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基于协同育人理念的课程思政探索*
——以《生物化学》为例

2022-11-28 03:51徐晓可
云南化工 2022年6期
关键词:医学类生物化学思政

曾 宇,徐晓可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3)

我国于2004年起颁布了一系列关于改进和增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件[1]。与此同时,上海市率先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德育工作)课程改革[2],由此逐步形成了“课程思政”理念。课程思政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发挥育人效果,力求达到“三全育人”,即“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3]。此外,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明确提出,每门课程都要守好责任渠、种好一片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共同发力[4],让协同育人成为课程思政的根本理念。生物化学课程,作为高职医学类专业的必修课,要利用好课堂教学“主要路径”的关键作用,同时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1 生物化学与课程思政的特点及关联

生物化学课程具有集理论、目标、素质为一体,理论性强和逻辑性强等特点,在医学类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奠定学科基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常,在新生入学后第一学年开设,这个阶段,学生接触到的新环境会对他们的价值观造成一定的影响。此外,随着时代的持续发展,我国对于医学专业人才的要求和需求是不断提升的,特别是2020年初疫情爆发之后,医学类专业越发受到关注。所以,在面对作为医疗行业的后备军的高校医学类专业的学生时,教师在教学中除了注意与医学相关知识的结合外,对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

课程思政的发展分为了三个时期2005年,上海率先实施“两纲教育”,以“学科德育”为基本理念,推动课程改革[5]。在此基础上,2010年,逐步探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教育导向[6],以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公民人格为中心的德育课程体系顶层设计,根据非同学段特点,对德育课程进行整体设计[7]。2014年,德育首次被纳入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工程,探索了从思想政治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8]。课程思政的内涵不是开一门新的课程,也不是把现有的课程全部变为思政课程,而是在对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三观,即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生物化学,作为高职医学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需要和其他课程共同发展,有益于提升课程质量,实现协同育人的目标。课程思政是将思政元素融合到专业课程当中,让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全员、全课程化。将思政元素的育人功能扩大,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要想促进生物化学与课程思政的共同发展,则需要消除壁垒,增强联系,将思政知识融入到生物化学的课堂中,使课程能展现出思政内容和元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的协同效应,达到1+1>2的效果。

2 生物化学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全国高校都在不遗余力地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在一些高校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在部分高校中还存在着一些困境。

2.1 课程思政理念滞后

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具有一定高等教育知识和专业技能技术知识的人,肩负着为当代社会的发展输送高级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教师在教学上通常更加关注的是应用技术实践操作能力,很少涉及到思政内容。部分教师对思政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习惯性地认为专业课只需要传授理论及实践知识,思政教育就是思想政治课程,或党政部门老师的任务,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是每个教师的责任。

2.2 课程思政落实不到位

高职医学类专业教师积极响应国家和学校的号召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入思政元素,但部分课堂存在“浮于表面”的现象。例如,在课堂中宣读一份政治文件、讲一个故事等。这样的做法并不能让学生很好的接受思政教育,甚至会产生抵触心理。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由于教师本身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欠缺,但又苦于无法短时间提升;另一方面是由于专业知识内容较多,时间安排上不够合理,再加上部分教师课前的准备工作不充足。

2.3 显性思政元素较少

长期以来,生物化学作为医学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其目的一方面是为接下来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是为学生就业提供专业准备或适应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需求。所以在教材选择上首先要符合国家标准,其次考虑更贴合专业需求的版本。但市面上常见的传统教材中直接显示出工匠精神、雷锋精神、长征精神等思政元素很少,如果教师单单就教材而进行教学,很难达到生物化学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效果。

2.4 考核体系不够完善

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考核体系还比较片面,仅以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实训操作水平作为学生生物化学成绩的评价标准,却没有把课程思政教育的效果考虑进去。追根溯源,主要是因为没有把思政元素纳入到课程评价内容中,导致评价标准不够全面。此外,课程思政内容与普通专业知识的考核标准不同,并且考核方式和标准设定很难具体化,所以教学效果的评价受到阻碍。以上两方面是考评体系不够完善的主要原因。

3 生物化学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实施方案

3.1 增强协同育人意识

教师需要端正态度,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使生物化学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教学中的自主育人理念落到实处。在育人目标方面,生物化学和课程思政都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只是侧重点不同。两者协同育人并不冲突,并且可以在学生获取专业知识,培养职业素养的同时,提升思想道德水平。从育人方式上看,生物化学和课程思政都是利用课程教学这一主渠道来完成培养目标。专业课要培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畅通渠道,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同向同行。在思政育人实践中,步调一致、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只有生物化学和课程思政保持协同前行,才能形成育人合力。

3.2 提升思政理论水平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时代在进步,形势在发展,知识也在不停地更新,教师要想做到“学高”“身正”,需要不断提升自己思想道德水平,成为学生的典范,用自己高尚的品格影响学生[9]。大多数的生物化学教师没有受过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培训和指导,因此需要通过学习、培训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思政理论水平。例如,学校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帮助教师提升自身专业素质,也可以定期进行讨论、小组学习、交流等方式营造“边学习边沟通边研究”的氛围。一方面可以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大家总结经验不足。此外,生物化学教师可以积极主动地与思政课程教师沟通与交流,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职能互补、优势叠加。教师们可以组成“一对一”互助小组,这样也可以促进思政课程教师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3.3 深入挖掘思政资源

教师授课时应当坚持以课程实施为载体,以德育渗透为纽带,以特定情景为法宝,充分发掘蕴藏在生物化学学科知识中的思政元素,体现课程特色与亮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专业课与思政文化教育的有序融合。

例如,在介绍蛋白质的性质时,通过幻灯片向学生展示2008年震惊全国的“毒奶粉事故”相关的食品和图片。作为一名未来的医务工作者,看到一个又一个“畸形儿”,很自然就会被引入情景当中,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事故发生。随后,可以向学生介绍蛋白质的元素特点,如主要元素、特征元素以及检测方法的原理等,引领学生探求事故的真相,既揭露出该生产商和代理商唯利是图、毫无责任心及监管部门的失职,也暴露出一些医疗工作者不甚严谨的工作态度。紧接着,告诉同学们在关键时刻徐州儿童医院小儿泌尿外科冯东川医生尽最大努力呼吁全社会关注三鹿奶粉带来的危害。三鹿奶粉在他的博客中被曝光,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10]。

最后,让学生思考如果自己今后的工作中遇到相似的情况该怎么做。借助上述情景的设置,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他们知道医学不单是科学,还是人学。医务工作者不仅要保持精湛的医术、济世救人,还要品德高洁、严谨求实。

3.4 完善课程考核体系

生物化学课程考核采用双向评价模式。在教师层面,将课堂上教师协同育人水平作为科目评价的重点。在学生层面,除了定期的理论考试和平时成绩之外,还需要增加一个思想政治方面的评价部分,主要包括探究性作业、创新精神、探索及思政意识等部分。注重过程性评价,将学生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平纳入评价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德育教育与技能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与自身思想素质的全面提升,不断推进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发展进程。

4 结论

总之,无论是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教育,不断推动和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思想,努力培养出更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切实地做到成果、人才两手抓。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团队将思政教育融入到职业素质教育中,充分发挥生物化学课程的育人和导向功能,力求实现生物化学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目标。

猜你喜欢
医学类生物化学思政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基于大数据医学类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探析
——以莆田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为例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当代就业发展趋势对生物化学专业学生求职的影响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生物化学 临床检验基础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专升本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以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