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下教师角色的变与不变

2022-11-24 12:19
山西青年 2022年4期
关键词:个性化人工智能生命

董 锴

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东 烟台 264025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2017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使用智能技术来促进人才培养和教学方法改革”以及“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教学、管理和资源建设”等,这明确了人工智能将再教育中有所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表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将进入新的时代,教师将要担负起新的使命。那么,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教师的地位是否会被替代?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中,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模拟人类活动的机器,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且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在法律领域,斯坦福大学设计了一款人工智能律师,使其跟二十个非常有经验的律师比赛看法律文档,结果机器以26秒的时间远远超过人类。在生活领域,南京某步行街出现了一台机器巡逻“警察”,能够实现全天24小时工作的状态。可见,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 AI)的开发和运用会极大影响着基础教育理念与实践的发展,会对教师产生巨大的冲击,会迫使教师角色进行转型。本文将从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特征为基点,设想智能机器人和教师共同在课堂教学中的场景,然后对比传统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发现在人机共教的课堂中教师角色的转变与不变。

二、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特征

长期以来,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影响教育的发展,自从多媒体的上市,教师的教学方式便增添了更多的趣味性,不再单纯地利用口头传授知识,学生可以在多媒体的帮助获取更多新鲜的内容,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如今,随着人工智能的出现,教育的技术、过程、方式等又将会经历前所未有的变化,学生也将会领略不一样的学习环境。

(一)教育治理智能化

教育的智能化是指在教育中,利用人工智能的各种智能设备使教学环节变得更加方便快捷,提高教学效率和减轻教师工作负担。吴永和提出以机器人为载体进行教学,他研究了“氪5号”教育机器人,让中小学学生在搭接的过程中完成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主要以讲授与模仿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方法。[1]余胜泉、闫志明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施智能评测工作,采用智能化批阅试卷,不仅避免了因教师眼部疲劳而出现批阅错误现象,而且能够高效准确的进行批阅。

(二)教育服务个性化

教育的个性化是指人工智能能够利用大数据诊断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然后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闫志明提出智能导师——它利用自身的语言处理和语音识别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实时跟踪、记录和分析,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为依据制定个人的学习计划。[2]畅肇沁等提出,一方面学校建立“网上学习平台”,让每个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接触到感兴趣的科目。另一方面,学校利用人工智能准确记录学生的成绩、实习、选课、参加社团活动、学习行为、学习方法和学习成果等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和数据的汇总和总结,形成一种全方位的成长记录。[3]魏雪峰提出了教育评测机器人的理念构想,主要是让学生在不改变书写习惯的情况下使用智能笔答题,然后自动上传答题内容并实现作业自动批改,在整个作业过程中记录和分析学生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自动生成供学生学习的报告,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解决。[4]

(三)教育过程的协同化

教育的协同化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和人工智能是协作的关系,双方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面对智能化的教学情境下,最好的方式则是人机协同,人工智能教师将和教师一起教学,人工智能教师作为协作者负责批改试卷和作业、从事学生能力评估等工作。教师依然把握着课堂的进度和深度,维持课堂的顺利进行。余胜泉教授指出教师需建立人机协同意识,教师与人工智能应发挥各自的优势,更加有效地协同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三、人工智能时代下教师角色的“变”:教学角色

(一)“教书匠”角色被赋予新的内涵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权威,掌握着知识的主权。随着人工智能步入课堂以后,教师的“教书匠”角色将被代替,教师不再成为学生学习问题的唯一解决者,同时教师也不会做着单调且没有挑战度的事情到深更半夜。人工智能能够代替教师做一些重复性、复杂性且容易让人产生疲劳的工作,比如:批改作业、收发作业及帮助一年级小学生进行数学读题等工作,还可以帮助教师上课前进行信息资料收集、分析和使用等工作。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单纯凭借个人的体力和劳力去实施备课、上课、作业与布置和课外辅导等,无法根据学生兴趣和需要去选择学习内容,无法判断准备的教学方案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教师为了了解学生只能进行摸索尝试,这是一种低效率的工作,然而人工智能却可以高效准确的做好这些工作。

(二)让渡个性化服务角色

传统的教学中,学校上课主要以班级授课制的方式进行教学,虽然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有其优越性,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习活动系统可控,但是却无法照顾到全体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若教师要得知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就需要采取观察方法,对班级里每一位同学进行长期追踪了解,不仅浪费时间精力,而且得到的结果也非全面准确。未来教育会越来越朝着个性化教学迈进,所以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为基点进行因材施教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在人工智能时代,学生个性化服务的任务将从教师身上转移到人工智能机器上,人工智能依靠它的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为个性化教育以及个性化学习的实现提供技术保障,为学生定制个性化学习计划。特别说明,让学生个性化发展,并不意味着教师全然不关注学生个性化学习,而只是借助了人工智能技术更方便快捷地获得学生的个性化诊断报告,然后再根据学生的个性化诊断报告对学生进行全面认识。

