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科:高职教育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应然选择

2022-11-29 01:55侯长林
贵州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体系化学位高质量

侯长林

(铜仁学院 铜仁 554300)

自从1980年金陵职业大学成立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已经走过了40多年的办学历史,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截至2021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3012所,其中,高职本专科学校1518所,约占全国高等学校的50.40%;全国普通、职业本专科共有在校生3496.13万人,其中,高职本专科在校学生为1603.03万人,约占全国普通、职业本专科共有在校生的45.85%[1]。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不仅是在办学规模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在其内涵建设方面也获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高职教育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早在2012年,笔者就曾经对我国高职教育进行过反思,认为我国高职教育最大的缺陷是文化[2],并因此提出不仅要重视技术更要重视技术文化[3],同时还应坚持完整人的教育观[4]等观点。在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尤其是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诞生之后,笔者再次对我国高职教育进行审视,发现我国高职教育只抓专业建设不讲学科的问题日益凸显——在追问影响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根源时,会自然让人想到其学科缺失问题[5]。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可以有多方面的体现,但最根本的还是在于人才培养的高质量,然而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能只抓专业建设,诚然人才培养是依托专业进行的,但是专业用于人才培养的知识又从哪儿来?最佳的途径是从与此相对应的职业学科中来。可能有人会说,我国现有的高职教育不建学科,不是照样办学吗?事实确实如此,但不等于这是最科学的方案。我们知道,现有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所需要的知识主要来自传统的工程科学、经济管理科学等[6],可这毕竟不是专门为职业教育准备的,即不完全等同于职业教育所需要的专业科学。因此,缺乏学科支撑的专业建设,水平很难提高[7]。水平很难提高的高职教育又怎么能够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更何况,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学士学位还是按照学科颁发的。没有学科怎么颁发学位?遗憾的是,我国高职教育界还未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过,这正好是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与讨论的意义所在。

一、高质量发展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高标准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考察调研时强调,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同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并在其第四十三章提出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新要求。无论是从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角度看,还是从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的角度看,都内在地包含着高质量高职教育体系,也就是说,建设高质量高职教育体系是高质量发展阶段对我国高职教育的新要求。高质量高职教育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而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又是由高质量的人才培养理念体系、制度体系,及其用于人才培养的高质量知识体系等部分组成。

为了强化动手能力,我国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一直坚持和崇尚的理念是“必须”和“够用”的原则[8]。如果能够从学生一生的发展来考虑“必须”和“够用”,是无可厚非的,但事实是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并没有基于学生一生的发展来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而仅仅是根据学生毕业就业岗位的要求进行设计。如果只把高职教育看成是就业教育,只讲“必须”和“够用”的原则是符合实际的,也是可行的,但如果把高职教育看成是培养人的教育,那就得看“必须”和“够用”原则的坚持会对学生一生的成长有什么作用、会产生什么影响。只讲“必须”和“够用”原则,虽然有利于学生掌握毕业就业岗位的知识,但是势必会导致学生忽视体系化知识包括体系化技术技能知识的学习,以致于形成不了一个完整的序列[9]。学生短期内忽视体系化知识的学习问题不大,但如果长期忽视体系化知识的学习,尤其是在其理念中本来就只有“必须”和“够用”而没有体系化知识的意识或概念时,不仅在校期间所获得的知识难以形成体系,而且在其一生的发展中也很难形成体系。不能形成体系的知识再“必须”和“够用”都是有限的,尤其难以迁移,这必然造成学生后发优势不足。未能形成体系的知识,虽然不能说都是支离破碎的,但是这些知识再“必须”和“够用”也是与体系化知识的作用有差距甚至有较大差距的。应该说,在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初创阶段,为了有利于高职教育重视实用性特征的形成,不讲知识的体系化和完整性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当高职教育发展到要引领世界发展潮流和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今天,还是只讲“必须”和“够用”,不对这种与体系化要求有差距的理念进行弥补或改造,是难以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要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就需要在强调“必须”和“够用”的同时,形成知识的体系化。这种知识的体系化也是在提质培优的新格局下实现高职教育系统化、综合化和全面化发展[10]的具体体现。王学东等认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规格应强调知识的系统化结构[11]。吴学敏提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要使培养的学生具有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12]。也许有人会说,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是升格为本科了才提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的。吴学敏确实是针对作为本科高校的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说的,但他讲的原话是与高职专科比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意味着与之相比的高职专科是有完整的或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的,至少是有知识体系的,否则,他不会用“更加”二字进行强调。如果说吴学敏关于高职专科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的观点还是逻辑推理的话,那么,青岛职业技术学院2021级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表述,就是实实在在的高职专科人才培养掌握体系化知识的定位——音乐教育专业培养具备较完整的音乐教育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系统掌握音乐专业技能[13]。这里的“较完整”和“系统掌握”就十分明确地表达了学习体系化知识的要求。客观地说,就一个学生的发展来说,不管是专科生,还是本科生,仅仅掌握一些“必须”和“够用”的知识包括技术技能知识,是不够的,确实还需要形成一定的体系,“组合出合理的基础理论课程知识要素链”[14],才有利于其一生的发展。也就是说,不管是理论型人才还是实践型人才,都必须形成自己的知识树,理论型人才形成理论知识树,实践型人才形成实践知识树。这棵知识树可以有不同的形态,可以有数量不一的树枝或叶片,可以在完整的程度上有差异,比如,职业本科提“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高职专科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或“一定的知识体系”,是不是可以?其实不管怎么提、怎么表述,都需要形成自己的知识树。高职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最紧密,我国已经走过物质要素积累阶段,正处在转向人力资本等要素质量提升的过程中,迫切需要通过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发展,使劳动者能够很好地适应以知识生产配置为核心的产业转型升级[15]。这就告诉我们,过去“必须”和“够用”的职业教育能够适应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未必能够适应今天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今天提出体系化知识的要求也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如果这个基本的要求都没有达到,又怎么能够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所以,只有培养出不仅掌握了“必须”和“够用”并且形成了一定的知识体系包括技术技能知识体系的人才,才称得上是高质量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强调体系化,不是对过去高职教育一直坚持和崇尚的“必须”和“够用”理念的否定,而是更高的要求。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体系肯定比只学到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要好,掌握了完整或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肯定比只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要好,既强化了“必须”和“够用”又形成了完整或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肯定比只学到完整或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要好。所以,高职教育高质量知识体系就应该是指这种既强化了“必须”和“够用”又形成了完整或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体系化高标准要求需要具有知识体系功能的学科支撑

