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前负荷联合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2022-12-10 12:58赖阿娜糜华曾维伟杨昭杨洲冯骞
中国医学创新 2022年31期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血脂

赖阿娜 糜华 曾维伟 杨昭 杨洲 冯骞

2 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T2DM 发病率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1]。在疾病的进展过程中,由于患者的糖脂代谢异常,血管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显著升高。相关研究证实,T2DM 合并大血管病变,尤以心脑血管病变为其致残、致死主要诱因[2]。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T2DM 大血管病变风险较高的重要临床指标[3]。在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医学营养治疗(medical nutritional therapy,MNT)已经成为较为重要的治疗措施。餐前负荷理论最早于2013 年提出[4],通过对肥胖、T2DM、心血管疾病及恶性肿瘤等代谢性疾病患者基于高蛋白质、缓释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及低血糖指数的餐前负荷模式,进一步降低餐后血糖水平[5]。本研究主要通过针对T2DM 患者采用餐前负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措施分析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分析,以期指导临床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萍乡市人民医院2021 年1-9 月诊断并治疗的T2DM 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60 例作为研究对象。(1)纳入标准:①符合文献[6]中2 型糖尿病诊断标准;②年龄50~74 岁;③空腹血糖(FBG)≥7.0 mmol/L,餐后2 h 血糖(2 h PBG)≥11.1 mmol/L,但2 h PBG<16.7 mmol/L;④根据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确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⑤接受诊疗依从性较好。(2)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②出血性脑梗死;③合并脑部其他病变及神经功能缺损;④不能配合本研究;⑤不良反应或怀孕中断研究。使用信封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 例。患者均知晓本研究内容且同意接受餐前负荷法医学营养治疗,该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查(PXLL20201225)。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生产厂家: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30129,规格:20 mg/片)20 mg/次,1 次/d,停用其他降脂、抗氧化药物。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采取餐前负荷模式进行治疗,餐前负荷法混合食物由20 g 乳清蛋白(汤臣倍健股份有限公司)+30 g燕麦麸(西麦食品有限公司)+3 g 乳糖(汤臣倍健股份有限公司)冲泡于150 mL 温水中,于三餐餐前30 min 饮用,结合《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进行个体化调整。两组均治疗6 个月。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1)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疗效评定标准:经过治疗后,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在1 mm 以下,未发现颈动脉粥样斑块则为治愈;患者的IMT 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大部分斑块消失,但是其厚度在1 mm以上则为显效;患者的IMT 有下降趋势,颈动脉粥样斑块未见持续性扩大则为有效;不符合以上标准则为无效[7]。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2)比较两组患者的糖脂代谢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 个月后采集患者血液标本,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FB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同时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患者的24 h 平均血糖(MBG)、24 h 血糖标准差(SDBG)进行分析。(3)比较两组患者的超声指标。采用超声检测仪对患者的颈动脉斑块进行横切扫查,对其IMT、血管阻力指数(RI)、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进行测量。(4)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6.0 软件分析,计量数据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Mann-Whitney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选取诊断并治疗的T2DM 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60例,其中男36例,女24 例;年龄50~74岁,平均(64.96±2.69)岁;平均体重指数(24.61±1.97)kg/m2;病程34~52 个月,平均(43.25±9.21)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Z=-2.440,P=0.01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07),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

2.3 两组患者血糖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BG、HbA1c 及24 h MBG、24 h SDBG 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糖比较()

表3 两组患者血糖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P<0.05。

2.4 两组患者血脂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脂各项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血脂比较[mmol/L,()]

表4 两组患者血脂比较[mmol/L,()]

*与治疗前比较,P<0.05。

2.5 两组患者超声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颈动脉IMT、PSV、EDV、RI 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IMT、PSV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EDV 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RI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超声指标比较()

表5 两组患者超声指标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P<0.05。

2.6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发热、腹泻、皮疹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目前我国的肥胖以及糖尿病的发病情况呈现显著的增长态势[8]。所以,在临床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中改变患者的膳食模式以及生活方式,成为预防以及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措施[9]。相比使用药物治疗而言,采取医疗营养治疗具有显著的优势,其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较小,患者的接受程度较高,基层医疗推广程度较高[10]。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医疗营养治疗已经成为目前治疗的趋势[11],其治疗措施中的餐前负荷理论认为,基于高蛋白、缓释碳水化合物及膳食纤维等餐前负荷,有助于降低患者的血糖,对于糖脂代谢异常造成的相关疾病具有显著的预防作用[12]。

在2 型糖尿病的疾病进展过程中,胰岛素分泌减少及胰岛素抵抗是其基本的生理基础[13]。其主要表现为,外周组织对于葡萄糖的摄取及利用程度显著降低,对于肝葡萄糖输出效应的抑制作用显著升高。需要机体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进行代偿[14]。而在本研究中,通过对患者采取餐前负荷的方式进行饮食控制,患者的糖脂代谢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通常伴有糖代谢以及脂代谢的并存性紊乱,两者相互影响,协同促进了糖尿病的进一步发展[15]。在以往的研究中已经证实,血脂的异常除了和遗传相关基因有关外,与饮食中的脂肪摄入呈现显著的相关性[16]。既往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试验证实,过量摄入脂肪组织尤其是饱和脂肪酸,其血脂显著升高,血脂分解产生的游离脂肪酸水平的升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胰腺β 细胞分泌胰岛素,诱导β 细胞凋亡[17-19],同时使外周组织对于葡萄糖的摄取和肝糖的利用抑制,进而造成了外周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在动物实验中已经证实,通过对动物采取高脂饲料,可以使大鼠产生外周和肝脏胰岛素抵抗[20]。而在疾病的进展过程中,随着患者胰岛素抵抗,其脂蛋白酶的分泌显著降低,血液循环中外源性肝脂甘油三酯消除,进一步导致高甘油三酯血症[21]。而饮食中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可以进一步造成其血脂异常,而不饱和脂肪酸,则可以降低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改善了胰岛素的敏感性。所以在糖尿病患者中,如果发生脂代谢紊乱,在其肌肉、肝脏及胰腺细胞中沉积,就会影响细胞的正常新陈代谢,造成胰岛素抵抗,加快糖尿病疾病的进展。在疾病的进展中,过多的甘油三酯还会造成患者的动脉硬化进一步升高,其发生颈动脉斑块的风险显著升高[22]。

本研究中,通过对患者采取餐前负荷进行饮食控制,其血糖及血脂显著恢复,通过对超声指标的分析显示,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的疾病进展有所减缓。提示,通过对患者采取餐前负荷的模式,有助于预防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分析认为,在对患者进行餐前负荷饮食治疗过程中,蛋白质能够显著增加机体的饱腹感,进一步降低机体对食物的需求,同时,蛋白质还具有特殊的动力学效应,在其吸收过程中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而乳清蛋白在吸收过程中容易形成脂肪酸,增加粪便中脂肪的排泄,进一步降低能量的吸收。在乳清蛋白的消化吸收过程中,还可以促进脂质过氧化,增加脂肪组织中解偶联蛋白2 的表达能力,进一步促进机体产生相关激素,降低体内脂肪的堆积,进而达到降低体重,提升生命质量的作用。而本研究使用的燕麦麸等粗粮升血糖作用显著降低,对于血糖的控制具有显著的优势。

综上所述,2 型糖尿病患者采取餐前负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其糖脂代谢显著改善,颈动脉斑块显著缓解,建议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颈动脉斑块血脂
调节血脂要靠有氧运动
软斑危险,硬斑安全?不一定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健康人群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的水平关系
超声对颈动脉蹼的识别意义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