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16层CT对沟槽状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2022-11-30 03:44张国政周令飞蔡维波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20期
关键词:肠壁沟槽胆总管

张国政,王 琨,周令飞,蔡维波

(1泗洪康肾医院影像科 江苏 泗洪 223900)

(2泗洪医院影像科 江苏 泗洪 223900)

沟槽状胰腺炎(groove pancreatitis,GP)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之一,发生在胰头背部、十二指肠降段及胆总管下段间的沟槽区域,患者症状表现与胰头癌存在一定相似之处,极易发生误诊情况[1-3]。在以上沟槽区域中,不仅分布有大量的淋巴组织,且间隙中存在血管走行,多数疾病均可于该区域发生如炎性病变、肿瘤等,不仅可累及胆总管下段、小乳头及大乳头括约肌,还可累及主副胰管。CT、超声及MRI等均是临床诊断GP的常用检查方法,其中超声用于GP诊断不仅无创伤性,且操作较为简便,可重复操作,但检出率较低,而MRI虽然具有较高诊断准确度,但检查费用较高,患者接受度低[4-6]。CT检查具有创伤性小、操作简便、价格低廉及准确度高等特点,近年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GP,不仅可了解患者病变情况,还可清晰显示病灶及周围组织改变情况,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参考资料[7]。本文选取泗洪康肾医院2019年8月—2022年1月收治的168例疑似GP患者,研究在GP诊断中16层CT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泗洪康肾医院2019年8月—2022年1月收治的168例疑似GP患者,其中男性88例,女性80例,年龄31~65岁,平均(48.95±2.17)岁。纳入标准:①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腹胀、黄疸、腹痛及呕吐等症状;②患者年龄>18岁;③意识清醒,可配合检查者;④患者影像学检查及病历等资料完整;⑤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CT扫描禁忌证者;②合并精神系统疾病者;③合并交流、意识障碍者;④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者。

1.2 方法

入组者均进行CT检查,设备选用西门子Emotiong16层螺旋CT,先对胰腺进行平扫,后开展增强扫描;选取扫描范围以膈顶为起点直至骨盆入口,管电流设定为250 mAs,管电压设置为120 kV,准直设定为128×0.625 mm,螺距为1,调节转速为0.5 s/r;造影剂选取碘佛醇注射液[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027;100 mL:74.1 g],经肘静脉注入100 mL碘佛醇注射液,控制注射速率为2.5~4.0 mL/s,行胰腺三期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30 s、65 s及3 min;由2名具有>5年工作经验的放射科医师阅片,若意见不统一经讨论直至意见统一,主要观察沟槽区病灶形态、平扫及增强特点、分型及临近结构改变的影像学改变情况如胰腺实质、胆总管及淋巴管等。

1.3 观察指标

以手术病理或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将CT检查结果与金标准进行比较,分析CT扫描对GP的诊断效能;分析CT图像表现,包括平扫及增强扫描CT影像学表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

168例患者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显示阳性92例,阴性76例;CT检查结果显示阳性94例,阴性74例;CT与病理诊断GP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8,P=0.826>0.05);CT对GP诊断准确率、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67%(154/168)、89.47%(68/76)、93.48%(86/92)、91.49%(86/94)、91.89%(68/74),见表1。

表1 CT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 单位:例

2.2 GP的CT平扫与增强扫描表现

92例GP患者发生胆系结石61例(66.30%),胰头炎性改变92例(100.00%),十二指肠肠壁增厚92例(100.00%),沟槽状低密度灶92例(100.00%),见表2。92例GP患者经CT检查所显示图像中均可见十二指肠降段、胰头及胆总管间隙增大,即沟槽间隙可见增大情况,探查间隙发现边界模糊,可见低密度灶,呈团片状、不规则样,内部密度欠均匀,行增强扫描时,动脉期未见明显强化,门脉期与延迟期强化程度提高;对于胆系结石、十二指肠狭窄,92例患者十二指肠降段均可见不同程度局部肠壁水肿情况,且伴有增厚,周围渗出;合并胆囊结石40例(43.48%),存在十二指肠肠腔狭窄15例(16.30%),合并胆总管结石21例(52.50%);对CT扫描胰头部图像进行分析,92例患者胰头均可见不同程度肿胀,周围脂肪间隙可见密度升高,边缘模糊,可见多条片状影;GP以病变是否累及胰头实质分为节段型、单纯型,本组92例GP患者中,61例为单纯型GP,其余31例为节段型GP。

表2 GP的CT表现

3 讨论

3.1 GP病因及发病机制

德国学者Becker于1973年首次将位于十二指肠降部、胰头背部及胆总管之间解剖区域的胰腺炎命名为GP。年龄40~50岁男性是GP高发人群,多数存在长期饮酒史,而女性患者相对少见[8]。GP病因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明确,普遍认为是由于多种原因如大量、长期饮酒等共同作用下导致十二指肠小乳头发育不全或功能障碍等,使得经由副胰管排出胰液受阻而引起。对于大量饮酒或长时间饮酒人群来说,酒精可对多种激素分泌如促胰液素、胃泌素等产生促进作用,引起十二指肠腺体增生,在该种情况下机体内胰液无法被顺利排出,大量胰液均流入背侧胰腺,导致GP发生。此外,对于长期过量饮酒或(和)引言患者,由于胰腺胰管发生钙化情况,可导致胰液黏稠度增加,从而阻止胰液顺利排出。报道显示[9],对于多数GP患者,可见十二指肠壁内或沟槽状区域中出现胰腺异位情况,由此异位胰腺也被认为是GP发生的一项危险因素。异位胰腺常存在于十二指肠乳头周围,于长期酒精刺激下可引起炎症反应,并导致异位胰腺发生纤维化改变,加重副乳头功能障碍程度,对胰液排出产生阻碍,进而引起GP。

