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思考探索

2022-11-26 12:01乔屹平马英王建
关键词:思政课红色基因

乔屹平,马英,王建

(锦州医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2)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100 年来在革命斗争实践中锤炼的伟大斗争精神与坚定的革命信仰,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厚重的历史底蕴,是党和人民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是每一名共产党人必须坚守的信念和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运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指出:“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不仅需要扎实优秀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更需要甘于奉献、服务社会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在高校思政课中,通过“四史”教育,把红色基因转化为优质的教学资源,对大学生进行红色精神的传承教育,对培养大学生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使命意识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家国情怀、提高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思政课的重要意义

1.更好发挥“四史”教育在高校思政课的价值引领作用。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情怀,不仅关系着大学生个人的职业前途,更关系着祖国未来建设事业的发展。高校的思政课是我们党和国家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四史”教育中包含了理想信念、爱国情怀、艰苦奋斗和顽强拼搏等红色基因,将其融入思政课中,更好地发挥思政课在大学生教育中的价值引领作用,使大学生全面了解党和国家的奋斗历程,感受到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艰辛曲折,深刻学习革命英雄事迹背后的精神内核,能更好地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不断丰富高校思政课的内容和资源。红色基因内涵丰富,既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的斗争中涌现的无数的仁人志士和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也包括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把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可以不断丰富课程的内容和资源,能够增强思政课教学的说服力,为思政课教学提供更广阔的载体。比如,把红色基因融入《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奋斗中,挖掘无数先烈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坚定理想信念的大无畏精神,能够帮助大学生在历史的学习中体会红色基因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种子,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把红色基因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挖掘革命志士在斗争中,用顽强意志捍卫自己的理想,保家卫国,引导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把个人理想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红色基因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通过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体验式教学,培育大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指导他们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行,取得辉煌的成就;把红色基因融入《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案例中挖掘红色基因的作用,用鲜活的红色基因传承的案例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使理论更加有血有肉、有声有色,使我们的大学生更加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有效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当今的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一代,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呈现个性化、多样化趋势。传统的思政课课堂已无法完全满足他们的需要,要想提高高校思政课的到课率、抬头率,就要不断丰富教学形式,拓宽教学渠道。利用红色教学资源,把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思政课教学,挖掘红色基因中的思政元素,切实发挥红色基因的育人功能。采用现场教学、课外实践等多种形式,提高思政课的感染力、说服力,形成独具特色的大学生红色人文素质教育新模式,可以进一步提升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

二、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挑战困境

1.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的程度不够、实效性不强。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传承下来的红色精神,它形成于艰苦卓绝的革命年代,伴随着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传承至今,是中国共产党人执着追求的力量之源,具有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十八大以来,高校对于红色基因教育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在思政课中融入红色基因已成为思政课教师的普遍共识。但是,面对庞大的红色基因谱系,如何把握其内涵,如何根据高校专业特点,把红色基因与思政课教学相结合,是思政课教学的新课题。在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红色资源利用不足、红色基因与专业培养目标相结合的案例欠缺、红色基因融入不同课程的教学安排不系统等问题,造成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教学深度和广度都不够、融合度较低。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在思政课教学中很多老师照本宣科、生搬硬套,仅限于红色故事讲解,不能深入挖掘其中的精神内核,使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教学缺乏深度;另一方面,在思政课教学中未能将红色基因成果与大学生的专业学习、日常生活融合,使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教学缺乏广度。除此之外,高校思政课与当地的纪念馆、博物馆的联系不紧密,对红色基因的挖掘、利用和传承不充分,没有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2.红色基因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认同感不强。当代大学生以“00 后”群体为主,思维活跃、想象丰富。随着抖音、快手、微博等新兴媒体平台的迅速崛起,面对铺天盖地、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和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他们的价值观也日趋多元化。尤其是一些明星偶像、博主、网络平台的名人的历史观、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影响较大,由于这些公众人物的文化底蕴有限,甚至有些人为了追求节目效果,哗众取宠,缺失基本的公序良俗与文化历史常识,造成了网络上的“泛娱乐化”“去价值化”,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对红色基因的认同。同时,由于“00 后”大学生与革命战争年代距离较远,对于中华民族曾经遭受的屈辱认知主动性不足,对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传承下来的执着信念、红色精神等红色基因理解不深、不透,对于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解放的斗争中涌现的英雄和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难以感同身受。另外,在高校某些思政课“四史”教育中,不能紧跟时代脉搏、直面时事热点,这也导致高校的红色基因教育无法与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搭建沟通的桥梁,使得大学生与红色基因产生距离感,对红色基因学习主动性不足、认同感不强、积极性不高成为当前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又一挑战。

