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阴道与腹部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的效果观察及检出率分析

2022-11-30 03:44梁心晓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20期
关键词:肌层肌瘤影像学

梁心晓

(陆丰市人民医院彩超室 广东 汕尾 516500)

子宫腺肌病是指在子宫肌层内含具有功能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细胞,伴随周围肌层细胞的代偿性肥大和增生,是一种在30~50岁年龄段经产妇中比较多发的妇科疾病[1]。子宫腺肌病的主要表现为经量增大,经期延长和逐渐加重的进行性痛经,约35%的患者没有任何临床症状,约半数患者同时合并子宫肌瘤,妇科检查显示子宫增大,质硬并在压痛,活动度较差。影像学检查是术前诊断子宫腺肌病的有效手段[2],能够准确显示子宫的大小、受累肌层的回声改变情况,从而为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指导。超声是诊断该病的最常用影像学检查手段[3],具有操作方便、检查时间短、无创、价格低廉等优势。超声检查主要包括经腹部、经阴道检查两种方式,本文特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0月期间在陆丰市人民医院就诊的63例疑似子宫腺肌病患者开展研究,就两种超声检查方式的诊断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为选择出更加可靠、高效的诊断方式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0月陆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子宫腺肌病患者63例。患者年龄为24~45岁,平均年龄(34.82±3.79)岁;体质量指数为18.8~28.6kg/m²,平均(23.81±1.92)kg/m²;孕次为1~3次,平均(1.70±0.25)次;63例患者中不孕者10例;症状表现:继发性痛经42例,月经失调30例,子宫异常出血24例,无明显不适症状8例。

纳入标准:①因出现继发性痛经、子宫出血、经期紊乱等症状就诊或体检时疑诊为子宫腺肌病者;②存在孕产史或清宫术史者;③意识清醒、认知功能正常者。排除标准:①未婚未孕患者;②存在盆腔感染、阴道炎等其他妇科疾病者;③存在严重器质性疾病、恶性肿瘤的患者;④存在凝血功能异常者;⑤处于妊娠期、哺乳期的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非月经期应用三星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

经腹部超声检查:腹部超声探头频率为(3.5~5.0)MHz;检查前叮嘱患者多饮水以充盈膀胱,指导患者保持放松以及注意呼吸平稳。检查体位为仰卧位,应用超声探头对患者的下腹部进行横切、纵切、斜切等多切面扫描,对子宫的大小、形态、及瘤体有无包膜及包膜完整性、子宫内膜、回声以及双侧附件情况进行观察。

经阴道超声检查:叮嘱患者排空膀胱,检查体位为膀胱截石位。经阴道超声探头频率为(4 ~8)MHz,在对探头进行清洁消毒后,将涂有耦合剂的一次性避孕套套在探头上,再将探头缓慢伸入到患者阴道穹隆处,通过移动阴道探头对阴道穹隆、子宫双侧附件等部位进行扫查,重点扫描可疑病灶部位,详细记录相关扫查结果;同时观察病灶内部及周围血流分布情况。

在经腹部、经阴道超声检查结束后,由两名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影像科医师进行阅片,针对诊断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在经过讨论后得到统一的意见,给出最终的诊断结果。

1.3 评价指标

观察不同超声检查方式的检出率,同时计算超声检查的诊断符合率、诊断效能(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析影像学特征。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

以临床随访结果及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63例患者中,证实为有子宫腺肌病者30例,阳性检出率为47.62%,诊断为子宫肌瘤3例(4.76%),子宫增大21例(33.33%),附件囊肿9例(14.29%)。

2.2 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比较

经阴道超声检查的子宫腺肌病检出率显著高于经腹部超声检查(P<0.05)。同金标准进行比较,经腹部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3.33%(16/30)、96.67%(29/30),两种检查方式诊断符合率对比差异显著(χ²=15.022,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检出率[n(%)]

2.3 诊断效能比较

经腹部超声检查确诊子宫腺肌病16例,诊断敏感度为53.33%(16/30),特异度为84.85%(28/33),准确性为69.84%(44/63),阳性预测值为76.19%(16/21),阴性预测值为66.67%(28/42);经阴道超声检查确诊29例,诊断效能分别为96.67%(29/30)、93.94%(31/33)、95.24%(60/63)、93.55%(29/31)、96.88%(31/32)。经阴道超声检查的诊断灵敏度、准确率、阴性预测值均高于经腹部超声检查,数据对比差异显著(χ²=15.022、14.098、10.255,P<0.05)。见表2。

表2 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 单位:例

2.4 阴道超声的子宫腺肌病影像学特征

阴道超声检出的30例子宫腺肌病均存在子宫均匀性或不规则增大,肌壁回声增粗,内部回声不均匀,内膜线前移。病灶体积为13.0~62.1 cm³,平均(43.78±4.60)cm³;经阴道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显示囊性包块内存在液性暗区,并存在细密光点以及分隔,同时能够观察到条状的血流信号;3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收缩期峰值速度、舒张期峰值速度、血流搏动指数、血流阻力指数分别为(66.05±2.11)cm/s、(27.40±1.68)cm/s、(1.36±0.15)、(0.71±0.12)。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尚未完全明确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制,但认为同遗传、剖宫产次数、人工流产、子宫内膜炎症等因素相关。该病会引起子宫内膜病变,影响子宫内膜的正常功能,进而导致经期紊乱、痛经等症状出现[4],严重者还会出现不孕等情况,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部分患者无任何表现或是症状轻微,检查及发现时间较晚,会耽误最佳治疗时机。早诊断、早治疗能够促进患者的临床症状尽快得到改善,有助于其预后效果的提升。但是子宫腺肌病患者常合并其他妇科并发症,且影像学表现同子宫腺肌瘤、子宫肌瘤等疾病存在相似之处[5],容易造成误诊情况,因此选择高效、准确性高的方法诊断和鉴别子宫腺肌病十分重要。