3.2 GP基本病理及临床表现

沟槽区是人体一个特殊的解剖区域,由多种结构组成包括胰管、胆总管下端及胰头等,该区域中胰腺一旦发生炎症反应,可导致十二指肠肠壁出现增厚情况,严重者可形成肿块。

对于GP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尿淀粉酶或血浆胰酶如蛋白酶、淀粉酶及脂肪酶等可出现轻微升高情况,血清肿瘤指标如糖类蛋白199(CA199)、癌胚抗原(CEA)及肝功能指标等常未见明显异常情况,但也有个别患者血清CA199水平出现异常升高情况,提示本病存在恶变可能。GP发生后患者所表现出症状并无特异性,多表现为体重减轻、上腹部疼痛等症状,多数患者餐后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且症状维持时间不一,一旦病变对胆总管造成侵犯,部分患者可出现黄疸症状[10]。

3.3 GP的CT影像诊断要点

GP经CT检查所表现出影像诊断要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发病部位特殊:病灶位于十二指肠降段及胰头之间的解剖区域内,导致其间隙出现增大情况。②直接征象:CT用于GP诊断时,采用平扫技术对胰腺进行扫描,可发现沟槽区域中病灶边缘较为毛糙,内部密度不均匀,边界模糊且呈低密度,采用增强扫描技术诊断时,早期并未见病灶出现强化情况,或病灶出现轻度强化,而门脉期及延迟期时,病灶可表现出明显强化。③胰头改变:采用CT技术诊断GP,于图像中可见胰头边缘较为模糊,相较于正常人群,胰头更为饱满,且可见炎症反应样改变;对于单纯型GP,行CT扫描时可见胰头实质呈现出均匀密度,且未见病灶对实质产生累及情况;针对节段型GP,行CT扫描时可见主胰管发生狭窄情况,胰头呈不均匀密度,常伴有远侧胰管扩张等情况[11]。④胆总管中下段狭窄:由于胰腺炎病灶存在严重炎症反应,可对胆总管产生累及,导致胆总管发生狭窄,与胰腺癌所致胆总管狭窄或被截断存在着明显差异[12]。本研究发现,92例GP患者均有胰头炎性改变、沟槽状低密度灶及十二指肠肠壁增厚,胆系结石61例,40例患者合并胆囊结石,21例患者合并胆总管结石,61例为单纯型GP,其余31例为节段型GP。

3.4 GP的CT鉴别诊断

应用CT诊断GP时主要需对节段型GP与胰头癌进行鉴别,对于临床预后方面,胰头癌与GP存在着明显区别,但两种疾病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存在较大相似性,且影像学表现极为类似,进而提高鉴别诊断难度。以下几个方面有利于CT对GP与胰头癌鉴别诊断:①GP属于炎症反应的一种,周围炎性可见渗出情况,病灶边界较为模糊,实施CT扫描时采用增强扫描技术可见病灶呈渐进性强化情况,而胰头癌作为占位性病变的一种,CT增强扫描时各期强化情况并不明显。②GP一旦发生可进一步扩大沟槽间隙,对临近结构产生压迫,导致其发生推移性改变,而胰头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常对邻近结构产生侵袭或破坏。③胰头癌与GP均可见十二指肠肠壁增厚情况,但病理机制并不相同,胰头癌作为恶性肿瘤可对肠壁造成直接侵犯,导致肠壁增厚,而GP所致肠壁增厚常是由于炎症反应影响或纤维组织发生增生而引起。④GP患者沟槽区可见囊性病变,而胰腺癌较为少见[13]。⑤GP可导致胆总管狭窄,其表现为渐进性炎性狭窄,而胰腺癌狭窄段较短且并不光滑,多截断胆总管。鉴于GP与胰腺癌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的相似性,对诊断为GP患者开展密切随访是十分有必要的。此外,还需注意对节段型GP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的鉴别诊断[14]。

3.5 16层CT诊断GP的临床优势

本研究发现,CT对GP诊断准确率、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67%(154/168)、89.47%(68/76)、93.48%(86/92)、91.49%(86/94)、91.89%(68/74),提示CT检查可明确诊断GP,具有较高诊断准确度,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分析原因,16层CT优势在于扫描速度快、扫描时间短、分辨率高、可降低患者屏气时间,有利于减少或避免因呼吸造成的伪影,为临床诊断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此外,16层CT诊断GP,不仅具有较高密度分辨率,且时间分辨率较高,可于较短时间完成对腹部扫描,不仅可于任意方向开展重建,还可避免呼吸运动所造成的伪影情况,可对沟槽区解剖关系进行准确评估。

综上所述,CT用于GP诊断具有较高准确性,可指导临床诊治。

猜你喜欢
肠壁沟槽胆总管
CT小肠造影在鉴别克罗恩病活动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急性肠系膜血管梗死中多排CT征象与肠梗死病变分期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分析
腹腔镜胆道术后医源性胆总管异物6例报告
超声检查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决策的意义探讨
早期护理对腹腔镜胆总管患者术后炎症应激的改善探讨
基于数值模拟的2种条纹沟槽减阻特性对比分析
基于表面V形沟槽的圆柱减阻性能研究
开槽施工钢筋混凝土管道的临界沟槽宽度
“仿生学”沟槽减阻仿真分析及机理研究
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术中配合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