3.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模式固化、缺乏创新。当前高校思政课中红色基因教育大多采用课堂讲授、红书阅读、红色古迹参观等形式,教育载体较为传统,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未能与互联网和新媒体有效结合,致使教学效果不太理想。高校在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四门课程缺乏统筹规划、系统安排;尤其是近几年高校思政课实行专题式教学改革,各门课程中每个专题之间教学内容相对独立,任课教师各自为战,不能整体规划,学生在红色基因学习过程中缺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系统学习,使学习浮于表面,不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新探索

1.利用地方红色资源开展实践教学,增强红色基因与思政课教学的融合度。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为加深大学生对思政课的理解和认知,培养大学生爱党、爱国的高尚情怀,各高校应充分利用地方红色资源,挖掘其中蕴含的红色基因,积极开展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使红色基因更好地融入思政课教学。比如,锦州医科大学充分利用锦州地区辽沈战役的红色资源,先后开辟了辽沈战役纪念馆、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配水池战斗遗址、辽沈战役烈士陵园、亮甲山战斗遗址等红色实践教学基地,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主题的现场实践教学活动。通过教师们为学生精心讲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色故事,弘扬无数革命先烈为了心中的主义抛头颅、洒热血,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使学生们深刻领会了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切身体会到了老一辈革命家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勇于牺牲的英雄气概和攻坚克难的优秀品格。通过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将红色资源蕴含的红色基因充分地融入到思政课的教学中,增强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以及爱党爱国的理想信念。

2.营造校园红色文化氛围,提升学生对红色基因认同感。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蕴含着丰富的红色基因。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的功能。各高校通过加强对校史馆、红色文化宣传室等设施的建设,以及校园中的甬道和文化长廊的布置,使大学生随时感受红色文化的教育。此外,可以组建红色基因理论研究社团,不断宣传红色文化,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学校在重要节日和纪念日的时间节点,以革命年代红色经典故事以及校园中和社会上发生的可歌可泣的典型事迹为素材,开展红色故事会、红色主题活动、主题征文、红色专题讲座、情景剧表演等活动,传承革命战争时期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弘扬杰出的劳动者们为了祖国的建设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传播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心的抗疫精神。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营造红色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大学生学习“四史”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受到更深的灵魂涤荡,增强学生对红色基因的认同感,深刻体会到我们祖国强大,人民幸福的来之不易,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意识。将红色基因更好地融入思政课教学,提升学生对红色基因的认同感。

3.创建红色基因移动课堂,创新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好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教育教学平台,推送红色资源,挖掘红色基因。例如,锦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微信公众号为平台,积极探索思政课“微课堂”建设。共开设了“究天人之际”“思想摆渡栈”“遇见卡尔”“走近润之”等4 个课程公众号。公众号根据各门课程特点,自行设计栏目。在学习资料的分享中推送红色经典,在学生的实践成果展示中突出红色精神的传承,把平台打造成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红色基因教育的移动课堂,实现了“理论课堂、实践课堂、微课堂”三个课堂相结合,扩大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深度和广度,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丰富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进而提高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的实效性。另外,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利用VR技术建设思政课的三维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基地,将红色基因教育与现代高科技相结合,使思政课“配方”更加先进、“工艺”更加精湛、“包装”更加时尚,从而达到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猜你喜欢
思政课红色基因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修改基因吉凶未卜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追忆红色浪漫
基因事件
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