病理检查是该病的诊断金标准,但是存在创伤性。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超声检查是常用于术前诊断子宫腺肌病的影像学技术,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高,但是费用较为昂贵,难以在基层医院中普及应用;超声检查具有无创、检查时间短、重复性好等特点,且经济性高,容易被患者接受[6]。其中经腹部超声应用在疑似子宫腺肌病患者的诊断中,探查范围较广[7],能够将子宫各层结构、盆腔结构以及形态清晰地显示出来,能够观察到增大的子宫,并可对子宫及周围器官病变情况进行观察[8]。但是经腹部超声的分辨率不高,不能准确检出细微病变,且由于与子宫相距较远,加上腹部脂肪、肠内气体干扰下所形成的声波衰减、重复反射作用[9],影响分辨率,容易出现漏诊、误诊情况。经阴道超声检查的探头频率高,可将探头紧贴阴道、宫颈,通过移动探头能够对子宫形态进行清楚、直观的显示,对病灶及周围组织关系进行观察,并可显示盆腔深部结构的细微变化[10-12];经阴道超声检查的分辨率较高,且能够显示病灶内部、附近组织的血流,获得更加全面、细致的图像,被外界因素所干扰明显降低,可提升检查图像质量[13],因此能够改善诊断效果。

根据子宫内膜肌层分布情况可将子宫腺肌病分为三种类型,弥漫型的超声表现为子宫均匀性增大且形态规则、饱满,肌层回声普遍增高但分布不均匀;前/后壁型的超声表现为子宫不对称性增大,前壁肌层回声正常,后壁肌层普遍增厚且回声不均匀;局灶型的超声表现为子宫不规则增大,边界不清楚,周围肌层的回声正常。虽然经腹部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检查的影像学特征相差不大[14],但由于检查路径不同,所显示的影像学图像会呈现出差异性,根据超声影像学特征的差异有助于临床诊疗方案的制定。另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此类患者子宫内血流信号增多,在病灶处肌层呈星点状、条状、放射状分布[15]。此次研究数据显示,经阴道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检出率、诊断符合率以及诊断效能,均优于经腹部超声检查,充分证明了该检查方式更具优势。这是因为,经阴道超声检查的图像更加客观、清晰,并具有较高的成像灵敏度,能够将细微病变清晰显示出来,可更好地观察到宫壁间的积血小囊,且对子宫局部血流的敏感性高[12,16],有助于与子宫肌瘤等疾病鉴别区分。同时经阴道超声检查无须充盈膀胱,可对前后位进行有效观察,且不会受到患者体型肥胖、肠道气体等因素的影响,能够减小诊断偏差。乔阳[17]在其文章中写道,122例疑似子宫腺肌病患者中确诊110例,经阴道超声检查的诊断符合率86.07%高于经腹部超声的65.57%,充分说明了经阴道超声检查在诊断该病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所得结论与本文一致,佐证了此次研究结果真实可靠。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可能会出现将子宫腺肌病误诊为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瘤的情况,因此需要注意将子宫腺肌病与上述两种疾病鉴别区分。子宫肌瘤的经阴道超声显示病灶内部呈低回声,边界清楚,周围血流以半环状或环状为主;而子宫腺肌瘤以强光团回声为主,边界模糊,病灶周边血流流速快且为高阻型,且可观察到子宫肌瘤周围的假包膜、低回声晕环。另外部分子宫腺肌病患者在合并子宫肌瘤时易出现误诊情况,同时子宫增大、肌层增厚、回声增强以及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经期紊乱等现象也会对子宫腺肌病的超声诊断准确率产生影响。分析经阴道超声出现误诊的原因主要为:在经阴道超声检查的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探头与探查部位距离相近,不能将过大的病灶、子宫完全显示出来;此类患者多半存在子宫体积增大情况,会导致子宫底部较大病灶、体积过大子宫的鉴别诊断加大;存在剖宫产史者的子宫位置存在较偏或过高情况,故单一进行经阴道超声检查仍会有误诊、漏诊情况出现。因此为了提高诊断准确性,可将两种超声检查方式联合应用。

综上所述,在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中,经阴道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高于经腹部超声,必要时可联合两项超声检查进行综合诊断,以提升诊断准确率。但本次研究未能进一步分析经腹部、经阴道超声联合检查在该病中的诊断效果,需要在今后加强对此方面的研究,以为临床诊疗方案的优化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

猜你喜欢
肌层肌瘤影像学
2022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专题介绍
经阴道超声造影诊断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价值
观察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2019-nCoV感染者胸部影像学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分析
45岁及以上未绝经多发子宫肌瘤患者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残留、复发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海扶刀对比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
同期经尿道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效果观察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
什么样的子宫肌瘤需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