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辅导员在临床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

2022-11-26 12:01闵鹤鸣
关键词:专业型树人医学院校

闵鹤鸣

(锦州医科大学 研究生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2)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辅导员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执行者和引导者。临床医生的培养更不能忽视辅导员的作用,因此,笔者对立德树人背景下辅导员在临床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医学院校立德树人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明确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一方面突出“德”在大中小学生的各种能力素质中的核心地位,另一方面也强调“立德”与“树人”之间的关系。“立德”是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的塑造,强调“立德”是“树人”的前提和基础、是“树人”的一种实现形式;“树人”是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各种知识、技能。“立德”的目标就是“树人”,“立德”是“树人”的基础,“树人”是“立德”的结果。

立德树人,就是以人为本,“德”字为先。我国的教育历来强调人的道德精神的弘扬、人的精神境界的追求。“立德”为我国古代所谓“三不朽”之一,且“立德”是第一位的,无德则无以立功、立言。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从古至今都重视和遵循的理念,普通高校教育的宗旨不仅在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追求的目标,并努力实践。

中国西晋杨泉在《物理论·论医》 中指出:“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是以“古之用医,其德能仁恕博爱、其智能宣畅曲解”;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亦指出,“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并要求医者对患者不分“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做到“普同一等,皆如至亲”。由此可见,“德”“仁”在医学院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可谓医者仁心。“医学教育,德育为先”,把德育教育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作为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加强以职业道德、职业价值观为内容的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医学生的道德责任感[1]。医学院校把立德树人作为学生教育的根本任务,贯彻德育为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将医学真正变成济世救人的“仁术”,将医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精湛的医学技能、良好的职业品德、善于“心灵感知”的医生。

二、临床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1993 年,我国为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医学教育改革,开始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014年,教育部提出推进临床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改革,加快构建以“5+3”为主体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从2015 年开始招收临床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同时作为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按国家要求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进行临床培养。

与其他专业研究生相比,临床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在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涯中,除了需要完成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写作外,还需要进行为期33 个月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客观上存在时间紧、任务重等压力,因此,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和职业精神方面的培养。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21 世纪的医学模式已转向了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这就要求医生在具备高超的医疗水平和技术的同时,更要有高尚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要求作为培养未来医生摇篮的医学院校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摈弃传统医学只重视医学专业技能、“见物不见人”的培养模式,转变原来单一的学校教育为医院与学校并重,转变原来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的教育为教学科研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同时进行。

立德树人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发展,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是立职之基。医学生要想成为一名“医者仁心”的医生,就必须对他们加强职业道德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爱岗敬业,辅导员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对辅导员的师德提出了更高要求,辅导员应该增强立德树人的使命感,要想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品质,辅导员首先要品德、素质过硬,辅导员的师德状况直接影响着医学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三、辅导员在临床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

临床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根本标准,是临床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基本要求,这首先就要配齐建强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充分发挥辅导员对研究生的教育引导作用。

1.立德树人,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价值引领作用。辅导员作为研究生管理工作的实施者、组织者,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担负着研究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负责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就要求他们在工作中及时掌握研究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特点,根据具体情况对研究生进行教育引导,指导研究生处理好学习、生活、交友等各方面具体问题,同时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党的时事方针政策教育,正确引导研究生的价值取向。但是目前,社会上部分医生受商品经济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出现了“一切向钱看”和“金钱至上”的思想,不仅严重损害了医疗行业的声誉,也对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和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辅导员,应该在研究生对选择感到迷茫时,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住人生方向,尤其是对临床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更要教育他们要有仁心仁术,抵得住金钱和利益的诱惑、耐得住寂寞,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和问题[2]。只有耐得住诱惑和寂寞,才能坚定从医理想、专心致志地学习医术,才能保证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医生。此外,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辅导员应该与研究生常接触、多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待,运用他们喜欢的方式方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提升教育效果。

2.以身作则,充分发挥辅导员的榜样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辅导员的言谈举止、道德修养等综合素质都将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影响研究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成为研究生的榜样。这就给辅导员提出了更高要求,“育人先育己,德高方为范”,首先,辅导员要加强自身修养,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高尚的人格品质、扎实的管理专业知识;其次,要打破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与时俱进,及时更新知识储备,用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引导研究生、用最新的形势政策教育研究生,结合目前“抗疫”工作中涌现出的许许多多医务人员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教育研究生牢记“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初心”和“使命”,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2];最后,作为研究生辅导员,同时要做一名让研究生敬佩的老师,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职业道德修养[3],具有对工作不怕苦、不怕累的职业责任感,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理论水平等方面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自己的敬业精神感染研究生,做研究生的楷模和榜样,培养研究生在自己的专业追求上锲而不舍、孜孜以求,不达目标决不放弃的意志品质。研究生辅导员的率先垂范作用,比任何形式的说教效果都要好,可以达到“润物无声”的境地。

3.沟通交流,积极与研究生导师协同育人。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是坚持运用系统思维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重要途径[4]。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强化导师的责任意识,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教育职责,而辅导员的本职工作也是立德树人,这就为辅导员与导师共同承担研究生立德树人的协同培养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而实践上也是如此,单靠研究生辅导员或专业导师,很难全方位、深入、细致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就需要建立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建立导师、研究生、辅导员三方沟通制度,这也是高校科研队伍和管理队伍形成教育合力的具体表现,是贯彻国家关于研究生培养合力育人方针的重要举措[5]。尤其是在临床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中,辅导员与导师共同承担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培养工作,共同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的有机融合,既保障了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正确方向,又能够使专业教师更多地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性,从而使导师更愿意与辅导员沟通交流,提高立德树人工作的实效性。和导师共担立德树人的重任,研究生辅导员应该主动与导师进行工作对接,积极寻求导师的配合,了解研究生的思想动态,提供心理辅导、咨询。同时,与导师合作开展就业创业培训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关系到研究生成长成才的具体工作,鼓励研究生加强专业实践,使研究生在实践工作中提高对社会责任感和行业职业素养的认知,坚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的信念,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医学人才。

4.深入实践,运用好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基地平台。医以德为本,无德不为医。医学是一门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为一体的生命科学,不仅要研究疾病本身,更需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行为以及患者身处的环境和社会关系。新的医学模式要求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学专业技能,更要有高尚的医德医风和医患沟通能力。辅导员应经常带领他们深入到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基地,在导师团队的指导下,通过各类临床模拟训练及实际操作,在注重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帮助研究生学会有效的医患沟通技能,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和职业精神培养,让他们了解“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实质内涵,培养他们的责任担当意识。

总之,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研究生的立德树人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普通高校辅导员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医学院校的辅导员作为研究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未来医生灵魂的工程师。高尚的医德医风是研究生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基础与前提,加强研究生的医德医风教育是医学院校立德树人的使命,辅导员只有完善自己的德育和综合素质,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有用的新时代合格医学人才。◆

猜你喜欢
专业型树人医学院校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方法探析
云南省某医学院校学生健康素养调查与分析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德育六义: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基于立德树人的办学思想凝练——以“启思明德,悟理达行”为例
Gwendolyn Brook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数学课程设置
基于临床核心能力专业型护理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初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