典”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脱贫攻坚精神、北京冬奥会精神等等。

结合“载人航天精神”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联系如“游戏成瘾”事件,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正处在青春勃发的年纪,征途即便不都是星辰大海,但我们也要践行出时代精神最亮丽的青春样态,如果我们的吃苦、攻关、奉献是在“游戏”上,那我们的未来何在?民族复兴的未来何在?

(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为青春聚能

历史清晰地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世界上的大国、强国,都是依靠“改革创新”,相继实现了国家崛起,引领着人类文明火炬传承与发展。作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将西方近代文明和科学思想引入中国,成为近代中国开启民智和改革创新时代精神的源起。2001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曾亲自为《科学与爱国:严复思想新探》一书作序,对严复的思想给予了高度评价:“宛如巨石投入深潭死水,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时至今日,严复的科学与爱国思想仍不过时”(26)习近平:《科学与爱国——严复思想新探》,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页。。

我们既享受过创新创造带来的红利,也遭受过闭门造车带来的灾祸。我国古代在天文历法、数学、农学、医学、地理学等众多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近代以来,我国逐渐由领先变为落后,原因是什么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错失了多次科技和产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如果说,经验总结、教训反思能让我们明晰改革创新的重要性、必然性;那现实成就和问题导向更能让我们深知改革创新的必要性和可为性,唯有改革创新才符合时代进步发展潮流。

虽然我国科技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一些重要领域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但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产业还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军事、安全领域高技术方面同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27)2015年3月5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数据库》,http://cpc.people.com.cn/n1/2022/0301/c164113-32362486.html,最后访问时间2022年4月22日。虽然问题还很多、压力还很大,但值得欣慰的是我们的大学生也正成为中国创新创造的“隐形利器”。

【案例】北京理工大学“飞鹰”队,勇夺国际无人系统和人工智能领域的顶级赛事“穆罕默德·本·扎耶德国际挑战赛”冠军。

如果说,以时代需要为指引,青春坐标能在时代精神探索中坚如磐石;以改革创新为核心,青春能量能在时代精神积淀中砥砺前行;那以奋斗群像为榜样,青春礼赞将会在时代精神挥洒中如约而至。

(三)以奋斗群像为榜样,为青春礼赞

新时代呼唤新楷模,新楷模彰显新精神。一代人有一代人学习的榜样,一代榜样引领着一代人奋力前进。

20世纪10、20后的少年,兴学强国、慷慨救国,甚至用“牺牲”在中华民族深陷苦难之际,挽狂澜于既倒;30、40后的少年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50、60后的少年,迎着改革东风,书写发展新篇章;70、80后的少年正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一代代人的接续奋斗才有了我们现在新时代的美好光景。

在这次疫情大考中,无数的90后、00后主动迎接了考验,用汗水甚至用生命诠释着承诺。就像《后浪》中所赞誉的,你们“不再是忧伤、迷茫,而是善良、勇敢、无私、无所畏惧,是心里有火、眼里有光”,是真的可以承担这个时代所赋予你们的重任了。然而,从长远看,这样的重大突发事件不会是最后一次,应对未知挑战、实现复兴梦想还需要你们继续弘扬中国精神、激扬青春力量。

环节五、课堂总结

【理论总结】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内在统一于中国精神之中。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紧密关联,都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切民族精神都曾经是一定历史阶段中带动潮流、引领风尚、推动社会发展的时代精神。同时,一切时代精神都将随着历史的变迁逐步融入民族精神的长河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具体而言,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思想基础,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表现。民族精神只有具有时代性才有活力,时代精神本身就是这个时代最突出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辩证统一构成了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走过了漫漫五千多年的文明历程。回首党的百年征程,正因为传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正因为激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我们迎来了新时代走向复兴的万千气象。让我们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寄语:“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毫不畏惧面对一切艰难险阻,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用青春和汗水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2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336页。正所谓,“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环节六、思考拓展与推荐阅读

一、思考拓展

新时代的爱国主义,需要为规避世界大变局的风险而退回“自力更生”的封闭时代吗?需要为回击他者的敌视而与世界“断绝关系”“划清界限”,或者“针锋相对”“你死我活”吗?立足世界大变局时代的爱国主义,思考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思考在错综复杂的利益交织中,时代新人如何审慎地辨析风险,清醒地把握机遇,既维护与捍卫国家的尊严利益,又努力以开放的胸襟将中国经验贡献给世界?

二、推荐阅读

沈壮海:《让新时代中华民族的精神长城巍然屹立——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伟大抗疫精神的重要论述》,《文化软实力》2021年第1期。

沈壮海:《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伟大宣言》,《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年第12期。

马建青、钟尉今:《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伟大成就的重要秘诀》,《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3期。

猜你喜欢
时代精神民族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MINORITY REPORT
拿出精神
现代艺术的盛宴彰显“一带一路”时代精神
喜剧美学的知识考古与时代精神发微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