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开展策略

2022-12-21 12:48杭世琴
小学生 2022年30期
关键词:群文选材课文

☉杭世琴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版块,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有着重要意义。而群文阅读则是新课改教学模式下的一种新型阅读理念,将同一主题或论点的多篇文章放在一起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但如何在课堂中运用群文阅读是值得教师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群文阅读的意义

群文阅读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方法,很多教师已经在课堂中应用了这一方法,对此也有初步的了解。要想顺利开展教学活动,需要教师精心备课。但合理运用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具体内容如下:第一,提升学生阅读数量。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群文阅读教学在同样的时间内可以让学生阅读更多的文章,这对扩大学生阅读面,提升学生阅读积累量有着重要作用。当前语文教学中,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了课文讲解上,认为这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但教材中的篇目有限,无法满足当下教学需求[1]。群文阅读的开展使原本一节课阅读一篇文章,转变为一节课阅读三篇甚至更多篇的文章,为其阅读能力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第二,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每天都有无数的新消息诞生,又被快速传播开来,为了掌握更多的知识,更快获取信息,就要锻炼学生的阅读速度,在同样的时间内阅读更多的内容。而与普通教学方式相比,开展群文阅读的优点就在于可以提升学生阅读文章的速度,有效解决课堂时间有限这一问题。第三,培养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过去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讲解一篇课文时多会需要一课时或是更多的时间,而学生只需要花费几分钟就可以读完文章,因此,在剩余时间里教师只能不断提问,不断分析文章背后蕴涵的内容,这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开展群文阅读后,教师可以将主题或观点相同的多篇文章整合教学,学生有更多的时间阅读和探索,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二、小学语文群文阅读选材

(一)按照作者选材

部分教师习惯把作者作为群文阅读选材的常用方式,如在学习古诗时,可以将李白、杜甫、王维等诗人各自的诗句整理起来,开展群文阅读,从同一诗人不同时期创作的诗句中找到关联,结合诗人的人生际遇进行综合分析,让学生对作者的语言风格、情感表达等有更深入的理解[2]。这种讲解方式,学生可以利用群文阅读更直观地比较出其中的区别,从而更容易掌握古诗中的内容,教师还可以借助这一方式,适当扩展知识点,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展。

(二)按照主题选材

按照主题进行选材也是小学语文群文阅读选材的一种习惯,教师在备课时需要深挖教材内容,先总结课文的主题,并合理地进行分类。在开展群文阅读时,就选择语文要素相同的文章。如,为了唤醒学生的爱国精神,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与“爱国”主题相关的文章,教师就可以将这些文章集合在一起,课堂中按照顺序向学生讲解;为了让学生亲近大自然,教师可以将作者表达对自然中的景物或动物喜爱的文章整合起来,由浅入深逐渐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而且,相同主题的选材还有利于教师开展对比阅读,这对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三)依照文体选材

在开展群文阅读时还可以依照文体来选材,但这主要应用在写作课堂上,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相同文体的文本,帮助其总结这一文体的写作特点,从而降低学生对这一文体的掌握难度[3]。如,教师在写作中要为学生讲解记叙文时,可以将教材中的记叙文进行整合,并开展对比阅读。学生通过阅读多篇记叙文可以发现,其特点就是以写人、写景、叙事为主,通过描述人物、事件及状物来表达中心思想。在阅读学习中牢记这些记叙文中的写作手法和技巧,并在写作课堂中灵活地将其应用在创作中,从而有效提升写作水平。

三、新课改背景下开展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为了让群文阅读在课堂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教师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拥有更强的学习动力。教师可以尝试创设语文情境,为学生营造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从而加强其感知能力,对语文知识有更深刻的感悟和认知。同时,在现阶段的教育背景下,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在利用群文阅读教学时,要先确定合适的议题和观点,之后将核心素养融入到课堂中,从而不断地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构建能力[4]。举例来说,在学习《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这三首古诗时,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多会将这三首诗分开讲解,但无法引导其深入探究其中蕴涵的爱国精神。对此,教师应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值得学习,直到今天也是值得敬仰和赞颂的。今天让我们翻开教材,阅读这三首古诗,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教师在讲解中要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这三首诗虽然表达的主题都是爱国,但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示儿》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忘收复失地,渴望祖国统一的热切心情;《题临安邸》讽刺了权贵奢靡的生活方式,也从侧面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己亥杂诗》则表达了诗人期盼杰出人物出现,带领人民涤荡旧势力,表达了自己的爱国热情。通过群文阅读教学法能够有效地加强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感知,提升自身语言运用能力。