既然高质量发展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知识体系化的高标准要求,那么,体系化的知识从哪儿来?当然从存储体系化知识的“粮仓”中来。

人类的发展史是一部人类创造知识和积累知识的历史。人类早期,人们对大自然的认识是模糊的、混沌的,后来随着认知水平的提升,人类积累的知识越来越多,多到不得不进行分类管理的时候,就出现了以知识分类为特征的学科,即学科就是为了对知识进行分类管理而产生的。学科产生之后,又不断分化。人类创造的最早的学科是模糊的、混沌的哲学,当历史发展到16—18世纪,哲学分化为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而自然科学又分化为天文学、生物学、生理学、物理学、化学、数学、医学等学科体系,这种呈树状结构发展的学科体系就成了人类存储体系化知识的“粮仓”。可见,学科分类的产生在最初阶段就是为了知识的保存与提炼[16]。美国高等教育家伯顿·R·克拉克(Burton R. Clark)也认为,知识是人类世代累积起来的,所有学科都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并随时间的迁移而发展[17]。我们今天的学科体系就是这样伴随着历史的演进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学科的含义主要包括提供一定的逻辑以保存已有的实践知识和依据一定的逻辑结构规范增长的知识分类体系两个方面[18]。

普通高等教育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所需要的知识体系,已经建立了与其相对应的体系化知识的“粮仓”,即学科知识体系。这个学科知识体系就是1997年教育部通过颁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和1998年教育部通过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构建的学科体系。通过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构建的学科体系,包括12个学科门类、88个一级学科和382个二级学科。通过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构建的学科体系,包括11个学科门类、71个大类、249个专业。2011年学科门类增加到13个。2021年“交叉学科”成为学科门类。至此,我国学科门类已经达到14个。我国研究型高校和应用型高校都属于普通高等教育的范畴,也就是说,这两个类型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所需要的体系化知识的“粮仓”已经建构起来了,并且还处在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之中。

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都要颁发学位证书。学位证书颁发的依据是2004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四条明确规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要想获得学士学位证书,就需要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明确提出学位颁发的目的是为了学科学术水平的提高[19]。这里提的与学位颁发有关的是学科。1981年5月20日,国务院批准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则表述得更清楚:学位按哲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农学、工学、教育学、经济学、医学学科的门类授予[20]。我国于1997 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规定:学位授予单位按所归属的学科门类授予学位[21]。《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规定:本目录的学科门类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7年规定的学科门类相一致[22]。通过以上梳理,说明学位制建立的基础是作为知识分类的学科而非专业[23]。国家之所以要求按照学科颁发学位,就是为了确保获得学位的学生具有体系化的知识,即只掌握碎片化知识的学生是不具备获得相应学位资格的。因此,高职专科之所以不能颁发学位包括副学位,从学理的角度来看,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国高职专科教育没有体系化知识的理念,即没有学科理念。这就是说,要想使学位的颁发符合学理,就需要达到体系化的要求。达不到这个要求,颁发学位,包括副学位,都是不行的。因为副学位,也是学位。学位的颁发需要按照学科进行,学科内在地要求学生具有体系化的知识,这就使学生重视对体系化知识的学习,进而有可能成为掌握体系化知识的高质量人才。因此,可以说学位的颁发就是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成为掌握体系化知识的人才。

