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言差异视角下排比句英译技巧探析
——以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第一、二册)为例

2022-12-11 23:02余颖杏邹建玲
英语教师 2022年8期
关键词:短句排比句意译

余颖杏 邹建玲

引言

张培基的译著和专著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中国现代英语散文选集》(以下简称《散文选集》)是由97篇五四时期中国现代散文名作选集而成,书中所列各篇均为英汉对照,且附原文必要的简介及详细注释。该书第一、二册所有散文均具有五四时期文学家作品意象丰富、寓情于景的特点。郭雯旭(2019)提出,由于英汉语言存在差异,译者在翻译散文时应将散文的美忠实、通顺地展现出来,这已经成为被认可的翻译难点。因此,要求译者尽可能展现原文独特的行文风格,贴近读者的语言习惯,展现原文的意境美。在《散文选集》中,张培基译文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在英汉语言差异视角下,基于张培基(2007)译著《散文选集》(第一、二册),摘选其中典型排比句,探讨英译时应采用的翻译技巧。

一、英汉语言差异视角观及排比句

英汉语言的差异向来是较广泛的研究视角之一,对文学领域翻译策略、技巧及目的有一定的影响。《散文选集》中文章具有一般散文行文结构松散、流水句多、短句多等特点,英汉语言差异更显著。徐燕杰(2020)指出汉语词汇强调具体形象代表特定概念词语,英语则经常使用具有抽象属性或概念的词汇。同时,因散文基本上短小精练,排比句通常是文章的点睛之笔,且排比句的内容与文章的逻辑、作者的行文风格息息相关,所以处理散文中的排比句时难度更大。对不同结构、不同类型的排比句,如何将排比句的气势和情感、排比句的内容和逻辑巧妙且精准地传递是翻译的重点和难点。

排比句广泛运用在各种文体中。例如,说明文使用排比句达到条理分明的效果;抒情文使用排比句凸显文章感情与气势;记叙文使用排比句使文章层次清楚、形象生动。因文化背景不同,英汉排比句存在一定的差异。

李国庆(2006)提出在小句短句方面,汉语中排比句通常为并列句,英语中排比句可以并列,也可以从属。除此之外,汉语要求排比的对称性,通常会重复出现关键词语;英语中排比句在不同情况下可省略,也可适当保留关键词语。国内学者对汉语排比句的分类有所不同。例如,辛璇(2013)提出排比句从句子成分的角度来划分,词的排比可分为主语排比、动词排比和宾语排比。王苹(2001)则从修辞角度对排比句分类,含有比喻用法的排比句分为含有对比、反复和对偶的排比句。在下文中,排比句可以分为短语排比、句子排比和段落排比。不同类别的排比句有不同的特色,译者在翻译时应采取不同的翻译技巧。

二、英汉语言差异视角下排比句英译案例解析

(一)直译

直译指既保留原文的内容又保留原文的形式。在排比句翻译中,对于短句排比,应首先使用直译,以保留作品的原汁原味和独特的感情色彩;对于长句排比,应根据内容进行直译;对于段落排比,讲究句子形式一致,内容逻辑关系呼应。

例1:它……掠过苍老的树枝,掠过寂静的瓦房,掠过皇家的御湖,环绕……(2-223)[例句后页码标志格式为:1(第一册)/2(第二册)-页码,下同]

It swept past sturdy old trees,quiet tile-roofed dwellings and lakes of imperial gardens,and circled over...(2-225)

解析:萧乾的《古城》采用多个形象、简洁的词语描述古城的景色,同时表达作者对古城的眷念之情。萧乾的文字简洁精准,通过“苍老的树枝”“寂静的瓦房”及“皇家的御湖”将古城的样貌凝练在读者眼前。例1包含四个短语排比句,共同描绘出古城独特的风景,三个“掠过”都是在描述燕子的动作。汉语短语都是“形容词+名词”形式,直译时除了内容一致,还要追求形式整齐划一。例如,sturdy old trees和quite tile-roofed dwellings精准概括古城景色,同时遵循原文形式。

例2:书是我的恩师。……书是我的良友。……书是我青春期的恋人,中年的知己,暮年的伴侣。……(2-249)

Books are my beloved teachers....Books are my good friends....Books are my sweethearts in my youth,my bosom friends in my middle age,and my companions in my declining years...(2-251)

解析:柯灵的《书的抒情》运用清新自然的语言表达作者对书的嗜爱。例2以统一的句式形成段落排比,在结构上整齐划一。这与培根的《论读书》中名句“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for ornament,and for ability.”所表达的情感一致,所以直译更加恰当。读者不仅能感受作者对读书的喜爱,还能产生文化和思想上的共鸣。

总之,译者使用直译技巧更能还原原文的外在形式美和内在逻辑美。

(二)意译

意译指按照原文的主要思想进行翻译,主要用于原文和译文文化差异较大的情况。意译时形式并不局限于原文,更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义和内涵。当排比句含有独具特色的文化词汇时,意译比直译更合适。

例3:爱逐臭争利,锱铢必较的,……;爱轻嘴薄舌,争是论非的,请……;……爱宁静淡泊,沉思默想的,深深的小巷在欢迎你。(1-269)

Those who strive after fame and gain,and haggle over every penny,...Those who are sharp-tongued and quarrelsome,...Those who are given to profound meditation and a quiet life without worldly desires,welcome to the lane!(1-272)

