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智巧”提问

2022-12-21 12:48邢国民
小学生 2022年30期
关键词:课文语文课堂

☉邢国民

一、传统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不高

主要包括:一是小学生年龄较小,对事物和学习认知不够成熟,抱着玩的心理学习,当遇到严肃的学习环境、严格的要求时,不少学生无法承受压力、不能解决问题,进而选择退缩;二是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学习不是游戏活动,也不能提供及时的正向反馈,而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小学生自控力和耐心不足,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三是教师引入的教学资源有限,不够丰富有趣,或者教学方式单一,无法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同样会导致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二)课堂提问的重视程度不够,方式方法不当

一些小学语文教师虽然认识到课堂提问的重要意义,也更加重视课堂提问,但是在具体的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存在着方式方法不当的问题,同样无法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不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为问题偏少、难度不当、类型单一等方面。一节课需要有大量的提问才能将学生充分调动起来,跟随老师的节奏训练学生的思维,但是过少的提问无法达成这一目标。有的提问难度低、有的提问难度高,都不利于学生思考,也无法让学生全面掌握课文。

二、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原则

(一)启发性原则

教师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对他们有一定的启发性。问题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起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思索,使他们经过启发之后,对所涉及的知识有更多的认识和更深的印象,而且能够提高他们对问题的分析、判断和解决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多方考虑,精心设计,注意问题的启发性。

(二)针对性原则

所谓的针对性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问题本身的内容具有针对性。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教学目标,围绕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设置不同的问题,明确提问的目的和意义。二是问题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都是不同的,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教师讲的内容一听便会,甚至会举一反三,思维敏捷。而有的学生学习能力相对弱一些,对教师所讲的内容无法全部消化,需要在课下反复练习才能巩固。因此,教师的问题在设计前就要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将问题分成各种层次,由简到难,层层递进,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问不同的问题,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问题的指引下得到启发,能够引起思索,从而有效促进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

(三)适量性原则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而使用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教师在运用的时候要讲究策略,选择合适的时机灵活使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却难以掌握提问的这个“度”,要不就满堂提问,学生都没有思考的时间,而且问题太多,也使得问题本身的质量降低,目的不明确,缺乏针对性;要不就问题太少,没有涉及到教学的重点难点知识,而且学生也缺少了参与课堂的机会,学习的兴趣自然会降低。

(四)面向全体原则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面对各种性格的学生,有的学生性格活跃,参与意识强烈,面对教师的提问有很高的兴趣;而有的学生由于性格内向,或者害怕答错而逃避教师的提问。如果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只是面对那些踊跃回答的学生,时间一长,其他学生就会变成“看客”,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于教师的问题也不会去思考,去研究,只是随声附和而已。这样是有悖于启发性原则的。因此,教师的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既要照顾那些性格活跃的学生,也要引导那些不善言谈的学生,充分调动全体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三、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一)创设生动情景,提出基础问题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根据语文课文的主题,结合课文的相关内容,引入对应的图文等教学资源,制作教学课件,在课堂上创设生动的情景,以此提出基础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阅读[1]。

例如,部编版四年级上的《蝙蝠和雷达》的教学中,教师先借助提前准备的相应图文资料,借助多媒体创设类似的情景:一只蝙蝠在黑夜里出来觅食,快速行动捕捉到了蚊子;某军区借助雷达发现了敌机,快速启动了导弹拦截。以此提问问题:蝙蝠是如何在黑夜里发现蚊子的?军区是怎么发现敌机的?两者有着怎样的关系?以上情景问题具有趣味性,能够促进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学生阅读与思考的兴趣,进而积极阅读课文,之后思考问题与回答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作答情况,借助思维导图等材料,让学生直观了解蝙蝠捕捉蚊子的过程,清楚认识飞机雷达是如何工作的。以此为基础,教师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来说说本文主要内容,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基本熟悉课文,进行深入学习。

(二)紧密联系生活,提出实际问题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基础与生活经验,教师还要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引入小学生接触到的生活资源,提出各类实际问题,将生活与课文结合起来,以此让学生认识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语文课堂学习。在提出问题之前,教师也要引入丰富的生活化资源,提出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更好地推动学生阅读、思考、探讨[2]。

例如,部编版四年级上的第一单元教学中,根据《推荐一个好地方》的习作主题,教师要先准备一些生活化的图文资料,例如有图书馆、花园、小公园、本地的景点、草丛、园地、池塘等,运用这些资料开展教学活动。在课堂上,教师先展示这些生活化的图片,进而提出问题:你都去过这些地方吗?你还去过什么地方?有什么感想?这些地方有哪些地方吸引你?你能向同学介绍这些地方吗?通过提出以上相关的实际问题,将作文主题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引发学生思考与探讨,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现情况进行点评,以此实施具体习作教学。