三、高职教育应该建设能够体现职业教育特征的职业学科

高职教育是与普通高等教育同等重要的独立的高等教育类型。既然作为一种独立的高等教育类型,高职教育就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学科体系。由于我国高职教育长期只抓专业不提学科,导致我国高职教育界只有专业体系而没有学科体系。只有高职专科教育的时代不谈学科问题还不大,因为是否掌握体系化的知识没有明显的标志,也没有硬性的要求,不谈学科对人才培养的影响只是隐性地存在,但是当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诞生,尤其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做好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士学位按学科门类授予”[24]之后,高职教育尤其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不谈学科、不建学科就已经成为过不去的坎了,即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已经不是是不是要建学科的问题,而是要建什么学科的问题。笔者于2019年12月16日在《中国青年报》刊发的文章中就对此作了明确地回答:应该建职业学科,因为职业学科就是能够体现本科职业教育本质属性的学科[25]。研究型高校主要建设的基础学科和应用型高校主要建设的应用学科都不能体现高职教育的类型特征,简单地借用,虽然能够解决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学位颁发的问题,但会影响高职教育的类型特征。所以,高职教育学科建设的最佳选择还是职业学科。

何谓职业学科?几年来,笔者及其团队对职业学科进行了比较集中的研讨,在《本科职业教育有必要抓学科建设吗?》一文中提出,职业学科就是指围绕一定的职业所形成的知识体系,这个知识体系既具有普适价值也具有支撑职业学士学位颁发的特殊价值[26];在《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学科选择及建设策略——兼论职业学科》一文中提出,职业学科不是指具体的某门学科,是以“职业性”为导向利用知识尤其是技术知识成果解决职业岗位中关键问题的与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处于同一个逻辑层面的学科,是职业技能型高校应建的主要学科[27];在《职业学科的内在逻辑审视》一文中提出,职业学科本身是具有内在严密逻辑结构,包括逻辑起点、逻辑主线、逻辑支点和逻辑旨归在内,并形成了逻辑闭环的科学的学科体系[28];在《职业学科体系构建:价值判断与路径选择》一文中提出,职业学科体系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知识大粮仓”和职业院校颁发职业学位的“特别通行证”,其体系构建的路径主要有直接借用普通教育学科体系构建职业学科体系、以普通教育学科体系为参照构建职业学科体系和依据我国职业分类构建职业学科体系三条,其中以普通教育学科体系为参照构建职业学科体系是目前国家层面构建职业学科体系的最佳选择[29]。

笔者及其团队的这些研究与讨论,虽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职业技术教育》曾两次全文转载其中的文章,《新华文摘》也进行了论点摘编,并且开始有多位学者引用,但这仅仅是一个开端,职业学科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有丰富的内容,比如在职业哲学、职业法学、职业经济学、职业文学、职业历史学、职业教育学、职业工学、职业理学、职业农学、职业医学、职业管理学、职业艺术学、职业军事学、职业交叉学科[30]14个门类学科中,目前只有职业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初步形成,其他13个门类学科基本上还是空白,即什么是职业哲学、什么是职业经济学、什么是职业法学、什么是职业文学、什么是职业历史学、什么是职业理学、什么是职业工学、什么是职业农学、什么是职业医学、什么是职业军事学、什么是职业管理学、什么是职业艺术学、什么是职业交叉学科等,都还没有学者进行专题研究。只有把这些问题都研究清楚了或大致弄明白了,能够体现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职业学科体系才算得上是真正构建起来了。只有职业学科包括职业门类学科及其体系构建起来了,体系化的知识才能够比较便利地用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也才有可能培养出掌握体系化知识的高质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因为职业学科作为面向人才培养的学科形态,同样扮演着知识分类的功能,只不过职业学科分类的对象是职业知识[31]。

四、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教育进行职业学科建设的策略

我国要构建高质量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就需要构建进行人才培养的专业体系;要构建专业体系,就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职业学科体系;要构建高质量的职业学科体系,就需要进行职业学科建设。而职业学科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统筹规划,做好顶层设计,更要讲究建设策略。

