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耕厚植”到“成风化人”:小学语文教学中革命传统教育的渗透研究

2022-11-24 11:52
江苏教育研究 2022年28期
关键词:革命传统语文

贡 勋

革命传统教育是指使青少年继承和发扬无产阶级在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逐渐形成的各种宝贵精神、高尚品德、优良作风,也包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精神,是中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之一[1]。这些从百年党史中千淘万漉而来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吹沙见金的宝贵财富,必须持之以恒地坚持和发扬。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革命传统教育的与时俱进,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提出了许多富有创新性的建议。学者们鼓励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创新革命传统教育的形式与方法,展现革命传统教育的鲜活内容,将新时代的革命传统教育工作推上了崭新高度。小学语文教学要克服多重阻碍,积极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的认知,创新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革命传统教育的策略,实现从“深耕厚植”到“成风化人”的目标。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意义

革命传统文化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发挥着强大的支撑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革命传统教育意义深远。浓厚的革命气息能够促进学生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为奋进新时代、共筑中国梦提供强大的核心力量。

(一)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小学生的认知学习、道德发展、意志力形成等尚处于起步时期,最不稳定也最容易形成差异,在这样的关键时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耐心栽培。将革命传统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课程中,通过对革命传统的讲解,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与教育,理解革命先烈的谆谆教诲,意识到今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生发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强国之心,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有助于优化小学语文课程教育的内容,丰盈课程内涵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传承革命传统文化,目前小学语文课程内容包含了革命传统文化中的“人”“物”“事”“魂”四个方面,在内容编排上扩充了革命领袖、英雄人物、普通战士的感人事迹,赞扬了革命领袖伟大的人格风范,赞美了英雄人物和普通战士不屈的勇气和毅力,展现了他们赤诚的家国情怀和无畏的斗争精神[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革命传统教育,可以让学生体悟革命光辉传统的深刻含义,其中蕴含的“革命精神”“斗争精神”“家国情怀”等内容提升了学生的“文化自信”,丰盈了小学语文课程教育的内涵,增强了小学语文课程的整体效应,由此推进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有助于传承革命优良传统,形成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有责任和义务肩负起传承革命优良传统的重任。当代小学生的生活与那个战火纷飞的革命时代天悬地隔,由此小学生对革命传统文化难以理解,更谈不上认同或成为内心深处的一种信仰,这种现象让我们深刻意识到革命传统教育要向小学阶段延伸。正因为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渗透革命传统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认同革命传统,帮助他们把握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鲜艳的红领巾肩负起“革命传统文化传承者”这一光荣且艰巨的任务,由此推动全社会形成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3]。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革命传统教育的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立足学生和教材“深耕厚植”,找寻语言文字、思想价值的融合点,从多角度调动学生的认知与情感体验,进而落实语文要素,涵养家国情怀,锤炼意志品质,最终实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成风化人”的目标。

(一)丰富认知,深耕厚植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增加了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的数量,从原来的33篇增加到现在的41篇。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这41篇课文,将革命传统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融合。在教学过程中,要立足于学生和教材,在教学准备上下功夫,具体到生活细节中,落细落小落实。教师可以整合视频、动画、歌谣、PPT等资料,深度解读课文内容的历史背景、人物资料、事件缘由,丰富学生对当时环境的认知,明确每一篇革命传统教育课文的红色元素,由此在学生心中耕植爱国主义情怀。如《朱德的扁担》是二年级的一篇红色主题记叙文,教师可以深度挖掘史实资料并紧扣“扁担”展开教学,通过展示军事博物馆内珍藏至今的那根扁担导入新课,结合《国家记忆》中井冈山会师的视频资料回溯故事,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通过视频、图片、文字带来的综合体验,学生感受到这根扁担象征着革命领袖与战士同甘共苦的模范品质和以身作则的优良作风,对领袖的敬爱之情油然而生。

(二)创设情境,感受幸福

小学语文教师要努力克服革命传统教育的“时空”瓶颈,着重激发学生的“同理心”,由己及人,感同身受。情境的创设能够在学生和文本之间构筑一座无形的桥梁,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育手段将革命传统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支架让学生“穿越”时空,身临其境,在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自然流露内心的情感,由点到面去想象当时的艰苦条件、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领会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充分感受今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如何创设高效的教学情境?以《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的教学为例:第一,课前“回溯”,基于当年沙洲坝极度干旱缺水的实际情况,播放当地歌谣视频和歌曲《红井水》,让学生跨越时空,回到1933年的沙洲坝;第二,课堂“穿梭”,教师可以出示“老人挑水图”并讲述修井的感人故事,让学生体会乡亲们“挑水难又远”的辛苦,感受老区人民饮水思源的感恩之情[4]。

(三)涵养心性,锤炼意志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革命传统教育,能够让学生在荡气回肠的红色经典故事中润泽心灵,磨砺意志。具体而言,低年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激趣教学法,通过趣味的朗读方式带领学生品词析句,追寻领袖足迹,领略革命情怀;中高年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则可以通过以读促讲法和小组讨论法,在梳理、讨论、演绎、实践的过程中涵泳细节,从而走进革命人物的内心世界,浸润学生的心灵,磨炼坚强的意志品质。另外,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联系“抗疫精神”“航天精神”等,升华革命主题,让小学生感受和体会良好的道德风尚,在做好每一件小事的过程中培育和践行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让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抗日战争时期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距甚远,教师在教授《冀中的地道战》时引导学生梳理了许多问题——与内容理解相关的、与课文主旨相关的、与文章写法相关的,从众多问题中确定了最有价值的三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第一组同学结合第三、四自然段的内容讨论了不同地道的样式、构造和功能,回答了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说地道战是个‘奇迹’”。第二组同学结合第五、六、七自然段的内容,讨论了“如何利用地道作战”的问题。第三组同学则结合全文内容讨论了“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通过三组讨论和展示,同学们惊叹于地道战之奇,感受到冀中人民顽强的斗争精神,从内心钦佩冀中劳动人民的革命智慧。

(四)行动展示,成风化人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成风化人,关键在“人”。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抓住重要时间节点,举办红色主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动、丰富、多元的活动中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走访调查,再通过班级小组展示的方式进行信息筛选、分析讨论、情景再现,以积极展示树立鲜活的革命人物形象,以实际行动领悟革命传统文化。以南通的小学生为例,在烈士纪念日当天走进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围绕“常胜将军粟裕”开展红色主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前查找粟裕大将的生平事迹,搜集苏中七战七捷的信息资料。在活动中与纪念馆的革命史实资料进行一场“时空”对话,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用图画描绘作战情景,用文字捕捉人物细节,用对话展开故事情节,用表演重现珍贵历史,在积极行动中展示粟裕大将出色的指挥才能、高尚的人格品质、朴素的生活作风和伟大的革命理想,从中体会革命先烈顽强不屈、英勇拼搏的斗争精神。

革命传统教育任重而道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立足学生和教材,创设历史情境,积极展示行动,升华革命主题,实现文道统一,让革命传统教育成为小学语文教师育人的有效资源。

猜你喜欢
革命传统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中国的出行革命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颜色革命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