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园校融合”的中职幼儿保育专业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2022-11-25 03:58刘相俊
新课程 2022年31期
关键词:园所课程标准标准

刘相俊

(北京市商业学校,北京)

一、研究背景

目前,幼儿保育专业发展迅速,全国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招生规模持续扩大。幼儿保育行业存在师资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社会需求多样化等特点,社会对一线保育、助理教师和教学辅助岗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为幼儿保育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挑战。

本研究主要聚焦以下四方面的问题: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办学现状与国家标准、托幼园所需求不匹配,造成了人才培养定位不清晰;中职学校落实“保育师”“育婴员”等职业技能标准不到位,课程标准与园所保教共育的高素质人才需求还有一定差距;重实操、轻素养的课程建设与园所岗位要求不符,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解决综合性专业问题的素养欠缺;课堂教学、课外训练、校外实践缺少科学的标准化设计。

二、解决问题的路径与方法

本研究进一步深化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细化行业标准和园所用人标准,提炼中职幼儿保育专业核心素养,并以此作为课程建设的起点,用标准指导课程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此作为解决问题的总路径。

问题一解决方法:依据保育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结合“职业素养评价体系”,将幼儿保育专业核心素养进一步明确和细化。调研分析园所用人需求现状,对比中职同类学校办学现状和人才培养定位,借鉴相关职业标准,通过课题研究,明确培养定位,制订了与园所保育、助教岗位高度契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问题二解决方法:与园所形成“课程共建、人才共育、资源共享”的战略性校企合作模式,共同构建人才培养框架。进一步深化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制定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发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问题三解决方法:根据园所岗位需求,依据职业标准,提炼核心岗位能力点,设计综合学习任务,强化师德素养与职业能力的融合,建设园所岗前综合素养训练课程,改革实践教学。

问题四解决方法:基于园所用人标准与课程标准相融合的课程建设理念,园校共同设计“双协同三融通四阶段”的模式,保障多渠道标准化育人的有效实施。

三、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

(一)广泛调研,制订定位清晰的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与园所密切合作,开展了幼儿保育专业人才需求的调研,通过对70家园所及200多名中职毕业生调研,明确培养定位是园所保育员及托育机构保育师。确立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与幼儿保育事业发展需要相适应,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理念,掌握基础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能在托幼园所从事保育、教学辅助和管理等工作,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应用型保教人才。

依据国家标准,结合“职业素养评价体系”,将幼儿保育专业核心素养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为爱岗敬业、承担责任、自信乐观、诚实守信、精炼技术、沟通交流、懂得感恩、保障安全等。把专业核心素养作为人才培养的起点,既培养岗位工作的操作能力,又重视综合职业素质的养成,工学一体,园校共育。

(二)园校深度融合,构建凸显保教共育的专业课程标准

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将专业核心素养框架作为进一步落实国家标准的基础,园校共同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开发凸显保教共育的专业课程标准。

1.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

在深入园所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教育部专业标准,对保育和助教岗位任职人员的知识、能力、素养的要求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和分析,从园所工作实际出发,对幼儿保育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最终提炼出6个任务领域:幼儿生活照护、幼儿行为观察与引导、环境创设与利用、幼儿安全健康照护、幼儿早期学习发展支持、家园社合作共育。6个工作领域细分为24个具体的工作任务和105种与之相应的职业能力。本研究提出的6个领域是对国家职业标准进一步落地,突出保教结合、以保为主。

2.学习任务设计

在明确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确定学习领域,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可以完成幼儿保育专业典型工作任务。按照职业能力成长的规律对学习任务的先后顺序进行安排,每门课程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来组织,由此形成职业能力发展递进的基本框架,在课程体系上实现了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的有机结合。学习任务的选取和组织遵循职业性原则,结合园所工作要求、职业资格标准设计学习内容,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于一体,建立课堂与实习实训地点一体化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现职业能力开发和素质培养的课程目标。

3.课程体系建设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结合托幼园所对人才的需求和中职幼儿保育发展的实际,课程体系由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拓展课组成。专业核心课程突出幼儿生活照护、安全健康照护、幼儿早期学习支持、幼儿游戏支持与引导、托幼园所环境创设、幼儿行为观察与引导六门课程,将保育师礼仪、数字化教育技术应用等八门特色课程作为重要的拓展课程。

