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T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部成分检出及斑块稳定性判定的价值分析

2022-11-30 03:44肖建云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20期
关键词:分型磁共振颈动脉

肖建云

(如皋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江苏 南通 226500)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发生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在年龄增长、不良生活习惯影响下,糖脂代谢异常长期发生,颈动脉管壁逐渐形成硬化斑块,斑块逐渐积累可引起颈动脉狭窄,易引发中风等脑部缺血性疾病[1]。但斑块积累所致的颈动脉狭窄导致脑部供血不足不是引起脑卒中的唯一因素,其发生原因与斑块内部成分及斑块分型存在相关性,正确监测颈动脉硬化斑块内部成分及斑块分型对降低脑卒中风险因素,预防脑卒中发生至关重要[2]。磁共振成像是临床新型影像学技术,对机体实质脏器及心脏血管等均具有良好诊断功能,与CT等其他影像学技术相比扫描速度较快,参数较多,图像清晰度较高,可有效协助医生发现疾病早期病变[3]。本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行3.0T高分辨磁共振检查,对动脉硬化斑块分型及斑块内部成分进行分析,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其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52~68岁,平均年龄(59.34±7.23)岁。纳入标准:①患者临床表现及临床诊断结果均符合2017年《中国头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治共识》中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4];②患者均知情且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①装有心脏起搏器、功能性神经刺激器、心脏支架者;②进行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者;③动脉瘤术后体内存在金属夹者;④眼球及大血管处怀疑存在金属异物者;⑤合并高热惊厥,生命体征不稳定病情危重者;⑥患有幽闭恐惧症者;⑦合并精神疾病,不能配合长时间体位不动者;⑧存在其他磁共振禁忌者;⑨对磁共振检查中造影剂存在过敏者。

1.2 方法

检查前对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评估,详细询问患者手术史,有无携带金属制品,检查前一天做好清洁,避免涂擦任何护肤品。进行检查前脱去可能对磁场产生干扰的衣物,协助患者换好检查专用衣。为避免造成金属伪影,进入检查室前取下一切假牙、义眼、耳环、戒指、钥匙等一切金属物品。避免电子器械影响诊断结果,进入检查室前取下身份证、磁盘、手机等各种电子设备。进行颈部检查前,去除颈部膏药、胶布等一切可能影响诊断结果的物体。对患者进行心理宣教,顺利完成检查需要一定时间,扫描膛较小,扫描时间较长,讲解进行检查必要性,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嘱正确配合方法,消除其负面心理情绪,保证检查顺利进行。向患者介绍机器工作时可能出现噪声,嘱患者静卧,配合检查。患者保持呼吸平稳,不适情况发生应可用对讲机与医生进行沟通。患者取仰卧位,八通道头颈联合线圈固定于患者下颌及头颈部,使用轴位2D-TOF MRA进行定位,对颈部血管进行横断面扫描,最后进行成像处理。检查结束,由2名影像学医生共同进行评价,对成像颈动脉粥样硬化成分及具体分型进行分析。

1.3 观察指标

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内部成分及斑块分型。分型:Ⅰ~Ⅱ型:动脉管壁未见钙化,厚度正常;Ⅲ型:动脉管壁可见小钙化,轻度弥散增厚;Ⅳ~Ⅴ型:动脉管壁斑块可见脂核和纤维帽,伴有钙化;Ⅵ型:动脉管壁斑块可见溃疡,部分可见血栓形成;Ⅶ型:钙化斑块。区分:据美国心脏协会将Ⅳ~Ⅴ型、Ⅵ型斑块归类为不稳定斑块,其余类型分为稳定斑块。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则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斑块分型

48例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78个,其中颈内动脉共33个(42.31%),颈动脉分叉14个(17.85%),颈总动脉31个(39.74%);Ⅵ~Ⅴ、Ⅵ型38个(48.72%),其余分型40个(51.28%),详见表1。

表1 斑块分型分布 单位:个

2.2 稳定型及不稳定型斑块内部成分检出情况

78个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稳定斑块共40个,不稳定斑块共38个,不稳定斑块脂质、出血、血栓、纤维帽破裂溃疡发生率高于稳定斑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钙化检出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 稳定型及不稳定型斑块内部成分检出情况[n(%)]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群健康的疾病。通常由供应脑部血管发生闭塞或狭窄引起,患者脑部供血不足或脑组织坏死,引起不同程度功能障碍,甚至死亡。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发生脑缺血性疾病重要因素,其发生原因与动脉硬化斑块堆积,动脉管壁狭窄,斑块组织脱落阻塞脑部动脉血管有关。动脉粥样硬化是好发于冠状动脉、颈动脉及外周动脉的全身慢性疾病,其中颈动脉位置较表浅,相对其他动脉来讲位置相对固定,易被发现,可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5]。