(一)充分认识职业学科建设的价值和意义

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建设职业学科,首先面临的问题是,我国高职教育领域不仅没有学科包括职业学科的概念,关键是仍然有排斥学科的心理存在,这是建设职业学科的最大阻力。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解放思想,更新理念。要解放思想、更新概念,就需要给大家讲清楚职业学科建设的价值和意义。学科与专业互为支持、共同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只抓专业或只抓学科都是有违这一基本规律的。不过,在不同类型的高校之中学科与专业相互支撑的表现有所不同:研究型高校是以学科为龙头,专业为依托;应用型高校是学科和专业并重;职业技能型高校是以专业为重点,学科是支撑。也就是说,高职教育的专业需要职业学科支撑。比如,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财政税务类、金融类和经济贸易类专业就需要职业经济学支撑,农业类、林业类、畜牧业类和渔业类专业需要职业农学支撑,护理类、药学类、中医药类、医学技术类、康复治疗类、公共卫生与卫生管理类、健康管理与促进类、眼视光类专业需要职业医学支撑,艺术设计类、表演艺术类、文化服务类、新闻出版类、广播影视类专业需要职业艺术学支撑等。试想有一天真正把能够支撑高职教育专业的职业经济学、职业农学、职业医学和职业艺术学等建立起来了,既符合学科与专业相互支撑的高等教育规律,又能够强化高职教育类型特征,那该多好!只要能够把这些道理讲清楚,相信高职院校是能够接纳并自觉投入到职业学科建设之中去的。

(二)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的职业学科建制

学科建制是相对于学科制度而提出的概念,如果说学科制度重视的是学科的发展规范,那么,学科建制重视的则主要是学科的社会建制,比如组织机构、行政编制等学科外在制度[32]。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学科是由学科组织、学科平台与学科政策三要素组成的[33]。对此,费孝通则说得更具体,他认为一门学科的社会建制应该包括相关学会、各大学的学系、专业研究机构、学科的专门出版机构、图书资料中心等五个方面[34]。根据这些关于学科建制的认识,我国高职院校在完善职业学科建制方面主要应抓好如下几点:一是赋予已经存在的院系以职业学科建设的任务或者在现有院系的基础上增加或改造成为建设职业学科的组织机构。组织机构是职业学科建设的关键,没有一定的组织机构承担职业学科建设的任务,有再好的规划和想法也难以落实。二是组建专门研究团队。职业学科是新生事物,有很多问题还没有搞清楚,需要专门团队进行系统研究,同时,每一所高职院校又有其特殊性,需要结合自身的实践进行专题研究,找出其特殊规律,这些都需要组建专门研究团队才能完成。三是创办或利用已经出版的专业刊物。我国已经有部分高职院校创办了公开发行的学报等学术期刊,没有创办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的高职院校也基本上创办有内部交流的学术期刊,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学术期刊发表有关职业学科研究方面的文章。四是积极开展有关职业学科的学术研究活动。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种类型的有关职业学科的学术会议,促进职业学科的发展。五是在学科政策上给予支持。职业学科建设同专业建设一样需要政策支持,尤其需要经费投入,这就需要高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高职院校加大包括经费在内的政策支持力度。

(三)建立健全职业学科建设的评价机制

教育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的价值评判活动,具有导向和激励功能,往往事关教育发展的方向,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育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教育价值导向。职业学科建设要能够顺利推进,也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评价制度和机制做保障。职业学科建设涉及的面比较广,其评价制度与机制要尽可能覆盖,比如职业学科人才培养评价机制、职业学科科学研究评价机制、职业学科团队带头人及其团队成员的评价机制、职业学科平台评价机制等都需要逐步建立和健全。只有这些制度与机制建立健全了,职业学科评价机制体系形成了,职业学科建设才能够顺利进行。

五、余论

职业学科的价值不仅仅是在人才培养方面,人才培养只是其几大要素之一,在科学研究、教师团队、科研平台等方面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高职教育为什么难以有较大的影响力,因为高端的科技研发成果较少、人文和科技大师较少、重大的科研平台较少,而这些恰好就是职业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学的青年学子是在专业上成长,而大学教师则是在科学研究、科研团队和平台等学科土壤中成长的。每一位大学教师都应该是学科的专家而非专业的专家,高职院校的教师也是大学教师,是大学教师就应该生活在学科之中,学科才是大学教师的家园,职业学科才是高职院校教师的家园。大学不仅是知识的宇宙,也是学科的宇宙。所以,高职教育要高质量发展,要办出真正的有影响力的职业大学,就需要建设职业学科,并且要努力建设好职业学科,使其真正成为支撑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厚实土壤!

目前,职业学科还只是一棵幼苗,我们期待着它能够尽快成长为一棵大树,甚至成长为一片森林!

猜你喜欢
体系化学位高质量
法典化视野中的慈善法体系化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加快推动企业级SaaS云服务体系化发展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浅谈我国民法立法的体系化与科学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