解析:柯灵的《巷》中的排比句语言精练华丽、气势盎然,每一句中都含有大量的四字格。四字格作为汉语中独具特色的语言现象出现在在排比句中,英译时采用意译最恰当。在例3中,虽然每一个小句中四字格整体表达的信息一致,但各有侧重,所以翻译出每个四字格在上下文语境中的重点即可。例如,“逐臭争利”重点表达对名利的争夺,“锱铢必较”重点表达对每一分钱都斤斤计较,所以采用意译技巧能巧妙地处理四字格及其所在排比句的翻译。

例4:虽然这些虫声会引起劳人的感叹,秋士的伤怀,独客的微喟,思妇的低泣……(2-29)

It makes toilers sigh with feeling,old forgotten scholars grieve over their luckless past,lonely travelers murmur moodily and solitary women weep silent tears...(2-32)

解析:例4出自叶圣陶的《没有秋虫的地方》,译者在翻译时运用非常典型的意译手法。“劳人”“秋士”“独客”都因上下文语境有独特的含义,所以必须先理解其中的情感和意境,再进行意译。在该篇散文中,“劳人”意为“劳苦的人”,“秋士”意为“士之暮年不遇者”,“独客”意为“孤独的旅人”,“思妇”意为“怀念丈夫远行的妇女”,译者只有理解其中的内涵后,才能将词义准确地传递。

总而言之,排比句含有文化词汇时,译者采用意译技巧更好,能更准确地传递情感和语义。

(三)增译

增译指根据英汉语言各方面的差异,在译文中增加一些单词、短句或句子,多用在汉译英中。在英译《散文选集》中一部分排比句宜采用增译技巧。

例5: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1-55)

If swallows go away,they will come back again.If willows wither,they will turn green again.If peaches shed their blossoms,they will flower again.(1-57)

解析:朱自清的《匆匆》中这句著名的排比句充分体现了作者优美流畅的行文风格。例5有三个结构一致的短句,整齐优美,而译者应力求保留原文的形式。但由于英汉语言的差异,英语多使用从句及连词,所以在处理短句排比句时,译者应使用增译。该译文每句以if从句开头,十分巧妙地联系到雪莱的名句“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away.”有助于烘托原文的韵味。

例6: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1-55)

The day flows away through the sink when I wash my hands;vanishes in the rice bowl when I have my meal;passes away quietly before the fixed gaze of my eyes when I am lost in reverie.(1-57)

解析:例6同样出自朱自清的《匆匆》,三个结构一致的句子形成排比,按照时间顺序,将画面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在英语中句子通常需要主语,特别是像例6所涉及的行为主体与人有关时,必须增补物主代词,所以英译时译者要准确认识到英汉语言的差异,并在译文中进行增补。

总之,通过增译技巧,译者能够保证译文中英语语法结构的完整,也能够保证译文准确且巧妙地传递原文意义。

(四)省译

省译指在翻译过程中省略原文中的某些词语,以便传达更简洁的信息。由于英汉文化差异,在五四时期特殊的文化背景下,汉语散文中多委婉华丽的语言,而英语的特点是简洁易懂、避免冗余。因此,在英汉排比句翻译中,省译起很重要的作用。

例7: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2-147)

Innocent kids become ambitious youths,chivalrous youths become unfeeling grownups,aggressive grownups become mulish old fogeys.(2-150)

解析:例7出自丰子恺的《渐》,属于含有四字格的排比句。但每一句的四字格词义皆有所重复,翻译时应缩减为一个更加精炼的词语。例如,“天真烂漫”可以简化成“天真”,“慷慨豪侠”可以简化成“豪侠”,再使用英文中最能准确表达文中语境的词语。需要注意的是,原文中“渐渐”重复出现在每一个小句中,如果直译,就会和“变成”词义重复,从而导致信息冗余,所以译者在此处将“渐渐变成”译为become。

例8:我走的是崎岖的世路,我攀缘过陡峭的崖壁,我由死的绝谷里逃命……(2-82)

I had trekked on the rugged journey of life,climbed up steep cliffs,and made good my narrow escape from the valley of death...(2-85)

解析:例8选自庐隐的《异国秋思》的一段典型排比句。由三个“我……”的句子组成,讲述了作者的人生经历,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因为每个短句所含信息较多,不能像例1中直译,所以该例句译文省译了第二个及第三个句子的主语“我”,使三个句子衔接紧密、简洁明了。

直译、意译、增译及省译四种翻译方式都要求译者有扎实的双语功底和对散文的赏析能力。面对不同的排比句,译者所用技巧应灵活多变,以准确传递原文信息,突破英汉语言差异,传递原文含义。

结语

基于英汉语言差异,以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第一、二册)中的排比句英译为例,解析其中运用的直译、意译、增译及省译技巧。对于信息少、结构简单的短句采用直译;对于含四字格或具有文化特色的排比句,采用意译;对于无主句的排比句,采用增译;对于信息多且有重复的主语或者词语的排比句时,采用省译。总之,翻译技巧是译者在翻译散文时以准确传达原文信息为目的所采用的处理方式,而且译者不仅要对细节进行巧妙处理,还要顾及整体,注意上下文语境的衔接性和一致性。

猜你喜欢
短句排比句意译
从“四计歌”学排比
排比句
短句—副词+谓语
短句—谓语+宾语
短句(主语+谓语)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浅谈直译与意译的合理结合
大陆与港台译制片对英文电影片名的直译与意译取向研究
小议如何借导读写美句
奇妙的排比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