(三)“单一教学”角色转化为“双师教学”角色

“双师教学”指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教师双方都承担着教育教学的工作,其中人工智能机器人帮助教师承担部分的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汪时冲等构建了“双师课堂”的教学情境,[5]突破了原有的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的模式,形成了一种“双师”主体加“学生主体”的教学形态。在新型“双师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教学活动三部分来分配教师和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教学工作:在学习内容上,首先,人工智能机器人结合多种教材和资料给出教学内容分析。其次,再为教师提供班级的整体学习报告,以便于教师了解班级的分层情况以及每类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最后,教师根据自身的判断和人工智能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选择本节课所需要的课程内容,教师选择完之后传输给人工智能机器人,机器人就会为本堂课设置合适的教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人工智能机器人可以跟踪并分析学生学习活动中出现的情况并且直接在本地及时反馈给教师,从而让教师对班级体内的每个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有更加精准的了解。在教学活动中,要改变以往教师主讲的单一形式,提倡“双师教学”,丰富教学活动。

四、人工智能下教师角色的不可替代性:育人角色

(一)教师是学生的精神导师

基于核心素养的理念,人工智能时代下,心理教育将是教师的重要教学使命,这里的心理教育是指学生的道德教育和情感教育。正如项贤明教授在谈及未来教育的发展时,他提到“智能时代的教育,应该是一种‘人性为王’的教育。”换言之,发扬人们的道德和情感教育将变得非常重要。美国教育家内尔· 诺丁斯也提到,教育应是人文关怀,情感交流。陶西平也倡导教师应该发扬自身的专业情意角色。因此,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怀有深厚的感情、积极的态度,不管什么年代,教师都需要做到心中有爱和有责任,做到热爱工作和关心学生,拥有这种精神的教师一定会是一位优秀的教育者,一定会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学生,因为教师的精神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孩子。教师作为人本身,使得教学过程非常有灵气,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也是具有情感的,特别是未成熟的学生,他们自主控制能力差,极容易出现焦虑和困惑。教师要通过情感投入和思想引导,让学生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等,所以,人工智能是不能替代老师的这些工作的。首先,人工智能缺乏社会属性,人与人之间可以进行情感交流和人文关怀,可以自由灵活的交谈,但是人工智能的语言属于编程语言,是无法做到跟人“零距离”沟通的,它存在着一些人为设置好的程序。其次,人工智能是用来解决学习问题的,无法像人一样能够观察世界万物,感知人与人的心理,因此,人工智能也缺乏心理属性,虽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人工智能或许在思维上越来越接近于人类,但是它不可能具有人类特有的情感,所以它永远不会取代教师。

(二)教师是学生思维上的创造者

从核心素养理念来看,培养学生独立判断的思维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并敢于探究探索的能力和创造性的能力将是必需的;从社会需要来看,社会需要有建构性、创造性思维的人才,需要具有科学精神,勇于探索和创新,关注文化丰富性和多元性的人才;从个人发展来看,只有人类具备对复杂世界分析、决策、适应能力和感知和创造真、善、美的能力,才容易站立自己的脚步。现阶段,人工智能虽然能够达到创造的能力,但尚未到达高级阶段,还无法像人一样表达丰富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所以未来的教师应该去弥补人工智能的缺陷,着重发展学生思维和培养创造力。像拉塞克与维迪努所言:“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培养对不同想法的理解与尊重,尤其要激发自身独特的潜力。”因此,作为一名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教师,仍需要掌握相应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

(三)教师是学生生命的教育者

基于核心素养基本内涵的阐释,从生命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来看,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教师作为生命教育者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所谓生命的教育者就是从自己做起,进一步教导学生珍惜和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人生价值,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进行生命教育时,不仅需要教会学生珍爱和尊重生命,也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理解生与死都是人间事物规律,要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辉煌的生命价值。此外,教师在教育学生珍爱、尊重自己生命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在教育学生造福人类自身的同时,还需要启发学生去保护我们的地球村,让学生懂得将知识、情感、意志、行动等融为一体。传统的教学中,主要依赖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即师生之间的互动,教育本来就是一种对生命的镌刻,教师作为学生生命的教育者,通过自身的言传和身教去引导学生进行生命的完善和提升。然而现在人工智能加入课堂教学,教学的关系不再只是人人互动,更多的却是人机互动,教师和学生大部分的时间将会和机器度过,虽然人工智能能够依据庞大的数据“力量”帮助教师承担一些教学工作,但是对于学生生命的镌刻绝非不是凭借人工智能强大的数据力量就可以轻松驾驭的,它终究只是一台冰冷和无感的机器,它因缺乏人类特有的生命性,在其产生之际就已经奠定了它活动的“有限性”,就决定了它永远无法对学生进行生命的关怀。

五、结语

人工智能来势汹汹,它冲击了许多职业,教师职业也受到了影响。因此,在正视和接受这一事实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客观、理性地思考,协调好人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在面对未来教育时,教师要顺应时代潮流,要善于学习,积极主动地学习人工智能技术,与人工智能协作教学,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辅助作用。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来维护教师工作的不可替代性。

猜你喜欢
个性化人工智能生命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同桌宝贝
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问题探讨
呼唤雕塑家创作的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