有研究表明[6],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性不止局限于硬化斑块堆积数量,斑块成分在疾病发生发展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斑块内出血是决定斑块稳定性的因素之一,斑块内出血可加速斑块进展,已经出现出血的斑块更易发生二次出血,使稳定斑块向不稳定发展变为易损斑块。斑块浅表纤维帽的完整情况与斑块稳定性也存在相关性。有研究[7]使用血管成像技术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分析,观察动脉硬化斑块纤维斑块形态,管壁厚度及完整性,分析结果与动脉剥脱术后行组织学检查结果存在一致性,血管成像技术可很好区分纤维帽状态,对纤维帽完整性进行判定。但目前研究显示,血管成像技术存在不足,不能很好显示出管腔内暗带,不能详细准确反映纤维帽情况。斑块内炎症、新生血管形成、血栓斑块产生等与斑块稳定性也存在相关性,但使用彩色超声难以发现,也无法将斑块量化分析,但在磁共振成像上可得到清楚显示,可进行量化分析[8]。斑块内发生炎症反应是影响斑块稳定状态的重要因素,新生血管为炎症反应及板块内脂质形成提供便捷通道,斑块不稳定性增加,磁共振检查可将斑块内新生血管、炎症反应和斑块稳定性联系起来,存在较广阔医学应用前景[9]。识别斑块成分,对治疗方案的确定计划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常用颈动脉支架置入或颈动脉剥脱术进行治疗,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本身具有一定危险性,进行颈动脉支架置入用于易损斑块治疗中,手术刺激可能引起,斑块纤维帽破裂,斑块内粥样组织漏出,斑块漏出组织通过颈动脉支架防护措施,严重者易发生脑部血管栓塞,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对斑块内成分进行识别分析,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10]。

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行缺血性脑卒中风险评估是该类患者进行影像学诊断的重点,彩色多普勒显像是早期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主要手段,该检查将所得相关血流信息进行处理,将平均血流速度组合叠加,以图像形式显示,可直观观察血流速度和性质[11]。彩色多普勒超声因其方法简便且无创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通过超声可准确检测出血流速度,可检测颈动脉壁厚度和管腔狭窄程度进行斑块评价,斑块稳定性可通过回声进行判定。但斑块内存在大量钙化情况下进行超声,斑块内部成分检出受到一定影响[12]。颈动脉分叉处的位置一定程度上对超声影像也存在影响,部分患者颈动脉分叉较高,进行超声检查时存在一定难度,多普勒超声检查存在一定局限性,在易损斑块的诊断过程中,准确性要低于磁共振检查,且超声图像与磁共振成像图相比,对比度存在一定限制,较低的图像分辨率也使检查存在一定局限性[13]。该检查准确性与检查者经验及操作相关,且在测量中难以对斑块层面进行固定,CT等其他影像学检查只能显示出颈动脉狭窄程度,对斑块内部结构不能进行精确分析[14]。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3.0T高分辨率磁共振检查逐渐应用于临床疾病辅助诊断中,并取得较好应用效果。

磁共振成像系采用射频磁场及静磁场使人体组织成像的医学技术,机体器官病变可从分子内部反映,CT可解决获得影像的重叠问题,但提供图像仍为X线吸收空间分布图像,机体器官生理状态相关信息不能提供,且当病变组织与周围健康组织吸收参数相同时,获得图像无法显示有效信息,只有当病变发展严重到器官位置形态受到改变时才能被发现,不利于疾病早期诊断[15]。磁共振检查临床价格较高,但对粥样硬化斑块组织学特征分辩精准,准确判断管腔狭窄程度及斑块成分稳定准确性,临床采用治疗前可使用磁共振对斑块稳定程度进行判断,选择合适治疗方案。磁共振装置既具备CT优点,还存在特有诊断优势,通过磁共振原理精确测量出组织信息,可将密度不同组织化学结构或同一组织不同化学结构通过影像显示,对于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16]。磁共振设备高梯度场和高切换率缩短回波间隙,信号采集速度得到加强,采集时间缩短,利于提供高分辨率,高质量图像。颈动脉斑块成分复杂,性质不同,部分相对稳定,部分易发生破裂。易损斑块在患者情绪激动,进行剧烈运动情况下,发生斑块纤维帽破裂,急性血栓形成,阻塞脑部血管,故临床诊断除评估动脉狭窄外,斑块内部成分性质也需引起重视。将3.0T高分辨磁共振应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析中,图像可清晰显示出斑块内部结构,对脂质、出血、是否存在血栓形成进行区分,对脑卒中发生风险做出预判。表2研究结果显示,不稳定性斑块血栓、出血、脂质核心、纤维帽破裂溃疡发生率显著高于稳定斑块(P<0.05),两组钙化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钙化与斑块性质判定两者不存在直接相关。斑块内富脂核心比重增加对斑块负荷产生直接影响,其发生发展增加斑块破裂可能。斑块内出血及血栓形成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使稳定性斑块向不稳定发展,增加斑块风险。

综上所述,3.0T磁共振成像技术可充分显示出斑块成分,进行斑块分型,对临床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猜你喜欢
分型磁共振颈动脉
一种磁共振成像谱仪数字化发射系统设计
肺炎克雷伯菌RAPD基因分型及其与氨基糖苷类药敏分型对比研究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常见专业名词缩略语及符号(Ⅰ)
CT在早期预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同临床分型的应用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CT和磁共振用于颈椎病诊断临床价值比较
亲吻会致死,是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