(三)根据人文主题,提出主题问题

在部编版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的开始部分都包括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这些内容与单元的整体内容相关,预示着本单元的主旨要义。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先明确人文主题,根据表述的人文主题内涵,提出与主题相关的问题,以此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主动探究,更好地参与语文课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作出科学的点评,将人文主题与课文主题联系起来,做好总结工作[3]。

例如,部编版四年级上的第一单元,人文主题是写景相关的,以一句王维的诗引入主题,即: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通过解析本诗句,可以明确感受美景的意境与气势之美,感受自然的神奇秀丽之美。在《观潮》一文教学中,根据文本的描述,在深入探析内容的过程中,教师要提出类似问题:本文主要描写钱塘江大潮,读完此文你有何感受?表现出钱塘江大潮的什么特点?通过以上提问,引发学生思考与探讨,教师要根据学生解答予以点评,最后结合图文解析。

(四)明确薄弱之处,提出辅助问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一些难点问题无法理解与掌握,存在着明显的学习薄弱点。教师要明确学生学习中的薄弱之处,提出一些辅助问题,以此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中的问题,并在老师的指导与监督下解决问题,进而提升语文学习实效。

例如,部编版五年级上的《白鹭》一文教学中,针对学生写景能力不佳的情况,教师可以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模仿写一些写景抒情的句子以及段落,以此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写景抒情的能力。例如,教师通过讲解本文的第五自然段,提出问题:这句话美不美?让学生理解这段话的结构,然后列出其他的动物,或者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根据这段话的结构和写法进行仿写。对于其他的句子和段落,教师同样可以采取先提问讲解,之后让学生仿写的方式,更好提升学生写景抒情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结合文本结构,提出结构问题

关于文本结构的解读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文,认识文章的行文逻辑与篇章结构,学习经典文章的写作方法,体会文字之美,进而运用到实际的语言表达中。教师要根据相关课文内容与文本结构,提出关于结构的问题,以此让学生先阅读、后思考、再探讨,逐步解答问题。

例如,部编版五年级上的《落花生》一文,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课文中蕴含深刻含义的语句,学习花生那种朴实无华和默默奉献的精神,认识到我们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教师先借助生动图文内容、开展猜字谜的活动,以此激趣导入,之后介绍作者,让学生初读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同时,以此为基础提出结构性的问题:本文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主要写什么?以此让学生再次回顾本文,进行思考与小组合作探讨,分组回答这些问题。教师根据学生代表作答情况总结:分为三部分,分别为1段、2段、3~15段,主要交代背景和结果、母亲提议过收获节、我们和父亲吃花生与议花生的过程。

(六)融合思想内涵,深入提出问题

在小学语文课文教学中,教师还要认识到一些课文还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对于立德树人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在基础教学之后,探析文本蕴含的思想文化内涵,明确课文的教育意义,进而融合思想内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深入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与探析,表明自己的想法。通过这类引导提问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关于《落花生》一文的教学,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教师要结合本文所蕴含的思想文化内涵,深入提出一些探究性的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使之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在让学生认识课文的结构、分角色朗读课文后,教师先根据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提出问题,例如,课文的倒数第3段、第4段是什么意思呢?如何理解父亲对孩子们的希望?你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做?教师先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交流与探讨,然后让部分学生解答,根据解答情况点评和总结,告诉学生:要做对集体、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集体和社会没有好处的人。

(七)拓展知识内容,提出迁移问题

对于语言教学而言,仅靠教材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根据课文主题与教学目标,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基础,拓展知识内容,提出一些迁移问题,让学生根据所学独立思考,更好地解答相关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发展学生的思维[4]。

例如,部编版五年级上的《将相和》一文结束后,根据本篇内容所展现的时代背景,教师还可以引入与之相关的文本,例如《纸上谈兵》《毛遂自荐》《假道伐虢》等,先让学生自主阅读,然后提出问题。例如根据《纸上谈兵》一文,教师提出迁移问题:本文主要叙述什么内容?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以上问题与课文主题和单元人文精神相关,可以让学生通过迁移运用知识,提升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过去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课堂提问的原则,进而构建有效提问的策略,通过创设生动情景、紧密联系生活、根据人文主题、明确薄弱之处等进行有效提问,逐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小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

猜你喜欢
课文语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美在课堂花开
背课文的小偷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