(三)素养与能力并重,开发园所岗前综合素养训练课程

为进一步促进园校融合,解决学生实操能力与园所需求不符、忽视师德素养等实际问题,通过优秀园长进校园、骨干教师下园所、教育专家来把关等形式开发园所岗前综合素养训练课程。基于《保育师职业技能标准》,以“师德素养与能力并重”的课程理念,以园所工作中所需综合职业素养为课程目标,全面分析工作过程,将各学科必需的岗位工作能力提炼出来与师德素养整合,有利于学生将各科知识、技能、素养融会贯通。保证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零距离,具有极强的实用性。

创新开发“创设主题、解构旧知、重构新知、模拟工作情境、对接专业核心素养、支持自主生成、调整完善”七步骤教学法,学生在完成综合主题任务时,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要将单个学生、独立学科的“难点”,通过小组、组间、师生共同研讨,生成学生自主发展的核心“素养点”,打破传统的“教与学”,学习过程即是评价过程,利用项目评价表和园所实践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师德素养均可见,形成一门与园所岗位工作无缝对接的综合课程。

(四)“双协同三融通四阶段”,保障多层次、多渠道育人的有效实施

1.课堂教学保障:园校协同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

依托学校网络资源,与园所、技术公司共建信息化教学平台,园所拍摄活动照片、录制视频,共同设计微课,园校共同设计动画脚本,技术公司制作动画,园校共建共享学习资源,扩充课堂容量,提升课堂效率。改革评价模式,幼儿参与、园所师资点评、校企连线等评价方式,评价及时、真实有效,提高课堂时效性。

2.课外训练保障:园校共建“三融通”师训体系

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作为校企共建技能训练体系的核心,将职业技能标准拓展为园校需求的实用保教技能,开设保育、照护等技能小组,园所教师参与指导,共同开展技能训练和兴趣小组活动。

一是将共同培养与分层培养相融通,在把准课上共性培养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情,园校制订分层培养方案,精准施教,增强训练针对性。二是将技能训练与师德品性相融通。选拔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技能课助教,将爱心、耐心、责任心等师德品性融入技能训练,课外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形成“德能兼备、以爱育人”的师训特色。三是将技能比赛与园校选才相融通,园校共同研究技能比赛规则、制定训练标准、设计训练方案、组织训练活动。将技能大赛、毕业达标与园所面试相结合,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为园所选用人才提供平台。

3.校外实践保障:“四阶段—园所递进式”园校实践教学体系

结合园所专家的建议和各用人单位的需求,确定了“四阶段—园所递进式”园校实践教学体系,如第一、二学期的园所初体验,第三学期的保育见习,第四、五学期的保育实践,第六学期的顶岗实习,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每一个学期。形成实习生、园所指导教师以及学校指导教师的三位一体的学习共同体,实现实践教学目标。

四、特色与创新

(一)对接国家标准,优化课程体系,使人才培养目标、标准落地

依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标准,对标保育师等国家职业标准,结合“职业素养评价体系”,将幼儿保育专业核心素养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为8维度15个方面。以专业核心素养标准为引领,将园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作为课程标准建设的起点。突出保教结合的特点,课程标准与园所标准对接紧密。培养目标定位清楚,课程标准建设与国家职业标准相结合,课程目标源自岗位能力要求,课程内容对接典型工作任务,评价标准用人标准匹配,标准化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示范效果显著。

(二)园校共建共享课程资源,以标准促建设,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园校依据共同的人才培养标准,基于“互联网+”背景,学校、行业、园所合作共建共享学习资源,扩充课堂容量,提升课堂效率。信息化改变中职课堂传统教学手段,开发微课、设计动画、直播课堂、园校联线、打造平台,支持学生开放式自主学习和移动终端学习,共建共享课程资源,提升育人质量。

(三)凝练专业核心素养,指导课程开发,实现与园所无缝对接

用素养标准指导园所岗前综合素养训练课程开发,课程任务设计与岗位工作零距离,8维度15方面的核心素养与综合任务整合,多学科贯通,依托岗位重构课程内容,助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支持学生自主发展。学习方式上打破传统“教与学”,让学生的学习成果可见。创新七步骤教学法,高效实用,符合职业教育人才成长规律,提高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

猜你喜欢
园所课程标准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政治标准是发展党员的首要标准
园所引领,让农村家庭亲子阅读更有效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利用园所周边资源开展园本活动的思与行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