(二)根据结构层次,合理组合文章

在利用群文阅读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重视文章的组合形式,虽然选材的主题或观点相关或相似,但如果将多篇文章毫无章法地拿来让学生阅读,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有效的引导,也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重视文章的选择,之后将文章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结构进行排序,以期达到最佳的阅读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内容,在分清教学内容主次的基础上,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在强化对内容掌握的同时,对知识重难点有更清晰的认识。举例来说,在学习《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这四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读懂课文,深刻理解其中内涵,就可以开展群文阅读。这四篇文章都属于记叙文,以“万物有灵”为主题,其中前三篇文章属于精读课文,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带领学生精读,而最后一篇则属于略读课文,可以适当压缩讲解时间,这样可以有效突出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为了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秩序,教师要在备课时就确定这四篇文章的讲解顺序,遵循“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原则进行有序教学,从而加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三)通过群文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教师在教学中要意识到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并加强对二者教学的重视程度,引导学生学好阅读和写作。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原因是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学习更多的写作技巧、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因此,教师要利用群文阅读帮助学生拓展阅读面,广泛涉猎各种类型的书籍,这样在写作时才会有话可说。举例来说,在学习《慈母情深》《父爱之舟》这两篇课文时,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掌握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父爱和母爱在小学阶段是学生经常写的作文主题,但很多人在写作时都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原因就是写作素材积累不足、缺乏对生活细节的关注。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教材内容。这两篇课文的主题就是“父母之爱”,将两篇文章结合起来,学生通过阅读相同主题的文本,会对亲情有更深刻的感受。而且,父母之爱虽然伟大,但是都贯穿在日常生活和细节中,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技巧也会为学生的写作带来灵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反复阅读课文内容,加强对其中关键词句的分析和掌握,并设计仿写训练,让学生模仿课文中写作方式,在阅读学习中完成写作训练。其中一些好词好句也可以应用在写作中,对提升写作质量和水平有一定的帮助。

(四)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增加学生阅读量

在课堂中开展群文阅读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积累量,教材中文章多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无论是文笔还是立意都非常优秀,学生合理地阅读文章不仅可以丰富写作素材,还可以在阅读中更好地感受到文章中的内涵,并提升个人涵养。另外,按照新课标中的标准和要求,教材中的文章数量远远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对此,教师还应该重视课外阅读教学的开展。将课文阅读内容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围绕课文主题来选择与其相关的其他文章,在课堂中合理地开展群文阅读。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还可以让其通过阅读了解到不同的作者是如何表达同一主题的,继而丰富其视野和知识。除此之外,课内外阅读相结合还有其他优势,如学生在写作文时没有灵感,就可以参考自己阅读过的书籍,将其中的好词好句应用到创作中,从而达到开拓思维的目的,写出辞藻更加优美的内容。举例来说,在学习《牛郎织女(一)》一课时,由于这篇课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表达了对爱情的追求和与强权的抗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局限在教材内,还要尝试将其与课外内容相结合。牛郎织女这一故事不仅是我国民间故事的代表作,其结构意义也不容小觑,牛郎和织女先是两情相悦,之后被拆散,最后又经过抗争以另一种生命形态相聚,这既是对人间爱情的真实叙述,又反映出了当时人们的一种向往,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在课堂教学结束前,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等民间故事,它们与《牛郎织女》并称为民间四大爱情故事,都有着较高的探究和学习价值,让其通过阅读了解这四篇文章结构和主题思想的共同点,深入了解文本特点,能够有效拓展学生思维,促进综合能力的提升。

(五)用迁移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提升审美能力

利用迁移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也是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常用的方式。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扩大其知识面。在以往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大多在一节课中只讲解一篇文章,其中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内容、赏析关键词句并探索文章主旨,且反复要求学生朗读文章,这种教学方式将朗读与精读完美结合,合理应用有较高的教育价值。但其缺点在于在课堂中只阅读了一篇文章,极大地影响了学生阅读视野的拓展,也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为此合理地利用迁移方式开展群文阅读,可以让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阅读更多风格多变的文章,并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阅读的多样化,为深度教学的开展也提供了可能性。举例来说,在学习《太阳》《松鼠》这两篇课文时,教师要先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是两篇说明文,文章有着较强的专业性,学生阅读后会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也有了深入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说明性文章的特点,了解这种文体的写作意义,并从语言风格方面比较这两篇文章的不同之处,通过分析和讲解,学生可以了解到前者语言平实,后者趣味性和科学性更强。在分析文章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品鉴创作方法的优点,让其认识到不同写作方式下对事物的呈现有哪些区别,间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最后,鼓励学生将说明文与记叙文和抒情文进行对比,通过知识迁移的方式来体会说明文的特点。

总的来说,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群文阅读有着传统教学方法不具备的优势,但这种方式的实践时间并不长,还需要教师在应用中重视探索和完善。教师在应用这种方法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有效地使用群文阅读模式,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群文选材课文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背课文的小偷
短道速滑运动员科学选材要素与评价
我国冬季残奥项目“跨项跨界”选材的策略分析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我国“轮转冰”跨项跨界选材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群文活动
冬奥会项目跨项科学选材依据与对策研究
端午节的来历